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钢城文明三部曲

钢城文明三部曲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钢城文明三部曲《宝钢日报》记者曾在一则现场短新闻《这里有朵康乃馨》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1996年7月24日,一脚踏进热轧厂办公楼三楼厕所,记者赫然发现洗手盆边大理石案上,一朵鲜红绽放的康乃馨静静地吐露芬芳。宝钢的厕所从此走向“星级”标准,在后来上海市文明厕所评定中,宝钢厂区一批厕所荣登“文明榜”。

钢城文明三部曲

《宝钢日报》记者曾在一则现场短新闻《这里有朵康乃馨》中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1996年7月24日,一脚踏进热轧厂办公楼三楼厕所,记者赫然发现洗手盆边大理石案上,一朵鲜红绽放的康乃馨静静地吐露芬芳。十五六平方米的厕所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毫无异味。香皂、洗手液、手纸一应俱全,一只铝制镜框夹着警语:厕所是面镜子,能折射出你的文明程度

热轧厂这道“特殊的风景”可谓来之不易。因为之前的好多年,宝钢发起的厂区文明“三部曲”——“厕所革命”、“烟头围剿”、“绿化整治”,在员工中引发的震撼是史无前例的。

厕所革命

在宝钢一期工程边建设、边生产准备期间,黎明隔三岔五要到现场了解情况,而且都是长距离的步行检查。各生产厂、部的领导都知道,这是黎明一贯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

一天,黎明从原料堆场走到烧结区域,在靠近皮带机长廊的地方,他突然转身走进一间独立厕所。陪同的炼铁厂厂长以为他想方便,也没跟进去,可黎明又马上出来了,扔过来一句话:“厂长啊,这个厕所你进去过吗?”

厂长被问得愣住了,赶紧走进厕所,一看里面便明白了:臭气熏天,水道堵塞,污水横流,不堪入目。

那时的宝钢厂区现场,人员庞杂,大家都全力以赴为了“85·9”而紧张忙碌着,似乎还顾及不到厕所问题。在一次生产准备会上,黎明一语中的:“我们的干部都习惯于50年代以来的那套管理方式。机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思想和作风没有真正转到为基层服务的轨道上来,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办事拖拉。”紧接着,他说起那天的亲眼所见:“那个叫脏啊,地上都是水,靠踩着砖头才能走进去。这是现代化企业的厕所吗?”“厕所的整洁与否,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宝钢的厕所要成为没有臭气的厕所。”

话音未落,一片哗然。有人小声嘀咕:厕所没有臭气,那还叫厕所吗?当前生产准备那么紧张,哪有精力管厕所啊。

黎明见有人不以为然,亮开了嗓门:“一流的钢厂就是要有一流的厕所!厕所没有臭气怎么办不到?“文革”中,我在鞍钢就扫过厕所,我打扫的厕所就没有臭气。我能办到,你们就办不到?”

全场立刻哑然,他们相信黎明的确能办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在宝钢打响!

“厕所革命”需要成本投入,手纸的摆放成了一道难题。因为当时宝钢厂区人员庞杂,这手纸长“脚”,前脚刚放上,后脚就没了。

一天,黎明问炼铁厂厂长:“一间厕所一年的手纸钱要花多少?”回答是:“2万元”。

黎明语重心长地说:“厕所里没手纸,工人就用棉纱头来解决擦屁股问题,结果下水道给堵了,疏通要费老劲了。所以要下决心,把手纸放上。这事看起来是个小事,但管好不容易,一定要管好。”

在炼铁厂干部大会上,传达了黎明的讲话精神,并强调:“厕所里不能断手纸,不要怕被偷掉;偷掉了,再放!再偷,再放!”

为此,总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检查队,对现场厕所进行巡检,一个月下来,还真逮到了十多个“顺手牵羊者”。闻讯的《宝钢日报》记者对现场厕所手纸失窃事件进行了曝光。

治标还需治本。宝钢陆续投资逾百万元,对厂区73座独立厕所的室内外设施进行改造;绿化环卫公司制定“定时、定点、定序”工作法,加强清扫保洁;现场各生产厂、部则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有一年,中央几个部委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宝钢检查现代化管理,一位部级领导提出先到厂区看看厕所。当看到宝钢现场的厕所建筑新颖,造型美观,与现代化厂房浑然一体,而且厕所内瓷砖贴墙、马赛克铺地,没有异味,镜子、手纸一应俱全后,他连声称赞:“宝钢的管理一定是一流的。”

1998年,宝钢厂区设施齐全的独立厕所发展到110座。宝钢的厕所从此走向“星级”标准,在后来上海市文明厕所评定中,宝钢厂区一批厕所荣登“文明榜”。

消灭烟头

初轧厂开工初期,每天一大早,工人总能看到有个人在现场转悠,时不时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烟头。他就是初轧厂党委书记要荣弟,人们戏称他“烟头书记”。厂长佘永桂听说后,在作业长会议上说:“五十多岁的老书记去现场巡视,天天能捡一大把烟头,你们作何感想?”

作业长们感到脸红,回到作业线向弟兄们打招呼。在“烟头书记”的带动下,车间里乱扔的烟头越来越少。

说起那场“烟头围剿”行动,员工都说:“和烟头较上劲,咱要书记可是‘第一人’。”而“烟头书记”却摇头:“抓乱扔烟头,我不是‘第一人’,第一人是黎明部长!”确实,在宝钢生产逐步进入正常轨道之后,黎明对生产车间的脏、乱、差现象十分不满。特别是厂区烟头随处可见,这让他睡不着觉:“这哪是现代化企业的现场管理啊?”

一次,黎明陪同南美一位国家政要在生产现场参观,沿路的烟头让他感到无地自容。在总厂干部大会上,黎明严厉批评了现场环境的脏乱差:“你们去看看,那是共和国最脏的地方!满地油污,烟头随处可见,我们宝钢人在外国首脑面前丢尽了脸!有人说,国内钢铁厂就是这样,不可能把环境搞得像宾馆一样干净。我们就是要把这种‘不可能’变成‘可能’ ”

黎明的严厉批评是有理由的。他举了一个例子:前段时间,他访问了欧洲三家老牌钢铁企业——英国的英钢联、荷兰的COCOEN和德国的蒂森,他们的现场车间怎么样?地上没有铺大理石,没有刷油漆,只是水泥地本色,但是所到之处一尘不染。“我想,这地应该不是用扫帚扫的,扫地不会那么干净,他们是用拖把拖的。人家能够做到,宝钢为什么做不到?”

黎明认准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于是,一场全厂整治环境、消灭烟头的行动拉开了战幕。所有的生产厂都闻风而动,各单位在各自管辖范围划分责任区,辟出“吸烟室”,订立制度,落实责任者,自查自纠,及时整改。总厂党委、行政管理部门、工会、团委还联合组织全厂抽查和巡视。

钢管厂提出:“企业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环境是反映文明水准的镜子,年内要做到:车间无垃圾,道路无杂物;地面无脏物,水泥见本色;设备无污迹,油漆见本色;玻璃无积尘,厂内见阳光。果然,全厂重视,人人动手,现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谁知,第一战役还未结束,第二战役又打响了,导火索就是部分作业长考察韩国浦项归来后谈观感见闻——

“浦项厂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即使在高、烧、焦区域也少有灰尘飞扬,高炉安全走道上的不锈钢扶手擦得洁净明亮,白手套摸上去,依旧洁白如初。”

“浦项地上没有烟头,厕所干净得如同宾馆,员工行为举止文明 ”

初轧厂领导坐不住了,党委发动大家讨论:“国外企业的管理能达到这种程度,我们怎么办?”很快,初轧厂提出了“三化”的目标,即“物品摆放定置化,劳防用品穿戴标准化,言行举止规范化”。很快,在宝钢党委的要求下,“三化”在全厂推广,宝钢厂区面貌和员工形象发生了明显变化。

后来,上海市一位副市长到宝钢谈工作,参观完以后用赞赏的口吻对黎明说,宝钢的马路比市里的马路还干净。黎明心里想,宝钢就应该是这样的!

绿化整治

宝钢大面积绿化是从1984年开始的,基本与建设同步。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与设计要求大相径庭。起初,到处都有施工和生产车辆压坏绿化地的现象,有的地方刚种下树木,没几天就被破坏了。施工单位怨声载道,绿化工人叫苦不迭。

大家没有料到的是,作为宝钢总指挥的黎明对绿化看得比工程建设更重要。他始终坚信:人能够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够潜移默化改造人。

一天下午,宝钢工程指挥部在宝山宾馆召开施工协调会。负责施工的有关领导从工地赶来,因为上午下雨,他们脚上拖泥带水的,把宾馆的地毯给踩脏了。黎明在讲话的时候提到了这个细节:“你们把那么多泥巴带进宾馆,责任全在我,我没有把宝钢的绿化搞好。”

宝钢一期工程验收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宝冶负责高炉施工的一位领导向黎明报告,高炉完全具备了交工条件。黎明不声不响围着高炉转了一圈后,对那位负责施工的领导说:“不行,绿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这样会脱期的 ”施工领导无奈地表示。

“脱期由你负责!”黎明斩钉截铁。

这,就是后来写进施工规范性文件中的一条:工程验收必须与周边绿化同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有宝钢的工程项目都有一条特殊的验收标准:高标准的绿化;所有的文明单位都有一个绝不可少的条件:不准损坏一块草坪、一棵树木!

黎明脚踏实地描绘着宝钢的蓝图,他时常站在纬三路的桥上憧憬着未来:在蓝天白云一尘不染的厂区,工人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戴上色彩鲜艳的工作帽,佩着各自责任的臂章,这才是宝钢和宝钢人应有的风采!

若干年后,宝钢确实像样了:厂区内210万株乔灌木,91万平方米草坪,总长64万米的绿篱,井井有条。按生态价值工程的要求,厂区构成了植物的“屏”、植物的“墙”、植物的“景”、植物的“肺”。350种花木中,85%是常绿,70万株开花。

刺猬、野兔、黄鼬等三十多种野生动物在厂区找到了新家;建厂初期绝迹的燕、雁、野鸡、野鸭、黄莺、画眉等六十多种鸟类又纷纷回归。梅花鹿落户厂区动物园时,宝钢人像迎接珍贵的客人一般夹道欢迎。

若干年后,梅园、桃园、桂花园、橘园、竹林区、木兰区等“四园二区”,腊梅、杜鹃、紫薇、木芙蓉等13条四季飘香的花带,构成了立体花卉景观

在宝钢投产十周年之际,有关方面对13.7平方公里的厂区作了统计:绿化面积达51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2.74%,相当于上海公共绿地面积的40%;人均绿地面积达194.9平方米,相当于上海市人均绿地的140倍。宝钢一、二、三期工程环保共投入43.4亿元,而据相关专家评估:每年可产生生态效益8600万元,生态资产达70亿元。这颗硕大的钢铁皇冠上闪烁的绿色明珠足以让宝钢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施胜国 整理)

编后记

我们经常会在厕所里看到这样的箴言: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古人以跨出一足为跬,再出一足为步,二足之间距离很短,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宝钢有今天的文明成就,是靠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

“寓文明的行为于文明的环境之中,寓文明的环境于文明的行为之中”,这是老一辈宝钢领导人对我们提出的行为要求。在今天,基层员工作为企业最根本的力量,加强员工的作风建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靠先进的文化、合理的制度和正确的方法。而态度不认真,理念再多、再正确,也无济于事;态度不认真,制度再多,也不管用。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有“PDCA+认真”的态度,唯有此,才能无往而不胜。

青年感言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在留住人才的要素中,位列第一的是薪酬,居于第二的是工作环境;目前,80后、90后的离职率高达30%,而离职的一个要因就是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谁能想象早在数十年前,黎明就已经预见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且三令五申将钢城的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来抓。也正是当年的“铁腕”政策,成就了今天绿意盎然的钢城,造就了今日优质的宝钢产品,锻造了一批又一批卓越人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员工焕发激情、心情愉悦、事半功倍,而一个糟糕的环境,只能让身处其中的员工心情低落、自怜自哀、沉默悲观,这种负面的情绪也会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用事实挑战认知,赢的总是认知。就像动物界的“印刻现象”,人们对宝钢的第一印象,将会根深蒂固地留在他们脑海里,并直接形成宝钢品牌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一流的钢铁企业,不仅要出一流的产品,更要有一流的生态环境。”这是黎明曾经预言的。而今,我们正在努力践行,持续建设一流的生态环境,并且以一流的生态环境打造一流的钢铁产品和企业人文。

——宝钢股份公司 杜燕妮

img9

经典故事

1985年,也就是宝钢投产那年,我国编译出版了美国当代学者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一书。书中这样写道:“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一堆废墟。”

宝钢的干部员工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千多家企业。四面八方带来了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文化,但无一例外是从传统体制模式里脱胎而来的。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工作“贴在墙上挂在嘴边”,习惯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根除,宝钢的现代化装备就有变成一堆废铜烂铁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