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均衡发展理论

什么是均衡发展理论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4.1 什么是均衡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是绝对的,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必将趋于收敛(平衡),因此主张在区域内应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使各产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后将导致各要素收益平均化,从而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结果。

2.4.1 什么是均衡发展理论

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是绝对的,随着生产要素的区际流动,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必将趋于收敛(平衡),因此主张在区域内应均衡布局生产力,空间上均衡投资,使各产业均衡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理论不仅强调部门或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同步发展,而且强调区域间或区域内部的平衡(同步)发展,即空间的均衡化。

这一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之上的。这些假设条件包括:(1)生产中有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并且可以相互替代;(2)完全的市场竞争模型;(3)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并且是无成本的;(4)区域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条件一定;(5)发达地区资本密集度高,资本边际收益率低;不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度高,工资低。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3个要素的投入状况,而各个要素的报酬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在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下,生产要素为实现其最高边际报酬率而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的均衡。因此,尽管各区域存在着要素禀赋和发展程度的差异,由于劳动力总是从低工资的欠发达地区向高工资的发达地区流动,以取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同理,资本从高工资的发达地区向低工资的欠发达地区流动,以取得更多的资本收益。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后将导致各要素收益平均化,从而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结果。

均衡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努力使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以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刺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刺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了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

(2)纳尔森的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不发达经济的痼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走出陷阱,就必须使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

(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应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较有市场,原因在于它的三个“不可分性”(基础设施的不可分性;储蓄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的理论基础即社会分摊资本的不可分性、需求的不可分性、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以及外部经济效果具有更能说服人的证据。罗森斯坦—罗丹从三个“不可分性”进一步论证: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周期长,不可能一次投入足量资本,则工程或者不配套,或者半途而废,形成不了生产力;现代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只有同时投放大量资本,兴建许多相关工厂,才能互相创造需求,提供市场,使整个工业得到发展。否则,单独兴建的某个工厂会因找不到社会需求而被迫关闭。进一步说,在一个地区兴建大量相关工厂,不仅可以收到规模经济效益,而且还将促使一些共同使用的运输、道路、货站、通信等设施和服务性专业企业建立,从而大大降低各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它们的竞争和发展。据此,他认为,应当按照同一投资率和增长率来全面发展工业,把现有资源均等地分配于一切工业,以便实现投资的最优格局。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纳克斯认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资本缺乏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但贫困恶性循环并非一成不变,平衡增长可以摆脱恶性循环,平衡增长是扩大市场容量和造成投资诱力的一种必需的方法。由于现实中各产业、部门、企业之间存在关联性和互补性,即此供给恰好是彼需求。因此,只有在各产业、各行业、各部门同时增加投资,才会导致各方面需求同时扩大,使市场得以扩大,才能克服由于地区内市场狭小、资本有效需求不足和资本供给不足的双重发展障碍,冲破其发展瓶颈以实现经济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