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

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如今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提高本国、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可以说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随着工业革命后环境遭到破坏开始的。

第四节 区域投资环境优化的发展趋势

如今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提高本国、本地区的投资环境。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知识越来越重要,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资源慢慢枯竭的今天,各国政府在优化投资环境的过程中,也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自从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并且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借鉴。

一、注重人才的引进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有创造力和能动性的因素,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劳动力对投资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从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的高低和投资方向的选择。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工资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则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拥有高智人才、创业与管理人才包括企业家群体的地区就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因此,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程度与特性往往是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劳动力指向的投资项目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每个国家在提升自己投资环境的同时,都很重视人才的引进。许多国家把引进人才作为基本国策。西方多数国家均把人才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把人才作为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来加以引进。它们早就认识到当今全球化形势下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像美国多年来把人才战略作为谋求国家发展的首要战略。所谓知识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才经济,坚信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发达国家都推行较为宽松的人才政策,不限制人才流动。应当讲,西方国家在人才政策上一方面是大量引进人才,而另一方面普遍实行开放性人才政策,比如英国一贯实行比较自由放任的宽松政策,不刻意限制,而是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谋求在人才的流动中发现真正的人才,吸引切实需要的人才。

引进人才是西方国家全球化战略和提高自身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势头加快,人员流动也较以前更为频繁,进而在客观上要求对人才资源进行新的优化配置。在西方国家看来,人才资源的配置同物质资源配置的道理一样,应当从全球的视角去进行考虑和运作,以一种全球化的观念看待人才的流动与使用问题,彻底打破国别与部门界限。而且,西方国家普遍把引进人才作为科技兴国战略的一部分,把吸引和充分使用外来人才视为增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也十分重视人才在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切实把人才当作第一资源来对待。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突出的人才缺乏问题,甚至可以说,人才在未来较长时期里都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海外留学人员的回流工作,为海外学子创造更好的施展才华的条件。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本国科技人才外流的回流问题,采取许多措施促使和鼓励他们回国效力。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主动参与到全球人才争夺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人才政策的调整动向告诉我们,当今全球人才流动是全球的必然趋势,要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改变死守国门的做法,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地走出去,参与到全球人才流动的竞技场中去。

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在他们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却不断恶化。例如,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困扰着英国伦敦,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治理和改造,才终于在近期摘掉了“雾都”的帽子。

可以说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随着工业革命后环境遭到破坏开始的。工业革命后西方城市出现了拥挤、污染、疫病流行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该理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虽然这一理论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得到实现,但是却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注重环境和生态的宏观措施,例如循环经济和绿色GDP概念,而且这两者都在逐渐进入政府绩效考核的标准之内。通过构建生态经济,我国的经济开发区正在逐步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

所谓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绿色GDP是泛指一个国家(地区)的范围内由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之后的有效最终结果。绿色GDP的提出,是由于从单纯的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甚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也能增加GDP,因此,应该从GDP中扣除那些降低国民环境福利水平的因素,建立绿色GDP。挪威是欧洲开展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较早和较系统的国家。1974年,挪威政府成立了自然资源部,开发和推行自然资源核算和预算系统。1981年,挪威首次公布并出版“自然资源核算”数据、报告和刊物。20世纪80年代中期,挪威统计局采用实物指标首次编制了自然资源核算账户,包括能源、矿产、森林、渔业和土地使用等,并于1987年公布《挪威自然资源核算》研究报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都在GDP核算中,实行自己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三、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知识经济正在蓬勃兴起,现代科学技术对投资环境优化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投资环境中的科学技术因素影响到引资的层次、结构和水平,关系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等。

重视科学技术因素,这对我国尤为重要。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引进外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原因所在。要提高引资项目的科技水平,就必须要求我们能够提供高科技设备的配套设施,只有这样才能留得住高科技企业。否则,即使是引进了某些高新技术,但是由于难于消化吸收,不能融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瓜分或者抢占我国市场的工具。

当前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所谓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在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比起以往都有着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导致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应该不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我们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首先,大力提倡和鼓励技术的创新,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其次,我们应该千方百计使用知识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知识含量,促进这些行业生产形式和方法的革新;第三,我们应该建立国家与区域技术进步的创新体系,塑造一个有持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系统。

四、注重宏观战略性的凸现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来看,投资环境的优化都显示出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战略性。这往往都是政府综合本地区(国家)资源禀赋、地理和气候等要素,制定出适应本地区(国家)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规划,吸引相关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进而发展本地区,从而使得投资环境的优化显示出区域性特点。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五大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巴黎都市圈、伦敦都市圈、五大湖都市圈)都是政府宏观战略性规划的结果。比如东京都市圈是在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的,经过东京政府五次长期规划,才形成了目前涵盖八个主要城市的大都市圈。

我国的投资环境优化更具有国家战略性。我国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战略都是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出发制定的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的策略。为了配合这些国家战略,国家配套有相应的资金、政策和人才策略支持,从而使得投资环境的优化更具有战略性和区域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区域经济都是随着这些策略的提出而产生的具有聚集效应的区域经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