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抗战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张掖经济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各省相继沦陷,国家处于海上封锁状态,大西北和大西南成了抗日的后方。为了打破日军的经济封锁,在西南修了滇缅公路和中印秘密公路,接受英美等盟国对我国的援助。在西北,由于1937年8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方决定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中国抗战巨大的援助。在此情况下,河西地区的战略地位显得空前重要,特别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由于当时,苏联援华物资已从阿拉木图向乌鲁木齐起运,国民政府随即电令甘肃省主席贺耀祖以最快的速度整修甘新公路,为战略物资的运输提供最大的方便。
甘新公路是从甘肃兰州至新疆的唯一交通要道,它是丝绸古道的中段。在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一交通要道曾为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贺耀祖受命后,以省政府的名义组织了一个甘新公路工程总队具体负责施工,同时保荐控制河西地区的马步青为甘新公路督办,以便得到马的协助与支持。甘新公路建成通车后,打破了张掖交通闭塞的状况,再加上张掖抗战后方的地位,经济开始复苏。苏联援华物资的运输车源源不断经过张掖,西北汽车运输公司的货车和客车,私人的商车,也到达张掖。张掖设立了汽车站,有了汽车修理厂。张掖的农产、畜产品、副产品大量外运,刺激了张掖的农业经济。抗日战争期间,张掖的社会秩序,与军阀混战时期相比较,出现了相对的稳定。
1937年禁种鸦片,农民解除了种烟之累,增加了农业的投入。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掖的农业得到了稳定缓慢的发展,速度高过人口的发展。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仅张掖县总播种面积就发展到646,647亩,各类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为:小麦191020亩,277057石,大麦18438亩,25435石,青稞65789亩,91700石,豌豆4018亩,4965石,扁豆130亩,167石,谷子147700亩,213993石,糜子114536亩,163744石,蚕豆18265亩,29954石,燕麦111亩,398石,荞麦9281亩,9305石(以上谷物全计579190亩,860041石)洋芋30786亩181485担,胡麻23256亩,13163石,棉花10625亩,1567担,大麻129亩,142担。其他2261亩。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农副产品和药材产量连年增长。1943年,全县年产发菜7万斤,蘑菇1.8万斤,白瓜子5万斤,辣椒8万斤,大黄10万斤,甘草8.1万斤。羌活7万斤,杏仁9000斤,车前1000斤,柴胡1500斤,苁蓉1400斤,锁阳300斤,红花500斤,荆芥1.2万斤,枸杞500斤,麝香32斤,鹿茸40斤。
在抗日战争后期,张掖县的自耕农占62.37%,半自耕农占25.54%,佃农占12.09%。租佃形式为谷租和分租。
抗日战争期间,有识之士已在张掖推广农业技术。1942年,张掖已有农业推广所、农业试验场、张掖中心苗圃、农校等农业科技机构,在张掖进行农业生产试验和农技推广,改良品种,种植棉花和甜菜,防治病虫害,成为张掖科技兴农先驱。
抗日战争的胜利,给张掖人民带来了喜悦和希望。张掖的农业生产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势头。经统计,1946年,张掖县的总播种面积达到了67万亩,比1945年增长9.65%,是张掖县民国时期播种面积年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谷物播种面积达到60.4万亩,谷物总产量达到897237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