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新型文化精神的培育
所谓“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生活方式上共通的价值理念。人是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的、携带着一定文化信息的社会动物,可以说人与文化须臾不离。同样,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会逐渐凝结、积淀和形成其“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能是低级的自然状态的,如利润导向型的企业就可能形成以“惟利是图”、“为富不仁”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可能是高级的自觉状态的,如事业导向型的企业就可能形成以“以人为本”、“能上庸下”为主导的企业文化。由于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本质特征就是自我创新,因而一种真正的企业文化必然是一种不同于自然状态的、必须自觉创造的企业资源,企业必须形成一种有利于人力资源增值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不是“老板文化”,而是企业全员所认同和传递的一种组织氛围、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
企业文化这种独特的精神财富是无形的又是能动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核心能力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拿破仑曾做过一个评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有3/4是由士气构成的。”对企业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据研究西方企业文化的专家对世界著名大企业的评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与不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总收入平均增长分别是682%和166%;平均净收入增长分别是756%和1%;员工平均增长分别是282%和36%;股票价格平均增长分别是901%和74%。可见,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增值和企业资源增值具有极为重要的贡献。
一、积极进取导向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重要导向之一就是鼓励员工个人积极进取。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进取的。古人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但在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已经没有“创业”与“守业”之分了,或者说只有永远的“创业”而没有单纯的“守业”了。创新意味着积极进取,不进则退、不进则垮。对于企业而言,对超额利润、价值增值的不懈追求决定了企业必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和行动,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必须塑造一种鼓励积极进取的文化理念和环境。如果企业对积极进取的人采取一种“枪打出头鸟”敌意做法,如果企业对新形势、新问题仍然采取老办法、旧经验,那么这个企业文化必然鼓励的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那么这个企业必然沦落到平庸、落伍、垂危的境地。同时,创新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性,意味着成功与失败的概率并存,错误和失败在所难免,但没有失败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成功。因此,只要有创新,就必须鼓励探索、允许冒险、容忍失败,不能极端地追求“不成功便成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相反要提倡“胜败乃兵家常事”、“吃一堑长一智”的价值观念。美国企业文化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允许失败,但不允许不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指员工可以创造出可以上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而且还指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适应和改造。有专家指出,欧盟15国大约有300多个类似美国硅谷那样的科学园,可没有一个像硅谷那样成功,其原因除了风险资本市场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环境、尤其是创新文化上的差异。美国硅谷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但敬佩成功者,而且也尊重失败者。硅谷的成功,并非由于美国的科技人才要比别国的科技人才更出类拔萃,而是因为它用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环境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硅谷的产品不仅知识含量高而且文化成分大,而产品的文化含量越多则其附加价值就越高,这就是硅谷的产品之所以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奥秘。
二、个人能力导向
创新型企业文化的另一重要导向就是个人能力。创新型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以“个人”能力和价值为核心导向的共同价值体系。传统社会提倡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评价个体的标准不是“能力”而是“道德”,表现个人才华的人往往被视为有“扬才露己”、“恃才傲物”等不良行为的异类,因而它造就的主要是“老好人”而不是“大能人”,但事实证明,一个组织如果没有那么一批“能人”、“干将”、“贤才”、“英杰”,注定是干不成大事的,竞争力强大的集体总是由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个体组成的。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就是造就个体本质力量强大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人”。从思想演变来看,西方第一代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第二代管理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第三代管理理论是以“能力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这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和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企业越来越盛行“以人为本”的“个人化公司”,这种富有挑战性的管理理念不是强迫员工服从“组织人”的企业模式,而是建立一个充满灵活性的、能让每一个员工发挥其特有常识和特殊技能的组织框架;不是把员工当作可控制的经营成本,而是把他们视为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力资源。不难发现,这种“以人为本”的“个人化公司”的管理趋势,与主张将企业视为生命的“长寿企业”的思想是十分吻合的。现代知识经济也是一种能力经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表现为人才能力之间的比较优势,因此企业要大力提倡“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塑造和形成一种个人能力导向的企业文化,不惟论关系、不迷信学历,注重工作能力、重视实际水平;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能上庸下”,“用贤任能”的人才政策,使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在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对象化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如果在一个企业文化中,盛行的是“报酬看级别,做事谈好处,举人观路数,业绩视摆平”的歪风邪气,追求的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价值观,横行的是嫉贤妒能、压制才俊的人,欣赏的是“四平八稳”、“听话懂事”的人,那么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就会感到曲高和寡、心灰意冷而最终心生去意、分道扬镳,那么这个企业必然缺乏内在的开拓力、战斗力和超越力,就必然会积弱和平庸。试想,企业中都是“自我”被弱化的个体,怎会组织起一个具有战斗力的企业团队?一群不学无术、无知低能的乌合之众,怎能成为一支经得起风吹雨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打硬仗的生力军?所以,没有本质力量强大的“个人”就没有竞争力强悍的企业,只有建立尊重“个人”的制度体制和文化理念,才能激发起全体员工的个人创造性和能动性,实现持续的、强大的管理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