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经济的含义
在中国古书《周易》中,已出现“经”和“济”二字,在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曾有“经济之道”的说法。杜甫《上水遣怀》诗:“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宋史·王安石传论》:“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简言之,中国古书中的“经济”一词原义是“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意指治理国家和拯救贫民。
在西方国家,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所著的《经济论》最先使用“经济”一词,意指家庭管理,即奴隶主家庭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管理。
19世纪下半期开始。日本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语词汇economy,而我国在20世纪初又从日本引进富有现代含义的“经济”一词。经济的含义,一是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等活动;二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四是指节约。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各种经济思想的形成和演化。
在中国,“食”和“货”这两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中的《洪范》篇。食是指农业生产,货主要是指农家副业布帛的生产与货币。在古代社会,农业和农家手工业是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因而作为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治国大法的《洪范》把“食”与“货”列为“八政”之第一位和第二位。以后,各个封建朝代的思想家丰富和发展了食货经济思想和政策。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经济思想史上,管仲、孔子、商鞅、桑弘羊、王安石、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均有着内涵丰富的经济思想,在全世界经济思想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西方,古希腊色诺芬于公元前387~前371年间写成的《经济论》,以记录苏格拉底与他人对话的形式,阐述了收入与支出、财富及其管理、农业及其管理、分工等问题。《雅典的收入》是他探讨雅典国家财政的论著,具体分析了奴隶制国家应如何管理经济。后来,亚里士多德发展了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将家庭管理置于奴隶制国家管理的范围,并在《政治论》名著中,把经济论当做广义政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区分了“家庭管理”与“货殖”这两种生财方式,并在有关“货殖”的论述中,提出了关于商品交换中的等价原则和价值形态等天才的见解。
此外,神学泰斗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一书中,借助上帝的力量,抨击“低进高出”的商人和“放债取利”者,反映了当时有关商业、借贷业和教会的经济思想。但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受封建统治和经院哲学的约束,经济思想较为贫乏。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的。14世纪、15世纪,商业特别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使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出现。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它以流通为对象,主要研究商业和海外贸易,对于推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大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便是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安徒万·德·蒙克莱田(1575~1622年)。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已超出家庭经济的研究范围,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限于流通领域。而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的。
到了17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在商业领域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纷纷投入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主要的资本形式。与此相适应,重商主义也让位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首先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是重农主义者。法国重农学派的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和弗·魁奈(1694~1774年),都只把研究范围局限于农业生产领域,认为只有农业部门,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虽然,重农学派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和其他工业重要的经济观点,但由于其研究领域的局限和缺乏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因而真正独立的政治经济学仍未确立。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次进行全面考察,把经济研究扩展到整个生产领域,并建立起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使政治经济学真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1723~1790年)。亚当·斯密的时代,英国正处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时期。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排除财富增长过程中人为的障碍,从理论上清算封建残余影响和重商主义的消极作用。斯密花10年时间完成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适应了这个要求,成为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这是人类第一部系统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著作。他把研究范围扩展到了全部的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强调了在国民财富增长中工业的主导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和单纯追逐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英国的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是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以劳动价值论为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推到了理论顶峰。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不断外化和激化。至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断偏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原有基础,抛开其科学因素,继承并发展其中的庸俗成分,着重于经济生活的现象描述和制度辩护,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等为其代表。在历史上,还出现过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如法国的西斯蒙第等,以及具有进步性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英国的罗伯特·欧文等。它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和不公,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但并未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和方法。
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理论及吸收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创立工人阶级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的一些主要国家居统治地位,该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也充分显露出来,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而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出现在政治舞台上,要求自己的思想家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出路作出理论说明。马克思正是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实现其全部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全面变革,完成政治经济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最终建立,以马克思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完成为标志。《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问世,第二、第三卷于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由考茨基整理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出版。恩格斯把《资本论》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认为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资本论》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
自马克思之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英国的马歇尔和凯恩斯,以及美国的萨缪尔森和斯蒂格利茨等人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演变为新老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两大资产阶级主流经济思潮;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在中外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学者那里,也不断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
本书就是一本主要阐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理论经济学或经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