首页 百科知识 交通运输的规划要融入区域经济的大战略目标下

交通运输的规划要融入区域经济的大战略目标下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行的兰州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在范围相对狭小的行业规划中,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兰州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上的充分协调。

(三)交通运输的规划要融入区域经济的大战略目标下

我市目前的许多交通运输规划制定更多地是从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与完善以及部门的角度进行规划,虽然也提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但规划中潜含的贯彻的理念不明确,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生存环境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具体市情下到底应该贯彻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不明确;在制定交通发展规划与目标时,没有真正将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融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目标下。

由于战略定位不清,理念不明,缺少整个交通运输体系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就很难有明确的导向性目标,致使目前的交通规划基本上是一种追随需求型的规划,主要是从交通运输自身的功能作用和运输的特性进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对交通运输形成的资源利用、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可能满足人们追求出行的物质享受程度、以及整个系统的运输效率、成本、环境等没有度量尺度。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考虑不够;缺少综合运输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约束;缺乏科学的运输需求预测方法;尚未充分照顾到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交通联系。

随着区域经济和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或规律,再造兰州有必要在目前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区域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干线这一层次,以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协调区域内主要交通基础的规划布局,形成支撑区域整体发展能力提高和资源共享的交通网络,并使其成为区域内各主体希望实现的目标。

1、推动交通运输与兰州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规划

“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给兰州带来了实现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极好机遇。现行的兰州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仍然局限在范围相对狭小的行业规划中,限制了交通运输与兰州区域经济发展在规划上的充分协调。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规划就是要实现交通运输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从实质到内容上的一体化。规划的基础要充分反映规划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拟合程度。这个拟合程度既包括交通运输总量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也包括交通运输结构与区域经济活动特点的适应性,同时还包括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只有相对准确地把握区域内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行组织状况,才有可能实现区域交通运输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形成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合理分工

改变兰州区域经济发展以地方政府分权体制为基础的模式,避免分工协作费用明显地高于组织费用,外部横向协调费用超过内部纵向协调费用,预防区域分工的割裂式发展、雷同化发展。从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工来看,兰州市政府必须作为行动的主导力量,以老城内较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为依托,重建、改造老城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和新老城区间的交通运输线,建设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等,实现交通的便捷带来经济联系的便捷和快速。形成真正合理的分工机制,按照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政府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清晰的辨别,在充分保证区域各方整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以达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良性的区际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分工机制。

3、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划在兰州区域交通系统共同治理中的作用

img61

兰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之间、地方政府与铁路民航等交通体系主体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各方对交通运输资源的争夺都会导致交通运输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和低效率。在既有的行业规划难以充分发挥其协调作用时,就有必要推动非正式规划机制的发展,利用非正式规划形成的区域发展管理、区域发展研讨会、行动计划、区域发展的服务机构以及城市和区城合作网等方面的具体协商机制,建立完善的区域交通系统共同治理框架。区域交通运输的共同治理,需要在有关部门和机构中建立一致的交通运输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治理框架,以支持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实施共同的规划设想。这一治理框架是一种不具有法律和行政约束的合作体,在框架内,城区和城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不是以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进行协调、合作,且这种合作中参加的各行政单位不应当受大小的限制,如果将非正式规划简单地理解为附属某个中心城市的联系网络,那么这种区域合作的机制就很难发挥作用,最终偏离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共享、互利的治理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