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第二层对第一层的回归分析
1.信任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作者认为企业内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往往会受到家族参与特征的影响,而家族参与、集权程度、家长依赖、信息特征、家族冲突正是对家族参与特征的集中反映。通过对信任的逐步回归分析,本书发现信息特征、家族参与、家族冲突三个变量先后进入了回归方程(见表5.26)。
表5.26 信任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从总体回归效果来看,判定系数(R-square)为0.652,表明已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百分比为65.2%,回归效果较好。检验回归效果的F统计量的值为151.188,说明该回归模型已解释方差明显大于未解释方差,同时F值显著性概率是0.000,说明总体回归效果显著。支持假设H1a、H 1c,不支持假设H1b。
从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来看,家族企业内部的信息特征(包括信息的规范度、透明度等)对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影响最为显著。因为,大多数不信任都是由信息的人为隔离引发的。如果企业中的家族成员拥有广泛的知情权,能够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理解和监督,必然会带来较高的信任度。家族冲突对信任有反向的作用,即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延伸到企业经营中,造成在企业任职的家族成员间互补信任甚至互相拆台、公报私仇。如果要提高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间的信任度,就必须重视对信息特征、家族参与和家族冲突要素的治理。
2.心理所有权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作者认为心理所有权作为家族成员对所有权的一种心理体验,会受到家族特征的影响。相对于法律意义上对资本产权的拥有而言,心理所有权更多的只是一种期望,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占有形式,因而更容易受到家族参与特征的影响。通过对心理所有权的回归分析,本书发现家长依赖、信息特征、集权程度均进入了回归方程(见表5.27)。
表5. 27 心理所有权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从总体回归效果来看,判定系数(R-square)为0. 233,表明已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百分比为23.3%,回归效果较好。检验回归效果的F统计量的值为5.535,说明该回归模型已解释方差明显大于未解释方差,同时F值显著性概率是0. 006,说明总体回归效果显著。支持假设H2a、H2b。
从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来看,集权程度越高心理所有权就越低,家长依赖越高心理所有权就越低。集权程度高,表明企业实际控制在极少数家族成员手中,大多数家族成员并不拥有企业的股份,同时往往伴随着企业决策权的高度集中,“一言堂”现象表现得较为突出,大多数家族成员没有表达自己要求的权力,任何事情都要依赖企业权威来拍板,只要老板不在,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这必然造成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较低。相反,信息特征越好心理所有权就越高。如果企业内家族成员拥有较广泛的知情权,家族成员会认为自己受到重视,企业的发展需要自己的建议和努力,他们会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而企业需要他们,因而必然会表现出较高的心理所有权。如果要提高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就必须重视对信息特征、家族参与和集权程度要素的治理。
3.家族愿景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家族愿景是家族企业高层团队具备竞争力的一种保障机制(Ensley&Pearson,2005),是家族权威领导下的共同愿景。因而,它必然受到家族参与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家族愿景的逐步回归分析,本书发现家族冲突、信息特征先后进入了回归方程(见表5.28)。
表5.28 家族愿景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从总体回归效果来看,判定系数(R-square)为0. 218,表明已解释变差占总变差的百分比为21. 8%,回归效果较好。检验回归效果的F统计量的值为33. 956,说明该回归模型已解释方差明显大于未解释方差,同时F值显著性概率是0. 000,说明总体回归效果显著。支持假设H3a和H3b。
从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来看,家族冲突越高家族愿景就越低,信息特征越好家族愿景就越高。家族冲突往往来自于家族内部的不同家庭或家族成员对企业资源的征用、财产分割、控制权争夺等问题。并非一般企业中就不存在上述冲突,只不过在一般企业中上述冲突总是通过有效的企业组织和制度加以解决,而在家族企业中,由于冲突人的家族身份使得其往往超越于企业的组织制度,使得上述冲突的形式和解决不得不以家族方式展开,这就导致对家族愿景一致性的破坏。愿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而信息特征对认知的效果可以形成强大影响。现实中我们往往能够发现,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恶化和破裂并非都是道德和利益层面的问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果要提高家族企业内家族成员的家族愿景,就必须重视对信息特征和家族冲突要素的治理。
4.价值融合与第一层回归分析
通过对价值融合的回归分析,本书发现无一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