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途径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一)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一个创新型国家应具备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股合力。
(二)大力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应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要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三)加快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把现代化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所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使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合理流动并充分发挥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强化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使创新意识深深植根于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中,深深植根于全体人民的内心里。应积极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妨碍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弊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亿万人民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智慧,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真正使创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总之,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