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投资人的建设管理风险及规避措施
1.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人面临的风险
BT项目的立项、各种分析、设计都是基于对未来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预测基础之上的,也是基于正常的技术、管理和组织基础之上的,但在项目实际实施以及项目的运行过程中,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并可能由此产生BT项目的建设风险。
(1)政治风险。通常表现为政局不稳定,例如战争、动乱、政变的可能性,国家的对外关系,政府信用和廉洁程度,政策及政策的稳定性,经济的开放程度等。
(2)法律风险。包括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内容发生变化。
(3)经济风险。包括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银根紧缩;工程承包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工资的提高、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加快等。
(4)社会风险。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治安的稳定性、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等。
(5)技术风险。包括项目实施的难度较高,技术含量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
(6)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异常恶劣的天气,未能预测的特殊的地质条件等。
2.投资人规避或防范风险的措施
上述BT项目的建设风险有特属建设阶段的风险,例如技术风险、自然风险。还有个别风险贯穿BT项目始终,但由于对风险的识别不足,直到建设阶段才显现的风险,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对于投资人而言,则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规避和防范措施。
(1)分析投资环境,慎重选择BT项目。BT项目代政府实现“融资”,缓解政府集中建设的资金压力,因此一般该类项目的投资额都较大,正因如此,该类项目投资前充分进行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风险分析、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风险是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如果国家政局不稳定,有战争、动乱的可能,这时BT项目的建设不可能完成,一旦错误决策投资,在建设阶段项目势必会因政治风险难以实施而中断。另外,政府的信用和廉洁程度也是政治风险之一,如果政府的信用和廉洁程度以及政策稳定性较差,就会加大建设的难度,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投资成本。因此,投资BT项目,首先要识别投资环境,对此类风险应当采取风险回避。
(2)认真磋商,重视BT回购协议的签定。不可否认,我国目前基础设施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由国资控股的建设管理公司进行代建的情形下,建设方和承包方之间的合同地位是不平等的。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对建设方的权利和承包方的义务合同条款强调得也比较多,而对建设方应当履行的职责条款则比较含糊。对于BT项目,投资人必须重视回购协议的签定,在前期谈判中尽可能考虑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回购协议必须具备的基本条款是工程计量确认的流程、工程造价确认的方式、回购方式等。回购协议的签署应本着协商原则,采取风险合理分担的措施。如若在回购协议中未能就关键条款有所约定,应当以补充回购协议、签署备忘录等方式加以补充完善。
(3)采用招标方式,择优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此处的合作伙伴是广义的含义,包括项目设计方、监理方和承包方,在建设过程中,各方之间不仅是甲方乙方的关系,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招标方式可以竞争性产生报价,控制工程造价;另一方面也分散了风险,例如,对技术难度较高的BT项目,选择有同类施工经验、有良好业绩的承包方,能够承担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的技术风险。同样,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能指导承包商的施工作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障碍时,能提出合理的变更设计的方案,经设计院认可后可解决现场施工的难题。对设计院选择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是否能合理设计,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节约投资尤为重要。
(4)建立沟通机制,构建合作伙伴关系。BT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若缺乏沟通机制,工程很难照常进行。比如,通货膨胀加剧,建材价格大幅上升,或者连续加息,都会使投资人的资金投入量增大,要得到回购方的确认。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在合同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问题,是BT项目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