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金融与经济的战争

金融与经济的战争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资源枯竭的现实与超级大国到处争夺能源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跨越式发展战略及其大能源战略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大小战争,都是为了权力、资源、财富、利益。把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应用于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

(一)资源枯竭的现实与超级大国到处争夺能源的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实施好跨越式发展战略及其大能源战略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大小战争,都是为了权力、资源、财富、利益。即使是仇恨之战,仇恨也基本上是由权力、资源、财富、利益等引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财富与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亦如此……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千方百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大能源资源,即寻找战略资源,寻找一切贵重资源,寻找一切稀有资源。把自己国土上甚至家门口上的稀有、贵重、战略资源,储存起来,采取不开采的政策。有些发达国家,把从国外弄到手的资源,储藏起来,以备后用。可是,这些国家的非常自私性、非常短视性,让人可笑。一旦世界能源发生问题,即使是自己国土上的资源也无济于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全世界按照现在的生存与发展方式继续下去,毁灭地球的的确确就指日可待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确,世界历史上的大小战争,都是为了利益而展开的。当然,这些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随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越来越减少,甚至枯竭,世界各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会轮番不停地掀起一轮又一轮争夺资源的战争。

世界上的一些相关组织与机构,一些专家学者预测:地球上的资源,如按照目前开采、利用、浪费、破坏的速度计算,少则100年时间就会利用殆尽,多则200年的时间就会利用殆尽。所以4~8代人以后,怎么办?地球上的人怎么生存?假如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人类就会面临灭亡的危险。

当然我们的愿望是:以科学技术找到解决人类生存的根本办法,世界多国都在努力寻找“总开关”。一些国家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等,已经进行探索、研究,但是,从研究的情况看,路程还很遥远。在没有找到解决人类问题的“总开关”之前,特别是美国,在世界上到处发动战争,到处掠夺、搜刮资源与财富。很可能这种到处掠夺、搜刮资源与财富的行为,会越来越变得更加凶残与阴险。事实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掠夺、搜刮资源与财富,已经变换了许多花样:由过去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到各种借口的战争;由各种借口的战争,到各种隐蔽的战争;由各种隐蔽的战争,到金融与经济的战争;由金融与经济的战争,再继续到洋枪洋炮的大战争加上金融与经济的大战争……

远的不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各种借口,在世界许多地方,用洋枪洋炮发动了一系列充满硝烟的战争,世人历历在目。另外,就没有硝烟的金融战而言:1994年12月在墨西哥爆发的金融危机;1997年在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1998年爆发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爆发的巴西金融危机;2002年爆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2007年爆发至今蔓延于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有人说,欧盟是美国次贷危机制造者瞄准的目标之一。那么,再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这一系列金融与经济危机,都与美国脱不了干系!

有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从人类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战争过后,美国的经济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都会有一次飞跃;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都变得更强大。这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有的专家学者指出:现代人类世界的核心利益构架,由现行的国际政治体制所支撑,而国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是金融问题,金融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核心问题是能源问题,能源问题的核心问题,则历史性地选择了石油。并且,用石油来构建解决通道,已经是国家大战略的需要。因而有人进一步说,上述问题链条纽带一旦风险失控,人类付出的代价除了金钱,就是鲜血,特别是石油行业更是踩着尸骨走到今天。

当前,强权者争霸世界的驱动力量,就是对石油的绝对控制。近年来,国际政治、军事以及外交博弈,从国家间的折冲樽俎、刀兵相见中梳,均理出一条石油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脉络。

近年来,国际油价走势就像过山车一样,一路攀升屡创新高后骤然回落,之后又强力反弹。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以石油为代表的诸多资源价格如此这般的疯狂涨跌?《石油真相》一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工具——“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石油资源六元素首先包括资源元素、生产加工元素和服务元素,构成了石油行业中传统的上游、中游、下游环节,其次还涵盖商贸、物流、金融三个元素。由于很多人将目光只投在前三个元素之上,并以为所有涉及石油的问题都能从这三个环节找到答案,因此做出了对石油价格的片面解读和预测。而探究油价波动的真正原因,是离不开对后面三个元素的认识与分析的。把石油资源六元素理论应用于实际,就会发现导致油价大幅波动的深层次原因。

在作者看来,资源元素是撬动世界的万源之本。应该看到的是,人类对于地球石油资源的认知程度还很低,虽然这种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勘探能力、开采能力、炼油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节能运动的兴起,石油在今后几百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满足人类需求应不成问题。此外,生产加工元素是石油价值实现的次基础环节,而基础环节是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服务元素是石油价值达到现金实现的保证,商贸元素是套利的冲动来源,物流元素是实现价值的通道。而金融元素则令石油超越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国际投机者通过博弈实现套利,可以说是皇冠上的宝石。

金融套利在石油行业中是怎样发挥虚拟经济作用影响行业的呢?《石油真相》指出,金融套利选择了石油产品作为其套利介质,设计出各种形势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套利手段。它是最厉害也是最刺激的博弈方式,其威力在于能够将任何理由变成套利的由头,给油价涨跌找到各种听起来很体面的说法及其理由。

回顾整个油价增长的历史,就可以看到实际上价格波动的因素就是金融套利因素。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石油金融期货市场的虚拟交易量,要比实货交易量大出8倍至9倍。而正常范围应在3倍之内。金融套利己使价格规律脱离了原有的供给和库存关系。

《石油真相》提出了“超级经济体系”这样一个概念。人们通常将美国称作超级大国(superpower),但“超级大国”的地位建立在“超级经济体系”(supereconomy)的基础之上。这个超级经济体系对于油价定价的支撑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国际金融信用体制;支付结算体制;计价计量体制;质量管理体制;国际法律保护下的文化导向机制。

美国在这几个方面全都处于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受美国利益驱使,并为美国利益服务。事实上,二战后美元在世界上确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特别是1973年美国和中东产油国就排他性地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达成协议,决定了美国在石油定价权上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前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标准和一些硬性规则,逼迫没有主导权的群体或国家无奈屈从,但也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和反对。隐藏更深、效果更好的则是席卷全球的美国文化。透过美国的消费文化,激发全球消费者参与到与石油相关的一切消费活动之中。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的汽车文化,比较隐蔽的,有诸如如纸尿裤和瓶装水等,迫使全世界离不开石油,也就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美元。由此看来,学会对美国消费文化说“不”,从根本上说其他国家对争取石油定价权来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的张茉楠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也经历了暴涨暴跌的涨落过程。石油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大大增强了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波。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比以往时候更加突出。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后的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因此,我们必须从货币金融的视角去解释和解开石油价格危机背后的种种迷局。

有关事实与数据显示,全球可开采原油储量约为5.7万亿桶,目前只开采了1万亿桶,不到总储量的18%,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全球的原油储量还可以开采近百年。另一方面,从供求平衡的角度看,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也显示,国际石油生产和消费量差距很小,仅为1%,基本保持在7600万桶~7700万桶之间,处于紧平衡状态。从中短期看,供给矛盾并不是造成石油价格飞涨的依据。石油峰值论和供求失衡论过分夸大了石油供求总量对油价的影响。

那么,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操控?事实上,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石油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石油危机与3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国际石油金融属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已经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的转换。石油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这种“价格安全”模式的实质是一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影响力问题。

从理论上讲,0PEC组织应该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然而,OPEC国家虽然拥有石油垄断的供给权,却不具备石油垄断的定价权。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石油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使美国拥有强大的石油定价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更让美国获得了巨大的资本利得,赚得盆满钵满。据相关统计,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万亿美元~1.8万亿美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OPEC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支撑了美国金融资本主义的超常发展。

纵观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演变,世界石油价格定价权机制经历了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OPEC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定价机制转变的过程。目前,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Brent原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原油贸易的50%左右都参照Brent原油定价。事实上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在130亿吨左右,通过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只有20亿吨左右,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实物交割。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巨幅涨落的背后是国际金融资本和投机资本获取的巨大套利空间。据相关统计,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正如《石油战争》的作者恩道尔所言:“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涨落。”

面对强大的价格冲击,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迅速放大,原油消费年均增加7.6%,远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率1.5%的水平。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由于没有定价权,中国等亚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2003年平均“亚洲溢价”为2.56美元/桶。根据测算,近两年“亚洲溢价”对我国GDP的损失达到0.08%~0.20%。

如何打破国际石油金融失衡的格局,关键在于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权,要形成与美国主导的石油金融体系抗衡的力量。其立足点就是以金融安全保障石油安全,构建中国“石油金融一体化”体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打造中国战略新优势。

一方面,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石油等能源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当前我国21316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美元贬值、汇兑损失的风险,还面临着由于购买美国国债造成的外储福利的流失。事实上,衡量外汇储备资产对一国的福利效应,不仅要看外汇储备资产本身的外币资产收益率,还要考虑外汇资产的机会成本,即投资于其他资产(包括能源、资源等)的收益。如果投资于其他资产的边际收益率大于将这些资本置换成外汇资产带来的收益率,就意味着外汇储备福利的损失。这一福利损失就是外汇储备积累过度下的机会成本。未来可以将外汇储备与能源储备结合起来考虑,把单纯的货币储备与更灵活的石油金融产品结合起来,即把石油金融合约如石油期货合约、石油债券合约等也视作一种新型的储备货币,既能使过多的外储向实物资源转化,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民币与石油贸易的结合程度,大力推动石油货币合约和石油人民币进程。目前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而本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我国,则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当前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未来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中国必须建立石油交易的“中国市场价格”,确立我们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战略。国家应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以有效应对油价的波动。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这将是人民币主权货币在国际能源贸易中崛起的新路径,也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国际能源署(IEA>IEA)的最新调查研究成果认为,国际石油储备终有一天将会真正供不应求。研究结果并认为,2012年将会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转折点。世界财经报道,由于新兴国家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全球能源生产能力受限,自从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超过6倍之多。国际能源署研究人员警告说,即使地底下有足够的石油储量—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由于国家石油公司与西方跨国公司未能向石油开采装备与输油管道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未来供应的困难问题仍将有可能浮现。因而国际能源署担心,石油产量余裕度可能在2012年极度窄缩。届时国际需求有望达到每天9500万桶,而备用产量可能只有每天100万桶,这将远远不足以应对诸如尼日利亚、伊拉克等不稳定产油国可能的突然供应中断。而伊拉克最新预测称,该国石油储量已经超过沙特阿拉伯,跃居世界第一位。

国际能源署针对石油供需等问题,责成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调查,以研究全球石油储量是否果真会有耗尽的一天,以及国际市场对于全球石油短缺的担忧是否真实存在。观察人士介绍说,国际能源署主要授权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进行调查。但是,国际能源署同时担心,国际石油供应或许将无法跟上诸如中国、印度等快速工业化国家拉动的需求增长步伐。

这一调查的时机可以说极其敏感,正值国际社会对于日益飙涨的油价可能造成全球经济偏离正常发展轨道,甚至让全世界陷入衰退的担忧不断加大之际。国际油价格冲击到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纪录,迫使航空运营商不得不纷纷削减航班节省燃油,同时也造成全球人们生活成本的日趋增加。

虽然目前国际石油尚能够满足需求,然而,尤其值得警惕和需要作出说明的是,我们无法确定,诸如沙特阿拉伯等国的石油储量预测是否完全精确。并且大量的产油国家,都闭关自守,拒绝完全对外公开,因此要想精确查明可证明储量规模水平,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同样说明国际石油的不确定性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