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时间:2023-06-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一、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竞争力分析(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内部空间竞争力比较1.空间三点突出,旅游竞争力与资源、经济、交通紧密相关从第四章对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分析可知,廊坊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市区、三河市、霸州市三点突出,三地旅游经济发达,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列市内前三名。

第四节 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竞争力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的内部空间竞争力比较

1.空间三点突出,旅游竞争力与资源、经济、交通紧密相关

从第四章对廊坊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分析可知,廊坊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市区、三河市、霸州市三点突出,三地旅游经济发达,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列市内前三名。廊坊市的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廊坊市的15家A级景区有13家位于上述三地,其中包括市区6家,霸州4家、三河3家;廊坊市的旅游资源以现代旅游资源为主,在15家A级景区中,60%为现代旅游资源。现代旅游资源的特点客观反映了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必然关系,市区、三河、霸州三地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总值在市内的9个县市中分列前三名,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出其他县市两倍以上。三地交通便利,境内均有国道穿越,霸州市有保津高速、国道112、国道106和京开高速穿城而过,廊坊市区有国道105和京津塘高速穿越,三河市有国道102穿城而过,反映了廊坊市旅游经济“沿国道发展”的特点。

2.整体发展呈现“点强面弱,南北分明”特点

廊坊市旅游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点强面弱”的特点,廊坊市市区、三河市和霸州市旅游发展强势,远超其他县市。同时,廊坊市以现代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资源体系在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出“南北分明”的特点,南部以固安、霸州、永清为主,温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北部三县和廊坊市区的会展中心和高尔夫球场分布集中,商务休闲旅游特色明显,如表5-3所示。

表5-3 廊坊市温泉、会展、高尔夫资源分布表

img113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外部空间竞争力比较

根据第四章的分析结果,廊坊市是大北京都市区的传统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业综合实力居末位。廊坊市以会展、温泉和高尔夫为主的现代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在河北省内具有竞争优势;同时,空间上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了廊坊市发展商务休闲旅游的竞争力。但随着环京津休闲旅游带的建设,来自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保定市以白洋淀温泉城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区建设,以涿州为中心的高尔夫度假区建设以及唐山、石家庄、邯郸等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对廊坊市的商务休闲旅游发展形成竞争压力。但是,廊坊市的现代旅游资源与河北省内其他以传统旅游资源为主体的城市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如秦皇岛和唐山的海滨旅游资源、承德的皇家文化和森林草原旅游资源、张家口的山地滑雪旅游资源、保定市的皇家陵寝文化及人文旅游资源、石家庄和沧州市的传统人文旅游资源,上述旅游资源与廊坊市旅游资源类别差异大,为廊坊市与上述城市的协作发展创造了条件。与河北省周边的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的众多旅游城市相比,廊坊市在传统旅游资源方面同样处于劣势,在现代旅游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京津两市比较,廊坊市的旅游发展处于绝对劣势。因此,廊坊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应通过区域协作和“近位发展”的融入策略,积极参与到区域大旅游发展中,发挥自身在河北省内现代旅游资源的相对优势,避免与京津的直接竞争,利用区位优势,打造京津廊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模式。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一)点—轴空间发展模式

通过对廊坊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内部空间竞争力的分析,发现廊坊市应以“点—轴”发展模式对其旅游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即以旅游资源相对集中、旅游设施和旅游客流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级旅游中心地为“轴点”,以交通干道为“轴”,沿交通干道延伸并向外扩散、辐射,进而影响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最终形成旅游板块。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廊坊市应以旅游空间竞争力最强的市区、三河市和霸州市为一级“中心”,以香河县、固安县为二级“中心”,以中心为增长极,以点带轴,以轴带面,推动廊坊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路线,对于促进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崔功豪,2000)。

廊坊市在空间上分为北三县和南部县市两部分,因此其发展主轴确定为两条——南部主轴和北部主轴。南部以贯通南北的272省道为“主发展轴”,该轴线串联廊坊市区、霸州、文安和大城,是廊坊市借力北京,同时带动南部地区融入廊坊旅游业发展格局与中北部地区合作共生的重要发展轴,该轴线串联了市区的安次龙河湿地、万亩桃花林、霸州的胜芳古镇、胜芳家具博览城、文安古洼、大城祖寺村等,对于上述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廊坊市北三县以贯通东西的102国道为“主发展轴”,该轴线串联三河和大厂,将三河市燕郊镇、百世獒园、二郎庙、旺星休闲垂钓园、大厂的京东第一温泉度假村、北坞清真寺等资源串联起来,西与北京密切相连,东达蓟县,承接来自京津的辐射,同时带动沿轴旅游景区的发展。南部分别以连接北京,串联固安、霸州的国道106和横穿霸州、连接天津的112为“次发展轴”,是廊坊市承接京津辐射与京津保持密切合作的发展轴线。北部的次发展轴为省道274,串联三河和香河,通过商务旅游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推进北三县旅游业的发展。在“点—轴”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市区、三河、霸州三个增长极,带动其他县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而形成北部三县的“商务休闲旅游区”、中部廊坊市区的“会展旅游区”和南部以永固霸为中心的“温泉休闲旅游区”三个旅游板块,如图5-14所示。

img114

图5-14 廊坊市旅游业点—轴发展模式图

(二)中心—边缘空间发展模式

在大北京都市区,北京、天津是实力强大的旅游中心城市,廊坊市是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边缘区之一,京津廊旅游空间结构表现为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式。

在京津廊旅游圈中,京津构成双核结构,即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高宁,2008),也称哑铃模式。北京、天津是双核,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以及国道103是连接线,共同构成北京—天津哑铃模式。廊坊市处于哑铃中央位置,交通非常便利,极易产生“廊道效应”。因此,廊坊市以京津为核心,借助于现代化交通与信息网络,突破各城市行政界线的禁锢,通过京津廊三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推动京津廊的旅游一体化;通过城市间的旅游合作,将中心和边缘有机连接起来;通过“点—轴”空间布局实现京津对廊坊市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推动三地间资源、客源、信息、能源、资金共享,变竞争为合作,变“廊道效应”为驻留效应,促进廊坊市旅游业的发展。

京津廊三地可以构建“一带、两核、四轴”的旅游整体布局,“一带”是指廊坊市环京津旅游带,“两核”是指北京和天津两个旅游核心城市,“四轴”是指沿京津塘高速形成的“京津廊旅游发展轴”、沿京开高速和106国道形成的“京廊南部温泉旅游发展轴”、沿102国道和京秦铁路形成的“京廊北部商务旅游发展轴”、沿保津高速和112国道形成的“津廊文化旅游发展轴”,如图5-15所示。

img115

图5-15 京津廊旅游空间模式

廊坊市应围绕京津两个旅游核心城市,全力打造京津间休闲旅游带,并以四条发展轴为重点,全面承接京津对廊坊的旅游辐射。京津廊三地之间应实现旅游人才共享、旅游交通对接、旅游资源整体规划和联合开发、旅游项目协作、旅游信息共享,消除京津廊间旅游发展的障碍,推动京津廊旅游一体化发展。廊坊市定位于京津休闲后花园,为京津居民的短期休闲提供旅游产品和休闲空间;北京、天津两市作为廊坊市民的商务、观光、购物、休闲旅游目的地之一,借助高品级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服务设施、便利的旅游交通为廊坊市民的来访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和旅游服务,京津廊三地共同推动内部客源共享和旅游一体化发展。

(三)区域旅游协作模式

区域旅游协作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杨荣斌,2005)。廊坊市传统旅游资源欠缺,旅游市场知名度低,旅游竞争力差,通过区域旅游协作发展,与周边旅游城市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过资源互补,强化特色,增强本区域的旅游整体竞争力;通过做大蛋糕的形式分享旅游成果,从而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廊坊市与河北省内外其他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应建立空间协作模式,利用廊坊市已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区域旅游协作机制。其空间协作模式包括:向东与唐山和秦皇岛合作,将商务会议、温泉疗养、海滨休闲融于一体,打造京东商务休闲旅游线路;向西、北与承德市、张家口市和保定市协作,将休闲农业、绿色草原、山地森林和水域风光融于一体,打造京西北绿色休闲旅游线路;向南与沧州、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等协作,将宗教文化、建筑文化、人文遗迹融于一体,打造京南文化休闲旅游线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