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统筹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

统筹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专栏5.1 统筹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演进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时,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国际资本转移和民营经济扩展的重要基地和首选地区,也是未来发展中各类矛盾最突出的地区。

专栏5.1 统筹长三角地区的城乡发展

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化演进的历史经验,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时,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东部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到2003年年末,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城乡差别拉大,影响了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并不是城市代替农村,而是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城市和农村关系更紧密,依存度更高。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兴盛要以农村为基础。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实现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

整体而言,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以城市为主体,借助城市的价值观、城市的社会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城市的发展理念、城市的建设标准,来更好地规划和建设农村;以城市来统领整个区域的建设,形成城乡一体的发展系统。应当指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主要的动力应该是城市。因此,一方面城市要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积极支持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从产业结构上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整合,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要向农村延伸。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三个问题:

首先,积极建设和发展各级中心城市,提高中心城市的实力,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浙江、江苏两省都把加快大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就江苏而言,中心城市的实力还不足以起到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尤其是位处农村的中小城市和县城。江苏省城市发展的现状是大城市增长很快,中小城市发展相对缓慢。在积极发展中心城市的问题上,要注意统筹中心城市的人口、产值和用地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以用地扩张为主的增长模式,特别注意强调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城市范围。城市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的外延,而是内涵的提高。

其次,要用集约、集聚、集中的思想来实现农村人口、产业和空间的重组。重视农村,既不是要维持农村现在的原始状态,也不是把农村全都变成城市,而是要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调整农村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采取建立“农村都市”的模式,也就是在农村建立一些具有相当规模(5万~10万人以上)和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新型城市(县),使之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的中心,来更好地带动农村的发展。现在的情况是,小城镇的规模普遍较小,江苏省2003年建制镇(不包括县城)的平均人口仅1万人,重点中心镇镇区人口也才1.87万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过低,甚至连自来水都尚未普及,不具备吸引和聚集农村人口的条件,造成多数城镇人口减少。

再次,是要把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编制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国际资本转移和民营经济扩展的重要基地和首选地区,也是未来发展中各类矛盾最突出的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人口密集、城镇密布和经济集中发展的地区,但同时也是空间狭小、资源缺乏和环境承载力不足的地区,土地、水、电“三荒”人所共知。而且,多元主体、行政分割,使得长三角还是一个重复建设、同构竞争十分激烈的地区。根据时代背景和我国当前“三个时期”的基本特征,以新的理念,科学编制城乡统筹的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崔曙平:《长三角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5年4月,http://edu.drcnet.com.cn/DRCnet.common. web/DocViewSummary.aspx?docid=336467&chnid=11&leafid=12&gourl=/DRCnet.common.web/DocView.aspx)一文摘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