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企业危机恢复:诚信的作用
在探讨企业危机恢复与诚信的作用之前,需要先澄清诚信、信任和信用的各自含义及这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理解为何本书有时采用诚信,有时则采用信任一词。
(一)诚信、信任与信用
汉语中的“信”字,从人、从言,本义是指言语真实,诚实不欺。在古典文献和一些辞书中常以“诚”、“实”、“专一不移”、“不欺”等来解释“信”的含义。另一方面,“信”又可作“相信”、“信任”解。用在人际关系中,前一种含义的“信”常以“诚信”表示。“诚”的意义较多,包括诚实、诚意、诚心等;后一种含义便是“相信”、“信行”,即给予他人信任,不怀疑他人的“可信性”。在英语中,与诚信对应的词是honest,true,sincere,authentic等,与信任对应的词是trust,belief,confidence等。
另外,中文中与“信”有关的词语中还有“信用”一词值得特别推敲。“任”与“用”本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都可指“使用”,也可以合在一起为“任用”,但它们与“信”组合后所构成的词语“信任”与“信用”含义又不尽相同。“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相信并加以任用”、“有把握的感觉”、“感到放心的态度”、“相信”、“信赖”等。而“信用”既可指“相信和采用”、“信任使用”,即与“信任”同义;又可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即由“守信”做到了“说了就去做”这一点而带来的“信誉”。
“信用”既可与trust对应,又可与trustworthiness对应。一个人可以通过实践“诚信”而具有好的“信用”,从而获得别人的“信任”,因此,“信用”似乎是“诚信”与“信任”的桥梁。
总结对“信”字的字意分析,我们看到它主要包含两重意义:一是与个人自身的待人有关的,由诚信建立信用等概念;二是与个人对待他人有关的信任。人们是因为在“诚信”上所建立的成就,亦即有“信用”,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简单说,诚信是本义,信任是扩展义[10]。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诚信、信任与信用这三个概念是同中有异的一组词语,在多数时候可以替换,考虑到近几年对诚信的强调,本章采用诚信一词进行论述。
(二)诚信与企业危机恢复
诚信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激发他人对企业帮助和支持的热情;增加企业合作的投入以及增加企业合作的灵活性等功能,这些功能在企业危机恢复中起重要作用。
1.案例分析:诚信与企业危机恢复
在本研究所调查的个案中,由于中小企业居多,企业的品牌信用和声誉大多不够强,企业的信誉主要是通过民营企业主本人的诚信品质体现出来的。实际上,关于企业主的品质与企业声誉的关系也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如刘光明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的影响最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企业家品格对企业信用、企业形象“影响最大”或“影响较大”的企业经营者占96%以上;认为现行体制环境、企业管理制度和法律环境对企业信用“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分别为77.4%、73.3%和71.9%;认为传统文化对企业信用“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的也占一定的比重,为40%[11]。这说明目前影响企业信用的各项因素中,虽然各种外部因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企业家个人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将主要考察民营企业主个人的诚信与企业危机恢复的关系,下面的案例可以强化这种认识。
案例十七:YMT养生馆的食疗项目危机恢复
YMT养生馆的陈总为笔者讲了她创办企业以来遇到的一次最大的危机,即食疗项目危机,食疗项目是她们公司推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是她们公司最有特色、最具优势也是赢利能力最强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要是失败了,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巨大影响。陈总为笔者讲述了食疗项目危机恢复过程:
我们有个食疗项目,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一个疗程就要12000元,刚开始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很少有顾客来做,做的都是一些支持我的熟人和朋友。我的养生馆现在能有这样的规模和人气,全靠我的那些朋友,有培训班认识的朋友,有以前做室内设计认识的客户,他们都很支持我,我上什么产品,他们就用什么产品,我上什么项目,他们就做什么项目,充卡也充很多,一般都是1万、2万地充,自己没有时间来做身体,就叫他们的客户或者他们的朋友来做。
这个食疗项目一个疗程的时间为3个月,理疗步骤很复杂,主要步骤是:①挂号;②第一个月:食疗专家诊断、写出配方,顾客每周来养生馆拿熬制好的成药,一次拿7天的用量,早中晚三餐的药不同,要严格在不同时段吃不同的药;③第二个月:复诊、专家根据复诊情况,重新配方,顾客仍然每周来养生馆拿熬制好的成药,一次拿7天的药;④第三个月:复诊、专家根据复诊情况,再次重新配方,顾客仍然每周来养生馆拿熬制好的成药;⑤复诊,如果有需要,可进入第二个疗程,如果不需要,可以结束。除了理疗步骤复杂外,还需要客人忌食海鲜、烟酒、辛辣、凉的、冷的。这个项目的配方都是食物,食疗专家是从北京请来的著名中医食疗师,如果严格按照食疗专家的叮嘱服用,效果真的很不错,我本人也体验过的,我的店长经理都体验过的,确实效果显著。但是如果不按照食疗专家的要求服用,效果当然不会很好。而且这个项目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看得到效果,毕竟是食疗,不是药物,而且是调理慢性病,需要耐心。就因为这个特征,在一段时间,我这个项目差点就做不下去了,很多朋友反映没有效果,花了那么多钱。我也很着急,主要原因是我有一个朋友,很热情的,他是一个温州人,在宁波创业,自己用了后,觉得很好,于是就在宁波温州商会里大加宣扬,结果他一下子介绍了20多个老总过来做这个项目,而且每个人都包了年卡,3.6万元(买三个疗程送一个疗程,正好一年),我当然是非常高兴。可是这群老总抱着很高的期望值过来,对食疗老师的诊断结果也很认同,可是他们却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不能按时吃药,也不能按时拿药,一会飞到一个城市,一会又飞到另一个城市,照常饮酒、抽烟、吃海鲜,你知道的,在宁波,无海鲜不成席。可是这个项目严格规定忌食海鲜、烟酒、辛辣。他们一个个都不遵守医嘱,而且没耐心,出差又勤,理疗也跟不上,因此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就在圈子里说,这个项目没有作用,弄得很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没有信心,包括在做这个项目的朋友,也表现出没有什么信心。弄得我很郁闷,那个介绍的老总也不好意思。毕竟人家花了钱,没有得到效果,虽然对那些老总来说,3.6万元不算什么,但是人家那么高的热情来,结果没什么效果,心里也都不是很舒服,而且大家传来传去,我这个项目也很难做下去。这个项目由于价格贵,主要是靠口碑来做的,如果口碑坏了,就没有办法做下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跟食疗老师商量了一下,毕竟这个项目不由我一个人说了算,这个项目,食疗老师占股份50%,我拿50%,而且我还要负责宣传、熬药、售后服务等。食疗老师也很在意自己的声誉,她在北京、杭州、台州等地都有点。她同意了我的建议,就是为了维护声誉,退掉他们的年卡,即使他们愿意接着调理,但是如果他们不能严格按照要求服用,也不给他们调了。那次,一下子退掉了几十万现金出去,心里还是有点痛的,但是为了维护品牌的声誉,我们还是果断地退掉了到手的现金。采取了这个举动后,有更多的朋友更加信任我,信任我的养生馆,信任我的项目,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相信我会为他们考虑的,不会让他们白花钱,没有效果。他们会介绍更多的客人来我的养生馆做项目。目前我的这个项目运转得很不错,已经有近100位客人在做这个项目了,有很多客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这则案例可以看到,不懂养生行业的Chen总,凭着一股创业的热情及对养生行业的信心,在没有父母和亲人的帮助下,从朋友那借了很多钱来开店,好不容易开发了一个很好的食疗项目,却由于食疗项目需要耐心,需要客户配合调整生活习惯,使得一些没有耐心、又不能改变自己生活习惯的客户在实施这个项目后,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使得这个项目在圈子里的声誉变得不那么好。一向注重声誉的Chen总,在这种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将到手的几十万现金退还给客户,委婉拒绝客户,保住了食疗项目的声誉,也保住了个人诚信形象,也保住了养生馆的声誉。从而获得更多朋友和客户的信任,争取到了更多新老客户。Chen总说,她在办企业的全过程中,始终贯彻诚信这一理念,诚信对待朋友、客户以及员工,从而在生意圈中获得良好声誉,这些好的声誉给她带来了众多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使他的企业不仅能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而且能快速成长。从Chen总的个案中,可以看到,诚信对于企业危机恢复的重要作用,鉴于此,下节将具体探讨诚信在企业危机恢复中的作用。
2.诚信对于企业危机恢复的作用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一个遭受过严重危机的民营企业,很少有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得到国家或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排除一些与当地政府关系非常好的民营企业),众多民营企业想要从危机中恢复过来,除了依靠民营企业主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的帮助和支持之外,还可以依靠民营企业主个人良好的诚信品质,从而激发一些信任或了解民营企业主为人的人对其进行帮助的热情,在本研究所调查的个案中,有不少民营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危机预防、处理及恢复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诚信对于企业危机恢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具体实现的。
第一,诚信有助于激发帮助与支持的热情。
在企业危机恢复过程中,如果能得到其他人或企业的帮助,如得到其他企业的优秀人才的支援,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资源,其他人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合作,那么,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一定能从危机中慢慢恢复过来。那么,如何能得到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支持与帮助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民营企业主诚信的品质,由于民营企业主诚信的品质,使得其他人相信,他们在投入了一定的资源(可能是资金、设备等有形资源,也可以是品牌、技术、管理经验、信息等无形资源)帮助企业从危机中恢复之后,企业主一定不会让他们投入的资源付诸东流或是让他们承担资源流失的风险,他们相信企业主的诚信一定能帮助他的企业获得成功,他们的投入也一定会有所回报,这些信念使得他们有一种帮助该企业主恢复危机的强烈感觉,正如Zeng先生遇到严重财务危机后,他的几位朋友所说的那样,“他们说我人品(诚信)好,电脑维修技术高,他们看好我会做出来(成功)”,因而,几位朋友慷慨给予Zeng先生资金上的帮助,从而帮助他从财务危机中慢慢恢复过来。
第二,诚信有助于增加对合作关系的投入。
在企业危机恢复过程中,如果能争取别的企业的合作与支持,无疑会对正处于企业危机恢复过程中的企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经受过企业危机,正处在危机恢复过程中的企业自身竞争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些资源,如果能够获取其他企业资源的投入,势必会增强企业危机恢复的能力。但是,在任何一项合作关系中,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来保证合作的进行,而且投入不仅反映在数量上,还反映在质量上,在一般情况下,对资源投入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合作各方的收益也将越多。任何资源的投入都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于合作关系而言,风险来自于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来自未来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二是合作伙伴对市场变化所作反应的不确定性。前一种不确定性与是否存在合作关系无关,是每一项投资活动都要面临的;而后一种不确定性则是与合作关系直接相关的,如果不能确信合作伙伴在市场发生变化时会做出有利于合作关系的反应,则这种不确定性将转化为风险,在缺乏信任的情况下,对合作关系投入越多,意味着面临的风险越大,一旦合作关系终止,这些投资将转化为沉没成本[12]。因此,较高程度的信任有助于增强合作者的信心,树立长期导向,投入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资源,从而创造更多的合作收益,也就自然有助于经历过企业危机的企业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第三,诚信能增强合作关系的灵活性。
从企业危机恢复的角度看,采用合作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在经历过企业危机之后,面对变化迅速的外部环境、经济、技术、文化、消费需求的迅速发展变化,使得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阻碍企业危机恢复的进程。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能弥补各个企业在资源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增加了整体实力,但共同投入决定了共同决策,而共同决策又决定了其决策过程的相对较长和耗时。每当环境发生变化、需要对原有的合作安排进行调整时,都意味着新一轮谈判的开始。因此,与企业独立经营相比,合作关系中的决策不仅周期长,而且灵活性低。在合作各方信用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出现由于各方对环境变化后果的判断不一致以及相互猜疑而延误了决策调整的最佳时机,使合作利益受到损失。较高程度的信用,有利于合作各方采取灵活的态度,推动决策的迅速形成,使合作关系能将环境变化的要求及时反映出来。
第四,诚信有助于降低成本。
合作关系是一种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制度安排,它的正常运行要求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在许多问题甚至是细节问题上达成一致,而达成一致所需要的谈判成本往往是巨大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为判断原有的合作关系能否存续、如何对原有的合作关系进行调整也将增加信息搜索成本。而且,合作各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决定了在合作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决策争端不可避免,这无形中增加了沟通成本。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和契约的不完备性,对机会主义的防范也增加了合作的监督成本。上述各种成本虽然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但它是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一个不容忽略的部分。在合作成员之间存在相互信用的情况下,信息沟通将更为坦诚和有效,对于详细的契约和完善的监督的依赖程度降低,这些都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合作关系的运作效率。
正是由于诚信具有以上功能,使其在企业危机恢复过程中,能为民营企业提供所急需的各种外部资源,从而增加企业危机恢复的机会。
三、诚信:企业成长日益重要的因素
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秩序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企业的恶性竞争,不讲商业道德、坑蒙拐骗、信用危机、拜金主义等愈演愈烈,导致了社会诚信整体水平下降,从而造成一种很难治愈的社会创伤。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有研究者调查发现,民营企业主的信任度较低,但也有研究者指出,企业经营者已认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下面的内容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民营企业主的诚信
张厚义通过调查发现,在血缘关系中,被调查民营企业主的信任度依自家人—亲戚—同宗同族的人逐步减低,在非血缘关系的熟人圈中,则依本企业员工—朋友—同学—经常往来的业务对象而逐渐降低,而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的信任度最低。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主是靠经济短缺年代的特殊机遇而发展起来的,加上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知识。因此,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主对目前知识经济的形势和发展的认识不清,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缺乏把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的眼光。同时,民营企业多数以家族为纽带,对家族以外的专门人才缺乏信任,形成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而由于家族式管理的不透明、不规范,又影响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任,从而影响到民营企业筹集资金,形成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这两个因素又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因素,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3]。王绍光、刘欣的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个体业主虽然可能有钱,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是在社会的夹缝中讨生活,因此他们的信任度最低。他们对此的解释是:在一定范围内,收入越高,信任感越强;但超过一定范围,信任感反倒会下降。在他们所调查的城市中,绝大多数居民的月收入在500至1500元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收入越高表明社会地位越高。月收入超过1500元的人大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民营个体业主,另一类是外企雇员,这两类人的信任度低于其他各类人群[14]。
但刘光明的研究却发现虽然有六成多(6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需要提防”[15],但企业经营者日益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的调查显示,在关于企业经营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于首位的选择是“诚实守信”,比重为63.6%。他进一步指出,这个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企业经营者已将“诚实守信”视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另外,企业经营者开始意识到良好的信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当问及目前的经营环境对哪类企业有利时,59.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信用好的企业有利,只有19.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对信用差的企业有利,另外21.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差别。可见良好的信用对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到,不管民营企业主的信任度如何,也不管研究结果如何不同,但实际上,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民营企业主已经日益意识到在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诚信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
(二)我国目前的企业信用现状及其影响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信用问题令人堪忧,从市场竞争行为方面看,仿冒、假冒行为十分严重;商业欺诈行为比较普遍;在药品、旅游、建筑等热点行业,普遍存在给付现金、赠送物品、办理外出旅游、报销单据等商业贿赂现象;限制竞争行为也日益突出,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本地销售或者以歧视性的质检、准销手段抬高外地产品进入本地的“门槛”;有些企业利用合同、协议、决议、会议纪要操纵市场价格或瓜分市场份额。
从市场交易行为方面看,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制假、售假活动肆虐,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商品产、供、销“一条龙”现象;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已由沿海向内地蔓延,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内外勾结、上下串通等现象,使国内市场秩序受到巨大冲击;市场主体经营不规范,一些企业骗取出口退税以及逃汇、骗汇,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一些企业法人代表形同虚设,“三假”、“三无”等虚假企业问题突出,注册资金难以发挥确定企业产权制度和财产责任的作用;传销、变相传销等欺诈、违法经营活动屡禁不止;未经批准擅自违法违规经营粮食、棉花、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和国家管制商品的现象突出;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利用合同从事商业欺诈活动以及“地下”经纪、违法违规经纪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企业信用问题给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目前普遍存在信用问题使市场交易风险增大,经济诈骗问题突出。市场失信行为的存在和蔓延,不仅破坏了市场信用的健康发展,而且增加了市场交易风险。为了保障交易安全,一些企业的交易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市场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企业信用危机使产品质量失信,假冒伪劣产品盛行。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11年,消费者对虚假广告、假冒商品、数量不足、欺诈合同、质量问题、价格问题等厂商失信行为的投诉就有45.4万件。产品质量的失信,影响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风气,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企业信用危机使资本市场信用滑坡,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在资本市场上,也存在着信息造假等破坏信用的现象。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查处的一些案件表明,在证券市场上,虚增利润,编造有关信息,隐瞒重大事项,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较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破坏了资本市场的信誉,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使中国证券市场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企业信用危机还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金融秩序受损。信贷是信用的基本方式,信贷的循环状况也是衡量社会信用的一个尺度。一些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恶意骗取贷款,无故拖延还贷的现象较多,甚至出现了假借各种名目脱逃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三)诚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功的立身之本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就越要求人们诚实守信。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根本的经济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社会就无法正常维系,市场经济秩序就不可能存在。
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看,虽然有时会有副作用(如发生信用欺诈),但主要还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由于其不可替代性,使信用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进而言之,一般信用再往上升华就是信誉。诚实守信能够在市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会形成无形资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资本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标志着企业和产品的崇高品位。所谓名牌效应,也就是信用精神在企业和产品中的凝结,名牌产品不但其使用价值(质量、花色、款式、性能等)可靠,而且成为一种文化品位的标志。名牌产品的生产经营往往长盛不衰、获利丰厚。
目前,在我国,信用问题成了经济运行的“瓶颈”,许多企业饱受拖欠之苦,客户欠款不还,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呆账坏账不断产生,信用危机使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成倍增长,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经济效益低下,一些企业由于上述原因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有些民营企业主或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开始认识到:重视企业商誉、讲信用不仅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赢得他们更多的信赖和支持,还可以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商机和企业效益,是企业成功的立身之本,讲诚信的企业主能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能信守承诺,其经营企业,就能提高企业的信誉,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人若要达到经济上的成功,就得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市场法则。市场通行的是等价交换以及价值决定价格的原则。商品的等价交换既不是施舍,也不是乞讨。它需要互相尊重与互惠互利。强买强卖,掠人财物都不是市场经济的交易特征。交易者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具有起码的善意,对对方的意志、权益有起码的尊重。如果不是立即实现的交易,得订立契约。契约的自我履行成为市场交易正常进行的保证。同时,以履约、守信为正当,而以违约、失信为不义,这成为起码的保证经济正常运转的条件。总之,所谓“用价廉物美的产品来击败竞争对手”、“以高效率的企业来淘汰低效率和无效率的企业”等,不仅道出了市场经济中成功者的秘诀,而且也暗示了这些经济人行为也不一定与在社会现实中做一名利他主义者相矛盾。
如果诚信的“城楼”失火,就会殃及池鱼。根据对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调查中,普遍反映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度,六成多(6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商务活动中与人打交道“需要提防”。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在“您一般通过什么方式买到放心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这一问题时反映比较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都要“经过市场调查再买”(77.9%)或者“直接去生产厂家购买”(73.6%),选择其他如“直接去市场购买”、“参加展销订货会”、“网上采购”等购买方式的都很少,选择比重为1%~12.7%(刘光明,企业信用.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70~276),表明企业采购时不肯相信中间商而愿意采用直接采购的方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的信用状况。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开展“诚信年”活动,就是因为不讲诚信的行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在痛定思痛之际,大家都开始反思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恶劣后果,开始呼唤诚信的回归,这不仅因为诚信在给我们带来合作、和谐的同时,还能给我们带来效率。
【注释】
[1]格兰诺维特,边燕杰:《社会网络和求职过程》,载涂肇庆、林益民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西方社会学文献述评》,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2]Wellman,Barry & Scot Wortley 1990,“Different Strokes from Different Folks:Community Ties and Social Support.”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November,Vol.96,No.3:581。
[3]Bian,Yanjie 1997,“Bringing Strong Ties Back In:Indirect Ties,Network Bridges,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June,Vol.62:367-369。
[4]转引自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程》,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5]刘林平:《外来人群体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6]Granovetter Mark,1974,Getting a Job: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李林艳:《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载《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3期。
[8]张其仔:《社会网与基层经济生活——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案例研究》,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3期。
[9]李正彪:《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维度研究》,载《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5期。
[10]杨中方,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载《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2期。
[11]刘光明:《企业信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12]刘光明:《企业信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13]张厚义:《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No.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
[14]王绍光、刘欣:《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载《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5]刘光明:《企业信用》,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27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