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工业企业对促进甘肃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小工业企业对促进甘肃社会发展的作用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甘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目前,甘肃中小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通过专业化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业小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几年来,甘肃中小工业企业

第三节 中小工业企业对促进甘肃社会发展的作用

中小工业企业除了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外,还对甘肃省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国内外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中小工业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渠道、促进城镇化进程、均衡城乡、区域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一、中小工业企业是解决甘肃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中小企业在扩大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新增就业人员、吸纳下岗职工等方面已成为主要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被认为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中小企业投资少、有机构成低,经营方式灵活,工资低,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同样的资本可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大批高技术中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反过来,这些企业又创造了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就甘肃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滞后,并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甘肃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很难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2005年,甘肃仅中小工业企业的从业人数达72.5万人,占全省工业从业人员的73.9%,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占53.93%。从业人员从中小工业企业中获得的报酬总额73.35亿元,占全省工业企业支付劳动报酬的50%左右。1980年到2005年甘肃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不仅如此,这种吸纳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的“蓄水池”功能,对甘肃社会的稳定也起了重要的作用。1.在大公司经济不景气时,小公司一般能保持一定的就业增长速度,从而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2.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中,有大量的年轻人、老年人、妇女,他们在就业岗位的竞争方面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而中小企业通过创造就业机会,可以大大缓解这部分人员的就业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3.中小企业雇员中有许多人是非全天工作人员。这种时间安排满足了很大一部分只能或只愿非全天工作的劳动力的工作需要。4.中小企业为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这些人员提供了在岗位训练基本工作技能的机会,为这部分人寻求其他工作机会和推动事业成功创造了条件。

目前,甘肃还有一定的潜力利用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来扩大就业,有些项目需要人去做而无人做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些潜在市场需求还有待人们去开发。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产业,更适合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中小工业企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扩散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面临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中小工业企业与技术的某种协调性更易于更新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二、中小工业企业是加快甘肃城镇化进程的物质源泉和促进地区和谐发展的稳定器

长久以来,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国内外诸多研究成果均表明,城镇化的发展和推进对农村人口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巨大,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推进离不开地区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城镇化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城镇化水平而言,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中小工业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所能承担的成本较低,进入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的门槛较高,所以更适合在中小城市发展。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小城镇的企业数量,增加产值,增加当地就业人口,改善城镇基础设施,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壮大。其次,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改变小城镇的经济结构,促进地区小城镇跨越式发展。而对于中小工业企业来说,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又是中小工业企业腾飞的保证。对于甘肃省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省份,中小工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了一些马铃薯深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等特色经济,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转移,同时也加快了甘肃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

另外,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改善甘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甘肃大型工业企业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明显,从而造成了产业集中在大都市的现象。而中小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恰巧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的经济、文化、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集群,改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甘肃经过几十年的摸索,政府已开始高度重视中小工业企业在振兴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起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甘肃中小工业企业蓬勃发展,通过专业化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业小区,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中小工业企业是提高甘肃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工业企业不仅是甘肃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支柱。2005年甘肃实现财政收入254.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上缴各种税收35.8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已达14.1%以上。城乡居民平均存款余额由1995年的380.17元,提高到2005年的1586.66元,增长4.2倍。职工年平均工资由1995年的5493元提高到2005年的14172元。据统计,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收、教育附加费、镇村利润、资产租赁费、股金分红以及支付给职工工资报酬等共计73.35多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0%,农村教育、文化等方面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中小工业企业提供的。

中小工业企业是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978年至今,随着国家区域财政政策的调整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和企业用工制度、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的普遍推行,甘肃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提高,但是城市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而且两者之间的绝对差额还在持续增长,收入差距已从1978年的306.60元扩大到2005年的6106.82元。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较低,同全国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城镇化进程的滞后是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甘肃中小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强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繁荣了城乡经济,活跃了城乡市场,构成了连接城乡经济的纽带,为增加甘肃农民收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为甘肃探索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差距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路径。

四、中小工业企业是甘肃科技创新的活跃因素和重要主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按照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中小工业企业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技术,而大企业才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不可否认,大企业因其实力雄厚,在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项目上占有优势。但在众多应用型技术的发展创新上,中小企业则拥有广阔的实践空间。许多研究发现,大企业并不总是最有创新意识,并非有着很强的技术创新的动力。相反,许多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往往在中小工业企业中首先被创造出来,中小工业企业在技术进步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作用可能远远超过一般人的预期。中小工业企业之所以成为技术创新的活跃因素和重要主体,其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小工业企业有很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和大企业相比,中小工业企业没有规模和垄断优势,但它们具有独立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更愿意利用新技术、新的生产手段来增强自身竞争力。第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工业企业的风险投资成为高科技成果和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技术革命成果的推广、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小工业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中小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其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并不亚于大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目前,甘肃中小工业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通信、生物与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等5个大类,有力地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省共有中小高新技术企业448户,黄河啤酒和奇正藏药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53个,114户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近5年来,甘肃有340家获国家资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项目执行中总计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约45亿元。其中,企业自筹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达26.5亿元。中小企业已成为催生产业、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