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拿大的城市经营

加拿大的城市经营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3.2 加拿大的城市经营加拿大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另外在加拿大,由于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建设经营采取了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城的方式。在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城位于蒙特利尔市和多伦多市。加拿大地下城的发展不仅遵循了自然规律,而且与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相适应。

8.3.2 加拿大的城市经营

加拿大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加拿大国民一般都很推崇公共事业,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家认为这样的做法利民利国,因此公民对分担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普遍采取认可的态度;另外加拿大政府拥有一套完善的立法、财政和管理手段,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产业化。

加拿大基础设施实现产业化有其重要的先决条件:1)强大的市级政府机构,加拿大的城市政府有增加财政收入、决定财政存款及预算方案的权利。2)税务机构的职能不单单是为国家创收,而且还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其中心工作主要是理顺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平衡政策和社会政策四大关系。3)加拿大拥有一个透明、中立的税收体系,在税法中明确规定哪些财产和收入在纳税范围内以及规定了相应的税率,同时对具有相同条件的纳税者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

加拿大市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策,城市开发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投入比例较大,新区开发的每100加元中,大约有25到33加元都是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加拿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原则体系。

第一,政府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它提到发展社会经济、安定民心、提高生活质量的高度。

第二,政府对基础设施产业实行控制。在加拿大,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机构主要有四种:政府部门,尤其是市级政府;国有企业,主要是省级国有企业;有特许执照的私人公司,其企业获利来自于机车设施受益者交费;公私合营公司。

第三,为防止基础设施的经营出现垄断,加拿大政府对经营基础设施的国营或私营集团进行考核,按规定颁发许可证,并对收费标准进行干预。

第四,市级政府应对基础设施建设负主要责任,担负起领导及开拓融资渠道的职责。

第五,城市基础设施耗资大,投资回收期长,所以投资大部分来源于信贷,信贷期一般为20年。

第六,金融机构应该对基础设施的信贷设立专款专用。

第七,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一定要与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密切结合起来,应该建立在经济、社会、环境、投资分析基础之上;同时应考虑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和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

第八,城市基础设施是一种社会服务,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一切向钱看,同时又要切忌无偿使用。

第九,在城市基础设施使用费的回收方面,有些费用是向房地产所有者征收,同时向贫困家庭以及有些基础设施进行一定的补贴。

第十,开发商有责任担负起开发场地以外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这部分开发费一来可以解决基地以外的服务配套,二来可以当做基金储存起来。

另外在加拿大,由于气候等方面的原因,城市建设经营采取了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城的方式。在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地下城位于蒙特利尔市和多伦多市。蒙特利尔市地下城于1962年开始建设。最早的地下城是由贝聿铭设计的维尔玛丽广场,1966年,蒙特利尔市地铁建设完成,成为地下城大规模发展的契机,地下城建设的速度加快,其功能也逐步完善;80年代,在政府和诸多私营业主的努力下,大多数地下商场连接起来,形成了地下商业走廊;到了90年代,中心地区大型办公楼、商业大楼和地铁基本上连接起来,建成了当今世界一流的地下城。多伦多市于1917年开始出现建筑地下室,到1995年完成地下城的建设,连接长度总计12英里。地下城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由“U”型地铁线所围合,连接起城市中心区几乎所有的商业、商务、交通设施,人们可方便地在地下穿行。

按照市场的需求,地下城的使用功能呈现出综合化、全面化的特征,如地下城包括餐饮、零售、超市、游艺、电话、银行、彩票、剧院、广告等众多服务项目,保安、防灾、无障碍设施、各种标志等系统也相当完善。从广义上说,地下空间还应包括轨道交通、停车、市政、防护、仓储等设施。目前,多数人直接利用的是地下城的商业和服务功能。据统计,蒙特利尔市地下城总建筑面积约为360万平方米,全长29公里。其地下城与62座综合地面建筑、1万个室内公共停车位和155个地下过街道相连通。该地下城连接着10个地铁站、两个火车站、两个长途汽车站、1700家公司、45家银行、7家主要宾馆、两所大学、两家商场、1600家商店、200家餐馆、34所影剧院,以及多个住宅小区和奥林匹克体育场,每天约有50万人次来往通过。

加拿大地下城的发展不仅遵循了自然规律,而且与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相适应。我国在城市建设经营中在一味地扩大城市地面地面积,不仅造成了一定的土地资源浪费,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管理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所以我国的城市经营应该多借鉴加拿大的地下城经验。

加拿大城市在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如路幅宽度、线性设计、车道划分等都很好地考虑了行车安全因素。在温哥华和多伦多市,大部分城市道路在临近交叉路口容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都在道路建设阶段用路面物理隔离的方法被渠道化,以保证车辆快速、安全、有序地通过交叉路口。同时,加拿大人都遵守校车优先、公车优先的行车原则。

温哥华市通过运用高科技交通警务手段,实现对城市重要路段的交通状况和各种交通行为的实时监视与远程控制。市区内还通过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对行驶在各道路上的机动车辆实施管制措施,例如在市区内的绝大多数单行道以及单向行驶车辆较多的双向车道,交通信号灯通常会被设置为连续的绿灯信号,以保证车流不间断地通过。

加拿大的城市各类建筑物前后都有一片片的绿地,花草树木点缀在周围,街道两旁还有宽度不同的绿化带。城市和农村里有大大小小的公园,公园里除了花草树木,还设有凉亭、桌子、椅子、饮用水喷头、洗手的地方等。很多设备在加拿大全境都是统一的样式、统一的规格,公园的木制桌子一般都使用了几十年,但是没有一个桌面上有刀子等的刻痕。城市里的公园数量很多,分布均匀,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完善。每个公园都有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游泳馆(池)以及按年龄段设置的儿童活动中心。学校的活动场地不但面积很大,而且绿草茵茵。城市里植被覆盖率很高,似乎整座城市就建在绿树丛中。城市内的小动物也很多,小松鼠不仅在草坪上、树上活动,建筑物的窗台上、马路上也会有松鼠奔跑。水鸟、鸽子、海鸥、大雁、野鸭也常能见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加拿大建国历史很短,但城市化进程非常快。从17世纪初城市化启动到1887年加拿大城镇人口达到22%,再到1921年城市人口从110万上升到430万,城市人口的比例从1/4上升到1/2,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尼伯、卡尔加利、温哥华等,也产生了一些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水的供给、卫生设施、营养、食品安全、卫生服务、住房条件、工作条件、教育、生活方式、人口的变迁以及收入等都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有必要采用系统的、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人类健康问题。

1987年加拿大正式启动健康城市项目,如多伦多的“健康城市运动”,魁北克的“健康城市与城镇运动”。此外,加拿大在开展健康城市活动的同时,根据自己国家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等特点,率先开展了“健康社区”的活动。到1988年,加拿大的健康社区活动已经覆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包括农村的一些乡镇,并逐渐在省级水平建立了健康社区/城市网络,比较著名的有渥太华健康社区联盟等。

在这个过程中,加拿大积累了一些健康城市的成功经验。

(1)适度功能分区

加拿大在城市规划中,各城市和城镇当局设立了严格的分区制,旨在控制土地使用的密度,同时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城市市区规范地分为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和机构区;并依据分区制,市区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地带,对各自的使用和开发方向都做了一些明确的规定,如对建筑物的用途、面积、地点甚至外观等方面进行了限制。住宅区对每英亩或公顷土地上的住宅数量进行限制,对宅地面积做了规定,对郊区农业土地的开发制定了长远的分区方案,保留足够的农田和绿地面积,避免城市无限度扩张。

(2)注重公共交通

在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交通规划,如蒙特利尔、温哥华、多伦多等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快速公交、普通公交、市郊火车、小汽车、自行车、步行相互配合的综合系统,即将不同的公共汽车线路通过换乘站连接在一起,乘客可以在不同的交通方式间进行方便的换乘。大型公交站位于综合公共交通网络的轴线上,并进一步分为中转式的大型公交站和终端式的大型公交站。公交优先的设计大大减少了人们对私人小汽车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城市交通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此外,城市的开放空间也非常注重形成以公交为主体的便捷交通网络,即到达这些空间可以通过大运量的交通工具、步行或自行车等方法实现。

(3)历史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加拿大提倡历史遗迹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一些城市的传统商业街和历史文化游览街附近的公共空间非常注意与周围历史遗迹风格一致,如多伦多著名金融街道YOUNG街(Young Street)BCE大厦(贝尔公司的总部)为了保存原有建筑的韵味,特地存留了一面残墙,让古老的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交相辉映,既成为最能体现多伦多城市特征的地方,也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景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