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卖粮,下半年挨饿”就成了两路口村最真实的写照,也使其成为县级一类贫困村。经济贫困是两路口村最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实,而思想的贫瘠却是两路口村最大的隐患。两路口村当时是县级一类贫困村,县政府每年都会向村发放1000~2000斤的扶贫救济粮。
二、脱贫自力村——两路口村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
两路口村坐落于湄潭县复兴镇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短短的路程山路崎岖,坑坑洼洼,到县城要耗费2小时。全村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225亩,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0.6亩。3287人的大村,贫困人口占了70%,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饭,靠传统种植粮食生计,人均粮食不足300公斤,人均年收入不足600元。“上半年卖粮,下半年挨饿”就成了两路口村最真实的写照,也使其成为县级一类贫困村。经济贫困是两路口村最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实,而思想的贫瘠却是两路口村最大的隐患。当时的村支两委由于管理不善、工作不到位出现渎职情况,整村工作处于瘫痪状态,村民对此颇为不满,信任更是无从谈起。两路口村当时是县级一类贫困村,县政府每年都会向村发放1000~2000斤的扶贫救济粮。而这一两千斤不等的扶贫粮不但没有解决村里的口粮问题,反而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每一次发放,村民都不满意不相信,最终导致村民之间、村民与干部间甚至村干部之间矛盾激化。此外,因为贫困而辍学,因为贫困村里恶性事件不断,因为贫困村民无法眷念家乡的土地,大量青壮年外出谋生计,因为贫困村民心生倦怠,甚而出现外出打工的钱汇寄回家后,村民没有用此改善生活,更多的选择了毒品麻醉自己。毒品的流行,且在青年人中的流行足以在短期内毁灭一个村。就是这么一个村,未来的路如何走?新农村建设如何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