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 英国的城市经营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就是英国公用事业从完全私有的分散经营方式向集中方式的过渡,再从国有化进程到私有化浪潮,从单纯追求利润向主要体现公众利益的现代城市管理方式的发展历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起初他们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等同看待,并没有认识到在考虑利润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其公益性。因此,政府对公用设施建设大多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但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私营的城市公用事业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疾病瘟疫等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城市公用事业的特殊性,之后在差不多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对城市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渐集中的过程,先是在某些城区,接着在很多城市里,然后发展成区域性乃至于全国性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又再度把城市公用事业出售给私人,过程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其实表明了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程度应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现在的私有是比最初私有更高层次的回归,城市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决定了它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并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英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有着丰富的经验。首先,政企分离是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关键。在政企分离的管制体制下,企业才能形成作为市场主体所需的经营机制;政府从城市公用事业的垄断经营者转变为竞争性经营的组织者,提高了政府管制的效率。英国的城市公用事业在实行政企分离的管制体制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根据政府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有关条款,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换。
第二,竞争是提高城市公用事业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竞争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它能刺激生产效率(企业内部效率)和社会分配效率的提高。同时,在不完全信息的现实中,竞争还能产生一种信息发现机制,打破任何企业对信息的垄断,迫使企业按照包括正常利润在内的成本定价,从而提高社会分配效率。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竞争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样适用于城市公用事业。而且,城市公用事业的竞争还能使政府管制者获得较多的管制信息,缓解管制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高政府管制效率。
在城市公用事业中实行有效竞争的管制政策,其思路是:首先区分自然垄断性业务与非自然垄断性业务,然后把自然垄断性业务从其他业务中独立出来,由一家或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性经营,政府以这类业务作为管制的重点,建立模拟竞争机制的管制机制;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则由多家企业竞争经营。政府对经营垄断性业务的企业或者不允许其同时经营竞争性业务,或者对不同性质的业务实行独立核算,以控制企业利用自然垄断性业务领域的垄断力量对其竞争企业采取反竞争战略,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在总体上使整个城市公用事业处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状态。
第三,按照经济原理制定城市公用事业的管制价格。在改革中,英国对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管制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行最高限价模型,即RPI-X价格管制模型,RPI为零售价格指数,X是政府对企业所规定的生产效率增长率,政府对X值作周期性调整。由于零售价格指数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外生变量,企业要取得较多的利润,就只有通过努力使生产效率的实际增长率高于政府规定的X值,这就促使企业自觉优化生产要素组合,进行技术革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不直接控制企业利润,企业在政府规定的最高限价下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由,只要企业善于经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就能取得较多的利润,从而使企业不断得到自我发展。此外,由于英国政府对电信、电力、煤气供应等城市公用事业所规定的X值都大于零售价格指数,而且有不断调高的趋势,因此是一个负数,企业必须每年把价格下降,使消费者能从企业效率提高后享受较低的价格,有利于提高社会配置效率。因此,英国的价格管制模型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价格管制体制存在一些问题,英国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我国的价格管制体制改革可采取的基本思路是:逐步以经济原理为基础,建立高效率的价格管制体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