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业资本和平均利润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
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它与生息资本一样,都是古老的资本形式。它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资本形式。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
作为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的商业资本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大,市场范围又比较狭小,所以一般由产业投资者自产自销(零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产业投资者用于商品销售的流通资本日益增加。由于流通资本是对原有或追加生产资本的一种扣除,流通资本在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就意味着预付资本的利润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业投资者仍然自产自销,必然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和剩余价值的增加。另外,由于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流通中的事物日益复杂,产业投资者继续自产自销,也会感觉到精力不足和技术业务知识不够。这一切都在客观上要求把实现商品资本的职能的任务交给专门的投资者去完成,使商品资本的职能从产业资本中独立出来。
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能性。这就是,一方面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有不同于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独立职能,从而有可能在投资者之间实行分工,由不同投资者分别担负不同的职能;另一方面,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总有一部分资本是经常处在流通领域中执行流通资本职能的,这也使商品资本有可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产业企业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由于商业企业专门经营商品的销售业务,产业企业便能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而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显然这就必然能够增加剩余价值或利润总额。二是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以及商业事务的专业化,商人投在商品买卖和支付商业事务开支方面的资本,比起产业企业各自经营商业事务来说,数量上可以大大节省。三是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一个商业企业,不仅可以为同一部门的几个产业企业推销商品,甚至可以为不同部门的许多产业企业推销商品。因此,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就不受个别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限制,它可以在产业资本的一次周转中,完成若干次周转。这样,从整个社会的范围来看,就可以加速各部门产业资本的周转。四是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这是因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的商业企业,熟悉市场行情和流通渠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因此,由他们专门去推销商品,就能够加速商品的流转速度。
当然,商业资本的这些积极作用,要以它的数量没有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为条件。否则,就会造成社会资本的浪费,并会延缓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造成平均利润率的降低。
二、商业利润的质和量
从现象上看,商业利润似乎产生于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其实,贱买贵卖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只是表明商业企业取得商业利润的途径,即获得商业利润是通过商品的购买价格低于销售价格实现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是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的,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决定的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样商业资本家就获得了产业资本家转让给他的从产业工人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具体说,商品的售价(零售价)大于买价(出厂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由此可见,商业利润不过是从产业资本家占有的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利润的来源也是来自于产业部门工人的剩余劳动,它反映不同部门劳动者的分工、交易和合作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家获得商业利润,是依靠商业店员的劳动完成商品的推销活动而实现的: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商业店员的劳动除了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继续的那部分,即与商品保管、包装、运输有关的劳动以外,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虽然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商业劳动是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但它却是实现商品价值所必需的。同时,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一样,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商业店员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补偿商业资本家在购买商业店员这种劳动力商品时垫付的可变资本,商业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作为商业利润归商业资本家占有。
在商业经济活动中,商业利润量的规定同样受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制约,商业企业获得的利润率不能低于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作为一种与产业资本并列存在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同样要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参与利润的平均化,也就是说,商业利润率必须相当于平均利润率,否则商业部门中的资本就会转移到工业生产部门中去,通过资本在产业和商业两个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竞争,使商业利润率和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例如,假定一年中整个社会产业资本是720c+180v=900(亿元),剩余价值率为100%,不变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那么一年内企业产出的产品价值总额为:
720c+180v+180m=1080(亿元)
如果商业资本没有产生和独立存在,那么:
社会的平均利润率=180/(720+180)=20%
如果商业资本独立存在了,为了销售这1080亿元的商品,商业经营者在流通中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商业资本。假定商业企业为买卖这些商品投入100亿元的商业资本,这时社会上的总资本就变成了:
90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
这时180亿元的剩余价值就应当在1000亿元的社会总资本之间进行分配,平均利润率就由20%下降到:
平均利润率=180/(900+100)=18%
按这个平均利润率水平,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产业资本得到900亿元×18%=162亿元的产业利润(p),商业资本得到100亿元×18%=18亿元的商业利润(h)。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资本就应按720c+180v+162 p=1062亿元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再加上商业利润,按照1062+18h=1080亿元的价格,即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样,商业资本在不违背价值规律的情况下,获得了18亿元的商业利润。
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利润的平均化,生产价格的公式便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即: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K)+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
生产价格再次发生了变化,反映了商业资本对资本增殖的分割,商业企业以此为基础确定商品的出售价格。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企业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中,除了预付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垫支资本作为流通费用。商业流通费用是在流通领域内,为流通服务的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大类。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这种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引起的,如在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和运输中支出的费用。保管费用是以商品或以商品资本形式进行储备所耗费的费用,它不属于生产领域内耗费的费用。因而是流通费用。但是,保管费用在本质上不同于纯粹流通费用。为储备商品而追加的劳动虽然不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保存了商品,因此具有生产的性质。当然,保管费用是不是加入商品价值,要看商品储备是否正常。运输费用,是指因使用价值变化场所而引起的费用。运输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的运输,另一种是企业外部的运输,运输费用一般是指后一种运输所耗费的费用。所以,运输费用是因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进行而支付的费用。商品的运输是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投在运输业上的费用是生产性资本,它的不变部分(c)会转移或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它的可变部分(v)会创造新的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产品中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的绝大部分转化为商品,运输费用大为增加;但是,由于科技在运输业方面的应用,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运输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使单位商品的运输费用减少。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如广告费、簿记费、商业店员工资、通讯费等。这部分流通费用是纯粹同商品买卖行为相联系的费用,它不参与价值和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创造。簿记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地、系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分析。簿记既同商品流通有关,又产生于生产过程,它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更加重要。但是,在簿记上所耗费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不形成价值。由簿记所引起的费用,是一种不会增加价值的费用。金银这种商品,作为货币发生作用,即当储藏货币或准备金,潜在地留在流通领域里,既不进入个人的消费,也不进入生产的消费。另外,货币在流通中还会受到磨损,需要不断补充和替换。所以,耗费在货币上的费用是社会财富必须为流通过程而付出的费用。
目前,网络经济不断兴起和发展。网络经济的运行也需要耗费,即需要支出网络费用。作为企业参与网络经济,运用电子商务来进行国内外的贸易,在这方面支出的网络费用是纯粹流通费用。企业要建立商务网站,初建时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也就是说,网络的费用耗费很大。但是,一旦大规模运行,就不需要商场设施,它消灭了店铺成本和中间商的佣金,这样一来就可大量精减人力、物力和管理。当然,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和送货,这需要有大量的投入。但是,从长远来看,网络费用是相对少的。电子商务最终会成为一种覆盖面广而成本很低的商业活动模式。
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两者的不同补偿方式。所以,耗费的生产性流通费用在必要的限度内会全部加入到商品价值中去,连同增值的价值最终通过价值的实现获得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作为商业资本家或商业企业的一部分预付资本,不仅要得补偿,还要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但由于纯粹流通费用在流通中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它的补偿方式不同于生产性流通费用。从形式上看,它是通过对商品售卖价格的加价办法获得补偿的,实际上这仅仅是它的补偿途径,而不是它补偿的真正来源。
纯粹流通费用从价值补偿来看,只能来源于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因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三部分组成的。为了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不变资本价值必须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必须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因而它们都不能成为补偿纯粹流通费用的来源,这样,就只能由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来作为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的来源了。这部分预付资本所得的利润,同样是来源于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其具体补偿过程如下:
假定仍按前面商业利润的来源的例子来论证,商业企业在投入100亿元投资的基础上,又投入50亿元的纯粹流通费用,这时用于可分配的剩余价值为:
180亿元-50亿元(补偿纯粹流通费用)=130亿元
130亿元的剩余价值总额在900亿元的产业资本和150亿元的商业总投资中平均分配,平均利润率就会由原来的:
平均利润率=180/(900+100)=18%
下降为:
平均利润率=(180-50)/(900+100+50)=12.38%
这时,产业资本得到的平均利润为:900×12.38%=111.43(亿元),商业资本得到的平均利润为:(100+50)×12.38%=18.57(亿元)。产业企业卖给商业企业的商品价格是:720c+180v+111.43p=1011.43(亿元)。商业企业卖给消费者的商品价格是:720 c+180v+111.43p+18.57h+50=1080(亿元)。这样,商业企业仍按照相当于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使之既补偿了50亿元纯粹流通费用,又获得了18.57亿元的平均利润。
降低商业流通费用,是增加商业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影响商业流通费用的因素很多,如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商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商业管理体制等。就商业部门本身来说,降低商业费用,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合理组织商品运输。运输费用在商品流通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合理组织商品运输,可以大大减少商品运输费用的支出。因此,在组织商品运输时,不仅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缩短运输里程,消除对流运输、迂回运输等不合理现象,而且要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确保商品安全无损地运到目的地。二是减少不合理的商品流转环节。商品流通经过的环节越多,商品在流通领域滞留的时间就越长,商品流通的费用就越大。因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产销直接见面,就可大量节省商业流通费用。三是按照经济区域来组织商品流通。固守行政区划,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是区域间商品流通的严重阻碍。打破行政区划,破除地区保护主义,按照经济区域来组织商品流通,不仅可以保障商品的合理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还可以节省商品流通费用。四是改善商品的储存工作,减少商品耗费。商品储存是保证商品正常流转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超过正常合理的界限,形成商品积压,就会增加商品耗费和储存费用。改进商品储存工作,保持库存合理,加强商品的保管与养护,尽可能减少商品的损耗,是降低商品流通费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五是加速商品流转,扩大商品流通量。在商品流通中,有些费用并不是随着商品购销量的变动而变动;有些费用虽然与商品购销量大小有关,但并不是完全按比例增加。因此,在流通费用总额不变的条件下,扩大商品流通量,加速商品的周转,可以减少储存、保管费用,可以减少商业资金的占用与利息费用的支出。
我国商业企业要降低商品流通费用,增加商业利润,还要改革原有的不合理的商品流通体制,克服原有的商业体制中存在的商品流通渠道单一,流通环节过多,官商作风严重,政企不分,经营方式死板,城乡、部门、地区分割封闭等弊端,建立起一个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精减流通环节、开放式的灵活高效的商品流通体制。商品流通体制,亦称商业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商品流通的所有制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品流通机构的设置及责权利关系,市场的组织与管理,流通渠道与流通环节的设置,等等。商品流通体制是商品流通的根本保证,它对商品流通的速度、效率和经济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