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枚党徽熠熠生辉
1994年12月,宝钢总厂党委在制定党建四年规划中,要求党员在觉悟、技能、业绩三个方面都要高于群众。
1996年5月,总厂党委专门发文,正式明确开展党内“三高一流”活动,即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操作业务技能高于群众、生产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培育一流的党员队伍,要求一线操作岗位上的党员必须人均持证两个以上,做到一岗多证、一专多能。
在总厂党委指导下,“三高一流”活动首先在宝钢总厂各主体生产厂、部推开。
老党员勇立新功
1997年4月8日,炼钢厂副厂长房忠良度过了他60岁生日。虽然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可他对宝钢痴情依旧,回顾这些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他深情地写道:“我爱宝钢,我爱炼钢。我是一名老党员,几十年来是党把我从一个普通工人培养成一名领导干部,只要身体没问题,我愿为宝钢、为炼钢厂再出把力。”字里行间充满了他对组织的由衷感谢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提起房忠良,炼钢厂职工几乎无人不晓,不仅因为他是厂长,更主要的是他那严格管理、敢于负责、大胆创新的工作作风。熟悉房忠良的人,无论是炉前的操作工还是扫地的阿姨,都既把他视为一位可敬的长者,又把他看作一名可信赖、合格的领导干部。这位几十年奋战在炼钢生产一线、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一句人尽皆知的名言:“产量比饭量重要;炉龄比年龄重要;炉子比儿子重要。”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概括了他对工作的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老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无私的奉献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房忠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可整整41个春秋,他都是在炼钢炉边度过的。41年的炼钢生涯,他积累起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丰富经验。对于炼钢炉的“五脏六腑”,他了如指掌:怎样操作开炉才最安全顺当,什么样的炉火钢水的成分最佳,他心中都有一本账。他甚至可以通过眼睛观察,说出正在冶炼中钢水的温度和转炉的壁厚。有人曾经用红外线测温仪和激光测厚仪去验证他的判断,差异微乎其微!
房忠良如同一本炼钢生产“活字典”。他身边有一本随身带的、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里面记着一大串数据:什么时间年钢产量超设计能力35%,什么时间月产钢最高达78.5万吨,什么时间日最多出钢102炉,什么时间三只转炉同时连续运行达62天 炼钢生产的任何数据,几乎都可以从他的小本子上找到答案。一些来宝钢参观的美国、俄罗斯同行看了他的小本子后,无不为他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作为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房忠良不知为炼钢厂的生产倾注了多少心血。每天一大早,房忠良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炼钢厂生产调度会——今天按计划必须出多少钢、开哪一只炉子、怎么开、操作上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他都要布置得细了又细。每天上班除参加厂部和公司的有关会议外,其余时间房忠良几乎全在现场,以深入了解、全面掌握生产情况。为确保生产的平稳顺行,他亲自安排了三座转炉开炉、停炉的修炉方案。炼钢“三对三”前搭接铁水增多、钢产量增加,对组织生产带来难度,他亲自制定三座转炉日产、月产作业计划,每天在生产早会上公布日产月产完成情况。即使晚上在家里,也经常打电话到厂里,询问转炉产量完成情况。一天,他下班回家,厂里打电话给他,说3号转炉裙罩漏水严重,影响生产,他连晚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到厂里,亲自指挥处理设备故障,直到转炉恢复正常开炉、顺利出钢才放心回家。
作为炉龄攻关组组长,房忠良除了安排炼钢作业计划外,还要承担炉龄攻关的重任。从攻关方案的提出,开炉方案的确定,到护炉方案的实施,他总是亲自过问。
宝钢投产五六年来,炉龄一直在1000炉左右徘徊。这个数字显然不能适应宝钢每年大幅度增产的需要。为此,1992年底,集团公司把炉龄攻关的重担放在了房忠良身上。此项任务责任不小。他定期召集攻关组成员分析影响炉龄的因素,制定喷补措施。操作要特别注意什么,炉子砌筑得是不是平、紧、实,即使是下班或者是休息在家他都要“遥控”指挥。他常常对操作人员说:“有问题无论白天晚上都可以找我,有什么事责任由我来承担。”
1996年,1号转炉向5000炉目标冲刺的关键阶段,房忠良当天早班发现炉况不佳,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喷补作业,指导操作工注意冶炼和护炉操作。这天夜班,当班作业长发现1号转炉炉衬耳轴有一凹坑,喷补作业无法进行,这一突发事件,让他不知所措。电话打到房忠良家里,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的他问明情况后,立即穿好衣服赶到现场,并和在场的另两位高工商量后拍板停炉挖修。第二天,他不顾自己已年近花甲,亲自进入余热灼人的炉内,指挥挖修作业达一个小时。经过这次挖修,1号转炉于6月20日达到5038炉,创造了宝钢炉龄之最。
房忠良同炼钢炉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不出差,他几乎每天都要到炉前巡视一遍。工人都说:“老房上炉台可不是走马观花,他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只要老房在炉前,转炉上的异常情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那些年,人们已经记不清房忠良在炉前排除过多少疑难杂症。可是,1996年6月8日那一幕,却让人记忆犹新。这天,正好是周日,房忠良同往常一样来到炉前。因为星期一,3号转炉要按计划炉修。当他巡视到1号转炉时,发现炉火有些异样,会不会是炉衬烧坏?会不会有其他问题?房忠良反复观察、分析,足足在炉前思索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他毅然下达1号转炉立即停炉、3号转炉延期检修的指令。经检查,发现1号转炉永久层耐材都已烧坏。可以推测,如果不是停炉及时,用不了多久连炉壳都有被烧穿的危险。就这样,老房用他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发生。
房忠良,这个30年前曾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老劳模,30年后率领的炉龄攻关组又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到退休年龄却还舍不得离开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转炉岗位,难舍这份转炉情。“三只转炉简直就是房厂长的三个宝贝儿子”,“炼钢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房厂长的身影”,“有房厂长在,我们工作踏实多了”,“有老房这样的党员领着我们干,我们浑身都是劲,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是炉前工人对老党员房忠良发自内心的评价。
在他的带动下,炼钢厂的党员都坐不住了。炼钢厂党委因势利导,实施了“业绩排行榜”,党员明显感到“日子不好混,脸面不好看,党员不好当”。连铸一分厂青年党员浇钢工吴杰,一直认为工作环境太艰苦,作业太枯燥无味,多次提出要换岗位,业绩指标老是落在后面。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并派专人指导他,他也被老党员身先士卒、勇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是党员,操作技能和生产业绩都应该高于群众,不能甘于落后。”从此,他开始认真钻研操作技能,苦练真功夫,经过努力,他连续两年获得排行榜前三名,1998年更创下连续浇钢3000多炉无漏钢的纪录。
“三高一流”活动开展后,宝钢员工不甘落后、争创第一、争破纪录的竞争气氛越来越浓,而站在最前列的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在抓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三高一流”活动的开展成为党员作用发挥量化可考的好方法。
“尺子”逼出压力和动力
“三高”的第一条就是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
唐贺成,宝钢铁运公司铁路站职工,是一名普通党员。在每年多达几十次的学雷锋、敬老爱老、为残疾人服务等活动中,免费修鞋始终是唐贺成的一道“保留节目”,经他手补过的鞋不下上万双。二十年如一日,他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个普通党员高尚的思想觉悟。他说:“我文化不高,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是一名党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为人民服务。”为了给福利院老人们修鞋,他坚持自掏腰包购置了全套修鞋家什、材料,每年都要为此花去几百元。每个月他都要去一次养老院,从老人们手里接过一双双需要修补的鞋,耐心地倾听老人们的要求,然后认真地进行修补,从来不收一分钱的费用。修不完的鞋,他就带回家,吃过晚饭后继续修。为了能及时把鞋送到福利院的老人手里,他常常挑灯夜战,熬夜修补,第二天一早再把修好的鞋带到福利院门房间,让工作人员转交给老人们。
除了觉悟要比群众高,党员的业务技能也要高于群众。
“三高一流”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为提高技能,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入学知识、学技术、学科学的热潮。除了党员自身努力,各级党组织通过示范引领、业务培训等积极推动党员技能提高。不少单位实行党员挂牌上岗,主动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三高”标准被比作“尺子”,交给职工群众一把、发给党员本人一把、组织上留一把,促使党员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当时最大的二级单位——设备部,担负着维护宝钢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重任,现场骨干90%是党员。针对高技能党员青黄不接、特殊专业岗位后备人员比较紧张等现状,设备部党委对党员实行由部党委、党总支(支部)、党小组分别组织的“三级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党员们操作业务技能普遍提高,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人均持证率高于群众。设备部轧二室以彭华,人称“拼命三郎”,学习起来不要命,仅用10天时间就学完了两个半月的内容,他心里想的是自己是党员,业务技能提高得更快一点,就能更早一点领着大伙一块干。
1994年,宝钢总厂热轧厂轧钢分厂党总支在抓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党员填写“党员作用记实卡”活动,提出“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要高于群众、操作业务技能要好于群众、生产工作业绩要优于群众”的要求。他们设立了“员工技能、业绩排行榜”,连续三次名列前茅的党员授予操作能手称号;对操作技能低于平均水平和连续两个月生产实绩排名最后的党员,要求“拜师学艺”,限期提高。精轧班长党员倪建华曾连续两个月业绩不佳,党支部书记找他谈话,他感到了压力,但并不灰心,除了从流程管理和技术操作上找原因,还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勤思苦练,常常下了班还在琢磨着操作技术,经过努力,终于在生产绩效排名中一举夺得第一名。
运输部党委以“党员示范车”为龙头,开展设备“管、用、养、修”一体化的“党员示范”活动。党员把设备视为自己的形象,积极向“示范”学习技能,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保证了设备的稳定顺行,安全形势日趋好转。党员、高级工程师周才彬提出六百多条合理化建议,96%被采纳,50%以上被实施,创经济效益四百多万元,被评为首届“上海十大工人发明家”。在党员的带头带动下,生产任务年年超计划完成。在宝钢三期原料码头尚未建成、炼铁生产对原料需求大于码头供应能力的情况下,示范党员、职工群众上下一心,奋力拼搏,超码头设计能力21%完成供料任务,仅此一项就为宝钢节约分流费用1.8亿元。
炼铁厂等单位以解决现场难题为重点,开展了“党员创新小组”活动,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局面。炼铁厂有40个“党员创新小组”,完成了二百多项成果。高炉稳定的打泥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经常出现泥打不进、铁口深度不够的现象,导致高炉炉壁腐蚀加剧。高炉分厂炉前党支部7名经验丰富的党员组成了“党员创新小组”进行攻关,经过两千多次反复试验,终于开发出“一次开铁口”技术,打破了13年来从日本引进的开铁口技术保持的纪录,为高炉长寿、炼铁技术创世界一流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
文化花开分外香
党内“三高一流”活动在宝钢的主体厂、部、后勤服务、经贸管理业务的子公司都取得明显成效,成为创业期宝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操作技能高超,生产工作业绩突出”,这是职工群众在对党员测评中用得最多的词句。从1996年5月宝钢党委正式开展“三高一流”活动,到1999年5月上海市工业党委召开现场会推广宝钢“三高一流”活动经验,宝钢一人拥有多种岗位证书、最多达到8证的是党员;先进操作法的创造者中,50%以上是党员;工人技师中,60.3%是党员;技术专家中,75%是党员。宝钢95.8%的党员达到“三高”标准,其中化工公司的党员100%达到“三高”标准,各类先进中党员占67%,三分之二的党员已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和技术攻关的能手,重大的技改项目、科研项目负责人都是共产党员。对于这样过得硬的党员队伍,职工群众不由得跷起大拇指:党员,不愧为宝钢优秀的排头兵!
“三高一流”活动的开展,也使职工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在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感召下,不少入党积极分子主动要求将他们也列入“三高一流”的考核中去。运输部职工孔利明和热轧部职工杜国华相继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从1996年到1999年,班组升级率从80%上升到92.4%,特级班组从136个上升到165个,上海市红旗班组从20个上升到32个,劳模集体从6个上升到9个,合理化建议从7万多条上升到9万多条,合理化建议创效从3亿多元上升到5亿多元。
1998年6月和1999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工业党委分别在宝钢召开现场会,认为:“三高一流”是宝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探索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融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为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
(汤平健 许 健 整理)
编后记
宝钢的“三高一流”活动之所以受欢迎、起作用、有实效,最根本的原因是把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正落到了实处。多年来,宝钢的“三高一流”活动一直在不断深化发展。
2005年,宝钢按照中央统一要求,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作为“三高一流”活动的深化,宝钢从2006年2月起,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为理想而奋斗。“三高一流”是每个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则是实现“三高一流”基本要求的途径和方法,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党员从素质能力提升、业绩提升、关心员工三个方面入手,自主制定、实施登高计划,党组织则从服务党员入手,帮助党员登高,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带动员工共同进步。
2008年,宝钢聚焦“二次创业,科学发展”,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宝钢党委提出,党员队伍是具有坚定信念和严密组织的先进人力资源,并以“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为主要载体,认真组织好全体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三高一流”活动。当年7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到宝钢调研时,充分肯定了宝钢的学习实践活动,认为宝钢试点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有特色、有成效,实现了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目标,并希望宝钢在走科学发展之路、创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进程中,成为国有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201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宝钢党委送呈的宝钢党建培训教材上批示:宝钢党建工作特点突出,特别是对基层支部工作指导有力,应该将宝钢的经验和做法作为我市抓基层党建的榜样,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对基层党建以具体的指导,切实提高基层党建水平。
青年感言
读了宝钢建设党员“三高一流”活动的故事,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青年员工,我深深为党员的模范带头行为所感动,我要努力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宝钢的二次创业作更大贡献。
无论要办好一个企业,还是要做成一件大事,都离不开其中每个人的努力。最近“神十”上天,举国欢腾。在我看来,几百吨的庞然大物一飞冲天,以子弹撞击子弹的方式与“天宫”成功对接,固然与核心技术有很大关系,但也与许许多多小零件的正常运作密不可分,一个不起眼的小螺丝出了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全局。宝钢就好比“神十”,我们众多的一线员工就是“小螺丝”。
宝钢争创一流,员工素质是关键。面对当下全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员工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钢铁微利时代,宝钢的二次创业对党员“三高一流”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作为一个在宝钢工作十几年的员工,尽管我现在还不是党员,但也感到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学习,在业务能力、思想认识上持续提升,不断地给自己“提要求,设目标”,保持“身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才能跟上宝钢二次创业的步伐,为宝钢争创世界一流钢铁企业发挥一颗“小螺丝”应有的作用。
——宝钢发展公司 张鹰杰
经典故事
宝钢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将其建设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一代又一代宝钢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现代化企业除了要拥有一流的设备和工艺,更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素质硬、技能高、业绩优的学习型、创新型、自主型的员工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