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西部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非国有经济已在装备制造业中担任“主角”,而在西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目前仍是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非国有经济在装备制造业中比重很低。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部装备制造业在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总体竞争力不强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部是我国新兴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技术起点高,发展速度快,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但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凭借其区位、观念、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先于西部与国际市场接轨,装备制造业在更高起点上得到快速发展。相比之下,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则显得乏力,特色依旧而原有的优势却逐步减弱。从西部各省市区来看,在全国31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名中,除四川排名12、陕西排名14外,其他均在20名以后。从装备制造业企业来看,虽有二重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等骨干企业,但能进入中国500强,特别是能进入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技术项目的产品和企业却极少。

(二)综合效益比较差

从“一五”“二五”、“三线建设”到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五十多年的建设使西部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积累了较大的资产存量。但由于种种原因,西部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2004年,西部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10.37亿元,实现利润仅91.53亿元,且四川、甘肃等省尚处于巨额亏损状况。而同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却分别达到了5191.70、1229.29亿元和3266.18、617.30亿元,工业增加值分别是西部地区的五倍和三倍,利润总额分别是西部的十三倍和七倍;西部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利润率为2.41%,资产利润率为1.74%,远远低于全国装备制造业4.74%和5.35%的平均水平;说明西部装备制造业资产质量低,经济运行效益差,经济效益与产业规模极不相符。

(三)产业链条比较短

西部装备制造业门类比较齐全,尤其是四川、重庆和陕西,门类覆盖了装备制造业小类的80%左右,在全国仅次于江苏(90%左右),与上海、浙江、辽宁不相上下。但由于生产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导致成套设备的研制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有机的、强大的产业链。目前,西部各省市区装备制造业中,除四川的发电设备和机车车辆、重庆的输变电设备和汽车摩托车工业、陕西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有较强的成套供应能力外,其他产业成套能力都较差。就成套能力较强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而言,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的电气机械公司相比。发达国家电气机械公司是既可生产强电产品,又可生产弱电产品,既可生产发电设备,又可生产输变电设备和控制系统,均可完成从发电到输变电成套工程设计、成套制造和供应以及工程总承包。成套能力薄弱、产业链条较短是制约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四)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如前所述,西部装备制造业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各类产品普遍缺乏核心制造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对外合作中30%以上的主要机械产品的制造技术依靠国外引进;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稀少。对合作伙伴的关键技术依赖严重,不仅导致大量利润外流,而且严重威胁到国民经济的安全。究其原因,一是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二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国外有关研究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3%,只能维持技术水平不落后于当前的水平;占销售收入7%,才能保证开发上台阶;而要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在行业内保持领先地位,至少要13%以上的研发经费。西部装备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比较低,以重庆市为例,2004年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2%,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费用3.1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1.6%,尚未达到国外最低水平。

(五)资本结构单一

装备制造业除涉及国家安全的部分之外,是鼓励国外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的竞争性行业。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非国有经济已在装备制造业中担任“主角”,而在西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目前仍是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非国有经济在装备制造业中比重很低。2004年西部各省市区平均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为50.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17个百分点;相应的,非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只有49.2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17个百分点,其中集体和个人资本占42.45%,港澳台资本2.19%,外商资本占4.63%。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不力,机制僵化、运行效率低,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西部装备制造业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此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大多是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军工企业,历史包袱沉重。

(六)产业组织程度低

西部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数是“三线建设”时期建成的,企业布点分散、全但小的特点非常突出,产业组织程度比较低。其结果,一是企业经济规模偏小,大企业不大不强,缺乏带动力强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二是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不够发达,中场产业(中场产业是指处于最终产品装配工业和基础材料工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制造业)薄弱,严重影响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形成。西部从事零部件、元器件、中间材料制造的中小企业不少,有些还是国家定点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但一方面,由于专业化协作水平低,许多最终产品装配厂片面追求“大而全”,搞自我配套,使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大企业的协作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不专、不精,没有特色,生产的产品性能不稳定,可靠性较差,影响了成套设备的整体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企业的发展。中场产业薄弱将使西部失去参与国际分工、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机会。

(七)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够

由于地理区位和思想观念的限制,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明显滞后。2004年,西部七省市区外商注册资本只有355亿美元,仅占全国总额的4.87%,而同期,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外商注册资本达到了1520亿美元、923亿美元、1083亿美元、46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20.87%、12.67%、14.87%和6.41%。外资利用规模明显偏小,加剧了西部装备制造业资金不足的矛盾。西部地区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已远销东南亚、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虽然出口额占西部出口的比重已达70%左右,但总量偏小,出口交货值总额只有263.73亿元,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总出口交货值的1.20%。而上海、江苏、广州则分别占了13.33%、20.31%和38.59%。

同时西部地区出口的机电产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比重很低。对外开放力度不够、规模小、档次低,不利于西部装备制造业抓住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实现西部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八)高级技能人才短缺

西部装备制造业人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人才大量流失。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驱动机制对人才配置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孔雀东南飞”现象在很长时期都难以避免。这不仅使大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开发人才很难流入西部装备制造业企业,而且现有人才也难免流失。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大企业入驻西部各省市区,就地“跳槽”的人才又日渐增多。据有关部门调查,仅陕西省平均每年流出的科技人员就有4000人之多。二是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对2005年劳动市场职业供求状况的调查,西安市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需求旺盛,而供应几乎为零,中级工供不应求,初级工供过于求。高级技能人才出现“断层”、“断档”很不适应产品高技术化的需求,长此以往得不到改善的“中国制造”将面临无人制造的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