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差异的成因

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差异的成因

时间:2023-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3 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差异的成因通过横向比较,三地经济在不同方向上的国际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何在?不同的国际化方向偏好成为内向、外向国际化程度差异的首要原因。

8.3 区域经济国际化程度差异的成因

通过横向比较,三地经济在不同方向上的国际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国际化程度作为国际化行为效果的综合体现指标,与三地经济国际化的方向偏好、方式以及贸易结构等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三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由此,笔者拟从上述三个因素来解释三地经济内向、外向国际化程度的差异。

8.3.1 三地经济国际化方向偏好的不同

从内向、外向的角度考察,三地经济国际化方向偏好(Internationalization direction preference)存在明显差异。国际化方向偏好讨论的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三地经济国际化侧重于选择何种方向:内向、外向还是两者兼顾等。考察三地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实践,可以发现三地国际化方向偏好是有差异的。温州企业偏好外向国际化,以“走出去”为特征,开展出口贸易与境外投资等;苏州企业偏好的是内向国际化,以大力引进外资为特征,带动加工贸易;而泉州则偏好“中间路线”,利用侨乡优势,引进侨资侨汇嫁接本土企业和创办外资企业,从而发展出口贸易等,总体上,引进外资不如苏州,但强于温州,而外向国际化又弱于温州。不同的国际化方向偏好成为内向、外向国际化程度差异的首要原因。苏州因偏好内向国际化,其内向国际化程度最强,相应地,温州因偏好外向,其外向国际化程度最强,而泉州因偏好“中间路线”,其外向国际化程度不如温州,而其内向国际化程度也不像苏州那样“突出”。

8.3.2 三地经济国际化方式的不同

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化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后者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具体途径,直接影响国际化程度各项指标的大小,由此决定外向、内向国际化程度的强弱。长期以来,温州企业倾向于采用以“走出去”为特征的外向方式,通过出口贸易和境外投资等主要经营方式带动国际化,相应地,国际化总体表现出“外向强、内向弱”的特征,出口贸易占主导地位,境外投资出色,进口贸易与引进外资相对平淡;苏州企业以本土为中心吸引国外资源,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加工贸易,采用以“引进来”为特征的内向方式,与此相联系,总体表现出“内向强、外向弱”的特征,引进外资十分显著,境外投资相对较弱,而且以外资企业的再投资为主,本土企业投资比重很小,不同于温州境外投资主体为本土企业的情况;而泉州采取以“中间路线”为特征的内向、外向方式,通过引进外资(主要为侨资与侨汇),以小型企业专业化协作为基础,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不同的国际化方式,带来国际化各项指标的差异,由此导致不同方向国际化程度的不同。温州在外向方式上的各项指标最为领先,苏州在内向方式上的各项指标最为突出,而泉州的许多国际化指标均介于苏州与温州之间。

8.3.3 三地贸易结构的不同

对三地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对国际化程度差异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以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来代表贸易结构,前者以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出口比重来表示。后者以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来表示。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苏州、泉州、温州(见表8-4)。可见,温州贸易结构为本土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这使得其一般贸易依存度较高,而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却很低;苏州贸易结构为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这使得其外资企业出口比重很高(2006年为90.05%),而一般贸易依存度却较低;而泉州更多地体现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融合出口,因其贸易模式体现为外资企业与一般贸易的结合(不同于温州与苏州),由此,贸易结构的所有指标都介于苏州与温州之间。总体上可以说,由于三地在贸易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与贸易国际化相关的所有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都产生差异。

表8-4 2006年温州、苏州与泉州出口贸易结构

img69

资料来源:同表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