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减少、产能过剩。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需求。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但是,我国处于这次危机的外围,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小于欧、美、日等经济体。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忽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知识产权的忽视,对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在认识上的误解,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

(一)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产品成本增加削弱了我国外向型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价格优势,美元的贬值加快了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速度,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猛涨,原材料、燃料成本上升。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涨幅连续6个月在11%以上。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则增加了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成本。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出口1美元,就要损失近0.1元人民币的利润。此外,《劳动合同法》的公布实施和国内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也有所上升。国际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减少、产能过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三大经济体—欧盟、美国和日本几乎同时进入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呈现下降趋势。美欧日等经济体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居民消费支出减少,从而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减少。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近60%。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需求。

(二)我国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壁垒

在没有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制造”就常常因其低廉的价格造成贸易争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150个成员国和地区中,我国是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也已成为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应对我国产品的方式。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形成更多的壁垒,包括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技术标准、加大反倾销审查力度、增加配额和出口退税等。2008年底,美国向WTO状告我国出口补贴,要求其对我国实施制裁;2009年9月美国宣布对我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2009年9月阿根廷宣布将对从我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依赖于低层次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产业的传统模式已难以持续,产业升级是我国制造业寻求出路的必然抉择。而国际金融危机正是我国制造业借以实现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良机: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在增强自身研发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跨国公司将产品和技术高度标准化之后交由要素价格低廉的国家代为生产。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2/3,并成为国际产品标准、市场规则、销售渠道、价值链的主要控制力量。在此国际分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分工边缘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在国际上的产业控制能力也日益弱化。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了重新调整的压力。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制造业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但是,我国处于这次危机的外围,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小于欧、美、日等经济体。尽管我国宏观经济同样面临周期性下滑趋势,但与美、日、欧等相比,我国制造业的景气度还是保持在较高水平。迫于生存和利润的压力,美、日、欧等不得不加速其制造业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的步伐,降低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大量外企甚至大型跨国公司生存面临挑战,都在寻求援助。我国可以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国际先进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步伐,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研发,增强业内影响力,加强产业控制度。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应在金融危机中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大调整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的结构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我国发展起一大批从事外向型加工贸易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曾经是我国参与全球化生产、促进对外贸易的生力军,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维护产业安全,就不得不促进产业升级。而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淘汰这些落后的中小企业,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企业的破产倒闭虽然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但也加快了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步伐。这是市场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必然过程。

因此,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均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业忽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对知识产权的忽视,对专利权、软件著作权在认识上的误解,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门人员管理知识产权事务,导致我国企业在长期经营中造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不连贯,甚至出现了在续展期和宽展期未进行申请而导致丧失了商标专用权的情况,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不必要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