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国海水养殖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的路径:工业化养殖
综上所述,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不仅是一个引入先进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生产技术要素优化配置、不断提升规模效率的过程。它不仅意味着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装备改造传统海水养殖业,而且意味着海水养殖业的经营者与决策者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管理理念,运用生态系统平衡的管理方法加强海水养殖业的管理。由此推理,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既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既要夯实经济基础,也要改进和完善上层建筑。从而,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科技创新、组织和制度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几个方面稳步推进。在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将科技创新与组织创新、制度创新较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推进海水养殖业的标准化、产业化、工厂化、机械化进程,提高中国海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
第一节 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方向预测
一、装备工程化
健康养殖是未来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建立以人为本、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养殖模式,节能减排型工厂化养殖、低碳高效型池塘养殖、清洁安全型滩涂养殖、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生产体系等实现养殖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产模式,均以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化设施装备作为实现载体,而且这些设施装备随着海水养殖重心向深水区、外海区发展,更加需要良种工程、信息工程、疾病防控工程、循环系统工程、加工与质量安全工程、物流与营销工程等高新技术支撑。
二、技术现代化
海水养殖养殖资源的日趋紧张的现状表明,现代海水养殖业只有依靠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只能依靠不断创新的科技技术,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纵观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五次浪潮,每一次都离不开养殖技术的推进,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海水养殖业的纵深发展。长远来看,我国现代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池塘为基于多种类综合养殖的清洁养殖模式;网箱养殖为基于环境容量的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浅海筏式养殖为基于养殖容量的高效养殖模式;底播养殖为基于生态容量的可持续养殖模式。上述健康养殖模式均以高新技术作为支撑,如环境友好型多元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不同养殖区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新模式探索,滩涂、浅海的生态养殖技术,海洋牧场生态工程和资源增殖技术,等等。另外,海水养殖业种质提高、病害防治、环境优化和产品质量提升,无不是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的。因此,技术现代化无疑成为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趋势。
三、生产工厂化
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替代的。除池塘养殖外,其余养殖方式的工厂化程度较高。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生产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全人工控制,如养殖生境可以人工调控,人工可以调控溶解氧、氨氮、固体悬浮物、pH值、水温以及有害病菌等;生产过程也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如饵料自动投喂、数字化的养殖专家系统等。
四、管理工业化
海水养殖业要实现规模经济,不仅需要从技术层面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各阶段的高效运行问题,同时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关键节点的整体衔接问题。由于分散经营、养殖过程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对称性,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来实现产业化运营、标准化生产所需要的运行环境。所以,实现管理工业化,必须提高中小养殖户经营市场的能力。
第二节 工业化养殖是发展规模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工业化养殖的内涵
就海水养殖业而言,工业化过程不仅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即产业组织、生产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而且包括融资方式、专业分工、产业布局、产业整合等方面的突破。因此,这里所说的工业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业部门的工业化,而是国民经济及其各部门的工业化,即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深刻变革的过程。海水养殖的工业化要求从育种、养殖过程到养殖品加工变成终端产品,再到产品消费的整个过程,全部要实行工业化,将育苗、养殖、加工直到销售全部纳入其中。因此,工业化养殖应该是集工程化、工厂化、设施化、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信息化之大成的现代化养殖新模式。这一内涵符合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对于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和管理工业化的要求,所以成为当前我国促进海水养殖业产业升级的正确选择。
笔者认为工业化养殖应涵盖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筏式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等所有的养殖模式。海水养殖业上述养殖模式,均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一般都具有养殖环境可控、单位水体养殖密度高、养殖装备先进、产量高、养殖全过程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等特点。生产管理、产品收获、安全检测等容易控制,产品可以做到均衡上市,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尤其对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来说,更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入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所以被称为一项典型的海水养殖工业。此类工厂化生产不受地域、岸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系统可以配套、组装,按需搬迁至任何地方进行生产。
二、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海水养殖业发展过程中,出于丰富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需要,我们过多地强调如何将海水产品生产出来,满足供给,忽略了终端市场的开发。但现在如何提高海水产品质量与养殖者的纯收入成为现代海水养殖业关注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考虑规模、成本、效益、价格等工业化领域需要关注的要素。因此,转变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方式,不仅需要以工业化的思路来谋划和促进海水养殖业内在要素的创新或者变革,还要为海水养殖业的工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专业化分工、标准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管理、多元化融资,等等。从提高产业协调性方面来看,需要协调海水养殖业与关联产业间的利益关系,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实施一体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实现海水养殖、现代工业技术与科学经营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海水养殖业的工业化发展不仅是自身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与其关联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工业化养殖对海水养殖业发展规模经济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符合世界范围内的水产业发展大潮流,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能够实现产业链中各个生产要素的优势整合,有效提高生产效益,提高水产养殖产业的社会产出;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实现由水产大国到水产强国的转变;能够突破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限制;能够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整合,有效提升产业效益;能够充分发挥我国陆基、海基等不同地区的资源生态优势,实现多种先进养殖模式的多元发展;养殖产业链的构建,将使水产养殖发展成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色的新兴大产业,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能够在促进生产效益的同时有效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利于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型经济体系的建立。
三、我国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海水养殖业的工业化发展是一个优化配置发展要素、创新经营机制的过程,需要科技、政策、先进理念的支撑。
1.以市场化理念引领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全过程
从养殖者到产业管理者需要在思想意识中确立牢固的市场理念,以市场化理念贯穿海水养殖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看待水产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要坚持要素整合与成果共享、统筹兼顾、包容发展的理念。
由于水产养殖受自然、水文、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海水产品具有阶段性、季节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出现销售困难的问题。借鉴工业发展的经验,首先,完善市场体系的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水产品市场体系。第二,市场需要人来经营,因此,需要尽快培育精明能干的市场主体,培育和造就市场经营能力强的营销流通主体,注意转变养殖户思想观念,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实行守信诚信经营。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信息上的优势,设立水产品供求信息网(或服务平台),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努力为养殖户牵线搭桥,并做好引导、服务和监督工作,提高养殖业户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预测预警能力。第四,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流通体系,使更多的水产品成规模、有组织地进入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水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网上采购等现代交易方式和市场营销形式,提高水产品流通加工附加值。为此,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海水产品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尽量及时把全面而准确的市场信息提供给生产经营者,为海水产品的良性循环和广泛流通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
2.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支撑海水养殖工业化发展的整个过程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和科技研发平台为支撑,着力突破制约现代海洋农业发展的健康养殖、病害防治等关键和共性技术,具体包括:生产设施与装备技术创新,如循环水养殖设备的建造、生态型池塘的建造、网箱设备建造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养殖技术环节的创新,如苗种繁育技术、饵料投喂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关联产业技术创新,如饵料加工、渔药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水产品加工与储运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海带产业发展路径充分证实了上述原理。海带在我国经历了长期的驯化养殖过程,而最终突破了以玻璃库自然光夏苗培育技术、海上筏式养殖技术,实现了全人工控制与操作下的养殖技术,使自然采捕农业真正实现了海洋农业产业,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全人工养殖的种类,标志着现代海洋农业产业的开始。海上施肥阶段技术提高了海带养殖产量,海带南移养殖不断扩大了海带可养殖区域范围、增大了海带养殖面积,海带遗传改良与品种培育工作则使海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养殖增产。海带养殖产业科技进步与应用,使我国海带养殖业多年持续保持着全球遥遥领先的地位,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和发展海带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但在产业总体效益方面,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海带加工利用技术水平较低,良种、苗种、养殖、加工、化工等产业链技术环节衔接不足。因此,构建基于良种的海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从良种、种苗、养殖、食品加工、精深加工等方面着手,针对于我国海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关键技术工艺,开展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的海带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建立新型的技术产品、工艺与设施,实现海带产业技术与成果的示范、推广、辐射与产业联动,并将产前研究与产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将有效地推动我国整个海带产业技术的升级与科技创新,切实地提高海带产业效益与生产水平,提升我国海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社会生产水平。
3.以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降低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运营费用
现代工业的基本特征是以企业法人作为经济主体,而且这些微观经济主体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而得以在更高层面上整合,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度组织化的产业组织。我国的水产养殖生产者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需要通过组织创新加以改造。同时,管理部门也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能够有效调控产业的宏观管理。此外,水产养殖业要实现工业化,必然要求相应的投融资制度的支撑,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缺少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投融资体系,必须创新和完善相应的投融资体系。
4.以标准化规范海水养殖业工业化的整个过程
以走向生产标准化、深化专业分工、关联产业逐步融合来实现工业化养殖。标准化的产品质量要求、标准化的管理程序、标准化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就逐步成为现代工业生产的要求,从而也使得规模化的大生产成为可能。水产养殖要实现工业化,必然要遵循这一基本要求。如挪威大西洋鲑加工车间内始终保持低温环境,生产使用全自动生产线,通过切割腮后血管方式将鱼杀死。随后,鱼体被传送带传输至下一步,开膛、去除内脏,并进行冰水清洗。接下来的生产线会根据不同客户的习惯和要求产生两种生产途径的划分,从而产出不同种类的产品。一是全鱼产品,二是去骨鱼片产品。加工完毕后,所有产品都会进行最后检查、称重、加冰、贴标签,并完成包装,最后出厂。整条鱼产品生产线全程自动化,并有工人辅助检查及协助,以确保完备安全的生产加工。产品加工完毕,便是一整套完备的储藏、运输及配送系统。挪威的三文鱼远销世界各地,如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西洋三文鱼约95%来自挪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通过查询包装编码,可以马上追溯到该产品的生产厂家,甚至可以追查到是哪个养殖场、哪一批次的鱼,从而大大增强产品质量控制。
5.以机械化作为海水养殖业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养殖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是支撑海水养殖业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近10多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在科技计划方面重点支持了养殖设施、养殖工程、自动控制、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及生产效益。深水网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装备等的推广应用,为促进海水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拓展海水养殖业发展空间发挥了先导性支撑作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当前,我国海水养殖业的设施与工程装备发展的总体水平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海水养殖业装备缺失的局面尚未根本性改变,与我国养殖大国和水产品出口大国的世界地位极不相称。
为了赶上或超过世界渔业发达国家的设施渔业水平,应围绕我国海水养殖业陆基、浅海滩涂、深远海等三个主要领域,开展海水养殖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战略研究,重点发展设施工程技术、海水养殖业装备技术、智能化管理技术,形成一批海洋养殖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和新标准,构建现代海水养殖业的产业体系和装备技术体系,促进外海养殖空间得到有效拓展,陆基、近海养殖产业全面升级,安全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据预测,通过海水养殖业设施与工程装备技术战略研究,将技术支撑海洋设施养殖拓展至离岸40~100米水深海域,可新增宜养储备海域面积60万平方千米,陆基养殖实现自动化和工业化,海水养殖业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500亿元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