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产业布局每种产业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运作过程和特征,所以也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布局条件。产业布局是生产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如甘肃工业区域布局几乎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形成“一线五点”的工业布局,这就使得后来的中小工业企业更多地依据老厂的分布格局而建设。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强调产业布局是在国家统一的经济计划下进行的。

第二节 甘肃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每种产业活动都有其独特的运作过程和特征,所以也就要求具备一定的布局条件。布局因素即是指各类生产在其布局时,对其外部环境的要求。在符合布局总体原则的条件下,能否满足这些因素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的布局的合理程度及其具体的布局指向。

产业布局是生产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也必然在相应的程度上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及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就是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即产业布局因素决定于社会生产过程本身。

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亦可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包括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而自然资源指自然条件中被人类利用的部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的概念界定为:自然资源是在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不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具有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场地、用水等方面对工业布局的制约,以及一些工业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如在地上、地下水均缺乏的干旱地区,就无法建耗水量大的化学工业;在地势崎岖的山区、峡谷,就不能够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还表现为,在工业原料、燃料富集的地方有利于形成工业区。在甘肃省,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镍都”金昌、“铜都”白银,还有石油的发现与采掘造就了“石油城”玉门,“钢铁城”嘉峪关是随着镜铁山铁矿的开发而兴起的,在这些地方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

(二)社会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经济区位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经济区位即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点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地点间的空间联系,或是一国、一地区、一城市在国际、国内劳动地区分工中的位置。例如,上海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心点,京沪、京杭铁路的交汇点,整个长江流域与长江沿岸各河港的出海口。

2.人口、劳动力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体,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人口、劳动力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比例等方面。

(1)人口的数量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任何社会,没有最低限度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生产是人和物的结合,布局任何产业都必须考虑到人口这一重要因素。人口数量对生产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口,特别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是生产的必备条件,它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

人口数量虽然对经济发展与布局有重要影响,但是不能说人口越多越有利,因为发展生产,主要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涉及人口质量的问题了。

(2)人口质量或是素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劳动人口具有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心理状态和体质等,对产业布局影响重大。在当今社会,只有具有一定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才是现实生产力。

3.社会历史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分布都是有其历史继承性的,任何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社会的变革,都是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的。如何充分利用与发挥已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优势,改变其劣势,是任何社会在产业分布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基础,始终是安排新的产业布局的出发点。如甘肃工业区域布局几乎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形成“一线五点”的工业布局,这就使得后来的中小工业企业更多地依据老厂的分布格局而建设。

(2)经济管理体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管理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强调产业布局是在国家统一的经济计划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以甘肃的工业布局为例,甘肃的工业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甘肃投资和内迁了许多大中型项目。

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产业布局,受市场需求控制,所以注重单个企业布局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取得最高的利润。但从总体布局来看,往往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造成一些利润小,而市场需求大的产业,供小于求;而一些利润高,社会需求有限的产业,供大于求,造成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波动性,使经济大起大落。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法律等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如日本战后为了全面发展经济,协调各产业部门间及各个地区间的矛盾,以及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先后制定了几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相应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每次计划都有不同的要求。由于这些计划的实施,对日本国土的综合开发、新工业基地与农牧业基地的建立以及老工业基地的适当分散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策的正确与否,对产业布局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的政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十年动乱时期,我国曾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方针,于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结果,粮食生产不但没有搞上去,还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打开国门,在沿海开辟了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又在沿边设立了开放城市和通商口岸,采取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变化。这充分反映了方针政策对经济发展和布局的巨大影响。

(三)经济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1.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水平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很大。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也不相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蒸汽机的出现,使得工业可以摆脱依水而布的格局,而趋向燃料产地,并使各主要煤炭产地相继成为大工业中心。电力的发明,又使许多工业部门从煤炭产地摆脱出来,分布于远离电站的大城市,靠输电线供应电力,使原、燃料对产业布局的约束力逐渐减小。新技术革命的节能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知识集约化,又使得产业向空港、高速公路交通枢纽、沿海地区及知识密集区集中。

2.市场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市场需求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表现在无论是地区、地点布局,还是厂址的选择,都必须以一定范围的市场区对产品的需求量为前提,低于“门槛”需求量的产业布局是无法实现的。即产品的市场需求容量是产业布局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前提,是产业布局的重要空间引力。而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布局的规模、结构。市场需求量既包括现实需求量,又包括潜在的需求量。

3.基础设施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对产业布局有利。基础设施条件中尤为突出的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条件。交通条件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与外界进行人员往来和物质交流的方便程度,主要通过交通、管道、路线、交通工具和港站、枢纽的设备状况反映出来,交通条件优越的地区,由于方便快捷的物流、人流,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4.信息条件是影响产业分布的一个新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方便、快捷的信息联系,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信息条件包括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商品信息和金融信息等,信息灵通,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市场,正确分析影响布局的条件,以达到合理布局产业的目的。

(四)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条件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条件又称技术资源,它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财富,国外有人认为,它是比其他因素都宝贵的重要资源。200年来,世界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促使生产迅速发展,兴起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

技术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单一产品生产区,变为多产品的综合生产区

第二次技术革命前,德国鲁尔区只是煤炭产区,随着煤的综合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了煤化学工业、劣质煤发电工业以及建材工业等,不仅使单一部门的工业区发展成多部门的综合工业区,而且生产部门的布局不断扩展。

2.不断改变工业内部的结构

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工业部门的诞生,使工业的结构不断改变。如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了采煤、纺织、造船、冶金等老工业部门;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了机电、石油、化学、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第三次技术革命,出现了核能、电器、宇航等工业部门。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微电子工业、新材料等新兴工业部门。

二、目前工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国有经济仍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非国有经济,尤其是中小工业企业发展明显滞后。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工业占78.87%,比重较大。除国有工业企业在资本金和产值构成方面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的中小工业企业的资本金和产值构成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中小工业企业组织小而散,规模经济水平低

一方面,全省中小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关联度不高;优势企业、骨干企业群体较少,规模经济效益差。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工业融合度差,中央大中型企业对省内地方的中小工业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和扩散效益较弱,地方经济劣势得不到有效弥补。

3.地区之间产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不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少

近年来,各地区为了壮大地方经济实力,都在致力于发展地方工业。但很多地区没有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大力培植和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而是竞相发展了一些工艺技术水平都不高、消耗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粗加工、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许多重要产业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济规模和专业化分工协作,造成了分工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双重损失。

4.中小工业企业经济结构初级化明显,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甘肃原材料工业和初级加工工业的产值比重较大,工业经济主要依靠矿产资源的初级开发和粗放经营。全省轻重工业比重悬殊,尤其是在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占到74%,几乎被大中型企业所包揽。甘肃作为原材料省份,近年来有色金属产品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加大,部分产品销售价与生产成本相当。由于工业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差,不能适时地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结构,产品缺乏名牌精品,产品质量普遍较低。大路产品多,名优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多,技术密集型产品少;平销产品多,畅销产品少,致使企业竞争能力继续下滑。这种产品结构状况,不适应国家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政策取向。

5.以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工业布局,其开发地往往是缺水地区,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供给条件不相匹配

兰州白银经济区内有黄河、渭河、洮河、大通河等4条主要河流,近期年需水量40.62亿立方米,可供水量39.33亿立方米,缺水1.9亿立方米,缺水程度3%,供需矛盾一直很突出。河西经济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季节变化较大。尽管年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区内用水需要,但处于石羊河水系的金昌市供水不足,年缺水在3亿立方米以上,农业和工业用水矛盾突出。同时受气候变化影响,春季供水普遍不足。天水经济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分布不均,工业布局较集中的秦城、北道两区均为缺水区。

6.工业经济微观经营困难,资金供给不足成为生产经营中的“瓶颈”

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造成部分企业有销路的产品停产;基础设施落后,不同程度影响了企业的产品销售;高耗能企业电价相对较高的矛盾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产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回笼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997年库存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三、甘肃中小工业企业产业布局调整思路

(一)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发展为前提,以产业技术升级为目标,以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扩大开放、资产重组为手段,按照工业强省战略的总体部署,努力实现“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的目标,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和新型建材业,通过农业产业化促进食品、轻纺工业的发展,稳定有色冶金工业的主导地位,以质量、品种发展机械电子工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把医药工业、生物工程培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甘肃地方特色的工业经济。

(二)中小工业企业产业布局调整的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发展特色工业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分工合作,优势互补,防止区域工业结构雷同化,努力把甘肃中小工业企业的产业布局推向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新阶段。具体的企业产业布局设计如下;

有色工业:重点围绕金昌、白银、西成等有色原料基地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能力,加快有色金属原材料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冶金工业:加强与大企业的协作,,重点发展低合金钢、优质钢、不锈钢、碳纤维、特种石墨以及下游产品。

煤炭工业:加快靖远、窑街、华亭为重点的煤炭资源开发,在煤化工深度加工方面发展一些力所能及的配套产业。

石化工业:以兰州大乙烯及配套工程为依托,为加快建设全国重点综合性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张掖、陇东的精细化工、盐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产品配套。

医药工业:以陇南、兰州为中心,为加快建成甘肃省中成药、新特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制品的生产基地提供配套生产。

轻纺工业:以兰州为核心,依托石化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以化纤为重点的纺织原料工业基地。

食品工业:充分利用省内各区域的资源优势,分别发展各具特色的食品加工业。河西地区建成蔬菜、瓜果、葡萄酒、玉米淀粉等生产加工基地;陇东地区建成肉牛、烟草、果类等生产加工基地;甘南州以畜产品为重点,发展成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陇南地区建成以山野菜、林副产品、坚果类为重点的生产基地;中部地区发展成以薯、豆类淀粉为重点的生产加工基地。

机械工业:以天水、兰州为中心,立足已有的基础,重点发展各类专业设备、专业机械、电机、电器、机床、轴承、农用汽车等产品。

电子工业:以兰州、天水为中心,充分利用民营科技企业现有的优势条件,生产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功率器件、电力电子产品、通信产品、军用设备、仪器仪表等产品。

建材工业:重组整合,扩大规模,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卫生陶瓷等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