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编制意义和有关研究概况

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编制意义和有关研究概况

时间:2022-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编制对农村城市化的科学决策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对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三)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我国存在两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差异。郑弘毅在其主编的《农村城市化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一整套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总体来看,张小林、金其铭提出的农村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大致反映了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内涵,其特点是较为简约。

6.2.1 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编制意义和有关研究概况

一、编制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意义

我国的农村城市化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它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所特有的现象,所以缺乏国际标准意义上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再加之目前国内尚未有一套统一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因此编制出一套较为实用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科学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状况和水平,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城市化取得了很快的进展,成就斐然。那么如何准确地反映、评价这些进展,进而为政府部门在制定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决策方案做出理论上的参考或依据,就成了制定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基本任务,只有科学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才能实现这些基本任务。事实上,我国各级政府在决策时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正是缺乏有力的、量化的、且具操作性的理论支持,结果往往造成一些失误。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编制对农村城市化的科学决策有重要作用。

(二)科学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对当前的小城镇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主要讨论了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其中建设小城镇被列为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这项举措大大加快了对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但由于小城镇建设缺乏具体的、尤其是量化的方法指导,使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其初衷相违背的做法,如为了建设小城镇而建设小城镇、用集资摊派的方法建设小城镇等等,这些都与一些领导人不十分了解农村城市化的真正内涵有关。在此情况下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会有助于有关领导人掌握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具体努力方向等等。因此建立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对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我国存在两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差异。一是城乡经济差异,二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差异的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生活质量的差异等等。在区域经济差异中,各区域在农村城市化水平上的差异是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城市化水平差距缩小,则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必然缩小,反之亦然;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城市化水平,是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一环。但是这种努力如果没有具体的、量化的理论做指导,便会是盲目的,而在建立了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之后,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它使工作变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有目标了。另外,我国地区内部的农村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可使该差异显性化,也有助于缩小本地区的内部差距。

二、有关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研究概况

有关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实际上是从现代化标准衍生而来,关于现代化的标准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阿莱克·英克尔斯(Alex Inkelcs)和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都曾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在国际上较为流行,很多有关现代化的研究甚至农村城市化的研究都是以此为基础的。英克尔斯教授的现代化指标体系是这样的:

①人均GDP(当年价、当年汇率)3000美元以上

②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15%

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以上

④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70%以上

⑤识字人口占总人口比重80%以上

⑥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10%~15%

⑦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以上

⑧平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100人以下

⑨平均期望寿命70岁以上

⑩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以上十大指标虽然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且指标也过于简单,但它仍不失为研究我国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参考;虽然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内涵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是以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为基本出发点的,相通之处自然很多。

仅就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而言,目前国内也有了一些有关的论述。张小林、金其铭在其《乡村城市化理论研究》中提出了经济规律与地域工业职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居民生活水平(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社会基础设施、人口分布共5类15个指标,构成了一个指标体系。

郑弘毅在其主编的《农村城市化研究》(1998.4)中首次提出了一整套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统计指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管理指标系统三部分,以服务于统计、评价、管理的不同目的。其中统计指标系统又分乡镇人口子系统、乡镇经济活动子系统、乡镇社会空间子系统共3个子系统134项指标,基本涵盖了我国农村城市化主体内容的主要方面。而评价指标系统则又将这3个子系统分为城镇现代化指标体系和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两部分来阐述,共有22个指标。至于管理指标系统则分为人口、劳动者、土地、经济、产业、居住、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邮电通讯、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环境共19类43项指标,目的是便于管理部门操作应用。

总体来看,张小林、金其铭提出的农村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大致反映了农村城市化的主要内涵,其特点是较为简约。而郑弘毅的农村城市化指标体系则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农村城市化的各个侧面,其特点是全面、详细。但两者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前者似乎失之过简,尚不能全面反映农村城市化的特点,而后者则由于过于详尽而又有繁杂之感,不仅实际操作起来工作量较大,而且因各部门间指标体系不统一,易造成工作交流的困难;其次,两者均未能设置各指标的权重,因此无法了解各个指标间的重要性差别;再次,两者未能就农村城市化的阶段性提出指标建议,因此,不便于对各个地区的农村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作出评价。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我们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时所要竭力避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