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生物资源

关于生物资源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关于生物资源全省有脊椎动物864种、植物4041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108种,植物3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脊椎动物82种,植物62种。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多种。甘肃省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四)关于生物资源

全省有脊椎动物864种、植物4041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脊椎动物108种,植物3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脊椎动物82种,植物62种。在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中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1270种,特别是甘草、当归、大黄、红(黄)芪等20多种大宗药材,是甘肃省药材行业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森林资源,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92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甘南三地。草地植物共计154科、691属、2054种,丰富的牧草类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建自然保护区30个,总面积504.3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1.1%;建立保护野生动物基地3处。

据2008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多种。

甘肃省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第六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42%。

森林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在全省活立木蓄积资源中,冷杉占52.9%,云杉占11.7%,栎类占26.9%,杨类、华山松、桦类只占8.5%。

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山等处。

全省活立木蓄积量17429万立方米,其中林地蓄积量占94.8%,疏林与散生木的蓄积量仅占5.2%,这表明林地蓄积资源占有重要地位。

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山、崛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这类草场可利用面积为427.5万公顷,占全省利用草场总面积的23.84%,年平均鲜草产量4100公斤/公顷,总贮草量约175亿公斤,平均牧草利用以50%计,约可载畜600万羊单位。

粮食作物品种有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玉米、青稞、乔麦、糜谷、高粱、水稻、洋芋和豆类等20余种,其中小麦是主体作物,分布遍及全省,约占全省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

经济作物主要品种有棉花、油料、蓖麻、芝麻、甜菜、苏子、向日葵、大蒜、茶叶、烟草、啤酒花等十几种。果树资源有1000多个品种,其中桃、梨、杏、李、柿、枣、柑桔的品种有480个。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有7大类: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淀粉及酿造类植物有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苓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栓皮类有20多种,如栓皮栎、五倍子、槐等;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菜等。

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有1270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夏草等,特别是“岷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并先后引入生地、潞党、人参、黄连、木香、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地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发展医药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