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欧洲债务危机对民营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背景
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投入巨额财富来解决大量经济社会问题,由此可能会导致入不敷出的局面,这是财政赤字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2009年欧元区有16个成员国的财政赤字达到欧元区GDP的6. 3%,与2008年2%的水平相比大幅提高,整个欧盟没有一个成员国实现财政盈余。早在2009年9月《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杂志就刊文表示,尽管“金融风暴”逐渐远去,但严重的政府赤字将形成另一场经济危机。根据《经济学家》杂志提供的“全球政府债务钟”(Global Public Debt Clock)(见表7-4),欧洲主要国家公共债务长期处于高位水平,其中希腊、意大利和比利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长期在90%甚至100%以上,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几乎所有国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长期高于60%的警戒线,这使欧洲国家在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势必要承受更大的财政支出压力。
表7-4 欧洲10国公共债务占GDP比重(%)
续表
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成员国的负债率上限为60%。
数据来源:http://buttonwood.economist.com/content/gdc.
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经济曾在2003年至2007年出现了较快速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4%。但较高增长主要源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获得廉价的贷款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和信贷消费。然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又使得出口始终较难,同时又缺乏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从而导致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在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希腊债务危机主要源于其自身的原因:首先,10多年前希腊加入欧元区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就未达标,但是为了跻身欧元区,希腊通过货币互换等手段隐瞒了债务。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在不同成员国引进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推出了欧元趋同标准,后又在1997年以《稳定增长公约》对此财政纪律给予确立,并规定了缩小区内各国金融领域彼此差异的通胀、长期利率、汇率和公共赤字以及债务等5项标准。其中,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最高上限分别为3%和60%。债务未能达标的希腊因此没能成为1999年成立的欧元区的初始成员,但入围心切的希腊在2001年前后与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联手操作,由后者运用货币互换等金融创新手段和融资安排,变相重组和隐瞒了希腊债务情况,加上欧元区国家当时多少存在的“眼开眼闭”的态度,使希腊顺利达标并加入了欧元区。可以说,10多年前希腊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上线的“合格生”,当时就留下了到期要还的“欠债”。其次,尽管有“欠债”的先天不足,但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希腊自身的缺陷过于明显,在欧元区尤其是欧盟原成员国家中属欠发达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是其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集中缩影和金融危机冲击的后果。希腊1974年才摆脱军政府的极权统治,开始民主化进程,行政效率不高,公务员规模过于庞大,经济基础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2008年希腊人均收入为21300欧元,在欧盟原15国中仅高于葡萄牙,名列倒数第二。希腊是传统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企业规模太小,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劳动生产率长期慢于收入的增长,历史上通货膨胀严重;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失业率则一直在10%左右居高不下;政府对经济领域的行政干预较为频繁;国际收支上则极其倚重旅游等行业,它们是其获得外汇、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来源。缺乏出口导向的国际收支结构,经常项目的连年赤字,使希腊国民经济更易受到外部危机等的冲击。此外,希腊老龄化问题突出,老龄化率高达18. 6%,仅次于欧元区的意大利和德国,导致其养老金、失业金等社会福利支出负担过重;同时,希腊国内偷税漏税现象严重,灰色经济规模相当于GDP的30%~40%;再加上过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和管理混乱的养老金体系,使得希腊财政早已不堪重负。2001年至今,希腊年均公共债务为99. 2%,远高于欧元区同期69%的平均水平。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希腊政府引入的大量财政刺激举措更是扩大了原本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加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再者,金融市场投机者盯住了作为欧元区的“短板”,偿债能力空虚、自身规模小、结构单一的希腊,进行投机炒作,兴风作浪。高盛可谓是典型代表,当年从互换交易中赚取了3亿美元的高额佣金,此后又通过掉期把债务违约风险转嫁给了德国的相关金融机构。很显然,高盛存在故意诱导市场、看空希腊政府的偿债信誉,以期从中渔利的嫌疑。此举造成了金融市场上希腊主权债务信誉的大幅下跌,助长了投机行为,加剧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程度和援救的难度。
欧元区国家财政负担巨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些国家长期实行高福利政策,养老、失业、社会救济等福利制度和公务员工资开支庞大;二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多年维持在低位水平,财政收入得不到保障,财政赤字逐年攀升。这样一来,高财政支出与低财政收入、低经济增长与高福利制度以及低就业率与高社会救济之间的矛盾就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得愈加突出。至2009年年末,希腊公共债务余额高达3000亿欧元,且偿还能力极低,违约概率极高,主权债务危机随即爆发,欧洲其他国家诸如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甚至英国,也随时都有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德国、法国等国也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威胁。另外,加入欧元区的国家,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使得成员国少了一项重要的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希腊政府调控经济就几乎只能完全依赖于财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希腊政府为挽救经济,避免衰退,不得不扩大财政开支以刺激经济,结果使得赤字更加严重(见表7-5)。
表7-5 欧洲债务危机的发展演变过程
续表
资料来源:http://topic.eastmoney.com/europedebt/;http://finance.sina.com. cn/money.
但目前来看,此次债务危机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出现扩散到实体经济的迹象,欧洲融资条件收紧的负面影响也被欧元贬值的作用所抵消,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救助计划及全球经济复苏仍持乐观态度。IMF在2012年4月初预测,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 5%和4. 1%,比2012年1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上调0. 2个百分点和0. 1个百分点。同时,IMF发布的报告称,2012年和2013年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仍将大幅快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这两年美国经济分别增长2. 1%和2. 4%,比上次预测值分别上调0. 3个百分点和0. 2个百分点;这两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分别为—0. 3%和0. 9%,比上次预测值分别上调0. 2个百分点和0. 1个百分点。
二、对欧出口未受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
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是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各国财政压力增加,各国政府为了减轻债务必然会提高税收,缩减开支,这样一来,这些国家的消费将会减弱,加上欧元贬值,它们的进口能力必定会明显下降,给中国贸易带来不利。表7-6给出了2010年1—5月份欧元区部分经济指标运行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欧元区进出口总额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有小幅提高,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波动增长,失业率仍处于10%左右的高位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出现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对欧洲的总体经济会有负面的影响,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
表7-6 2010年1—5月份欧元区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世界经济数据库。
如果将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五国与其他欧盟国家适当区别,则可以发现,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五国经济总量约占欧盟和欧元区的26%和35%。如果从在中国出口市场中的地位来看,上述五国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超过2. 5%,在2010年3月份,其占比已下降到1. 8%。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希腊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0. 06%,因此此次债务危机对中国对欧出口并没有太大影响。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4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1377. 7亿美元,同比增长34. 6%。2010年1—12月份,中国与欧盟(27国)双边贸易额达4795. 9亿美元,同比上涨31. 7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112. 2亿美元,上涨31. 71%,进口额为1683. 7亿美元,上涨31. 75%。201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呈上涨趋势,进出口总额的涨幅达18. 25%。虽然中欧双边贸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但考虑到劳动力成本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中国民营企业对欧出口还将面临很多挑战。
三、汇率波动加剧了民营出口企业的生存压力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任何一国的汇率变动都可能对其他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造成影响。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虽然欧元区国家通过了上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但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却连连走低,欧元大幅贬值(见图7-2、图7-3),对美元汇率一度下跌到1. 20的低点,对人民币汇率也从9. 20的高点一路下滑到8. 20的水平,贬值幅度达10%左右,这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均开始推行紧缩政策,这可能会造成欧洲市场的萎缩,欧元区进口形势不容乐观。各国货币汇率波幅之大使民营企业的各类对外经贸合作活动操作难度大幅加大,甚至可能不得不为此而放弃一些商机。为此,我国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危机走势,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业务风险防范,合理调整出口结构,切实防范贸易保护主义。
图7-2 2010年2—7月份欧元兑美元汇率趋势
图7-3 2010年2—7月份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趋势
虽然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但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必然会给我国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出口企业带来阵痛,并可能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2010年年初,我国有关部委牵头相关协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其结果显示,若人民币升值过快,企业将面临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此外,行业测试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将受到严重影响,而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尤甚。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我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出口利润普遍在5%左右,而规模以下企业毛利率就2%左右。由于我国轻工行业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低、议价能力弱、中小企业多、产能严重过剩,再加上长期的恶性竞争,出口企业很难通过提高价格转移汇率升值成本,只能靠企业内部消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争取时间对企业进行调整和转型,从而形成自已的产业优势,增加自己的定价权。与此同时,应积极“走出去”,在开辟国内市场的同时寻求新的海外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