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人心中的丰碑 ——方毅八下金川纪实
金川被誉为祖国的“镍都”,闻名遐迩,当之无愧。它的开发、建设和腾飞,无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悉心牵挂,凝聚着他们的心血。特别是从1978年到1986年的9年间,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同志,曾八次亲临金川,带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组织推动了金川镍基地的科研工作和生产建设,使金川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像一首诗所赞扬的:“老将军的情哟/科技的花/镍都跃上了千里马。”是他,为金川找到了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是他,为金川提出了“三年三大步,提前十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是他,组织全国50多个科研院所、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开展了“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联合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镍都的腾飞,为把金川公司建成跨国经营的矿业集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毅同志逝世后,1997年10月27日的《人民日报》刊登的《方毅同志生平》中说:“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他从1978年起连续9年,每年率领上百位科技工作者前往攀枝花、包头、金川等地,研究共生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1992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金川时,曾两次说,方毅同志抓金川,吃了苦、出了力、立了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先后两次高度评价方毅同志对金川公司所做的巨大贡献。2004年3月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参加了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讨论,他十分关注金川公司的发展,对金川公司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说,金川公司的综合利用是方毅同志在的时候就抓的,铂族金属、钌铑钯就是当时综合利用的产物。2009年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等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到兰州金川科技园视察。在一楼大厅,总理向现场簇拥上来的研究人员、公司管理人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温总理说,我来金川公司的综合研发大楼,心里感慨万千,因为我对金川还是比较熟悉的。我很怀念方毅同志,方毅同志抓科技,除了中国的整个科技规划以外,他还特别重视矿产的综合利用。对三座矿山特别重视,一个是金川,一个是包头、大家都知道包头稀土矿,再一个就是攀枝花。这三个矿,特别对金川下的工夫最大。金川镍的价值很高,还有它的伴生矿和互生矿,金、银、铜、锇、铱、钌、铑、钯,这些东西的价值也不错,过去很多都没有提取出来,所以,他每年都来一次。
方毅同志逝世后,曾担任过甘肃省省长、多次聆听方毅同志教诲、亲历了金川成长的那段黄金时期的贾志杰在他的怀念文章——《大漠丰碑直——忆方毅同志八下金川》中说:“和甘肃的同志一样,在我的心目中,方老与‘镍都’金川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金川是方老晚年一个简白的留影与写照,是一座直立大漠的丰碑。”“八下金川,组织科技大会战,是方老80年代指挥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西部大漠进行的一场历史性决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而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八下金川仅是方老功勋沧海中的一粟,但却充分显示了方老高超的领导艺术。他像下围棋一样,全神贯注,熟思精虑,步步攻势凌厉,着着切中要害,节奏把握准确稳健,回扣照应连贯严密,布局虚实有致,整体一气呵成,这中间包含着他运筹帷幄、胸怀全局的韬机,也透射出他儒雅睿智、叱咤风云的气魄。总体上看,简直像他晚年一幅淋漓酣畅、大气磅礴的书法杰作。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当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的时候,当知识经济已经叩开新世纪大门的时候,我常常惊叹于他对历史脉搏的准确把握,折服于他虽历经坎坷而终生奋斗不息的精忠报国之心,醉心于他那治大国若烹制小鲜、理难题若悠然笑谈的卓立不群的人格魅力。方老的精神是永存的,因为他已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中肯的批评 殷切的期望
1978年,科学的春天。在3月份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川被国家列为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大基地之一和全国九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同时,也被列为全国108个重点项目之一。
1978年8月5日,方毅第一次来到金川。他是在连续七天开完了包头资源综合利用会议之后,从包头乘飞机赶往金川的。那天,晴空万里,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锯齿般的沙丘连绵起伏铺向天边,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飞机在蓝天和沙漠之间飞行。方毅凭窗而坐,凝视着渐渐轮廓可见的远山,陷入了沉思。也许他正在思考金川战役的方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抓好攀枝花、包头、金川三大共生矿综合利用的想法得到一致赞同和支持。三大共生矿含有极为丰富的多种金属储量和一些我国稀缺的矿种,被称为国家的三个聚宝盆。尤其是其中的稀土、钒、钛、镍、铌及铂族元素均为国家急需,由于当时提取技术不过关,每年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方毅决心亲自挂帅,组织科技人员攻关,啃下这三块硬骨头。邓小平听了他的汇报,批准他每年“请假”去三大基地。在全国科学大会的科学规划中,也将三大矿综合利用列为108个重点项目之一。三大共生矿,三大战略,三块硬骨头,对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革命家来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想到这里,他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方副总理,就要飞过黄河了。”空姐用手指了指窗外。
“噢——”沉思中的方毅点了点头。
机翼下群山苍茫,蜿蜒曲折的黄河似一条玉带闪烁着银光。酷爱中华诗词的方毅不禁喃喃吟出:“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也许,这正是他此刻心境的写照。
中午时分,飞机缓缓降落在武威空军机场。部队首长一再挽留方毅一行在武威稍事休息,以解连日昼夜工作的劳顿。“去心似箭”的方毅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要秘书尽快通知铁路方面,当天下午乘火车连夜赶往金川。盛夏时节,酷暑难熬,火车在戈壁荒漠中缓缓爬行,抵达河西堡时已是半夜。睡觉前,方毅又叮嘱秘书,告诉金川公司的领导安排明天看看矿山、工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能下车伊始,就哇里哇啦乱发议论。”
在以后三天的考察中,方毅发现,被称为大西北聚宝盆的金川,竟满目疮痍,灰头垢面。方毅同志的心里很不轻松。冶炼厂区绿水横流,二氧化硫烟气弥漫。天上地下,每年白白跑掉的镍就有几百吨,如果换猪肉,可以垒成一座大山;还有些稀有金属,一公斤就几万、几十万元,而冶炼回收率连一半都不到,最低的还不足3%。几多财富,伴随着人们辛勤的汗水,就这样付之东流,这使他很痛心。到露天矿视察时,方毅同志的眉头又拧了起来,什么路哇?高高低低,坑坑洼洼,满地是棱角尖利的石块,几十吨重的矿用汽车,都被颠簸得像散架似的。方毅不时提醒陪同的甘肃省委书记宋平:“小心脑袋,搞不好就撞你一家伙。”把宋平逗得直乐。他说他到过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赞比亚铜矿,那里一年生产电解铜73万吨,人家那个矿山,道路好极了,那大汽车、小汽车,开起来简直是飞跑。“你怕那修路花钱,汽车坏的钱就比那多得多,所以我说啊,这个管理确实有大大加强的必要。”
62岁的他要下井去看看,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下井危险,都设法挡“驾”,但左说右拉硬是挡不住。他说:“哪有抓矿山科技而不下井的道理!”方毅似乎有点生气了。劝说无效。宋平召集会议,作了周密布置,下令要确保安全。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准备,方毅带上安全帽,穿上胶靴,神态自若地坐进罐笼,徐徐沉入几百米深的矿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座矿山已开发了十四年,尚未完成交工,井下有一种从未听说的地压活动。新的坑道打成之后,巷道底顶盘被地压挤得崩落,坑壁也开裂,并严重变形,矿井下铺好的轻轨过不了几天就弯曲了,无法行车运矿。巷道里积水没膝,犹如纵横交错的地下河。许多矿柱断裂得东倒西歪,在巨大的矿压下,有的地方随时都会突然塌方。方毅一边走,一边皱起眉头,要公司领导尽快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那天夜里,方毅失眠了。刺鼻的臭鸡蛋味钻人鼻孔。方毅和与会代表住的招待所就在冶炼厂旁边,噪声震耳,烟气弥漫。金川公司的领导让方毅住到城里,路程也不远。方毅说,离城里有一段路,来往费时间,专家住在这里,我为什么不能住,坚持不搬。金川的现状,令他寒心忧虑。同时,也掂出了肩头的重量。
8月8日,在金川干部、科技人员大会上,方毅慷慨激昂地讲了两个多小时。他说:“我这次到金川来,是为了了解金川硫化铜镍矿的综合利用问题。我参观了矿山、工厂和研究所,很有收获。金川镍矿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伴生元素丰富,含有镍、铜、钴、铂族元素、金、银、硫等二十多种,这在我国目前有色金属矿藏中首屈一指,在世界硫化铜镍矿中也是排在前面的。”在充分肯定了金川公司近二十年取得的成绩之后,方毅严肃地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金属回收率低。镍的选矿冶炼总回收率不到55%,铜为42%,钴为15%,铂、钯只有20%。许多宝贵资源丢掉了,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事情。二是综合利用差。除了上述元素回收率低以外,还有其他十多种伴生元素基本上没有回收利用。三是矿山建设速度缓慢,质量上存在不少问题。四是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五是缺乏文明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后来,他又把这些问题概括为三句话,即“矿山建设十分缓慢,金属流失十分严重,企业管理十分落后。”
方毅的讲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金川人心中掀起层层波澜。看到方毅那坚定的神情,金川人信心倍增,暗暗嘀咕着:“看来要动真格了!”看到台下人头攒动,有人在窃窃私语,方毅提高了嗓门:“同志们,我们必须加快建设速度,脑筋要活一点,思想要解放一点,眼界要开阔一点,步子要加快一点。要采用新技术,从最先进的现代技术水平起步。怎么样来加速金川镍矿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方毅一共讲了六条意见,就像治病的药方摆在金川人的面前。他从领导班子的整顿,讲到科学实验,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必须走在生产建设的前头。他还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科技成就,指出了我国的差距,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技术工作,奋起直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他说:“我听了三天汇报,大家畅所欲言,谁也不打棍子,不戴帽子,谁的方案最经济,最合理,回收率高,我们就采用谁的。”接着又讲到知识分子政策,要培养壮大科技队伍,建立健全科学管理制度:“不论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专家,担任了行政职务,党委就要支持他的工作,使他们真正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方毅说,我们有一个老习惯要改一改,什么局长啊,处长啊,什么副总理啊,总是以“长”为贵。对领导干部,我们是要尊重的,但还要以“家”为贵,要尊重专家。对于科学技术问题,领导干部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向专家学习。在谈到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问题时,他特别强调要学好外文,并嘱咐冶金部副部长张益民,以后汇报工作元素符号等一律不写中国字,写化学反应,就写方程式,这是世界通用的。会上,他还讲了一个笑话:我们中国怪事多得很,写药名,也非写汉字不可。人家外国人就弄不懂你给的什么药。有一次“我闹肚子,医生给我开了一种药名叫‘慰欧方’的药。我说,这是什么药啊?老兄啊,你写上个拉丁文好不好啊?他说,写拉丁文字,药房不发药。真是岂有此理!明明是‘viofon’这个拉丁文,结果还是写成了‘慰欧方’。这个汉字一个人一个写法,今天你写个‘慰’字,明天他又写个‘伟’字,后天有人又写成‘韦’字,简直是乱七八糟!”方毅的风趣引起会场哄堂大笑。方毅挥了挥手,接着说:“所以要提倡学习外文,不然你出去当研究生、留学生、进大学,你没有办法哩!毛主席七八十岁还学英文呢!电子计算机你没有英文就不行嘛,现在汉字还没有办法输进去嘛。有个四十多岁的老兄说,老了,学不进去了。我说,你才四十多就老了,那我六十多岁了,该进棺材了?这是一种惰性的表现,不肯努力上进的表现。要批判这种懦夫懒汉思想。”
方毅还讲到金川的环境污染问题。他说,我在包钢就讲了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二氧化硫臭鸡蛋味,危害工人健康,污染大气,必须下决心收回。群众反映,金川这里黑黑的灰,绿绿的水,很有意见。请同志们动脑筋,想想办法,如果哪个地方污染严重,领导干部首先要经常去那个地方参加劳动,尝尝这个滋味,你就知道污染的厉害,就会加快环境污染的防治了。方毅的讲话,激起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在结束讲话时,方毅向大家讲述了几位科学家的故事。他建议大家看一看著名作家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那里讲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他一天只睡四个钟头,二十年如一日。你和他握手,他的手总是凉的。劝他注意休息,他说不行。3点钟就得起床,不起来不行。参加五届全国人大会议时,他怕影响同屋的人睡觉,就跑到厕所里开灯在那里运算。靠这种精神,他最终摘取了世界数学皇冠上的那颗宝石“1+2”,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数学大师。
他还讲了常书鸿、蔡希陶、杨乐、张广厚等人对知识、事业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的追求,号召金川的广大科技人员学习他们的创业精神。他讲得酣畅淋漓,满堂人员听得如痴如醉。他的讲话,高瞻远瞩,切中要害,针对性强,柔中有刚。既指出存在的问题,又提出解决的办法。犹如久旱逢甘露,滋润着与会人员的心田,极大地解放了金川人的思想,使大家很受鼓舞,群情振奋,决心在金川大干一场,让“金娃娃”早见天日。
方毅同志第一次视察完金川返回北京后,立即于1978年9月1日向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书面报告——《关于加强金川共生矿开发利用和工业生产科技管理的报告》(见本文后的附录),该报告显示了方毅同志的高瞻远瞩,后来金川公司的许多工作基本上是按此报告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的。
方毅同志在会上对金川公司的批评,引起了当时冶金部的不安和着急。会议结束不久,冶金部任命在全国有色金属工业战线响当当的人物,曾担任过冶金部有色司副司长,当时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兼总工程师的王文海同志担任金川公司的经理,加强对金川公司的领导。王文海于1979年2月上任后,组织金川公司的技术骨干,深入500米井下,来到炙热的冶炼炉旁,分析研究了1.5万多个数据,按照方毅主持制定的联合攻关计划,广泛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金川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一场轰轰烈烈的在共和国史上值得大写特写的大规模的科技联合攻关,在金川拉开了序幕。从此,金川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金川要发展 必须抓矿山
金川镍矿,是1958年甘肃省祁连山地质队发现的,它是一个仅次于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和加拿大萨特伯里镍矿的多金属共生的特大型硫化铜镍矿床。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它的开发,是在全国人民饿肚子的艰难岁月里,憋了一股子劲上马的。1966年3月27日,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时,邓小平同志高兴地称金川镍矿是共和国的“金娃娃”。然而,由于许多技术难题解决不了,“金娃娃”始终像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孙行者一样,不能见天日。电解镍产量一直在六七千吨左右徘徊,1977年,镍产量下降到5000多吨。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方毅同志从第一次到金川时起,就认定镍产量上不去的关键是矿山。他说,这就同许多大型冶金联合企业一样,金川镍基地建设中的最大难题在矿山,而金川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二矿区。二矿区的储量占金川镍储量的75%,其中品位在2%以上的富矿又占76%。金川公司的前途和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矿区的开发。方毅在每次亲临金川视察的讲话中,都明确指出,金川要发展,必须抓矿山,“矿山搞不上去,生产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每次来金川,他都要下井视察,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要去,任何人劝阻他都不听。有一次,他的眼睛动了手术,仍在化脓,医生不准他出院,为了到金川开会,他硬出了院,到了金川,他还是坚持下井;有一次,他的膝盖粉碎性骨折,铆了两个大钉子,稍稍见好即下金川,他还是坚持下井;他的心脏供血不足,走路气喘,但他在井下看得很细很细,有时躬着腰一看一个小时。你要是劝他休息或者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他会发脾气:“我是人,难道在危险地段干活的工人不是人?我是去看望他们,向他们致敬。”
由于技术难关挡道,金川二矿区从1966年起开始建设,拖了10多年始终不能建成。因此,许多人把二矿区看成是个无底洞,说什么“大干大倒霉、小干小倒霉、谁干谁倒霉”。
在金川科技联合攻关中,方毅同志首先提出要把加快矿山建设作为主攻方向。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与攻关者们一起制定研究课题,先后开展了掘进与支护、采矿与充填等4个方面59个专题的研究,并取得先让后抗、二次支护、喷锚支护等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了矿山掘进速度,为先进采矿技术在金川矿山的推广采用、大幅度提高采矿量创造了条件。“中瑞(典)技术合作岩石力学研究”、“高浓度胶结充填料浆管道自流输送新工艺研究”以及“金川二矿区机械化下向分层水平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二矿区在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提高了金川矿山采矿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使建设12年仅完成工程量52%的二矿区,科技攻关4年,便顺利建成并于1982年正式投产。1987年二矿区出矿能力突破了100万吨,以后每年稳步增长,1996年出矿200万吨,成为国内有色金属系统年出矿量最大的井下矿山,既满足了生产急需,又使金川矿山迈入了大型化、无轨化、自动化采矿的世界先进矿山行列,投产不到3年,就收回了全部基建投资。2005年,二矿区出矿量达到306万吨,2007年出矿363万吨。2008年出矿400余万吨。现在,当人们不费举足之劳,从地表直接驱车700米、800米井下,去领略现代化矿山大型化、无轨化、机械化高效作业的情景时,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二十多年前金川二矿区的井下工作面上,竟会是一幅塌、挤、淹、陷,目不忍睹的惨状。二矿区地下宝库大门的打开,为镍都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矿山先行”的方针,充分证明了方毅同志的高瞻远瞩,显示出了他在工作中善于抓主要矛盾的高超的领导艺术。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方毅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干部,尽力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方毅同志生性聪慧,才华过人,一生勤奋,酷爱读书。他对马列主义著作、中外历史、文学、科学技术、外语、书法、绘画、围棋等都有浓厚兴趣,刻苦钻研,锲而不舍。
1993年春,方毅同志决定将家中私人藏书近万册赠送给福建厦门图书馆,书的门类很多,其中最为珍贵的和数量最大的是历史书籍,包括二十四史,还有很多线装书,大字本的史书,大型工具书,马、恩、列、斯著作,毛主席著作,辛亥革命前后文集,中外文学名著等等,可以说是书中精品,全部赠送了,共30多箱,以飨更多的读者。
方毅同志学习物理、化学、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方面的书籍也非常用心。书读得多,因此知识渊博。当年周总理主持国务院业务组会议时,经常提问,一次问到中美洲的一个国家的某一港口,每年货物吞吐量有多少?这个国家当时尚未同我国建交,无人能回答,而方毅同志却能答出概数。又有一次周总理问,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所列各元素之分类,某一元素所含原子量,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等,一时无人回答,方毅同志却准确地一一做了解答,并用最浅显的道理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使到会的同志很惊讶,周总理也感到很满意。
50年代在越南工作时,方毅同志托人从越南朋友处借来越南人用古汉语编写的越南史书,他不仅仔细阅读,还嘱身边同志帮他抄下来,所以对越南历史很熟悉,没想到几年以后就“用”上了。1961年毛主席约见方毅同志,见面时毛主席就问有关越南的历史,汉朝时中越关系以及伏波将军马援的情况,方毅同志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毛主席很满意。
他一生勤奋好学,从30年代起到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学习外语,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发展,虚心向各界专家学者请教。他深知当今世界的各种较量,无论是流血的还是不流血的,军事的还是经济的,谁操胜券,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科技新成果的速度。谁抢到了制高点,谁就多一份主动权。所以,他多次反复强调,一定要通过科技联合攻关,尽快把金川建设成为规模和水平都堪称一流的世界级明星企业,不这样,我们这一代人就会愧对历史,“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辜负了这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他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执著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振兴中国镍钴工业和让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和强烈愿望。
1979年,“从二次铜镍合金(磨浮合金)中提取贵金属新工艺”的试验在金川取得成功,方毅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参加了由冶金部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他要求将这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时遇到的难题,是资金一时难以筹措。在方毅同志的大力帮助下,国家科委给金川公司贷款490万元。设计人员废寝忘食,三个月内拿出了贵金属车间的设计。1980年7月23日,方毅同志一下火车稍事休息后就直奔金川公司职工只用7个月时间刚刚建成的贵金属车间,他看着崭新的厂房,抚摸着一台台锃亮的设备,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谢谢大家,人民感谢你们!”7月28日,他在第三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上,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镍、铜、钴和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贵金属的性能、用途等,与会者无不被他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大家都对贵金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久,贵金属车间打通了全流程,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投产,使铂、钯、金的回收率提高了1/3,锇、铱、钌、铑的回收率提高了十多倍。投产一年多时间就用新增效益偿还了全部贷款。该研究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金川公司的贵金属提取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方毅同志多次指出:“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一个企业最重要的素质是人才素质。”1983年8月,方毅视察金川时强调:“在人才的开发和使用上,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选用好人才。这方面,金川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今后要继续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年富力强而又能开创新局面的同志,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第二,努力创造条件,使金川成为吸引人才的地方。第三,重视培养新一代人才。”金川公司认真贯彻方毅的讲话精神,先后有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公司下大力气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工作条件,在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知识分子的成长,全公司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短短几年时间,“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大为改观,集聚了一大批从全国各地而来的共同为中国的镍钴工业拼搏奉献的人才。目前,公司有近7000名老中青相结合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984年方毅同志视察金川时提出了在知识分子中,特别是在科技人员中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他说:“早在1979年,小平同志就提出,要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当然应当包括科技人员。”“要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要使那些通过自己的劳动,对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先富起来……对有重大贡献的,就是要重奖。不实行这一条,科学的发展,经济的振兴,民族的兴旺是不可能的。”“我不相信科技人员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富裕起来。农民能买汽车,有万元户、十万元户,这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我们不能搞得农民可以买汽车、拖拉机,工程师买自行车也困难。”方毅同志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与会的全体同志。此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其他报纸都转载了方毅同志的这条意见。1986年在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第九次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科委和有色总公司联合表彰奖励了金川科技联合攻关中的37个科研专题和241名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后形成了制度。
方毅同志非常关心群众疾苦,对职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合理要求高度重视,尽力予以解决,体现出一个早年参加革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优秀品质。由于金川公司是困难时期上马,又坚持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指导思想,对职工生活欠账很多,6000多名待业青年和数千名职工家属无业可就,许多人还没有户口。许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配偶长期调不来或难以落上户口,就离开了金川。1980年7月27日晚,几位胆大豁出来的女同胞冲到金川招待所的大厅内,又哭又闹又叫,弄得保卫人员手足无措,十分尴尬。方毅同志了解到,原来她们的丈夫在矿井里头“光荣”了,家里留下孤儿寡母,妈妈找不到工作,儿子上不了学,一家大小没有户口,衣食无着。其中有一个21岁丈夫就去了,她应该再找一个对象,但又没有户口,当然也就找不到工作,处境十分凄凉。
方毅同志听后,有如芒刺在背,心情很沉重。第二天,他在第三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会议上说:“我到了攀枝花、包头、金川,来告状最多的就是金川。家属户口不能解决吗?这次回去,我要向上面反映。君子要成人之美呀!二十几岁丈夫就死了,我看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呀!我们关心照顾生者,也就是照顾死者,使我们的人更安心工作,使人家下矿井没有后顾之忧,我们一定要关心职工的生活问题、孩子入学问题、牺牲了的人的问题、现在在这里工作的人的问题,等等。”随后,公司领导立即四处奔波,紧锣密鼓地操办,不久就经省里特批解决了一些工亡家属的落户问题。以后几年,有数千户老工人的妻子儿女当上了名符其实的金川人,有数百对工程技术和专业人员,终于唱罢两地相思的苦恋之歌,走下鹊桥,永远地“战斗在一起”了。
方毅同志十分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非常关心金川扩建二期工程建设。他说:“从国外引进对我们适用的技术,或同国外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在人家的基础上前进,是又快又好又省地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他于1986年以急迫的心情指出:“如果二期不能按期完成,那就不仅没有4万吨,2万吨也没有,1万吨也保不住,每拖一年,国家就要损失十几个亿。金川建设了20多年,如果出现这种局面,是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的。”在扩建二期工程建设中,金川公司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奋斗目标,大量采用科技联合攻关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大胆引进美国、德国、瑞典、芬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坚定地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国内科研相结合的路子。1992年8月12日,江泽民视察金川时,充分肯定了这条路子。经过参建单位8年的艰苦鏖战,总投资26.6亿元、被列入国家“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的金川扩建二期工程,于1995年底全面建成投产,标志着金川公司的采矿和铜镍冶炼工艺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并使金川的环境状况大为改善。1996年,公司产镍3.8万吨,实现利税5.26亿元。这一切都与方毅同志密不可分。
主持制订“三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
方毅同志明确指出:“金川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主张“非订个奋斗目标不可,不如此,就没有奋斗方向”。
1982年,金川矿山科技联合攻关初见成效,矿山的掘进、支护、采矿、充填等成果已先后实现工业化,井下的十大系统工程已基本透亮,选冶系统也采用一批重大成果,扩建一期工程进展也很喜人,但是如何把这些分散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大一点的气候,使金川面貌改观有一个大的动作,已到火候了。9月,在第四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会议上,方毅同志亲自指导并帮助金川公司制定了“三年三大步,提前十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口号提出后,方毅发现一部分领导干部有畏难情绪,他就给大家讲了自己亲自经历过的一件事: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由于陈毅对实现已确定的战略部署决心大,所以打赢了那一仗,消灭国民党军7.6万人,活捉了李仙洲。他接着说:“打仗是这样,搞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你不能畏首畏尾、评头品足地去对待面前的困难,必须树立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的决心。否则,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干什么?现在给你们一点时间,好好核实核实,拿出一个比较靠得住的答复来。”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还能有什么迟疑?王文海经理连夜把龙首矿、露天矿、二矿区三个矿山的矿长和冶炼厂的厂长找来,在招待所的一间房子里,摆了一个晚上的西瓜宴。他们一个采场一个采场地碰数字,加来加去,怎么算也只够产电镍18000吨,矿长们一脸无可奈何的神色。而王文海则把胸脯一拍:“够了,我只向你们要18000吨,其余的2000吨包在我身上,我要从技术改造中去找。”他们一夜未睡,方毅也几乎是一夜未合眼。早晨5点钟,王文海红着眼睛把那张列着三年三大步关键数据与措施的纸片——“攻关军令状”,交给了方毅。方毅郑重地把它折好,装进上衣口袋,一脸严肃地对王文海说:“我可放在这里了,过几年进行验收。”
4年多的科技联合攻关,积蓄了力量,准备了条件,给镍都插上了金翅膀。1983年,金川公司的镍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结束了十年间镍产量在七八千吨徘徊的局面,达到了一期的设计生产能力。方毅闻知,在百忙中从北京发来贺电,向全体职工表示祝贺。1984年产镍1.5万吨。1985年12月10日,提前21天完成产镍2万吨的生产任务,胜利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方毅再次发来了贺电。镍都金川实现了第一次腾飞,成为金川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方毅同志是一位儒将,他深知搞建设同打仗一样,必须情况明、目标准、决心大。他瞅准时机,主持制定“三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给金川的科技攻关者和四万多名职工施加压力,显示出了他气魄不凡的大将风度。回想过去,方毅同志不仅是金川公司的科研和生产导师,还是金川公司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主持总结“金川经验”
“三年三大步”这个创举,自然会引起人们的思索:中国的镍基地为何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的飞跃?经验是什么?
1983年,方毅就在第六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上说:“我认为需要认真总结一下,这样做,对金川今后的发展大有好处,对推动整个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作用。”1984年他又说:“在有色金属工业面临着大发展的新阶段,总结和推广金川的工作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把金川发展的原因概括为六条:“第一,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道路。第二,坚持综合利用的方针。第三,大办协同,联合攻关,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第四,不断提出新的战略目标,搞好规划。第五,实行对外开放,大胆进行改革。第六,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1985年10月,在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工作会议和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第八次科技工作会议上,这六条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正式命名为“金川经验”,并作出了在全国有色系统开展学习金川经验的活动决定。
1986年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上,方毅要求大家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金川经验”,他说:“金川经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成千上万人的共同创造。为了不受人为因素或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要结合现在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制定措施和办法,把这些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到生产建设中去。”同时,他要求金川的同志在有色金属全行业学习金川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指出,金川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是问题也还不少。矿山仍然是生产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企业的技术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管理水平跟不上技术进步的需要。由于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和能源、原材料涨价等各种挑战,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局面。他对金川的广大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物总是在不断前进,金川经验也应该不断完善和发展。金川的同志们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克服困难的同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鲜经验。”这次讲话之后二十多年来金川公司的发展情况,完全证明了方毅当初预言的正确。
给王文海找老伴
1998年6月,笔者受公司组织委派,到北京的金川办事处撰写有关方毅八下金川的文章。在20多天的时间里,笔者在金川公司招待所里和王文海同志的家里,多次聆听王文海同志讲述方毅同志的事迹和他本人一生的动人故事。76岁的王文海,回忆起方毅便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尤其使他难以忘怀的是,方毅待人诚恳谦和,关心他人甚于关心自己。他经常叮嘱金川公司的领导,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
更使王文海没齿难忘的是,1987年7月,他相濡以沫的妻子苏申,因患白血病溘然长逝,他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方毅的心情也非常沉重,王文海和苏申的身影总在他眼前摇晃。十年来,方毅同志不仅和王文海成了至交好友,和苏申也很熟悉。前些日子,她在307医院住院,方毅还去看过她。医生说,苏申连续高烧40℃,五脏六腑都烧坏了,昏迷中还嗫嚅着老王的名字。孩子心如刀绞,等她清醒过来时,想打电报把父亲从金川叫回来。苏申一个劲地摇头:“金川离不开他。”没有同意。医生和护士都骂这个丈夫是铁石心肠,一个木头人。只有苏申心里最明白,她的丈夫心里装着金川,装着国家,装着事业。后来她身体稍微好了一些,便拖着虚弱的身子来到金川。医生说,她的病是不能去高原的。但是,为了老王把心思全扑在工作上,不顾医生劝阻,她还是去了。
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方毅让秘书把王文海叫回来,想和他说说心里话。王文海知道方毅找他要谈什么,下了汽车,站在方毅家的门口,却迈不动脚步,他踌躇起来了。什刹海岸边的柳丝在风中飘荡,水面一层层波纹扩散开来,王文海的心无法平静。
方毅迎出门口,王文海一大步抢上前去,紧紧握住方毅的双手,强装笑颜,竟喊出了十年来从未叫过的一个称谓:“方老”。
“啊方老,方老,方毅我真的老了”,他又抬头望了望王文海:“文海啊,你也老了,老了,咱们都老了。”两位老人的白发在风中飘动。
“在金川,人家也叫我王老了。”他拉着方毅的手穿过庭院,青翠的松树在风中摇曳。
“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岁月不饶人啊!”方毅又重重地摇了摇王文海的手。
在客厅的沙发上刚刚坐定,方毅亲自给王文海沏上一杯热茶:“文海,喝茶,这是福建的上等乌龙,我的家乡茶。”
王文海双手接过热气腾腾的茶杯,瞅了一眼方毅:“方老,我汇报一下金川的情况?自从您上次到金川……”
“金川,金川,金川!你就知道金川!”方毅把手一挥,打断了王文海的话:“文海,别打岔了,你怕我伤心是不是?我今天找你来,不谈工作,不谈金川,只谈谈你,谈谈她。”
王文海低下了头。温暖的阳光洒满地毯。
“文海呀,这些年,为了金川,你吃了不少苦头,顾国家,忘小家,有目共睹。你九十岁的老母亲成了植物人,你都没有时间守护她。老苏是一个多好的同志啊,你埋头工作,她没有一句怨言,最终,连命也搭给了金川。我们俩欠她的债啊!”
王文海泪眼模糊中望见方毅突然显得那样苍老,面颊瘦削了许多:“方老,您别难过,别流泪,她走得很平静,很安详,她知道您了解她,她很感激您……”
“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你。我明明知道她病成那个样子,还没有调你回北京。搞完了一期工程,还叫你抓二期工程,我太不应该,太不应该了!”
“为了国家,为了几代金川人的梦想,咱们值得。”
“你又在给我宽心。我说文海,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还要活下去。你岁数大了,不能没有个老伴。”
“……”
“再找一个吧!”
“这事……缓一缓再说吧。”王文海没有思想准备。
“缓什么!你怕老苏骂你?不会的,只要为了你好,老苏一定会同意的。一个人太孤独了,你一定得找个老伴,马上找。这事我做主了!”
王文海还想争辩,一看方毅那坚定逼人的目光,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寻觅,终于从武威找到了一位淑女,四十六岁,品貌兼优,温柔贤惠,经金昌市委书记一手疏通,一拍即合。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由公司党委书记杨学思主婚,将两位好人拉到一起,喜结连理。
河西走廊里的这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心系金川
方毅同志从金川地区的实际出发,从长远发展着想,建议成立省辖市,为镍基地生产建设服务。1978年9月1日,方毅同志在向中央领导同志写的书面报告中指出:“建立省辖金川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和冶金部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共有职工3.2万人,加上家属达10万人。现在金川只是永昌县管辖下的一个镇,许多工作不能适应需要。特别突出的是,百货商店东西少,副食品靠自由市场(西红柿2角5分一斤),严重影响职工生活。甘肃省委提出,把永昌县及其所属永昌镇、河西堡镇和金川镇合并成金川市,作为甘肃的省辖市。看来,这个措施是可行的,是有利于金川生产建设的发展的。”
金川公司和八冶公司的创业者们听到这一消息,无不喜上眉头,翘首盼望。198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金昌市(以辖金川区、永昌县而得名),由甘肃省直接领导。方毅说:“金昌市的城市建设方针,应明确是为生产建设服务,为职工生活服务。要加速发展公用事业、住宅建设、文教卫生事业和社会服务行业,做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要重视绿化工作,把环境搞好,这是长远大计。要搞好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金昌市的成立,给镍都创业者创造了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镍基地建设。金昌市先后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三次获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在金川公司的带动下,金昌市城乡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发展走在甘肃省的前列,一座现代化的文明都市矗立在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滩上。
方毅同志对镍都金川充满深厚感情,1985年10月,他在第八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会议上说的一席话,无不使与会者动情和倍感亲切。他说:“自1978年以来,我8年7次来金川。在这里,目睹了金川一年一年的变化;看到了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员在祖国大西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镍钴工业的振兴英勇奋斗,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看到了金昌市从诞生到繁荣。”1986年,方毅同志第八次到金川参加了第九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会议以后,虽然再没有来过金川,但他一直倾心关注着金川的发展,对有关金川情况的每份报告和反映,都一一亲自过目,或作批示,或委人办理。
1987年6月10日,金昌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全程降雨累计40多个小时,金川地区集中降雨161.4毫米,造成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90000多亩农田被淹,公司部分厂房进水,一些工业设备遭受损坏,2000余户职工“干打垒”住房倒塌,全公司被迫停产5天。这场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0万元、间接损失1100多万元。方毅闻知后,立即致电慰问。在他的奔波下,很快落实了大批救灾款,金川公司利用这笔资金新开辟了四个住宅区,许多受灾职工喜迁新居。同年8月,召开第十次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工作会议,方毅同志因病住院没有参加。
1988年4月,方毅为金川扩建二期工程题写了“团结奋斗,勇攀高峰”八个大字。
1993年5月1日,标志着我国镍冶炼工艺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金川扩建二期工程——闪速熔炼生产系统建成投产,方毅同志发来贺电高度赞扬金川人不断追求、勇攀高峰的精神。同年9月,金川召开了’93复杂镍矿矿冶国际学术会议,这是方毅同志于1980年提出的。会议前夕,公司派人专程进京向方毅同志汇报了会议的准备情况。方毅同志为“金川国际镍钴学术会议厅”题了字。
1994年3月,公司经理杨金义参加完全国人代会后去看望方毅同志,他询问了公司各方面的情况,对公司的关心溢于言表,还为公司新落成的“金川公司文化宫”题了字。同年9月,邹家华副总理专程视察了金川公司。邹副总理看到公司党委书记杨学思同志,第一句话就说,是方毅同志建议我到金川看一看的,这次终于实现了。
方毅同志病重期间,还一直惦念着金川的两个文明建设,金川人每次去看望他,他总是问这问那。金川的矿山井下、冶炼炉旁、生产车间、建设工地,他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关切,使看望他的同志深深感动。1996年4月,“腾飞的镍都职工摄影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方毅同志拖着病体为开幕式剪了彩,并在别人的搀扶下,认真仔细地观看了每幅作品。他还特别关心金川的书法、绘画情况,他说:“你们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书法绘画作品展,到时我一定送一幅作品。”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多时间,他就离开了人世,给金川广大职工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金川人的深切怀念
1997年10月17日15时7分,方毅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噩耗传来,镍都儿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尤其是许多老同志,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大家都为失去这样一位对金川怀有深厚感情的尊敬的领导、挚爱的师长而感到哀痛和惋惜。他的逝世,不仅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更是金川公司近10万名职工家属无法弥补和挽回的损失。镍都儿女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沉痛悼念曾经为金川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作出巨大贡献的方毅同志。《金昌报》、《镍都报》和金昌人民广播电台刊登、广播怀念方毅的文章;公司电视台连续播放方毅视察金川的专题片。公司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决定派公司党委书记杨学思专程赴北京参加悼念活动,慰问方老家属。10月27日,方毅同志治丧委员会破例同意让杨学思书记把寄托着金川公司全体职工和家属无尽哀思的悼念文章分发给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向方毅同志遗体告别的人员。公司的广大职工纷纷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完成他老人家在金川未竟的事业,以告慰他的英灵。1998年10月22日,金川公司举行了“纪念方毅同志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深情地缅怀了方毅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对金川作出的巨大贡献。2008年12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公司电视台多次播放怀念方毅的专题片。
为了缅怀方毅同志的光辉业绩,学习和弘扬方毅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会同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全国政协办公厅共同编辑出版有关方毅的书籍,并约请方毅同志曾长期工作过的部门、地方的有关负责同志和对他比较熟悉了解的老同志组成编辑委员会。《方毅传》编写组于1998年成立,10年来,先后编辑出版了《回忆方毅》、《方毅》画册、《方毅传》和《方毅文集》等4本书。金川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图片,4本书中,收入了公司领导的怀念文章和方毅视察金川的三篇讲话和一篇报告,反映了方毅八下金川的有关情况。金川公司为部分干部购买了4本书籍,他们全面了解了方毅同志一生建立的丰功伟绩。
2009年是金川公司建厂50周年。4月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做出一项重要决定,为方毅同志塑像,以表达金川人对方毅同志的深切怀念,以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光辉业绩启迪和激励代代金川人。
8月27日下午,作为厂庆重大活动之一,方毅塑像揭幕仪式在金川公司科技广场庄重举行。公司广大职工家属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这位曾为金川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的国家领导人的缅怀和纪念。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原冶金部副部长吴建常,原方毅秘书、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傅志煌,全国政协事务管理局局长王平原,方毅工作处副局长王尚白,方毅长子方来成,方毅次子方小榕、曹志建夫妇,甘肃省科技厅厅长张天理,金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玉生,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令平,金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市政协主席姚忠兴参加仪式。金川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汪海洲主持揭幕仪式。
杨志强在致辞中说,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时间倾其全力专注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多见的。方毅同志不仅为金川公司的建设发展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为方毅塑立铜像,就是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方毅同志倡导的创新精神和科技文化理念,以50年为新的起点,努力向中国大企业集团前20位和世界500强的目标迈进,建设跨国经营矿业集团。方毅同志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方来成、傅志煌分别致辞,讲述了方毅的生平事迹,缅怀方毅的丰功伟绩,表达对老一辈开拓者的致敬和怀念,表达对金川集团公司的美好祝愿。
康义、郑玉生、杨志强、方小榕为塑像揭幕,礼兵为方毅塑像敬献花篮,康义、吴建常、傅志煌、方小榕、张天理、张令平、杨志强整理花篮绶带,全体来宾向方毅同志鞠躬致敬,表达怀念之情。
塑像作者、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少为,金昌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云生,金川公司领导邓少军、王贵平、李尚勇、武浚、姚维信、张三林以及公司老领导杨金义、吴长平、刘同有、何焕华、王一滔和中层以上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职工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仪式。
矗立方毅塑像的金川科技广场成为对公司的广大职工和来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方毅同志,一个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雄才大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个知名的书画家,我国对外经济战线和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人,多年来,对金川的各项事业,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咬定金川不放松”,“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的足迹踏遍了金川的山山水水,他的亲切话语鼓舞着金川人的行动,他的英名在中国镍钴工业发展史上永远闪光,他的丰功伟绩已深深铭刻在金川人的心中。
附:关于加强金川共生矿开发利用和工业生产科技管理的报告
(1978年9月1日)
这次,我从7月底到8月中旬出差20天,主要是了解包头和金川共生矿的综合利用,也接触到工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管理的一些问题。现将金川共生矿的综合利用和工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管理的一些情况和想法,作一简要汇报。
一、金川资源和生产的基本情况
金川硫化镍铜矿,是1958年群众报矿发现的。整个矿床分4个矿区,主要的是一、二矿区,其储量分别占全部矿床的16%和77%。4个矿区的矿石总储量是5亿多吨,含镍、铜、钴、铂族金属、金、银、硫。其中镍的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0%。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镍矿,也是世界上少见的大型硫化镍铜矿。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于1959年筹建,1964年开始大规模施工。到1966年,基本建成了一个年产1万吨电解镍综合生产能力的采矿、选矿、冶炼联合企业。这项建设,完全是依靠我国自己的技术力量,采用的选矿、冶炼流程在当时不算落后,而且整个建设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从1967年投产以来,到1977年底,总共生产了电解镍63600吨以及一定数量的铜、钴、铂、钯、黄金,支援了国家建设。这是广大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努力工作的成果。
但是,林彪、“四人帮”以及“四人帮”代理人的干扰破坏,给金川的生产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损失,突出的是:
(一)宝贵资源大量浪费。各种元素的实收率,都比应该达到的指标低。由于这个缘故,每生产1万吨镍,就要损失掉4500吨镍、3000吨铜、190吨钴、127公斤白金和7.5万吨硫酸。丢掉了许多宝贵稀缺的东西,实在十分可惜。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还严重污染环境。
(二)矿山建设进度缓慢,质量低劣。矿山的基本建设工作,是由冶金部的第八冶金建设公司负责。已经交付生产的一矿区,建设速度和质量还比较好。但是二矿区,69万立方米的井巷基建工程量,1966年开始建设,计划到1977年应完成62.7万立方米,实际只完成37万立方米。我们到井下看了一下,尚未竣工的新建工程,看起来倒像是已经废弃的残旧巷道。巷道砌块参差不齐,拱顶上面填塞木头,没有回填料石,起不到支护作用。
(三)生产管理十分落后。我们看到,在一矿区露天矿,矿山道路坑洼不平,32吨的载重汽车既无法快跑,又容易损坏。在选矿厂,有的浮选槽矿浆与浮选泡沫齐流,有的浮选槽则干脆没有泡沫,刮板什么也刮不到,而且对于矿浆的浓度、酸碱度等最起码的数据,在生产中往往不加检测,也不作记录。在冶炼厂,二氧化硫烟气迷漫,含镍废水到处横流,含贵金属的电解阳极泥露天堆放任凭风吹雨淋,再加上雇用农民以骆驼板车装运阳极泥,边走边撒,管理的落后状况可见一斑。这些,都还是为了接待我们,事先已经好生整顿一番以后的景象。它和科学管理,文明生产,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显然有很大差距。
二、加速金川共生矿开发利用的意见
镍是生产不锈钢、高强度镍铬钢和镍基高温合金(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的不可缺少的原料。世界上目前的镍产量大约相当于钢产量的千分之一。1977年,全世界产钢6.73亿万吨,镍的生产能力为68万吨。我国在1971年到1975年的“四五”期间,自己生产镍四万余吨,进口镍近9.5万吨,平均每年用镍2.7万吨;镍和钢的消费量的关系,也大约是1:1000。按照规划,1980年金川要形成年产2万吨镍的生产能力,1985年要达到6万吨,和当年全国钢产量6000万吨相适应。至于钴、铂族金属、铜和硫也是我国急需而又短缺的重要物资。金川这样的大镍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开发速度,充分综合利用。这是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切切实实按照十年经济规划的要求把金川建设成为大型的有色金属基地。
经过和来自全国13个单位的六十几名科技人员和干部举行汇报讨论会,并且和冶金部、甘肃省委的一些领导同志商量,酝酿了以下几点意见:
(一)大力加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和冶金部第八冶金建设公司的领导班子,坚决执行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只有坚持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行到底,整顿好各级领导班子,才能落实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且搞好企业生产的整顿工作。一年多来,这些方面虽然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是“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决不能低估;更不能由于年年有利润上缴(这和镍的定价太高有很大关系),矿山地质条件较差,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等,而低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抓紧搞好技术引进工作。这将有利于争取时间,把年产1万吨电解镍的联合企业改造成为年产2万吨的规模,并且新建年产电解镍4万吨的生产能力。1974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镍生产过剩,库存积压,价格猛跌,我们应趁此有利时机,抓紧进口,愈早愈快愈有利。
(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去年8月和今年3月,冶金部在金川两次召开会议,研究金川的生产和科研规划,安排了19个科研项目,63个专题,有全国的37个单位参加,改变了金川资源综合利用科研工作多年来陷于停顿的状态。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攻关,最近在选取高品位精矿,提高选矿回收率,利用钴渣回收钴,以及改造现有冶炼流程提高贵金属和钴的回收率等方面,都取得很好进展。要继续抓紧科研工作,并且积极采用科研新成果改造现有的生产流程。不能等待引进技术,而放松了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有所研究,心里有个数,才能做好引进技术的谈判工作,也才能在引进技术之后,很好地消化和发展。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研究所需要加强和发展。可以考虑由冶金部直属的有关研究机构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如派人兼任该所副所长、研究员等),并且在引进生产设备的同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研究试验装备。
(四)建立省辖金川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和冶金部第八冶金建设公司共有职工3.2万人,加上家属达10万人。现在金川只是永昌县管辖下的一个镇,许多工作不能适应需要。特别突出的是,百货商店东西少,副食品靠自由市场(西红柿2角5分一斤),严重影响职工生活。甘肃省委提出,把永昌县及其所属永昌镇、河西堡镇和金川镇合并成金川市,作为甘肃的省辖市。看来,这个措施是可行的,是有利于金川生产建设的发展的。
三、加强工业生产中科技管理的一些想法
在包钢、酒钢,在包头、金川、兰州,都接触到一些工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管理问题。实际状况使我们深深感到,如何改革上层建筑中的不适应部分,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确实是我们面临的严重课题。下面就若干问题,汇报一些想法。
(一)要通过整顿领导班子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尽快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坚决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否则,生产的科学技术管理上不了轨道。只是恢复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职称,挂个名摆在一边,不是有职有权有责,没有形成一套生产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也解决不了问题。
(二)对于大型的冶金企业,如金川有色金属公司、酒泉钢铁厂,不论是中央部门与地方双重领导,还是归地方领导,中央主管部门都要在干部配备、长远规划、年度计划等方面切实加强管理,并且注意投资效果的经济分析。像酒钢,1958年开始建厂,花了近10亿元投资,建设了矿山、高炉和热电厂、焦化厂、机修厂等,形成了年产生铁70万吨的生产能力,职工达2万人。可是年年亏损,去年产铁仅27万吨。这样的工厂往何处去?亏损局面何时了?如何尽快建设成为西北的重要钢铁基地?没有中央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看来是难于解决问题的。
(三)对于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按生产操作规程办事和文明生产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实在太多,太严重。兰州钢铁厂,工人给氧气转炉炼钢加铝,是怎么加的呢?不是通过加料管。而是拿着铝块往上扔,有的扔进炉子,有的撂在炉口,有的掉在炉外。既无法准确计量,即使扔进炉子,掉在炉渣上面,也起不到应有的脱氧作用。再有,无缝钢管像劈柴那样堆放,车间垃圾成堆,厂房断垣残壁,道路坑坑洼洼,玻璃窗干净完好的简直少见,如此等等。有的同志提出,怎样才算是搞现代工业?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上述这种情况,是小生产的反映,和现代工业距离太远,如不加改变,也不能培养和锻炼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真正掌握现代化生产技能的工人。
(四)严重的环境污染,必须下决心解决。先念同志5月23日关于污染问题的严厉批示,我在兰州、包头、金川都一再宣传。兰州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包头是第二名。我们参观的包钢球团车间,氟污染严重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可是并没有引起包钢领导的足够重视。看来,厂矿的领导同志应该下到现场和工人、科技人员一起研究,下决心解决污染问题,而且是限期解决问题,绝不能采取官僚主义的态度。有些物质条件,领导部门要协助解决。有些问题,则要加强科学研究。此外,还得尽快制订环境保护法令,严格一些,直至停止生产,查究法办。
(五)大力进行老厂的挖潜、革新、改造。例如包钢的无缝钢管厂,是苏联进口的成套设备,50年代水平,设计能力年产35万吨,1961年投产。罗马尼亚同样进口了苏联的这套设备,年产量早已超过设计能力,而我们年产还只有七八万吨,而且质量不行。罗马尼亚同志参观后说我们还是没有睡醒的狮子!我们如果不努力把50年代水平的技术装备使用好,怎么谈得上掌握运用新引进的70年代的东西呢!再有,科技人员提出的建立稀土钢种系列、包钢平炉改为氧气底吹转炉等好意见,都得认真考虑,尽快实施。
(笔者说明:这是方毅向中央领导同志写的书面报告。对广大读者了解当时对金川的状况、方毅的工作设想和思路等很有帮助,特收入本书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