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因人施教法

因人施教法

时间:2023-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5.因人施教法因人施教是根据问题的差异性和气质的差异性,所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思想帮教方法。思想教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为新人,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注意的是有明显毛病的人,却忽略了一种善于察言观色、什么坏思想都不表现的“老实人”。

15.因人施教法

因人施教是根据问题的差异性和气质的差异性,所进行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思想帮教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因为尽管人的个性及问题具有特殊性,但不少问题的产生及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时期、某一部分人的思潮和倾向,总是和当时当地一些思想教育课题发生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为解决特殊问题必先解决普遍问题,这样做,既可扫清外围障碍,又可将问题看得更准,同时为解决特殊问题奠定思想基础。

因人施教刻意追求针对性,锐意讲求创造性,因而它是最灵活、最富有色彩的思想教育方法之一。在具体做法上,它要求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针对人的不同气质植采用不同的方法。

问题不同,就要求施教的方法有所不同。在人群中,有十分相近的思想问题表现,但无完全一样的思想问题根源。治病治根,真正解决问题,就须从根源做起,而根源不同,挖掘的方式方法就显然不同。比如,同样是郁郁寡欢,有的人是因工作失误而失去笑意,有的人是因爱情受挫而失去欢乐,有的人是因性格抑郁而不展笑容,有的人是因家庭不幸而面布阴云,等等。要使这些人都变得乐观起来,用同样一种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气质各异,就要求在施教中采用不同的工作艺术。气质是人们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具有明显的天然特征,同时也受人的社会实践所制约,使人的个性具有独特的色彩。气质构成了性格的基础,性格表现了人对现实的态度,不同气质的人对施教者的态度和方法,就要求不同,感应不同。如两个不同气质的人,因同样的问题受到同样的批评后,反应就有很大不同;一位可能当场就表示不满,顶撞,不服,但一旦冷静下来,火气、怨气、不服气就烟消云散。而另一位则可能当场不表示什么,但思想问题不见得就完全得到了解决,于是生闷气,郁郁寡欢。对这些气质不同的人做思想工作,格外需要方法出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因人施教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是抓共同的兴奋点。虽然人有差异,但毕竟有能引起共鸣的东西存在,如希望、前景等,对每个人都是有吸引力的。李大钊说过:“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我们应注意人们的这一欲求和兴趣,用新生活的前景来振奋被教育者的精神。

(2)是抓气质的差异点。由于气质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反应和接受能力,所以对不同气质的人要采取不同的帮教方式。对反应敏锐、脑子聪明的人,批评可以含蓄些,甚至可以点事不点人,让其“自动对号”,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对自卑感严重、失去自信心的人,可将批评与表扬结合起来,肯定对的,批评错的,使他们既看到问题,又看到希望。对疑心大、爱面子、自尊心强的人,可以谈心的形式,商量的口气,分阶段、分层次地谈问题、解决问题。对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的人,可以采取迂回批评的方式,由远到近、由彼到此,逐渐谈到问题实质,使之产生联想,逐步看到自己的问题,促成问题解决。

(3)是抓问题的症结点。出问题是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但出问题的原因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要认真分析犯错误的根源,从去病除根入手,针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一副药治一种病,先治本后治表。

(4)是抓思想工作的忽略点。思想教育的任务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为新人,可是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注意的是有明显毛病的人,却忽略了一种善于察言观色、什么坏思想都不表现的“老实人”。马卡连柯就非常头疼这种人,他说:“这就是我们首先应当研究的性格,因为这种‘老实人’总是从我的手边滑过去,以致使我既不能够保证他的思想,也不能保证他的行为。”对这种人一是要特别细心地观察他的行为,二是要多与之交谈思想,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