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创新是企业创新精神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每个企业来说,经营是龙头。经营决策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教授告诉我们:“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要想真正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必须使创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开展企业的经营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我国的商品市场已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转为全面的买方市场,而不能适应这一市场变化的许多企业则迅即出现经济效益大滑坡,陷入了亏困的境地。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两大隐患:最弱的环节是经营,最差的能力是创新。企业运行不好的病症主要是不懂经营,只有经营创新才能解决企业“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货往哪里销,资金往哪投”等诸多经营上的难题。中国的企业迫切需要创新经营,市场经济呼唤经营的革命。只有经营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协调并进,才能使中国企业逐步跻身于世界先进企业之林。因此,企业必须摆脱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桎梏,将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经营型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不断地创新思路和方法,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的成败主要在于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思维方法的综合作用,而创新精神中的精神品格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创新精神品格具体由创造观念、创造意识、创造欲望以及由包括人的理想、意志、毅力、胆识、动机、自信、兴趣、情感、怀疑精神、风险精神、拼搏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创造品格。要做创造的强者,必须首先具备创造性的精神素质。创造规律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品格是创造事业成败的关键。创造者与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创新精神品格,创新精神品格就是创造者的精神素质。企业经营的进程时时都是拼搏,处处都会有风险与陷阱,失败的机会总比成功的机会更多,而最后伴随少数成功者的则只有强烈的创造精神、优秀的创造品格。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法人组织,经营者作为法人代表是企业的指挥者、司令员,经营者最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决定并组织实施企业的经营决策。经营是经济组织中为获得最大投入产出比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是微观企业一切工作的龙头,经营决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成败。若经营决策正确,则能事半功倍;若经营决策失误,则干劲越大,损失也越大。经营者就是搞创新决策的,因而从这一观点出发,经营者的定位就必须是职业化的经营专家,其中少数最优秀的经营者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主要标志是创新,唯有具备优秀的创新精神品格,具有出色的创新能力,做出了一般经营者做不到的创新成果的经营者,才是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与一般经营者的主要差别就在于他具有创新精神品格,而我国企业现有实质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大批优秀的职业化的企业家。要搞好企业,必须抓好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品格,在当前主要体现在能否带领企业开展二次创业上。
一次创业是指企业从无到有的创办建设过程。我国现有企业的一次创业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或市场经济的最初阶段走过来的。搞一次创业的创业精神是“垦荒牛”精神,以不怕苦、不怕累为主要标志,这种第一次创业我们已经走过来了。
二次创业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市场竞争中,把现有企业改造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真正的现代企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必须是真正能够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必须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必须完成从生产型企业到经营型企业、从封闭型企业到开放型企业、从传统小生产到现代大生产的转变;必须具有合理而优化的经济结构,完成从产业结构到产品结构的全面创新。目前我国的企业在这些要求面前都极难合格,因而几乎所有的企业现在都面临着二次创业的任务。
二次创业的要求比一次创业要高得多,因而二次创业所需的二次创业精神比之一次创业精神,要求也高得多。二次创业的创业精神绝不是仅以“苦”与“累”为标准,要树立二次创业精神,关键在于解决一系列的认识误区问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企业家的二次创业精神,首先必须克服“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要有明确的创新奋斗目标,要树立在行业市场中“争第一”的信念。没有“争第一”信念的经营者绝不是好经营者。企业家要时刻牢记中国的一条千年古训:“取法乎上,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下。”具有超凡脱俗的理念,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业绩,俗话说:“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自有千难万难”,只有理想与信念才能带来意志与毅力。
一些企业,在商标、商号上崇尚“洋”味,在营销策略上以“中外合资”“进口主机”“百分之百进口”之类的词语来给自己贴金,连最基本的爱国意识都没有,顾客又怎能相信你会做出真正一流的好货。认识到了暂时的落后,引进先进技术,正是为了高起点地通过消化、吸收与创新来振兴我们的民族经济,并最终反过来占领国际市场。企业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自己才能战胜一切。要战胜自己,首先要有明确的创新奋斗目标,你追求的目标越高,你的竞争力便发展得越快。当然,争当“第一”的大目标也得分战略阶段,并有得力的措施来确保一步步地实施,做到脚踏实地地前进。为此,必须自己看得起自己,不自卑、不自满、有自尊、有自信,并能够时刻注意战胜习惯,开展创新,战胜私心杂念,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干,朝着企业的目标不断进取,则成功一定会来临。
2.面对市场竞争的另一种认识误区则是一味等、靠、要,把希望寄托于优惠政策、地方保护、行业保护,习惯于在政策向自己倾斜的基础上靠“吃偏饭”过日子,舒舒服服地创业。人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长此以往造成的害怕竞争的意识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市场经济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竞争;竞争是挑战,也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并取得生存与发展的真正的机遇;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必须,竞争是好事情。二次创业是在竞争中的创业,没有竞争就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没有竞争就不可能促进发展。靠优惠与保护搞不了二次创业,更出不了企业家。二次创业必须要有竞争精神,企业家只能在竞争中成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源自系统的竞争性,这是系统重要的共性之一,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科学地理解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中所出现的激烈竞争的本质及其永恒性。
3.要实现二次创业,还必须克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认识误区。有不少企业经营者经常感叹:“市场变化真是太快了,你刚刚好不容易地决策了,也搞了技术改造,可拿到市场上就变了,还是慢了三拍。因此,现在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我努力了,我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企业、对得起国家,至于市场变了,我也没有办法,‘成事在天’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是宿命论,是听天由命,根本不是二次创业,不是企业家的态度。对于创造者来说,只能是“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更在人”。因为事在人为,只有不懈拼搏,才能心想事成。例如,当前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国内经营者认为国内经济形势不好,到处是供大于求,市场十分疲软,甚至得出结论:“这样的形势如不扭转,企业已经无法活下去了。”但在同样条件下,那么多的外商企业,却都盯着中国的市场眼红,待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更是一片惊呼:中国遍地是黄金,中国的钱真好赚!实际上,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并不是无法生存,而是必须换一种生存的方法。必须不断地、更多地研究市场、适应市场,抓住新的甚至潜在的市场机遇去开拓市场,从整体的买方市场中寻找、发现、开创出局部的卖方市场。企业如果能适应市场,则能获得生存,如果能开拓市场,就能获得发展;如果既不能适应市场,更不能开拓市场,则只能在竞争中被市场无情淘汰。在美国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墙上有一句人类誓言:“只要我们能想象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就是事在人为,心想事成。
4.二次创业面对困境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精神亏损,要自助,这样才能振奋起全体员工的精神,才能把挑战看成机遇,才能无私地奋勇拼搏,从挫折走向成功。我们的一些企业经营者只是一味地强调历史包袱,强调客观环境,祈求优惠政策与地方保护。这就是精神亏损,这才是企业扭亏解困跨不过的第一道门槛。扭亏先打精神仗。二次创业要靠全体员工的实干,振奋精神的工作也必须深入到企业每位员工身上。只有全体员工都树立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决心为二次创业不畏艰险,企业才有真正成功的可能。要振奋全体员工的精神,企业的经营者是关键。只要我们创造性地按照经济规律干,就一定能心想事成,这是一切企业成功的最大诀窍。
要把现有的企业改造成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全面创新、不断创新、主动创新的企业,需要内涵十分丰富的二次创业精神。江泽民全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期创业精神,即有名的六十四个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核心与精髓;“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新时期创业的特点;“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是新时期创业者必需的精神风貌;“学习外国、自强不息”是为了以更高的起点、更好地走好自己创新之路的需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新时期创业者应有的风格;“同心同德、顾全大局”是新时期创业工作成就大业的保证;“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是新时期创业者的节操;“励精图治、无私奉献”是新时期创业者的价值规范。这六十四个字是统一的整体,这就是企业需要的二次创业精神,也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永葆生机的真正法宝。
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