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

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虽然非均衡理论无法阐述非均衡发展的合理界限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其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2.4.2 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

首先必须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强调的均衡发展与一般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有所不同,它更强调的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主要包括三层意思。第一,均衡是非均衡这一发展过程的最终结果,而非一个事先设想的目标。第二,经济运行的总体均衡中包含局部的非均衡。第三,均衡是动态的,它需要经过非均衡的运动上升发展到新的均衡状态,即旧的均衡不断被打破,新的均衡不断建立。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其次必须强调,均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非均衡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我国建国后的国民经济发展来说,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千疮百孔,不管是大中城市还是广大农村,普遍处于一种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因此,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以后,推行均衡发展战略,全面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再就现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来看,这一战略的提出,其理论依据无疑仍是均衡发展理论作用的结果。20世纪末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基本现实是,首先,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由于种种原因,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两极分化已经初露端倪。其次,由于国务院采取了银行利率降息等多重经济软着陆措施,投资不足、市场疲软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提出了基于均衡发展理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所以,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条件就在于:第一,区内普遍基础薄弱,不具备非均衡发展的条件时;第二,两极分化加剧,区内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激化时;第三,当投资和需求严重不足,需要刺激需求以推动全面发展时。

最后必须承认,均衡发展理论并非没有缺陷。均衡发展理论的缺陷之一,在于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对于一般区域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来说,不可能具备推动所有产业和区域均衡发展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在经济发展初期很难做到均衡发展。缺陷之二,它忽略了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因素,似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能决定劳动和资本的流动,就能决定工资报酬率和资本收益率的高低。但事实上,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趋向加重而不是缩小区域差异。发达区域由于具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更大的市场,必然对资本和劳动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极化效应,形成规模经济,虽然也有发达区域向周围区域的扩散效应,但在完全市场中,极化效应往往超过扩散效应,促使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大。另外,技术条件不同也会使资本收益率大不相同,此时的资本要素流动会造成不发达区域资本要素更加稀缺,经济发展更加困难。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显然是从理性观念出发,采用静态分析方法,把问题过分简单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实距离太大,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无法为区域发展问题找到出路。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现实区域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因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而使非均衡逐渐趋向于均衡的可能性。但是,“只有经过非均衡发展过程,才能达到高水平、高效率的空间均衡”。否则只能是低水平、低效率的均衡发展和普遍贫穷。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均衡与非均衡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律性,不可简单地为了均衡而均衡,或为了非均衡而非均衡。实践证明,区域均衡推进和平均分配的选择是低效率的。在不具备客观经济条件下,强行实施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资本、技术、人才纷纷流向经济发展基础好、资本回报率高、市场发育程度高的东部地区。然而在非均衡发展条件下,东部对中西部的技术推移带动效应十分有限,而且中西部地区自身条件的不完善给“梯度推移战略”的实施增加了难度和阻力。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开发严重滞后,不仅阻碍了东部地区技术、经济的推移,而且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非常及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虽然非均衡理论无法阐述非均衡发展的合理界限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要充分考虑其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从全局和长远来看,当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均衡状态时,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效益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否则,低发展水平地区将会制约高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从而最终制约全局(或全国)的发展水平。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虽然表明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由非均衡转向均衡发展,但是,总体的均衡发展过程必然通过局部的非均衡发展才能实现。西部大开发是百年工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在所有地区同步推进,必须遵循通过非均衡发展实现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采取有重点、有层次的非均衡推进战略。比如,杨凌农科城在陕西关中地区不仅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而且是我国惟一成规模的农科教基地,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示范作用更是毋庸置疑,因此杨凌农科城的增长极作用值得研究。均衡与非均衡是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互交替,不断地推动区域系统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