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掖商业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掖商业的繁荣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掖商业的繁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随着交通的逐渐发展,商业也随之繁荣。这些遗物,无疑是经过张掖由商贩运往西域的。中国货物经丝绸之路大量向欧洲运售,东西使者和商队的往来,络绎不绝于张掖。由于这些动植物的传入,对张掖人民的农业生产与物质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还受其有益的影响。

第四节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掖商业的繁荣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张掖(古又称甘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南通青藏,北通蒙古,幅员四千二百多平方公里。境内以黑河为主要河流,水利资源得天独厚。盛产小麦、稻米、蚕豆、大麻等,是河西粮仓;矿产以石膏、煤炭为多。著产大黄、甘草、枸杞、麝香、黄芪等中药材;生猪、家禽发展也很早,其数量历来为河西之首。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形成了天然的贸易条件。自古以来,商业繁盛,在汉唐以前,即为中西陆路交通必经之地。随着交通的逐渐发展,商业也随之繁荣。远在周朝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开始输出欧洲、希腊。尤其是秦代,丝织品更行销于西方各国。以印度来说,孔雀王朝时代,中国蚕种的传播,丝绸的买卖已开始,大都先后获得过东西方贸易之利。到汉武帝初年,以互市为羁縻政策,在边境“通关市”与匈奴开始交易。匈奴以其出产的牛、马、羊、骆驼等,来换取得大汉帝国的缯帛、酒、秫等物。据《史记·匈奴传》记载:汉武帝时,“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匈奴贪,尚乐‘关市’,嗜汉财物,汉亦尚关市不绝以中之”。又据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记载:在敦煌掘得的任城国亢父缣在吐鲁番掘得裹尸体的丝,和阗掘得的锦缎碎片,皆多属于汉代输入的丝织品。这些遗物,无疑是经过张掖由商贩运往西域的。

自汉朝派张骞通西域后,中西贸易商路大开。中国货物经丝绸之路大量向欧洲运售,东西使者和商队的往来,络绎不绝于张掖。正如《汉书·张骞传》所记:当时西行的使者和商队,“一辈大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他们携带着很多商品,如褐布、竹仗、桂皮、桃、李、黄连,土茯苓等。但主要为缯、丝、缣、帛等丝织品。这些名产,均经过张掖远布于大夏、安息、大秦而达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西域使者和商人也源源而来。《后汉书·西域传》里说:“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他们是与汉朝通商的大宛、大夏、大秦及西域各国人,长期居留河西及内地的很多。汉时张掖郡的昭武县(今临泽县境)就是为西域昭武九姓商人,长期留居而设置的。

西域商人,除了将牲畜兽皮输入外,还输入了西方精致的毛织品,古书上所记载的氍(音渠)毹(音俞)就是一种毛织品的地毯。张骞通西域时还带来许多瓜、果、植物种子。如葡萄、苜蓿、蚕豆、石榴、西瓜、胡芦、胡桃、胡麻、胡蒜、胡豆、胡萝卜等。以后又输入骆驼、驴、骡、汗血马等。前人曾有“不是张骞通西域,安能佳种自西来”的赞美诗句。由于这些动植物的传入,对张掖人民的农业生产与物质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直到现在还受其有益的影响。在当时中国的商品,最为邻近各族所欢迎的除日用品桶、豆、缣、帛、丝、绨等丝织品以外,还有黄金、铁器、铁制兵器。汉武帝开边拓土,能够成功的原因,亦在于此。因此,汉武帝为了防止异族侵入,绝对禁止兵器和铁的输出。于是对外贸易,逐渐有了严格的限制。据《史记·汲郑列传》记载:“匈奴浑邪率众来降……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由此可见,不但兵器为绝对的禁售品,而且货物出境,亦必须先取得所谓“符传”(即许可证),否则,就要犯“阑出财物”的死罪”。

到了王莽称帝(9—23年)时期。窦融占据河西一带,河西四郡的商业,又逐渐发达,《后汉书·孔奋传》说:“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藏长八年,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藏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值合市交易之期,羌胡各族,赶着牛、羊、牲畜而来,汉族商人也驾车载缣、帛等货物前往会合,所以将此种商业交易称之为“合市”。汉和帝时,曾派遣使臣甘英赴大秦国观察访问,返回时带着象牙,玳瑁之类回中国。从此,各族商人携带丝绸等物,赴西方各国与波斯、罗马等国进行交易。东汉初年(25—56年),光武帝(刘秀)一度采取了“重农轻商,裁抑商业”的政策。当时对外的商业交易除西域使者朝贡和中国出使官吏外,其他人不能自由输出商品。于是贪官污吏乘机经商捣卖。据《班氏遗书》卷二的《兰台集》所载:班固曾给他的弟弟班超(时驻西域)的书信说:“窦侍中令载杂采七百匹,市月支马,苏合香。”又说“窦侍中前寄人钱八十万,市得杂罽(即毛毯)十余张,白素(即白娟)三百匹,欲以市月支马,苏合香。”由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当时被限制的是普通商贾。而使臣官吏们独有长途贩运和实物交换商品的特权。西汉中晚期和东汉初期,河西张掖一带的物价,根据《居延汉简》释卷二、三册的记载:

黄缎丝一斤,直(即值)三百五十(钱)。

结絮二斤八两,四百。

绡丝二斤,直四百三十四。

缥一匹,直八百(汉代四丈为一匹)。

素一丈六尺,直二百六十八。

帛二丈五尺,直五百。

任城国亢父缣一疋,幅宽二尺二寸,长四丈,重二十五两,直钱六百一十八。

广汉八稷布二九匹八寸大半寸,直四千三百二十。

九稷布三匹,直千。

梁粟一石,直一百一十。

大麦一石,一百一十。(一石约合今二市斗)。

谷一石,三十五。

稼一石,一百二十。

羊一只,九百。

肉百斤,七百。

脂(油)十斤,一百七十。

剑一,七百。

剌马刀一,七千。

铜铫一,五十。

马,直十千。

用马五匹,二万。

用牛二,直五千。

牛车二辆,四千。

轺(音摇,即小马车)一乘,直万。

服牛二,六千。

小奴二人,直三万。

小婢一人,二万。

从以上《居延汉简》中所记载的物价,不仅说明汉代张掖的商业经济形态,也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把人当作商品买卖的情况。总的说来,西汉时代,使臣和商人的往来,商品及货物的出入,无不是西域来的,或者自中国去的。而这一切,都必须要通过“咽喉之地”的张掖来集散。在海运尚未发达之际,张掖就成了中西陆路的大商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