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伪劣商品的概念与特征

伪劣商品的概念与特征

时间:2023-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6.1.1 伪劣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伪劣商品的概念伪劣商品全称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含有某种足以导致普通大众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亦是人们对各种假货、次货的统称。假冒伪劣商品又可细分为假冒商品和劣质商品两种类型。劣质商品是指商品的外观或内在质量不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商品。“回扣”是假冒伪劣商品行销于世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16.1.1 伪劣商品的概念与特征

1)伪劣商品的概念

伪劣商品全称假冒伪劣商品,是指含有某种足以导致普通大众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亦是人们对各种假货、次货的统称。它们都是与商品标准不相符或与商品生产者身份不相符而又经过精心粉饰的产品。

假冒伪劣商品又可细分为假冒商品和劣质商品两种类型。假冒商品即通常所说的“冒牌货”,它是通过假冒行为产生的,即借助于有一定声誉或影响的商标、标志、名称、装潢,将其私自生产的质量低劣的同一类商品冒充优质商品出售的一种行为。劣质商品是指商品的外观或内在质量不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商品。这类商品,正规生产厂家一般都标有“次品”、“副品”等字样。但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往往将这些产品略作“加工”,便冒充合格品出售。此外,也有不少劣质产品是生产者粗制滥造、蓄意掺杂使假所造成。

2)伪劣商品的具体范围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新的《产品质量法》,对伪劣商品作了新的界定,规定下列14种情况之一者即为伪劣商品:

(1)失效、变质的商品。

(2)危及安全和人身健康的商品。

(3)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商品。

(4)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商品。

(5)掺杂作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商品。

(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商品。

(7)无检查合格证或无有关单位销售证明的商品。

(8)未用中文标明商品的名称、生产者和产地的商品。

(9)限时使用而未标明失效时间的商品。

(10)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编号、有效时间的商品。

(11)按规定应用中文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而未标明的商品。

(12)属于处理品而未在商品或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字样的商品。

(13)剧毒、易燃等危险品未标明的商品。

(14)未标明商品有关知识或使用说明的商品。

3)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

(1)利益驱动下的欺诈行为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率经济,又是差别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产权和利益的主体,追逐盈利最大化是企业奋斗的目标,也是企业的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强烈的致富欲望,但也会导致两种倾向:绝大多数企业和劳动者研究市场的需求,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管理,公平正当合法竞争,并以此实现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极少数人见利忘义,置法律和道德于不顾,采用简陋的设备、廉价的民工、质次价廉的原材料便可暴富。市场经济的重利原则也潜藏着诱发人们见利忘义的价值取向,导致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产生。“要想发大财,全靠假茅台”,一瓶假茅台酒的成本和各种费用仅20多元,而售价可达几百元。应该说,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欺诈,只是在有效的制度下和文明社会中,欺诈行为不会轻易得手罢了。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市场发育不成熟,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使假冒伪劣商品得以滋生蔓延。

(2)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乏力 每个置身商品市场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利益的主体。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必须严格审查进入市场有关当事人的资格,严格限制不具备资格者进入市场,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性。任何不经过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当事人,没有取得营业执照的经济组织和个人,都不准进入市场。在工业发达国家,对市场主体的准入还应含有能否生产和销售合格产品能力的要求。

应该说,近几年我国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监督方面仍有三个不到位:一是对各类专业商品市场经营者的监督不到位。有些专业商品市场是假冒伪劣商品“栖息”的场所和“集散地”;二是对乡镇企业、个体企业、街区企业的监督不到位。这是当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源头”;三是对商业企业的监督不到位,少数商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信誉不够重视,为追求短期效益出租柜台和摊位由个人承包,承租人或承包人往往是哪里的商品便宜便从哪里进货,这是导致假货劣货登上大型商店大雅之堂的重要原因。

(3)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乏力 公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没有平等公平的竞争,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市场秩序。市场上出现真货斗不过假货,好货斗不过劣货,优而不胜,劣而不汰,一些名优产品被挤出市场的不正常现象,其源盖出于不正当竞争。其中,商品购销中的“回扣”现象更是制假售假者在不正当竞争中使用的“杀手锏”,制假者在销售中采用金钱开道,诸如现金回扣、高档礼品、旅游观光、房屋装修、摸奖等等。“回扣”中尤以药品的交易为甚。“回扣”是假冒伪劣商品行销于世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综上所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形成和发挥作用,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是市场经济早期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伴生物和社会职业道德失范状态下特有的社会现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实行现代化的转型期都程度不同地出现过这种社会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