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进口商品需要标注执行标准吗

进口商品需要标注执行标准吗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出口管制措施出口管制又称出口限制,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对某些商品,特别是战略物资与先进技术资料,实行限制出口或禁止出口的措施。出口管制通常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的重要手段。另外,有些出口国家采取联合行动,限制出口量以提高国际市场价格。它是在美国操纵下,由17国组成的常设多边出口限制机构。

第五节 出口管制措施

出口管制又称出口限制( Export Control ),是指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对某些商品,特别是战略物资与先进技术资料,实行限制出口或禁止出口的措施。

出口管制通常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的重要手段。这些国家的出口管制法令,总是打着国家的“政治利益” 、 “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等旗号,借口防止战略物资和国内短缺物资输往某些国家或地区而制定的。例如,美国商务部出版的《美国出口管制规章摘要》一书中承认:管制战略物资是“针对共产党国家出口” , “管制短缺物资是为了保护国内经济、减轻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 。

一、出口管制的目的

出口管制的目的有的是出于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军事方面的,概括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间的敌对与歧视。发达国家经常采用出口禁运的措施,希望推翻敌对国家或迫使他们改变立场。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化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

2.保持军事及技术上的优势。发达国家对本国战略物资及高科技产品及资料均有严格限制。例如,军用武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设备及软件、航空航天及技术资料等方面的出口都必须向国家出口管理部门领取出口许可证方可出口。这样,一方面是为了保持自己在军事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高新技术的输出,可保持本国在技术上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

3.保护本国工业与国内市场。有些国家通过对国内工业生产所需的稀缺原材料、半成品的出口加以限制,以保证国内工业获得稳定充足的收入。例如,日本对稀缺的矿产品,瑞士对废金属等都控制出口。另外,为保证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供应,一些国家在这些产品供给不足时,也会限制出口。实际上,对某些投入的原料征收出口税,等于征收负的名义进口税,从而提高了该产业的有效保护率。

4.稳定出口商品价格。一些国家对本国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份额所占比例较大产品的生产及出口予以统一计划和安排,避免出口恶性竞争。另外,有些出口国家采取联合行动,限制出口量以提高国际市场价格。

二、出口管制的商品

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战略物资及其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的出口。例如,军事设备、武器、军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大多数国家对这类商品与技术资料均严格控制出口,主要是从“国家安全”和“军事防务”的需要出发,防止它们流入政治制度对立或政治关系紧张的国家。

2.国内紧缺物资。例如,西方各国对石油、煤炭等能源实行出口管制。

3.本国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重要商品和出口额大的商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类商品实行出口限制尤为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商品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出口商品价格波动大,因此,适当控制这类商品的出口是必要的。例如,欧佩克( OPEC )组织对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进行控制,以稳定石油价格。

4.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各国出于保护本国文化艺术遗产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一般都禁止该类商品输出,即使可以输出的,也实行较严格的管理。例如,英国规定,古董或艺术品的生产或制作年代比出口日期早100年以上的,必须领取出口许可证才能出口。

5.“自动”出口配额范围内的商品。为了缓和与进口国的贸易摩擦,在进口国的要求下或迫于对方的压力,不得不对某些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商品实行出口限制。例如,根据纺织品《自限协定》 ,出口国必须自行管理本国的纺织品出口。

6.跨国公司的某些产品。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投资,尽管会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可能利用国际贸易活动损害东道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利益。如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策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利用出口限制手段来制约跨国公司的这类行为,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出口管制形式

出口管制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单边出口管制,是指一国根据本国的出口管制法律或条例,设立专门机构对本国某些商品出口审批和办理出口许可证,实行出口限制。例如,美国政府根据国会通过的有关出口限制法等,在美国商务部设立贸易管制局,专门办理出口限制的具体事务,美国绝大部分受出口限制的商品出口许可证都在该局办理。

为了加强单方面出口限制,许多发达国家根据国内外情况和对外政策的变化,制定和修正出口限制法等。例如,早在1917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1917年与敌对国家贸易法案》 ,以禁止所有私人与美国人及其同盟者在战时或国家紧急时期进行财政金融和商业贸易上的交易。“二战”后,为了对当时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还于1949年通过了《出口管理法案》 ,以禁止和削弱全部商品和技术资料经由贸易渠道出口。这个法案以后几经修改,直至《1969年出口管理法》出台。以后,美国国会又出台了《1979年出口管理法》 、 《出口管理法1985年修正案》 ,这些法案或修正案主要是进一步放宽美国某些相对低技术的产品和技术资料的出口限制,以增加美国商品的出口。

由此可见,单边出口限制完全由一国自主决定,不对其他国家承担义务和责任。

2.多边出口管制,又称共同出口管制,是指由几个国家的政府或组织,通过一定的方式建立国际性的多边出口管制机构,商讨和编制多边出口限制的清单,规定出口限制的办法,以协调彼此间的出口限制政策与措施,达到共同的政治与经济目的。例如,以前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就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性多边出口限制机构。巴黎统筹委员会原名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COCOM ),简称“巴统” 。它是在美国操纵下,由17国组成的常设多边出口限制机构。其总部设在巴黎,于1949年11月成立。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共同防止战略物资和先进技术输往社会主义国家,对它们实行出口限制,以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巴统于1994年3月31日宣布解散,并以先前的17个国家为主组成一个“新机制” ,继续对其确定的所谓危险地区、敏感地区、核不扩散地区、遭受国际贸易制裁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实行高、精、尖技术及设备的出口管制。

四、出口管制的主要措施

1.出口税。海关就某些出口商品对本国出口商征税,具体的征收办法与进口税相似。

2.出口工业的产业税。有些国家对某些生产资料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征收产业税。这些产业往往是出口产业,产业税也会起到限制出口的作用。

3.出口配额。出口国政府规定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出口的数量或金额,超过这一额度不准进口。出口配额通常可以分为总配额和国别配额。总配额是控制本国的出口总量。国别配额是体现歧视政策或是在某些进口国的要求下“自愿”规定向这些国家的出口配额。

4.出口许可证。这是某些国家对本国出口商品实行全面管制的一种措施。例如,美国政府指令商务部通过出口许可证对其出口商品实行分组管制,发放不同的出口许可证。

5.出口禁运。这是贸易制裁的一种手段,是指出口国为迫使被制裁国做出某种让步,禁止本国出口商向该国出口商品。

6.出口卡特尔。这是指某些商品的主要出口国组成国际垄断组织,采取联合行动,主宰国际市场的价格。国际卡特尔作为国际贸易垄断组织,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出口卡特尔,即出口方或出口国组成的垄断组织。例如,最著名的出口卡特尔是由以中东地区的13个国家组成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另一种是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结盟。例如,订立国际商品协定,对国际贸易做出某种安排,由于非协定国的市场地位较弱,客观上不得不接受协定的安排。

思考题

1.简述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2.对比进口配额制与关税对国际贸易的不同影响。

3.何为出口信贷?出口信贷有哪几种主要形式?

4.一国为什么要实行出口管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