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

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

时间:2023-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一、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实施《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第一节 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经验

一、义乌成为全国首个县级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

2011年3月4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实施《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继国家设立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又一个综合改革试点区,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

《方案》明确义乌试点的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方案》提出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主要试点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筑区域合作优势和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

批复要求,省政府要根据《方案》研究制定相关专项改革方案,对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试点实行项目化管理;对综合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统筹研究,妥善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义乌市先行试验。

二、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主要目标

浙江是市场大省、外贸大省和民营经济大省,义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的义乌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据了解,每年来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40万人次,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机构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40万人次,常住义乌的境外客商达1.3万名,全年出口商品55万以上标箱,辐射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0多万家中小企业为义乌市场直接供货,带动产业工人就业超过1000万。

据义乌市工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1年一季度,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达90.41亿元,同比增长8.2%。与往年同期相比,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最好水平。

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调整,义乌对外贸易中长期存在的出口产品低端、交易方式传统、管理体制制约、支撑体系薄弱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突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前全国外贸发展的特点,迫切需要通过体制创新,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义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要达到三个目标:在国家层面,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在区域层面,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在义乌层面,成为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游宜居的国际商贸名城。围绕以上三个目标,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是:确立1种贸易方式、制定5项配套监管服务政策、打造9大发展平台、完善7方面服务体系,简称为“1597”。

确立1种贸易方式。即量身定制“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该贸易方式要适应小商品市场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少批量,满足定向采购和即兴采购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需求,公司户和个体户并存三个特点,顺应出口与进口转口贸易联动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发展、生活性消费资料市场与生产性消费资料市场联动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传统市场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联动发展五大趋势,实现市场行为规范、经营状况明晰、产品质量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可追溯这一目标。

制定5项配套监管服务政策。就是制定实施与“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工商等监管服务办法。

打造9大发展平台。积极构筑有利于实施“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重要载体,即建设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着力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创办中国义乌(坦桑尼亚)经贸合作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平台、加快实现航空口岸开放。

完善7方面服务体系。创新有利于实施“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机制,即创新电子商务发展管理模式;构建市场综合服务体系;提升市场商品质量,深入推进质量立市、标准化和名牌带动战略,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实质性提升;构筑优势互补的区域协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

三、义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主要经验

(一)内外贸并举

与以前过度依赖外贸出口不同,如今义乌市场内的许多经营户已是“内外贸并举”。一位经营户认为,前两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义乌市场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单纯依靠外贸,降低了市场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而通过义乌政府部门组织的市场开拓活动,为义乌市场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渠道。现在,不少经营户的内贸订单已经占订单总数的五成,甚至更多,对南美、非洲等境外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也在加快。与此同时,在顺利获批国家外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义乌市场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势头不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仅2011年1—2月份,除超过1.3万名的常驻外商外,还有4万多名境外客商来到义乌采购小商品,同期义乌全市自营出口额也增长约一成。

(二)创新出口企业检验监管模式

义乌不断创新出口企业检验监管模式,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大力推进出口免检工作,继续推行分类管理和检验监管新模式,加大检验检疫业务流程改革力度,大力推行出口货物直通放行制度。

(三)为本地外贸公司提供扶持政策

第一,扶持本地外贸公司,促进市场商品对外贸易规范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义乌本地外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享受低频次抽检检测、快速验放等优惠政策;对产品质量稳定的市场商位实行备案管理;对义乌本地自营进出口的外贸公司降低检验、查验和稽查频次;最大限度降低收费;在报检大厅为义乌本地外贸公司设立专窗,全程办理报检和签证手续。

第二,扶优扶强,提升优秀企业综合竞争力。重点扶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出口生产企业,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服务力度。

第三,采取多种帮扶手段,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普惠制政策和区域性优惠政策;对所有需要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坚持做到“履行职责,服务先行”;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和检测体系,帮助企业建立并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自检自控体系、不合格品召回制度;帮助有条件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组织技术专家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扩大检测项目,提高义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

第四,积极推行各项优惠措施,为企业提供优质便利服务。继续推行“大通关”便利措施。对信誉好的企业在报检、计费、放行和产地证签证时提供便利。

第五,加强部门协作,密切沟通,共同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好检验检疫业务统计分析,定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加强与海关、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合作沟通。

(四)强化源头管理,扩大农产品出口

义乌特别注重源头管理,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加强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备案制度;对出口农产品全面实施检验检疫注册登记管理,严格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加大推荐对外注册工作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五)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义乌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加强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收集工作;加大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力度,帮助企业有效破解国外技术壁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