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3 内生增长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济学开始重新引起主流经济学的关注,这主要得益于Romer和Lucas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为我们理解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视角。
2.1.3 内生增长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经济学开始重新引起主流经济学的关注,这主要得益于Romer(1986)和Lucas(1988)开创的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一个经济系统要想产生持续的增长,就必须克服回报递减的趋势,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寻找到一个持续的发动机,内生的技术进步被认为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随后许多文献将更多的因素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对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绩效的差异,给出了符合主流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解释。
内生增长理论为我们理解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视角。但是,Young(1992)、Krugman(1994),以及Kim和Lau(1994)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内生增长理论无法充分解释东亚新兴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他们指出,东亚快速工业化过程主要得益于投资的增加,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不明显。实际上,东亚快速工业化过程是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密切相关的(Sonobe & Otsuka,2006)。但是,无论是早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都没有将产业集群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引入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中,因而上述理论在解释早期东亚的发展以及当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农村工业化过程上是缺乏力度的,利用上述理论从宏观角度展开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模式化和表面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