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前无锡面临人力资源供给瓶颈

当前无锡面临人力资源供给瓶颈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3.3 当前无锡面临人力资源供给瓶颈当前,无锡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无锡在历史上虽然是文化名城,但人口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仍需提高。无锡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增劳动力,近年来一直都是靠外地输入来解决。因此,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是无锡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反映出本地经济的活力和吸引力。

3.3.3 当前无锡面临人力资源供给瓶颈

当前,无锡的人力资源供给瓶颈表现为几个方面:

首先,无锡在历史上虽然是文化名城,但人口的总体受教育程度仍需提高。2005年,全市6岁以上常住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85年,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占17.51%,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7.78%,明显落后于上海、北京等地。另一个问题是当地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严重,60岁以上人口已占户籍人口的16.69%。无锡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增劳动力,近年来一直都是靠外地输入来解决。

其次,人才储备不足。据统计,2007年无锡常住人口中接受过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人口总数为45.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78%,而其中具有研究生教育经历的高层次人才仅有0.76万人,比例严重偏低[4]。实现产业转型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领军型人才、国际人才、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紧缺。作为昔日的才子之乡和江苏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到2008年底,无锡只有12所高等学校,其中有10所为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一所为教育部认定的重点大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足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第三,优秀人才外流的情况十分突出,随着国际范围内人才竞争的加剧,区域人才争夺更趋激烈。无锡人才资源在数量、质量和潜力方面都处于弱势。根据地方政府的统计,无锡在1995~2005年间共输出了约17万名无锡子弟到外地高校就读,毕业后回来就业的有5万人,外地来无锡就业的大学生有5万人,总计相当于净输出约7万名大学生以上的优秀人才。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进入无锡,这些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在初中以下。因此,无锡一方面输出智力劳动者,另一方面更大量地输入体力劳动者,两者的比例可能达到1:30。

应该看到,无锡出现的这种人员结构情况在中国并非特例。首先,中国现阶段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中低收入的位置,拥有大量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廉价劳动力,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大量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到中国,并带动了国内的相关产业发展,中国经济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无锡作为东部沿海的工业重镇,身处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拥有良好的国内外交通运输条件,这些都为加工制造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因此,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是无锡经济本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反映出本地经济的活力和吸引力。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才长期流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决定的。从全球范围来讲,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到发达国家接受教育,许多在毕业后留在发达国家工作。从国内范围来看,内地的人才向沿海迁移,中小城市的人才向大城市迁移,大城市的人才向北京、上海等国际化都市圈迁移,这是多年来的普遍趋势。无锡的基础教育历来发达,科技、人文、商业、艺术等各方面的人才层出不穷,这些人在择业选择上视野更加开阔,态度更为主动。从经济机会的角度看,以制造业为主的无锡不能像京沪等地那样提供充足的就业和发展机遇,自然就不容易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回归。再加上无锡地处沪宁杭等核心城市的包围,在人才竞争上自然面临很大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