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与需要
马斯洛(Maslow,1960)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在不同时期人们适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水平。需求层次呈金字塔形(见图5.1)。
图5.1 需求层次
资料来源:Maslow(1960).
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上升,从低水平的基本需要和动机到高水平的社会和精神需要。每种需要分别是:
●生理需要:对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品的需要。
●安全需要:对危险、伤害和损失的逃避。
●社会需要:从属于某一群体或社团的要求,比如家庭、组织或工作小组。
●尊重需要:自我尊重、自我认可的需要,同时被他人尊重、认可、欣赏、评价的需要。
●自我实现:实现个人目标,获得成长,开发并最大限度利用自身创造力。
马斯洛认为人们按次序来满足需要,首先要满足的是低层次的生存需要,然后才是高层次的需要。如果某一个层次的需要未被满足,人们的行为就受这一层次的需要所驱使。一个饥饿的无家可归者只有在找到食物和住处后才会追求自尊和社会需要。马斯洛还指出,人们的动机是随着他们的处境变化的,的确如此,当取得了一定的尊重和认可后,人们仍不满足,还要取得更大成功。
因此,卡特怀特(Cartwright,2000)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层,他称之为“无法实现的满足”,即人们总是在努力争取,但永远不会实现或不可能完全实现的目标(见图5.2)。
这说明人们总是在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尝试新的事物,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人们总是不断对自己个人和职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时也有必要明确以下有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
●孩子气的想法和白日梦实际上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他们不愿为既定的目标付出必要的努力。
●孩子气的起誓也常常没有意义,比如这种态度:“我想成为领导/经理/榜样/万众拥戴的天才,如果不能,我就什么也不做。”
●从表面看起来有些职位受人尊重,并取得了一定成功,为此有人在很长一段时期不放弃这些拥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位,比如商店的终身雇员、地方议员、专业协会理事等。
●坚持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比如,当某种东西非常稀缺时仍坚持要得到它,否则就不再继续工作。
案例
一名很有前途的建筑师在职业发展初期就获得了人们的赞誉,他早期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对别人不以为然的细节非常关注。顾客对他能十分周全地考虑他们方方面面的需要感到很满意,最后设计的施工者也能很早就清楚地把握他们工作的内容。
后来他对细节越来越偏执,由于他一厢情愿地坚持在最微不足道的细节上花费工夫,致使顾客纷纷流失。
他失去了两个合同后,他的职业开始发生转折。由于他坚持在接待处放置某些植物,在餐厅、咖啡桌及客房里都要摆放鲜花而不是塑料花,他失去了一项大型酒店的工程。在讨论酒吧区的摆设时,经理从顾客的角度解释到,某种系列的家具脱销不再生产了,但他仍坚持只有这种款式的家具最合适,否则整个工程将无法进行,结果这位建筑师失去了工作。
由于他在业内非常有名,他丢掉工作的消息传得很快,他对细节的关注也成为一种盲目的、无意义的固执做法。
图5.2 需求层次
资料来源:Cartwright(2000).
此外,对真正的成功予以表彰和庆祝是很重要的。人们在努力工作并实现了一定的目标后常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将来他们会追求其他更高的目标,同时希望在成功时得到承认。因而,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管理者在某项工作结束或某项工程圆满完工时,都会通过晚会或其他庆祝方式来庆祝,这样,不仅每个人都知道他们成功地完成了哪些工作,而且这些成就也得到了公开的承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