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破解“三农”问题就要挑战传统农业

破解“三农”问题就要挑战传统农业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破解“三农”问题就要挑战传统农业传统农业,就是小农经济、自给农业,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破解“三农”问题,就要走出传统农业。“三农”问题的凸显,除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因素,也是农业和农村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更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走出“三农”困境,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三、破解“三农”问题就要挑战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就是小农经济、自给农业,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与传统农业的生产关系相结合,具有以自给为生产目的,以人力、畜力和简单劳动工具为生产手段,以一家一户的封闭式劳动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单一的耕种畜养为生产劳动对象,以及植根于传统农业的富贵在天、听天由命的传统观念等特点。传统农业的产业特征是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性和生产目的与市场经济的对立性。破解“三农”问题,就要走出传统农业。挑战传统农业,就是走攻坚基础农业、发展高效农业、开创市场农业的路子,挑战自给自足的落后生产方式;就要运用现代装备、现代经济思想、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的落后面貌。

1.引入现代经济的思维,挑战传统的经济观念。挑战传统的思想观念,就要克服农业弱质、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农业基础的思想;就要克服单一农业,耕种谋生的观念,树立调整结构,多种经营的思想;就要克服温饱即安,不思进取的小农思想,树立投资致富的创业精神;就要克服守土为业,听天由命的传统观念,树立市场农业,科技致富的创新思想。挑战传统农业的思想观念,就要实现农业发展观的“五个转变”,即由自给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由农业增产向农民增收的转变,由传统耕耘向高效农业的转变,由单一粮食、单一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由农业资源向农业资本的转变。

2.推进市场农业的机制,挑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就是要挑战传统农业的生产目的、挑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挑战传统农业的经营机制,打破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和种植结构。挑战传统生产目的的局限性,就要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推进市场农业的发展;挑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就要树立市场农业、效益农业、基础农业和规模扩张的理念,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经济一体化;挑战传统的经营机制,就是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放活土地使用权,促进农业要素资源和资本的合理流动,加快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步伐;挑战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和种植结构,就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变单一粮食、单一种植的农业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就要坚持科技进步和高效农业的思想,根据不同的农业环境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用现代科技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业经济效益。

3.树立基础农业、现代农业的思想,挑战传统的落后生产力。传统农业生产力要素的落后,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基本原因,挑战传统农业,核心是挑战传统农业落后的生产力现状。要加大农业耕地、农业环境、农业道路、水电、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引入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成果,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手段;加强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用现代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农民,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一代农民,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4.坚持开放开发、多元发展的方针,挑战传统农业的产业现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开发农业资源,推进土地等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农业的规模化扩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增长、农民的多元化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三农”问题的凸显,除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内在因素,也是农业和农村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更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走出“三农”困境,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实施对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减负、扶持政策。要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取消限制要素资源合理流动的体制约束,为农民提供与市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减轻农民负担,刺激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基础投入和产业投入,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二是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农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构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经济体制和市场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市场意识,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激发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围绕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

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逐步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福利制度,落实农民的社会福利保障;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农业投资机制。改革财政分配体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培育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农村经济社会投资机制;增加社会的农业基础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业的产业投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高效、优质、特色农业;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的投入,加快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非农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根据2003年2月《三农问题与传统农业的现实困境》一文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