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把西双版纳打造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把西双版纳打造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是新世纪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升沿边开放的新探索;积极发挥西双版纳各类口岸在云南省桥头堡和西双版纳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打造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

把西双版纳打造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康云海马建宇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其实质内容就是要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打造绿色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培育云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增长极”。要着力实施这一对云南自身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各州市如何利用所处的区位和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经济增长极,是丰富我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内涵的现实需要。针对西双版纳所处的区位和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我们认为可以把西双版纳打造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一、打造“新高地”的意义

一是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的一个重要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一方面要加强同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积极引进省外资金、技术、人才,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部署,是实施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今后云南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为认真贯彻胡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全面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确立为云南科学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是新世纪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升沿边开放的新探索;积极发挥西双版纳各类口岸在云南省桥头堡和西双版纳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打造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西双版纳建设面向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以商贸物流、进出口加工、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沿边经济区,是西双版纳州积极参与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实际行动,是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举措。

二是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各国依托地域相邻性、经济要素互补性、文化相似性、对象选择灵活性、决策过程有效性、主权让渡可控性、互利共赢可预见性以及国际惯例的一致性,采取积极有力的行动,促使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纵深领域蓬勃发展,区域合作风靡全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于成员众多、国情差异、优先取向不同,必须探求不同形式的推进途径。建立中老边境经济合作区,从边境地区着手,充分发挥西双版纳、老挝和泰国边境口岸城市的区位、资源、人文、交通和口岸等优势,更好地协调三边边境地区发展政策、措施,有效地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三边边境地区产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以旅游业为核心打造西双版纳现代服务业,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放宽对进口商品的限制等推动贸易往来和产业合作,进而推动相关社会领域合作,发挥示范区和增长极的作用,从而加快实现真正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探索欠发达地区参与建设自贸区(CAFTA)的新途径、新模式,增强中老泰三国在自贸区(CAFTA)中的话语权,有助于自贸区(CAFTA)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是增进与东南亚国家和谐互信的现实需要。南向互利合作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东南亚、南亚各国与云南在资源、产业、技术、资金、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市场潜力巨大。西双版纳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是中老泰进入对方,中方走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通过建设西双版纳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把该区域打造成连接东南亚的国际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进而可以扩大中国西南地区及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市场空间和资源开发利用空间,推进中老泰地区经济合作,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市场融合,扩大我国战略资源进口和促进旅游业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老挝与泰国从中国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促进老挝与泰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发展与共同受益的经济合作发展格局。

四是有利于促进云南边疆地区的发展,实现我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大开发需要与大开放相结合,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对周边国家开放与合作的程度。西部大开发如果不与西部的对外开放相结合,其开发将是有局限的。目前,中国西北地区的大开发和大开放已在逐步结合,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已经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合作机制。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将有利于推进中国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与老、泰等周边邻国的合作,将改变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格局,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西南边疆地区的发展,实现我国西南边疆的稳定。

二、打造“新高地”的条件

(一)互联互通的交通条件,为打造“新高地”奠定了扎实的交通基础

西双版纳与老、缅两国接壤,与泰国毗邻,是云南省边境线最长、国家级口岸最多、离泰国最近的地区,而且还有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纵贯辖区全境,地缘区位优势突出。西双版纳处于中老泰、中缅的“节点”位置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枢纽作用。磨憨口岸和打落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地理位置优越,在全省的贸易战略地位明显,具备发展边境旅游的条件和承接泰国旅游市场的中转站,在中老、中缅乃至东南亚区域大旅游圈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全线贯通的昆曼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商船、旅游客船畅通无阻,景洪至万象等三条汽车客货国际运输日益繁忙,西双版纳国际机场还先后开通了至泰国曼谷、清迈,老挝琅勃拉邦、万象的国际航班,而且泛亚铁路东线已开工建设,中线即将破土动工,这将进一步提升对接东南亚国家的交通便利条件,逐渐形成了以景洪为枢纽、直通东南亚各国的水陆空立体通道网,滇老泰和滇缅国际大通道的优势将会更加显现,这为西双版纳打造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奠定了扎实的交通基础。

西双版纳目前处于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机遇中,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服务云南及中国,大胆探索,加快推进磨憨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基地、服务平台、开放窗口建设,打造面向东南亚内联外通的交通枢纽,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沿边地区和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云南建设桥头堡和西双版纳打造桥头堡主阵地作出更大贡献。

(二)国家重视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外贸拉动,消费不足,服务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比重仅为40%左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印度50%左右的水平。在我国经30年来的巨大发展,在即将迎来“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国对如何保持经济健康、较快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已经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确立为当前和今后我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而老百姓的旅游活动正是消费中的最终消费,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将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所以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看,发展旅游业理所应当地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具体是:

一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点,是增强云南省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旅游、金融、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切实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服务业迈上新台阶。

二是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三是2009年4月,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决定把云南省作为推进旅游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工作的联系点,此举标志着云南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对云南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成熟现代的泰国旅游市场为“新高地”创造了外部环境

泰国是一个旅游业大国。其国内生产总值60%左右来源于旅游业的发展。每年来自欧洲等地的外国游客达3 000多万人次。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低纬度的雪山、牧场和高原湖泊,与泰国的亚热带风光形成互补,不仅是泰国游客向往的地方,而且对大部分西方游客具有吸引力。因此,如何尽快开通湄公河黄金水道,将到泰国旅游的20%的游客吸引到云南来旅游,将会极大地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云南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只有510. 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 08亿美元。如果能将泰国的外国游客的20%600万人经金三角,沿湄公河黄金水道吸引到云南旅游,将会创造20亿美元的旅游外汇收入。目前,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泰国皇家旅游部已签订合作共同发展旅游业的备忘录,并且着手探讨将西方的游客分国度实现泰国—云南两大旅游目的地的深度合作。

云南省和泰国已经作为“探路者”积极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泰国政府联合兴办的“中泰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于2002年8月已正式启动,现在正在建设之中。“中泰科技经济贸易区”总体开发思路是: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旅游开路,贸易先行,工业支撑。争取10年内在泰北地区建成一个最大的,面向中、泰、缅、柬、老、越等国际市场的,集商业贸易、旅游观光、工业加工为一体的重要经济区域。它位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以及即将建设的昆曼高速公路和泛亚国际铁路的必经之路——泰国清莱府,区内包括两个较大的子项目:“商品城”和“免税工业区”。“商品城”建在距清莱府城市中心约8公里的地段,初步规划占地约100公顷。目标是建成泰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市场和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商品集散地。“免税工业区”将建在清盛县金三角的核心地段,初步规划占地约400公顷,目标是建成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品生产基地。“中泰科技经济贸易区”项目的总投资大约需要50亿元人民币,预计10年完成融资任务。

三、打造“新高地”的设想

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对于创新开放模式、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睦邻友好关系、推进边境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09年12月云南省委八届八次会议提出了“两强一堡”的战略目标。这为西双版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促进西双版纳未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机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新高地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立足西双版纳,面向老挝、泰国及东南亚,服务云南及中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西双版纳无障碍旅游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基地、服务平台、开放窗口建设,加快推进连接泛珠三角和越南的交通、电力、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打造面向老挝和泰国的内联外通的交通枢纽,深化同泰国的经贸与旅游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沿边地区和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为云南建设桥头堡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思路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的发展思路是:以边境口岸小镇和景洪为核心,完善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各项功能,科学规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面向泰国和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与开放的快速高效大通道,做好与旅游开发、边境示范小镇、边民互市等的结合,打造次区域国际旅游圈,大力推进物流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基地建设,促进外贸、外经、外资大幅度增加,为打造“新高地”提供动力源、承载能力和新引擎,争当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先行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云南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以此推进西双版纳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

(三)打造“新高地”的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实力为重点,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国际惯例,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立州、生态护州、产业兴州、外贸活州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贸易、加工、旅游、餐饮、娱乐、酒店等产业发展,促进边疆稳定和社会和谐,努力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资源节约、生产发展、环境友好的睦邻友好的合作区。

(2)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树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观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坚持利用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相结合,与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加快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引进,不断优化开放结构,努力提高开放质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推动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坚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原则。把西双版纳打造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建设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西双版纳口岸国际大通道的区位优势,采取“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加强协调,科学谋划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坚持长远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以规划为先导,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明确发展目标,选准突破口,突出发展重点,合理布局产业,完善相关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保障,以通关便利化为手段,集中力量解决政策支撑不足、资金投入少、交通落后、口岸功能弱、产业发展慢、城镇基础设施差、对外合作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务实推进合作区建设,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坚持突出特色、产业带动的原则。充分发挥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方参与、规范运行,突出区域特色,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面向东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强化贸易启动、投资带动、加工拉动、旅游促动,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进出口贸易、加工制造、跨境旅游、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全面整合产业发展资源,合理布局生产力,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基地,提高西双版纳产业素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延长产业链,实施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发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质量,避免无序竞争,形成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使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成为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成为云南深化与东南亚产业合作的窗口,成为西双版纳面向东南亚的重要商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从而把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开放程度高、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综合示范区。

(5)坚持双边互动、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深入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以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为主题,坚持双边互动、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与越南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创新沿边经济合作区发展模式,遵守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对老、泰、缅经贸合作,依法保护投资者和合作者利益,妥善处理双方的经贸摩擦,不断扩大双边利益汇合点,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促进老挝、泰国、缅甸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四、打造“新高地”的建议

(一)争取国家给予落地签证的优惠政策

目前,大家认为,影响西双版纳,乃至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通关不便、手续繁杂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近年来发起了“单一签证”的构想,泰、老、柬、越方面推行较好,第三国游客进入其他五国旅游的签证手续大为简化。而我国是以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单位加入次区域合作的,简化签证手续十分困难,因此流失了许多国际游客。为此,要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落地签证的优惠政策。在遵循国家相关法规、保障边境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从泰国与老挝进入我国的第三国旅游者落地签证的政策,逐步扩大云南边境地区旅游开放范围和各方共同认可的有效证件使用范围。

(二)要创新开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

西部地区的优势在资源。要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观光旅游精品,重点推出一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规模,走创新发展之路。旅游产品的创新有利于旅游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要从目前国内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程度和学习国外先进旅游产品的创新入手,针对西双版纳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开创旅游产品模式,发展西双版纳独特的旅游业,创造新亮点。努力提升旅游品位、档次,创建旅游精品,大力研究发展旅游新项目,如探险、科考、体验、医药、生态、体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把更多的游客引向山区、村寨、田园,用特色旅游带动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游客得到旅游带来的快乐,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旅游产品开发贡献力量。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从政府支持方面看,要增加州、市财政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政府应允许通过贴息、应收账款抵押等方式,帮助旅游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支持。州、市县财政每年要根据旅游建设的工作进度情况安排相应的经费,用于旅游建设中发生的组织推动、调研规划、宣传培训等办公支出。

从非政府支持方面看,应引入民间资本,让具备雄厚资金实力和保护开发文化理念的企业接手可成为破题之选。除引入民间资金外,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无疑也是破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能够让旅游资源得以深度开发的良方。要积极探索优势产业投融资的有效方式,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元投资机制,并且主动进行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战略投资伙伴,合理有效地将资源转化成新的吸引力是让优势产业得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做好协调工作

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区域通关改革、电子口岸延伸、交通运输保障等方面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工作与政策法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推动旅游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多样化建设。云南省、州、市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应及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旅游业,尽快将这些政策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市场优势。

(五)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加紧研究民族历史文化,挖掘拯救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间艺人,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激励奖励机制,为提升旅游档次提供智力保证。努力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寻找有效途径,使他们早日脱贫奔小康。

2010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结束之年,也是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而且,这一年还是全球人民期盼经济出现转机的一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进一步复苏。旅游业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2010年之后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大支持,发展条件将会更大改善。我们要继续加大“旅游强州”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深化认识,创新思路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坚持“两强一堡”,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积极谋划“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西双版纳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西双版纳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

(六)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大做强旅游业

旅游产业是依赖性很强的产业,它依赖自然资源,依赖民族资源,依赖当地人民保护自然与民族文化的具体行动,依赖社会进步与稳定,依赖基础设施,依赖舆论宣传……这一切构建了旅游大环境系统。大环境保护与建设必须和全州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协调结合起来,坚持州委制定的“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战略思想,做到物质文明建设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自然环境保护与民族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有机结合;总体规划与局部利益的有机结合;依法保护与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结合;旅游业提升与当地居民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只有这种全面结合全面互为支撑互为联动,才能最好地保护建设和完善全州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才能保证做大做强旅游业有坚实的基础和无穷的后劲。

(康云海,男,汉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马建宇,男,回族,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