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的前提条件

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的前提条件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的前提条件1.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必须具备的6大前提条件甘肃省只有实施好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才能逐渐追赶上发达省份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的前提条件

1.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必须具备的6大前提条件

甘肃省只有实施好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才能逐渐追赶上发达省份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好跨越式发的大展战略,必须要具备5个方面的前提条件:首先,必须要使甘肃省的领导层、知识阶层、各行各业的管理层、全省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全方位,发生深刻的、彻底的、全新的变革;其次,必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一切资源;并且,要制定和实施好一系列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发展的制度与配套政策;另外,基于甘肃省情的特殊性,与甘肃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拥有许多战略资源等等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必须给甘肃出台相应的优惠与特殊政策;还有管理与创新是特别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进而营造出一个能够使真正的人才上得来与奴才、庸才、蠢才、小人下得去的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何愁甘肃落后呢!?

思想解放无止境,改革开放无终点。思想解放无禁区,思维创新拓视野。甘肃省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一定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要真正树立起国家意识,要真正树立起民族意识,要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要真正具备世界意识和全球眼光。要必须重新拿起思想解放的武器,真正把思想解放到最大化的程度。并要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为最大的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思想解放,就是最大的思想升华。

所以,甘肃省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破除一切条条框框,必须要在思想上、行动上破除一切陈规陋俗,必须对甘肃省情进一步作出最大程度的、实实在在的认识,也就是必须对甘肃省情进一步作出最大程度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根据甘肃省统计局省情研究小组和其他许多专家学者、领导、管理者研究的结果表明:甘肃省—是一个面积大省,人口小省,水资源穷省,经济弱省;甘肃省地大物薄,水资源匮乏。用定量的方法考量甘肃省情,概括为“4211”—甘肃省的国土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国的4.43%(按新勘界面积42.54万平方公里计算;如果按照45.44万平方公里计算则为4.73%)、1.98%、0.9%、1.06%。

甘肃省的人口、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可重复水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1.99%、4.73%、3.87%、0.9%、1.82%。使得人均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但人均水资源与单位面积水资源短缺的劣势非常明显,水资源对人口的承载力低下。

人口与水资源、水土资源的匹配程度差,使得土地与耕地的数量优势并不能弥补水资源短缺的劣势,集中表现在生产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水平低,贫困面大、植被率低、生态环境恶劣。

水资源的短缺将是制约我省人口聚集、城市化、经济发展、开发能力提高最重要、最大制约瓶颈,将大大提高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成本与难度,、长久、持续、严重地影响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我省甚至全国改善生态环境、构筑西北生态屏障的根本障碍。

必须说明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借助石油、有色资源的优势,超前嵌入型重工业发展道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随着石油、有色资源的逐渐枯竭,三线建设后投资重心的转移,我省没有陕西、内蒙的区位相对优势;没有青海、宁夏人口负担轻的比较优势和宁夏引黄便利,更不具备新疆石油资源垄断优势,再加上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四省享受的民族省份政策,逐渐导致甘肃逐步滞后,衰弱在所难免。甘肃的滞后就是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宏观政策调整交互作用结果,有其历史必然性。

虽然西北的矿产资源多于西南,北方多于南方,但中国西北整体落后于西南,北方整体落后于南方的现实一个合理解释之一就是西南降雨多于西北,南方多于北方。

当然,上述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而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法对省情的认识,基本在较大程度上说明了我省省情的特点。但是,这种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法对省情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炼,还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

2.甘肃省实施好跨越式发展大战略至今不利的方面与阻力: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与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今,这期间,在全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高潮。当然,东南沿海是我国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遥想当年,那荡起在粤东大地上的思想潮、意识流,荡涤着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污泥浊水,荡涤着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各种陈渣、腐朽;曾记否?当那波澜壮阔、浩淼无际的思想潮、意识流,象浩浩荡荡的珠江水冲洗着古老、广袤的粤东大地上千百年来淤淀下来的封建的污泥浊水的时候,人们会情不自禁地翻开那半掩着的五彩缤纷、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卷,惊叹昔日发生在这块沃土上的一切!可惜那都已经是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今,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是非同平常的,其中差距也是很大的!就全国而言,思想解放了30年,改革开放了30年,发展了30年,如果回顾、总结经验与教训的话,导致甘肃落后的失误因素、根源,可以总结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最大的因素表现在多方面:思想解放至今没有达到新智与新质的最高境界的飞跃;在使用干部、重用人才方面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我省的战略重点,仍然应该是重工业,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在抓主抓重与结构调整方面,犹豫徘徊,裹足不前,眉毛胡子一把抓;甘肃各行各业的管理太落后;有形与无形的习惯势力,至今仍然困绕着我们的思想,阻碍着我们的手脚与行动。

(1)深刻的思想意识与习惯势力方面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就思想解放方面的问题而言,在我省的广大干部与社会各个阶层中,陈旧的思想意识特征浓重。特别是领导层与管理层的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教条、古板、滞后,至今跳不出小农王国的怪圈。传统意识浓于现代意识,传统文化下的原始积淀和封建意识及其观念,在新的社会历史变革时期,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心理障碍。小农意识、保守性、自私性、狭隘性、懒惰性、愚昧性等等,导致出现鼠目寸光、斤斤计较、守株待兔、循规蹈矩、大处看不见、小处折腾不间断等现象的普遍存在。烙印甘肃人头脑中、融化在甘肃人血液中的习惯势力,太根深蒂固了!甘肃人特别是甘肃的领导层与管理层的思想观念长期落后,导致了甘肃的落后。这是甘肃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原因。

(2)长期积淀的深刻厚重的经济方面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特征及其原因:广大西北地区,自然经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和游牧经济延续时间长,由此形成的负面影响大,经济基础薄弱。这种经济形态,对西北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3)深刻的陈腐堕落的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制度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深刻的制度根源特征及其因素: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健全起来,作为上层建筑的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制度的各种顽疾依然根深蒂固,依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退出历史舞台;新体制的胚胎与旧体制的障碍的摩擦与碰撞,旧体制本身导致的贫困和墨守陈规的连锁反应等等,这一切严重束缚着甘肃省广大干部与群众的手脚,严重束缚着他们的思想。怎么挣脱?从目前甘肃的实际情况看,仍然也难以在短时间里摆脱旧体制及其培植起来的各种关系、各种绳索的束缚与羁绊。

(4)深刻与深厚的地理地域及其资源型方面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地理地域及其资源型特征原因及其因素:大西北深居内陆腹地,自然地理上形成了封闭落后的现象及其状态;整体上而言,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气候环境恶劣;非再生资源相对富裕,但是,一方面开采浪费、破坏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与开发利用的能力弱,呈现出资源的浪费、破坏型与价值的外流型;致使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甚至严重乏力,呈现出十分典型的卖初级产品、卖资源的低层次的地理地域及其资源型特征。这种现象及其状态,使甘肃省的广大干部与群众的思想、行为,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着,似乎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把自己封闭在一种永远跳不出去的幽谷与怪圈之中。

(5)深刻的愚昧的人员低素质型方面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人员的低素质型特征原因及其因素:大西北自然包括我们甘肃,一方面十分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一些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外流有十分严重。并且,又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现有人才浪费现象,这是制约我们甘肃省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及其因素。与此同时,由于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低下的话,也往往是束缚人们思想解放的自身因素。人们的综合素质低下,其中就包含着思想解放的欠缺性。

(6)深刻的科学技术发展滞后型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科技发展的滞后型根源特征及其因素:我们甘肃省严重缺乏高精尖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科技创新能力;精品少,创新能力弱,模仿和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多;科研力量与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科技转化率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产品的更新换代慢等等。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性,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得缓慢。不论是从中国历史看,还是从世界历史看,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和旗帜。科学技术的落后,是制约思想解放的主要的根源特征及其因素。

(7)深刻的松散型与紧密型开发禁锢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松散型与紧密型开发禁锢特征及其因素:自从50年代以来,甘肃省虽然在诸多领域和诸多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开发优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落后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开发型比重大,而高科技密集型的开发型比重小;重复建设多,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独立开发多,联手协作综合开发少;一条龙开发少;在开发建设中,项目立项和利用效益低等等。松散型与紧密型开发因素特征,会把人们的思想带进狭隘的甬道,形成简单的和固定化模式。犹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

(8)深刻的严重保守的内向型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内向型根源特征及其因素:在甘肃省的开发进程中,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等诸多方面,一般都是内向型的,内向型特征明显,外向型特征很不明显;出口创汇能力差等等。这种内向型根源特征及其因素,往往会把人们的思想的焦点与注意力吸引到某一点,某一个部位,行不成开放系统,而一贯把思想的集中度放在内部,这就使人们的思想解放不能大力度地解放,而老是囿在固定模式里。这是内向型根源特征的束缚所导致的结果。

(9)深刻的严重的资源、资金、人才三位一体的流失型的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甘肃人的思想至今解放得力度不够,有其资源、资金、人才三位一体的流失型的因素失误特征及其因素:甘肃省的资源、资金、人才三位一体的流失型失误特征及其因素,除了国家开发政策、大的战略的多次转移及其环境因素的原因造成这种情况而外,甘肃省自身的一系列政策及其诸多方面的工作不到位,进一步造成了这种贫血型特征。特别是80年代、90年代以来至今,甘肃省的资源、资金、人才三位一体的流失现象,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甘肃省的资源、资金、人才三位一体的流失型失误特征,往往把甘肃人的思想带到了穷则思迁、而不是穷则思变的状态。不论是在领导层,还是在知识阶层,人才思走的矛盾及其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负面特征及其影响,实质上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热爱甘肃的现象,对甘肃人的思想解放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特征。

在使用干部、重用人才方面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是把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让千里马推磨,让黔之驴驰骋疆场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说,我们省提出并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若干年了,懂工业、会管理工业的干部不多,真中用的人才,用到位的不多。有人带讽刺地说:重用的人才,似乎往往是组织部门出来的,是领导腋窝下长大的。是在党委、政府大院里成长起来的,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锻炼出来的。又把这些人放在重要的经济工作岗位上。一般而言,不会对经济有什么开拓与创新的。于是就有人说顺口溜:组织干部是宝贝蛋,团干部是金银蛋,企业干部是玛瑙蛋,知识专家型干部是铜蛋,基层干部是石头蛋,秘书主任是心肝,重用起来了许许多多王八蛋。这种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使偏激的。但是,也反映出了一些使用干部方面的问题。另外,在我们省的一些学术单位,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也比较鲜见。发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术单位在位的领导,善于打自己的小小算盘,以亲疏划线,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打击报复,自己认为知识分子难管,管不住等等,于是就采取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方式,凡是个头比店主人高的伙计们,就排斥在外。除非你蹲下来或跪下来磕头、端盘子,除非你写效忠信,对店主人五体投地,感激涕零,才会用你,分得一点点餐汤剩羮;并且,正是由于这种小人式的用人方式,把真正的人才,把正直的人才,把富有开拓创新的人才,把对自己有意见的人才,打击、排斥在外,往往就把那些趋炎附势、奉迎拍马、投机钻营、阳奉阴违的势利小人用起来了,就把身边一些品行不好—既缺德又少才的叭儿狗式的人重用起来了。我们的许多干部,在知识结构与综合素质方面,与工业强省战略的要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在干部使用上的派别思想、以我划线、以我为中心的倾向严重,用人环境严重污染,近亲繁殖,同时还重用了许些小人。在用人的风气与干部作风方面问题多,武大郎开店式的用人方式随处可见。特别是在这样的用人环境下,人才思走的现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离开甘肃的现象特别普遍而严重。甘肃落后的主要根源,主要是人才的缺乏和用人方面的问题所致。先汉之所以兴隆也,近君子远小人也;后汉之所以颓废也,近小人远君子也。

(10)关于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方面的失误型根源特征原因及其因素

我们甘肃省在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方面有重大的失误。比如有一种关于“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说法。这样的说法,不一定科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偏颇之嫌;另一方面,同时说明了我省在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就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比例而言,也同样必须要从我省的实际出发,发达省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比例,只是一个参照系。不能认为发达省份与发达国家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比例是多少,我们就定位多少。第三产业的发展,其后盾主要是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强大了,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主张守株待兔、坐等其成。过去我们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低,我们的民营经济、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这是事实,需要大力发展。但是,千万不能用抑制国有经济的办法来发展其他经济。千万不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学习与借鉴先进地区、发达国家的经验很好,但是,必须要与省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开来,对立起来,不能生搬硬套。

2008年全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176.1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2.27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1471.4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2.41亿元,增长13.2%,其中金融业增加值72.49亿元,增长9.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6.93亿元,增长9.4%,房地产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1.4%。由此可见,我省的第三产业增长比较快。

笔者有一种感觉和认识:我省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我省的优势是重工业!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急于发展其他经济的进程中,对推动重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轻视,有一定程度的疏忽。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对重工业的发展曾经放松过。当然,除了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的松懈因素之外,还有国家政策的因素,有国家战略转移的因素。不管是何种因素,都导致我省的重工业发展滞后了。我省的重工业发展滞后,对我省、对国家都是损失。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们省丢掉了几次大的大力发展石油大工业与发展核工业的机遇,很可惜!所以,从现在开始,要把我省重工业的发展,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到重要战略的高度,提到国家核心战略的高度。在甘肃省大力发展重工业及其能源工业,其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没有过时。或者叫做永远不会过时。起码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过时。因为,作为战略资源的能源,在全世界围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会争夺得相当激烈。我们甘肃省实施大能源战略,是有一定基础的。今后,我们甘肃省必须把石油等一直作为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

过去,由于我们用小农业经济的思想指导大工业的发展,所以发展中出现许多问题。并且,在一个时期内,一些地方官热衷于提出用大工业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农业的发展。其实热衷于提出用大工业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农业的发展的那些地方官,就根本不懂什么是大工业的思想,就不懂得管理,再别说行动了。其实,热衷于提出用大工业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农业的发展的那些地方官,只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了一种需要,喊喊空口号而已。我们的许多行政官员,别说管理工业与企业了,其实连本行都不会管理。也就是说,不懂和不会行政管理。所以,在我省乃至全国最落后地方官员的嘴里高喊出的用大工业的思想指导和管理农业发展的口号,只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只是装潢门面,哗众取宠;除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在我省乃至我国的许多地方官员和各行各业的管理层中,不懂管理的南郭先生比比皆是。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甘肃省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管理同样是特别重要的。如果管理跟不上,如果人才跟不上,甘肃省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就落不到实处。在这一点上,我们再绝对也不能有任何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装潢门面、哗众取宠的味道了!

列宁说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对于历史,我们必须要以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去认识,而不是耿耿于怀,陈见常挂,一叶障目!必须向前看,必须与时俱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