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在工作与奖励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想要什么就应该奖励什么,奖励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有效的奖励可以引导员工努力工作,而无效的奖励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很多领导者看来,奖励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他们每天,都会对某些员工进行奖励。但就是在奖励这件简单的事上,很多领导者却常常犯着这样的错误:口口声声说要注重实效,却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又毫无工作成果的人;总是大声疾呼“要对公司忠诚”,却付高薪给那些威胁要离职的人;总是在开会时鼓励员工去创新,却常常惩罚那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敢作敢为的人;总是强调节俭,却以最大的预算增幅,奖励那些将资源耗得精光的人……这些言行不一的奖励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
奖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但是,奖励又是非常有技巧的。如果领导者不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考核员工,正确奖罚员工,忽视员工的良好表现,甚至惩罚表现良好、奖励错误的行为,就会使工作毫无效率,员工毫无工作激情,企业死气沉沉。在对员工进行奖励时,领导者必须明确奖励的对象、原因以及方法。否则,奖励不但不会起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行为背离领导者奖励的初衷。
有一天,一个渔夫看到船边有一条蛇,口中衔着一只青蛙,看到垂死挣扎的青蛙,渔夫觉得它非常可怜,于是便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出来放走了。但随后,渔夫又对那条将要挨饿的蛇动了恻隐之心,便想给那条蛇一点东西吃。因为身边只有酒了,渔夫便滴了几滴在蛇的口中。
蛇喝过酒后,高兴地游走了,青蛙也为获救而高兴,渔夫则为自己的善举感到快乐。他认为这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是,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就听到有东西在叩击他的船板,他低头一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那条蛇又回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正等着渔夫给它酒的奖赏。
由上面的寓言可以看出:你奖励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蛇认为渔夫对蛇捕捉青蛙的行为给予了几滴酒的奖励,这使得蛇意识到它的这种行为是有利可图的。于是它更加变本加厉地实施了这种行为——一次衔了两只青蛙。这就和渔夫的初衷完全相悖。 如果渔夫只救走青蛙,而不给予蛇奖赏的话,那么结果则会好得多。
其实,任何人都只会做那些他们认为有利可图的事。如果把这一理论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就会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领导者会得到他所奖励的,而不一定会是他所期望的。这个结论,提醒领导者,如果希望员工做出某种行为,就不能只停留在思维上,而要对这种行为做出诱导性的行动——奖励这种行为,才会得到所希望的效果。
曾经有一家公司,为了鼓励销售人员多与顾客联系,制定了这样一个奖惩制度:手机话费不满300元的,不予报销;而超过400元的,不但予以全额报销,还有奖励。领导者制订这一制度,本意是想鼓励员工多与顾客沟通,但结果却不如公司所愿。业务员为了达到300元话费,大打私人电话,有的竟然用手机打长途与朋友聊天。这一制度不但没有使业绩增长,反而浪费了公司的资金。
这个事例说明,领导者会得到他所奖励的行为,即使是错误的。领导者要想得到自己所预期的奖励效果,就要作出正确的奖励行为。
毫无疑问,要激励一个人去做某事,只有让他了解做这件事最终会对他有好处,他才会努力去做。领导者所说的激励的话、企业的目标等等,也许会使员工在某一时段热血沸腾地工作。但是,这些精神上的激励,必须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才能长久地发挥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有非常良好的企业文化,有非常远大的愿景目标,但却不能保障员工现在及以后的生活,那再怎么振奋人心的精神激励,也很难产生长久的效果。
员工们在热血沸腾过后,会逐渐平静,然后不断问自己: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员工的真实想法,并将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目标和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明确的价值标准,再通过有效的评估与奖惩,把它表现出来,才能真正长久地激励员工,让他们努力去做领导者希望他们去做的事,成为领导者所期望的那种人。如果领导者无法建立明确的价值标准,对正确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奖励,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美国有一家生产服装的公司,因为常常接到一些紧急的订单而不得不加班。一开始,绝大多数工人都愿意在午休时,抽出半个或1个小时来多做些衣服,以便能完成一天的额定工作量,又不耽误下班。有的人还会想办法提高效率,提前完成任务,以便换回半天的假期。
但是,没过多久员工们便发现,老板似乎把他们牺牲午休时间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如果他们正常午休,还会遭到惩罚。而那些提前完成任务的,也得不到任何奖励,还得照常加班。员工们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与奖赏。久而久之,他们就再也不愿意付出额外的劳动了,有时被迫加班,也不会有非常高的效率,产量与质量也一天天下降。最终,这家原本有很好业绩的公司倒闭了。
只有企业奖励了正确的行为,员工的忠诚与积极性才会得到激发和提高。美国这家服装公司的倒闭就非常典型,如果老板能对员工在午休时间的加班行为做出积极的引导,作出相应的奖励,则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效率会更为提高。可是他却作出错误的选择,最终导致了失败。
在新加坡,有一位亿万富翁,他经常这样对他做医生的女婿说:“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只要你尽心照顾我,我会在死后把所有的遗产都给你,那些钱你一辈子也花不完!”
这个富翁身体非常健壮,80多岁了还是无病无灾。但是他一直无法理解女婿对他的态度:每次见面握手,女婿都会摸他的脉搏,然后皱起眉头,一脸的失望。非常明显,他的女婿为他脉搏正常而失望,他希望富翁早点去世,好让自己继承遗产。
如果这位富翁能换一种说法,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他可以这样说:“只要我活着,每年我都会给你100万美元。但如果我去世,我的财产便会捐给慈善机构。”那他的女婿肯定会千方百计地使他多活几年。
故事中的道理,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只有建立正确的奖惩制度,企业才能激励员工更努力地工作,企业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和发展。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领导者经常会犯事例中那样的错误。他们本来想鼓励员工做正确的事,但却无意间纵容了错误的行为,忽视甚至惩罚了正确的行为。比如,领导者本来提倡团队精神,希望大家团结合作,可实际上却只奖励个人业绩突出的员工,接着领导还疑惑为什么员工彼此恶性竞争,事事只为自己着想;领导者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但对那些生产次品的员工不采取惩罚措施,反而惩罚那些因为专心提高产品质量而产量不高的人,接着又为次品率越来越高而困惑……
非常明显,在这样的奖惩制度下,由于领导者错误地奖励了他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所以就得不到他所期望得到的结果。因此,领导者必须仔细检查企业的奖惩制度,修改不合理之处,通过奖励正确的行为和惩罚错误的行为,来获得想要的员工行为。例如,如果想提高质量,就应该奖励高质量;如果想让员工遵守制度,那就奖励坚持原则的人。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激情,促使团队快速稳健地发展。
激励语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领导者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就要奖励员工什么样的行为。那些本意虽好但效果很差的奖励,只会纵容员工错误的行为,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