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子公司角色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通常将海外子公司视为“海外市场进入者”或是母公司专有技术转移的接受者,而企业的专有优势只存在于母公司,只有母公司才是知识发展与扩散的承担者。1980年代以来,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有关跨国公司战略研究的文献认为,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前沿思想的创造者、重要研发任务的承担者以及战略规划实施的积极参与者。也就是说,海外子公司不仅已经转变成为跨国公司专有优势发展的贡献者,而且,在这方面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换言之,海外子公司正成为跨国公司知识网络体系中重要的学习者和知识贡献者,公司专有优势的产生与维持正由原来单一的母公司导向转变成为整个公司网络的集体责任(Birkinshaw,Hood&Jonsson,1998)。
从企业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的异质性源于各自拥有的知识的差异性。由于各企业所吸纳的人员的知识专业化方向和程度不同,知识结构与认知能力不同,各类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持续时间也不同,从而导致各个企业所积聚的知识和能力各有差异。更进一步地,企业特有知识和能力的这一积聚过程是与企业的演化历史紧密相关的,或者说,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演进路径不同,会学习、积累不同的知识和能力。即这种异质性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
基于上述这种认识,由于跨国公司各个子公司之间,以及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通常在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特别容易形成国别性专有知识。这种基于当地市场、管理实践与经营环境而积累起来的企业知识,有助于企业提高当地承诺、减少运作不确定性及增强企业经济效率。由于这种知识产生于不同的任务与制度环境中,被认为是隐藏在跨国公司国际化扩张绩效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因为这种知识很难从要素市场上得到。国别性专有知识成为跨国公司无形资产租金和垄断力量的一个源泉。而每一个海外子公司都是这种国别性专有知识的子集合体。宝洁公司的Pampers卫生产品就是其日本分部在日本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学习了日本产的一次性尿布后,重新设计并引入美国市场的,并很快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Almeida(1996)在对美国硅谷中的外国企业研究发现,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些在美国的外国子公司一般通过雇佣当地员工与使用当地供应商的方式进入当地的知识网络中,进而学习和利用地区性和国别性知识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服务。研究还发现,硅谷中的外国子公司在保持先进技术发展和扩展企业知识基础方面,不仅超过了在他们自己国家的企业,而且,在吸收当地知识方面,还有希望超过处在同一地区的当地企业。这一方面得益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员工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化距离增强了海外子公司对异国知识的敏感,从而在客观上增强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知识吸收能力。而且,这种异质性的知识结构与文化背景的互动与融合被证明是企业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
再者,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当地回应压力的增大,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修正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如通过授权和分立,不断扩大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有效提高了其创造和利用当地知识的潜力,使得子公司更有可能产生出不同于母公司的差异化知识。这也有利于跨国公司学习和企业知识的增加。
最后,出于战略考虑或东道国政策的约束,跨国公司的许多海外子公司采取了合资企业的形式。合资企业一方面与当地合伙人形成一种各自优势的相互依赖关系,提高了外部网络密度,同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互相学习的共同体。基于超越对方的根本冲动,促使双方展开学习竞赛,以比对方更快的速度将对方优势赖以存在的基础——特有的知识学习过来,以掌握驾驭合资企业的主动权。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都会在这种学习竞赛中胜出。
总之,由于国际竞争环境的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角色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海外子公司正由母公司战略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由母公司知识与技术的转移者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的贡献者。子公司创造性地吸收和利用当地知识,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当地回应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学习的重要部分。概言之,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正成为其全球学习的重要承担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