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形塑与重构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形塑与重构

时间:2023-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形塑与重构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考虑,笔者认为,可以从社会资本视角,重新思考或者重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

第一节 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形塑与重构

一、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路径

企业危机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而且还有赖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传统上,一般将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但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不断提高,社会资本已被人们列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第四种资本。良好的企业社会资本有利于危机管理的顺利开展,因而它是21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变量,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企业危机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先进设备,还需要企业有健全的组织结构,企业主或管理者有很好的决策能力。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缺乏资金,融资困难,缺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设备简单陈旧,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太健全,民营企业主素质也不太高。这些限制已成为影响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民营企业能否降低成长的不确定性与失败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从外部获取企业危机管理所需的各种资源。换句话说,运用社会资本获取外部资源是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关键路径。

如果将企业危机管理分为企业危机预防、企业危机处理和企业危机恢复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社会资本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如下:首先,在企业危机预防阶段,尽管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都知道预防企业危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基于成本的现实考虑,并未采取设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或是专业的危机管理人员的办法来进行危机预防。在企业危机预防过程中,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是采用社会资本策略来预防企业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社会关系网有意识地构建与精心维护上。在企业危机并未爆发或并没有任何征兆之时,就在平时点滴积累人脉关系,如在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就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在人际关系应酬上,进行关系投资,以尽量预防企业危机爆发。其二是部分民营企业主已经认识到诚信对于企业危机预防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经营中,他们将诚信视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企业的生命,将诚信渗透进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并认为诚信是避免危机发生的最好的办法。

其次,在企业危机处理中,虽然也有少数民营企业主提到运用诚信处理企业危机,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都是运用社会关系网来处理企业危机。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企业危机具有严重性、破坏性、复杂性、动态性、扩散性等特征,使得民营企业主必须在时间有限的约束下,在时间紧迫,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缺乏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必须要对企业危机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资源的缺乏,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民营企业主管理水平不高,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运用社会关系来处理企业危机。

再次,在企业危机恢复过程中,民营企业主的社会资本,包括社会关系网和诚信,同时起着关键作用,如民营企业主的社会关系网,特别是强关系能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为企业主提供情感支持与理解;诚信则能激发他人帮助与支持企业的热情,从而有助于企业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民营企业借助社会资本来获取外部资源进行企业危机管理有其合理性。这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转型期的特殊性及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过程来进行解释。首先,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1]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国人的行为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作为生活在中国社会背景下的民营企业主,自然会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熏陶和限制,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也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影响。其次,在中国转型期,政府仍是市场的主导者,政府的政策主导着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企业主的行为更多的是面向政府,而不是面向市场的,是根据对政策的预测来做决策的,从而导致本应属于市场经济特征的“不确定性因素”却更多的是来自于政府部门。民营企业的这种体制特征决定了其创业者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尽最大可能从社会资本中获取各种关键与补充资源来进行企业危机管理。

二、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形塑与重构

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考虑,笔者认为,可以从社会资本视角,重新思考或者重构企业危机管理模式。

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不必要求民营企业必须设立企业危机管理机构(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成相关团队组织,时刻收集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面临的各种环境变化)。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企业及企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企业危机管理。除了利用企业主及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网络和诚信来进行危机管理外,企业还可以借助商会、行业协会或者企业家联谊会等形式组织的力量来进行企业危机管理。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联谊会等组织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关系网,这些组织可以成立危机管理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企业危机管理的服务。为了提高这些组织提供企业危机服务的质量,使企业可以低成本进行专业化企业危机管理,这些组织可以邀请相关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有关管理人员和大中小型企业知名企业家及市场上的相关行业咨询机构或调查机构加入组成智囊团,研究企业外部环境问题和具体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由于智囊团组成成员知识背景多样化、职业多样化、经验与经历各不相同,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分析具体企业的危机管理方案。如果组成成员全部是高校或研究机构人员,企业家或者管理者会认为他们没有实践经验,虽然熟知相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知识,也无法实质性解决企业危机。如果只是依靠商会,商会的组成人员均是企业家,虽然他们都有企业管理的经验,但是对于危机管理的相关国内外理论,没有系统掌握,也没有对危机管理问题形成具有操作化的可行的系统化的方法,各自有自己的局限。政府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政策法规了解透彻,管理咨询机构或者调查公司因为有机会为企业服务,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这些人都同时进入智囊团,就可以对企业的危机危机管理问题做出全面、深刻的考虑。关于经费的问题,可以由服务对象、社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政府可以考虑专门拨付一部分经费作为本地企业危机管理服务资金。对于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在享受商会、协会或者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组织提供的企业危机管理服务时,可以支付全部或者大部分费用。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在接受企业危机管理服务时,可以免去大部分或者全部费用,资金部分或者全部由政府相关部门出资,或者部分依靠其他大企业的资助。

如果商会、行业协会、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组织能为企业提供危机管理咨询服务,不仅能使民营企业在企业危机预防、企业危机处理和企业危机恢复各个阶段中得到低成本的专业化的有针对性的帮助,而且可以在企业危机管理全过程中得到连续的持续的帮助。上述社会组织给每个需要接受危机管理服务的企业设立企业危机管理档案,在不同的阶段中,针对具体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在危机预防阶段,商会、行业协会或企业家联谊会等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危机管理智囊团到具体企业进行调查,也可以派驻几个专家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实地深入观察,全面充分评估企业所遇到的内外环境问题及可能出现的危机问题,为具体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危机预防方案。在危机处理阶段,当企业一旦出现危机,内部管理层和社会组织设立的危机管理咨询智囊团可以尽快搜集详细的信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给出良方,对企业的各种指标做出评估,更可以借助商会、行会或者企业家联谊会的力量,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对于遭受重大危机的企业,还可以商量是否可以由其他的企业来收购或兼并该企业,以减少损失。在危机恢复阶段,可以借助商会、行会或者企业家联谊会的力量,在对该企业各指标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召开企业家会议,寻求其他企业的支持或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由商会等社会组织出面,帮助企业寻求银行或政府相关资金的帮助。

另外,鉴于社会资本在民营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加强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建设,使其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有更多的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加强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建设,可以包括加强民营企业横向资本建设和纵向资本建设及加强企业主自身社会资本建设三个方面。

拓展企业之间横向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突破自身资源约束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横向的合作多而广,企业获得的有效信息、知识、资源、技术的机会越多,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是指两个或多个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伙伴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产品的竞争者。拓展企业横向资本的具体方法是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也就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通过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谋求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虽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口号已经很多年了,但事实上我们的企业对外国承包商和外国市场不够了解,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信心“走出去”。要使民营企业顺利“走出去”,需要政府出台各种政策以及提供信息鼓励企业“走出去”。政府可以为一些有能力和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培训和相关服务,培训费用可以由企业和政府各承担一部分。培训的重点是树立企业的国际化观念,提升企业招投标的能力、索赔的能力、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在国际市场竞争和磨练能力。

增强企业纵向的社会资本,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来源。企业纵向的联系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与用户、与政府、与大学及研究机构、与社区等企业外界实体之间的社会联系。企业通过纵向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危机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进行危机处理。增强企业纵向资本的途径有:一是增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及相关配套服务,是企业再生产环节上的枢纽,能让企业的供应渠道保持通畅。因此,在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中,供应商的作用毋庸置疑。二是增强与客户的联系。理解客户的需求,积极同客户保持良好的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建立并保持有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企业才能够发展。三是增强与政府的联系。企业不仅从政府那里获得某些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获取政府的相关政策性支持,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制度性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政府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本。四是增强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联系。随着知识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企业技术进步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前者不仅能为为企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知识源,还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则可以直接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五是增强与社区的联系。企业处于社区中,与社区保持良好关系,获得社区的支持与理解,可以为企业生产与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加强企业主社会资本建设,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充分发挥企业主自身才能,构建富有个人魅力的社会资本。企业主生存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之中,其更多地体现出引领企业发展的社会属性。企业主的社会交往和联系是企业不可或缺的财富。这是因为企业主自身的社会交往和联系往往是企业与外界沟通信息、建立信任的通道,其重要性对于企业危机管理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民营企业的声誉也是决定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成败的非常关键的要素。民营企业声誉的获得,前面相关章节已经讨论过,主要是由企业的诚信经营和企业家的诚信品质获得的。增强企业声誉的方法主要是企业要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对消费者负责;遵守环保制度,对企业所在地的人民负责;尽力做慈善,尽量做个企业公民,负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样在危机发生时,就容易得到政府部门、消费者、各级分销商、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和支持。企业家声誉的获得主要是依靠企业家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道德情操获得的。除了企业和企业家的努力外,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宣传,使企业充分认识诚信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使其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完善相关的教育机制,进一步改善企业信用环境,进一步匡正企业诚信行为,着力培育企业信誉、诚信等意识。其次,推进民营企业诚信建设,完善规范信用评估制度。依托企业信用资讯网建立企业诚信记录数据库,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再次,建立相应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对那些在具体实践中践行诚信品质的企业给予物质、荣誉和政策等方面的奖励。对那些违反诚信的企业坚决给予处罚,限制其发展,限期改正,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企业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将其清除出市场,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此项机制得以实施必须诉求于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非政府组织(NGO)和非营利性组织(NPO)的通力协作才行,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还应加强企业诚信的外部治理并构筑企业诚信风险的屏障。充分发挥行政监管、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力量,及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预警信息,起到外部化解诚信风险的补救措施。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正规渠道扩展社会资本。正规渠道可以由政府或商会引导,增加社会资本,可以防止社会资本的滥用,使企业有更多机会认识相关管理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家、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相关的咨询管理公司的人员;增加信息量,使决策更具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