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口规模空间分布

人口规模空间分布

时间:2023-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口规模空间分布图4-1展示了台湾西部走廊三大城市集聚区在各时期的人口规模情况。从空间分布看,人口规模最大的市、区主要集中在大台北地区,但其变动趋势为由台北市向台北县和桃园县逐渐扩张,这与各市区乡镇人口规模统计相吻合。台北市位置的下降不仅由于其他地区人口规模上升导致,更来源于其自身人口骤减。

一、人口规模空间分布

图4-1展示了台湾西部走廊三大城市集聚区在各时期的人口规模情况。从空间分布看,人口规模最大的市、区主要集中在大台北地区,但其变动趋势为由台北市向台北县和桃园县逐渐扩张,这与各市区乡镇人口规模统计相吻合。例如,1980年,在人口规模前10位的市、区中,除了排第6位的高雄市三民区和第9位的高雄县凤山市,其余8个区分别为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万华区、士林区和中山区,以及台北县板桥市、三重市与永和市;2009年,台北市的位置完全被台北县取代,仅剩大安区且列第9位,其余地区分别为台北县板桥市、中和市、新庄市、三重市和新店市,桃园县桃园市和中坜市,以及高雄市三民区与高雄县凤山市。台北市位置的下降不仅由于其他地区人口规模上升导致,更来源于其自身人口骤减。

img25

图4-1 台湾主要城市化地区人口规模分布,1980—2009年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台湾“内政部”《内政统计月报》中数据绘制。

从时间变动看,1980—1990年间是城市人口增速最快的时期。例如,图中在1980年还处于分离状态的北部新竹与桃园及南部的高雄与台南都会区在1990年都几乎连在一起,而1990年之后各都会区尽管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但增长速度及幅度均有所下降。由表4-1可知,1980年台湾10万人以上的市、区、乡、镇数量为37个,1990年为55个;2000和2009年分别为63个和67个,说明90年代和2000年后的增速明显放缓。具体而言,1980和1990年人口大于40万的仅有台北县板桥市,2000年后台北县中和市成为第二座人口超过40万的城市。人口30万~40万的城市,由1980年的2个增至1990年的6个,其后陷入停滞,2000和2009年均为7个;20万~30万和10万~20万的城市,在1980—1990年间分别由10个和24个增至15个和33个,前者在2000年降至14个,而后者则升至40个,并最终在2009年分别达到了17个和41个。显然,规模较大(>20万)的市、区增速较低,这种规律在1990年后十分明显;而中等规模(10万~20万)的城市增速较快,但在2000年后也几乎陷于停滞。

表4-1 台湾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市、区数量,1980—2009年

img26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台湾“内政部”《内政统计月报》中数据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