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时间:2023-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需求与供给是旅游经济活动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需求就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

第三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需求与供给是旅游经济活动中两个最基本的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阐述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内在规律,并进一步分析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矛盾运动与均衡机制,为认识和理解旅游市场上的供求矛盾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事物渴求满足的欲望,是人类产生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当人们对外出旅行、观光、游览、探险、度假等充满渴望时,意味着人们即将产生旅游需求。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旅游需求就是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下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旅游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

人们常说的需要,是一种欲望,或者说是要求。需求则不是欲望,也不等同于需要,它强调的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是以货币购买为前提的需要。在旅游市场上,有效的旅游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反映了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状况,因而是分析旅游市场变化和预测旅游需求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旅游厂商制定经营计划和营销策略的出发点。

2.旅游需求包括现实旅游需求和潜在旅游需求

现实旅游需求是人们在实际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需求。潜在旅游需求是指人们对旅游产品的一种购买倾向。这种倾向既有可能发展成现实的购买,从而变成现实的旅游需求,也可能只停留在倾向本身,继续成为一种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未来需求,表现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种潜力。因而,对于旅游厂商而言,现实旅游需求规模大小具有现实意义,而潜在旅游需求具有市场发展的战略意义。

3.旅游需求指的是市场需求

旅游需求又分为个人旅游需求和市场旅游需求。个人旅游需求指单个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市场旅游需求指所有单个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加总。个人旅游需求是构成市场旅游需求的基础,市场旅游需求是所有个人旅游需求的总和。

二、旅游需求的特征

旅游需求是人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人类需求的一般特征,又有不同于人类一般需求的特殊性。由于旅游需求是人们消费需求中的一种高层次需求,因而旅游需求具有区别于人们其他需求的以下特征:

1.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五个层次的需求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得到满足的。随着低层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人们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为了满足高层次的社交、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就会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需求,表现为人们追求更好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方面的满足。

2.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弹性需求

由于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多种因素所制约,尽管旅游业发展很快,但是旅游需求还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对于多数旅游者而言,旅游仍是一种闲暇的消遣性活动。同时,由于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某一市场发生变化,旅游者可以选择另一市场出游,如国际旅游市场发生变化,他可以转向国内旅游市场。正是因为旅游者对各种因素变动的反应极其敏感,从而决定了旅游需求具有高弹性的特点。

3.旅游需求是一种多样性需求

旅游活动是指人们为了满足需求,而暂时外出以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所的一种形式。由于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因而旅游需求也表现为一种多样性的需求。人们可能为了好奇、学习而旅游;可能为了身体健康、治疗疾病而旅游;可能为了公务、经商、洽谈业务而旅游;可能为了躲避压力而旅游;也可能为了满足冒险、刺激、浪漫生活而旅游,等等。总之,由于人们的个性不同、生活条件不同,经济收入不同,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人而异,产生各种各样的旅游需求。

4.旅游需求是一种主导性需求

旅游需求是在外部刺激影响下,经过人的内在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是人类各种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旅游需求的产生虽然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作用,受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由人的心理所决定。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消费特点等都会直接决定和影响旅游需求的产生,因而旅游需求是一种主导性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讲究,旅游需求已成为人们积极主动追求的一种消费需求。

三、旅游需求的产生

旅游需求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在这一社会环境中所处的状况以及有关心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旅游需求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一)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

旅游动机是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人类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要,其中也包括旅游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在旅游需要的驱使下会进一步产生旅游动机,进而产生旅游的具体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首先也要有旅游的需要,然后才进一步产生购买旅游产品的意愿,进而发生购买旅游产品的行为。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任何与旅游相关行为的发生,都必须以旅游需要的存在为前提,也可以说,没有对旅游活动的需要这一心理动力,旅游需求是不可能产生和实现的。旅游需要一旦被人们意识到,便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动机是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条件。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条件

现代旅游需求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条件。从客观条件而言,旅游需求是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1.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

旅游需求除了消费者个人具有进行旅游消费的动机之外,它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特别是对于长距离的旅游活动而言,人们支付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旅游需求的实现程度。所以,旅游支付能力就成了形成现实旅游需求的前提条件。旅游支付能力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必须缴纳的税金与必须的生活及社会消费支出后的余额中,可能用于旅游消费的货币量。一般以可自由支配收入作为考察指标,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往往预示着旅游支付能力越强。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可以通过恩格尔系数进行相对衡量。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值,系数越低,则表明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跨越的距离越远,花费总量越大,反之则呈反方向变化。

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居民所在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其次,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还与其从事的职业、家庭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支付能力对旅游需求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确定与评价旅游客源地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人们的支付能力也决定着人们的旅行距离、出游频率,也决定着他的旅行方式、旅游等级的选择,从而决定他的旅游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高低。

2.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必要条件

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余以及必须的社会活动之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闲暇时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每日闲暇、周末闲暇、法定假日与带薪假期。这四种闲暇时间对形成现实旅游需求有不同的意义。

每日闲暇对现实旅游需求没什么直接作用,一般用于每日的休闲和娱乐。周末闲暇可以促进短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法定假日的闲暇时间可以促成远程的旅游需求,但是,休假方式不同和假日时间长短的不同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带薪休假是旅游真正走向大众的必要的配套制度。发达国家的旅游之所以能够达到较高程度,除了旅游支付能力外,与带薪休假不无关系。我国在《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但是贯彻执行还不到位,带薪休假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尚不凸显。总之,闲暇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居民的旅游地域范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效用的发挥;闲暇时间的长短影响着居民的旅游方式,进而影响到旅游需要的实现程度;闲暇时间的长短还将通过影响居民的旅游效用函数(比如旅游是采用多点流转式的数量型还是少点滞留式的质量型),影响旅游产品的结构升级,影响旅游产业的稳步发展。同时,闲暇时间的空间分布将通过影响旅游需求的集中程度,进一步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素质。如果闲暇时间过于集中,则容易造成旅游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使旅游供给难以适应需求,旅游供求严重不均衡,旅游质量难以保证。如果对这种需求增长缺乏正确的认识,还容易再度形成旅游供给的无效增长,造成旅游经济的泡沫性增长,影响旅游业的产业素质。

四、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旅游需求除了受到旅游者自身的旅游动机、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直接作用外,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因此,全面掌握和了解旅游需求,还必须对影响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通常,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旅游供给因素等。

(一)人口因素

旅游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人口状况是影响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人口的统计特征来看,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状况等对旅游需求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1.总人口数

这里所说的总人口数是指客源国或地区的总人口数。目前,虽然没有数据表明,人口总数大的国家,旅游者需求就一定多,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生旅游者的绝对数量必然要受到该国人口总数的限制。一般来说,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在出游率不高的情况下,出游的人数依然可能较多。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总人口数大的国家或地区,其潜在的旅游需求也大,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旅游需求的数量也会比较大。因此,总人口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需求规模有很大影响。

2.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是指人口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构成情况。

(1)年龄构成。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其经济收入、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消费需求等各不相同。一般的年轻人,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渴望外出旅游,但往往受到经济收入的限制;中年人年富力强,收入稳定,带薪节假日多,出游的比率较高;老年人有经济积累,又很少有子女的拖累,旅游时间也比较充裕,但容易受到健康条件的约束,即使出游,旅游活动也常常受到限制。

(2)性别构成。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多的旅行或旅游机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务劳动的社会化以及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旅游市场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与男性旅游者相比,更多的是在旅游方式、旅游项目和旅游价格等方面的选择上的差异。

(3)职业构成。不同职业、不同工作性质意味着不同的收入、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闲暇时间和不同的消费需求等。一般来说,企业家、商人、医生、律师等收入水平较高,产生旅游需求的可能性较高,参加远距离旅游或国际旅游的可能性较大,对食宿和旅游设施的要求也较高;商务人员、公务人员、管理人员出差的机会比较多,通常在公务旅行中兼顾旅游,旅游消费比较高;科技工作者、教师、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较多,会议旅游是他们常见的旅游方式;而一般的个体工商业者、产业工人和农民经济收入较低,闲暇时间较少,外出旅游的条件不充分,此外他们受教育程度往往较低,不容易产生旅游需求,或者旅游需求层次不高。

3.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是指人口的城乡分布状况。就目前的旅游市场情况而言,城市居民要求外出旅游的数量远远比农村居民高。这是因为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比农村居民高,具有产生旅游需求的经济基础;同时,城市里人口稠密、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迫使人们外出旅游调节生活、缓解压力。此外,城市发达的交通条件、灵敏的信息及服务、文化教育等条件,也造成了城市居民的出游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二)经济因素

旅游需求是一种高层次需求,以发展自我和精神享受为主要特征,没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条件的保障,旅游需求是不可能产生的。经济因素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状况、旅游产品价格、通货膨胀与货币汇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旅游需求的规模和结构。

1.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物质财富的增长状况,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决定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多少。在旅游客源国或旅游客源地,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就越高,产生的旅游需求也就越多,旅游的规模和结构就会相应提高。在旅游接待国或旅游接待地,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用于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投入越多,旅游设施及接待条件就相应较好。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因此,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对旅游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具有决定作用。

2.货币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行市,货币汇率表示的是两个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比价,或者说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旅游客源国与旅游接待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发生变动时,其实质是旅游价格的变动。如果旅游接待国相对旅游客源国之间的汇率下跌,旅游接待国的货币贬值,旅游产品的实际价格就会下降,前往该国的旅游需求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反方向变化。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的变化不一定会引起国际旅游需求总量的变化,但是会引起国际旅游需求总量在不同汇率国家之间的重新分配。

(三)社会文化因素

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在其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学、宗教信仰、美学和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对旅游需求的影响较为复杂。从旅游者的心理来看,旅游者大多渴望到特色鲜明、社会文化差异大的国家或地区旅游,以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从旅游者的行为来看,多数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首先还是发生在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究其原因,既与价格收入等经济因素有关,社会文化的差异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差异对旅游者虽然是一种吸引,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和陌生的事物,也容易使旅游者产生不安全感,制约着他们将旅游愿望付诸行动。因此,在旅游接待中,必须注意分析不同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研究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心理,尽量消除他们由陌生环境所引起的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投其所好,避其所忌,促使旅游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四)政治法律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对旅游市场的影响表现在: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及领导人对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国家内部政局是否稳定;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对客源互流的影响;国家间的政治冲突、战争、恐怖主义活动及任何形式的不稳定因素等。

(五)旅游供给因素

旅游接待国或接待地的旅游供给决定着旅游需求被实现和满足的程度。在旅游供给中,首要的因素便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保证旅游需求能够得以实现的根本基础。此外,在旅游供给要素中,旅游设施条件、旅游服务水平以及当地居民的态度等,都可以增加或削弱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五、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对旅游的需求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旅游产品价格、居民的收入状况和闲暇时间。因此,旅游需求量的变化规律主要反映为旅游需求与价格、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相关性和变动关系。

(一)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旅游产品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基本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量会随着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旅游产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当旅游产品价格下跌时,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就会上升。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坐标图上就形成了旅游需求曲线(见图3—1)。

图3—1 旅游需求曲线

在图3—1中,横坐标表示旅游产品需求数量,纵坐标表示旅游产品价格,当某一旅游产品的价格为P0时,人们对该产品的需求量为Q0;当产品的价格上升到P1时,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到Q1;当产品的价格下降到P2时,对该产品的需求量则会增加到Q2。因而旅游需求价格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表示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此关系用函数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D表示一定时间内的旅游需求量;P表示该时期内旅游产品价格;f表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二)旅游需求量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旅游需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旅游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是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产品需求量就越大;相反,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少,对旅游产品需求量就越小。根据可支配收入与旅游需求量的关系,可以在坐标图上形成旅游需求收入曲线(见图3—2)。

图3—2 旅游需求收入曲线

其中,I表示可支配收入;D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旅游需求量;f表示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间呈同方向变化

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也是旅游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管闲暇时间不属于经济的范畴,但它同旅游需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量的变化。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当人们的闲暇时间减少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则相应减少;当人们完全没有闲暇时间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实际需求量等于零。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间基本上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因此,旅游需求规律可以概括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旅游产品的需求量随该产品的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化,随人们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旅游需求规律可以用下列函数式来表示:

其中,D表示某种旅游需求;P表示某种旅游产品价格;I表示旅游者的可支配收入;T表示旅游者的闲暇时间。

上述讨论是在假定其他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析旅游需求量与某一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变动关系。如果这些相关因素发生改变,需求曲线在坐标图上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但需求曲线本身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其他相关因素发生变化时,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可支配收入、闲暇时间之间的关系依然成立。以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关系为例,这种移动变化如图3—3所示。

图3—3 旅游需求曲线的变动

图 3—3中,当其他相关因素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时,会引起旅游需求曲线D0向右上方移动到D1;当其他相关因素对人们的旅游需求有抑制性影响时,会引起旅游需求曲线D0向左下方移动到D2

六、旅游需求指标体系

旅游需求指标是衡量旅游需求发展情况的尺度。旅游需求指标的种类很多,可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加以选择和设计,在旅游统计中常用的指标主要有:旅游者人次、旅游者停留天数、旅游者消费指标和其他旅游指标。

(一)旅游者人次指标

旅游者人次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到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人数与平均旅游次数的乘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常根据这一指标,来了解旅游市场对其旅游产品的需求数量和变化情况。因此,这一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

(二)旅游者停留天数指标

旅游者停留天数指标具体又可以分为旅游者停留总天数指标和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指标。

1.旅游者停留总天数

又称旅游人天数,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人次与人均过夜天数的乘积。这一指标从时间的角度反映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需求状况,同时也体现了该目的地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大小。单凭旅游人次指标难以说明旅游需求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果同时将旅游者的停留时间考虑进去,便能更全面地反映出某一时期的旅游需求状况,并且便于同过去的发展情况做有意义的比较。

2.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停留天数与旅游者人次之比。它从平均数角度以时间为单位反映旅游需求的发展状况,因而它便于揭示旅游需求的变化趋势,人们可根据这一指标的变化情况去寻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据以确定相应的对策。

(三)旅游者消费指标1.旅游者消费总额

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部货币支出。一般而言,国际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与旅游接待地之间的国际交通费用,并不计入国际旅游者的消费总额,因此,国际旅游者消费总额并不等同于国际旅游者的支出总额。

2.旅游者人均消费额

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者消费总额与旅游者人次之比。它从平均数的角度以价值形态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旅游需求状况。对于了解旅游者的消费水平,确定相应的旅游目标市场和旅游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旅游消费率

又称旅游开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消费总额与该国或该地区居民消费总额或国民收入的比值。它从价值的角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对出国旅游的需求强度。

(四)其他旅游需求指标

1.旅游出游率

又称旅游密度。这一指标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对出国旅游的需求状况,同时也反映着该国或地区作为旅游客源地的可能程度。旅游出游率具体可分为总出游率和净出游率两种指标。

旅游总出游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次与其总人口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旅游净出游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国旅游的人数与其总人口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2.旅游重游率

又称旅游频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次与该国或该地区的出国旅游人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出国旅游的频率。

第二节 旅游供给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对应的一组概念。需求是对消费者而言,而供给则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产品的数量。从旅游经济的角度看,旅游供给是指在一定条件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为了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供给的概念,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旅游供给指的是有效供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供给实际上是一种商品性的供给。旅游需求决定旅游供给的内容,但这仅仅是一个前提条件。要真正提供有效的供给,即企业愿意并可能向市场提供旅游产品,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水平的比较,企业有利可图;另一方面取决于生产者以掌握的生产手段和技术,能够生产出旅游者所需的产品。当然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上看,凡是旅游者的需求,社会终会通过生产来满足,但不是在任何时点上,都能够实现某种具体供给。所以,有效供给必须是生产者的意愿与可能相结合的供给。

2.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是相互对应的概念

旅游需求是旅游供给的前提依据;旅游供给是旅游需求实现的保证。总体而言,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现代旅游经济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旅游供给不断增加,旅游需求已成为供求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旅游供给应以旅游需求为导向,因而旅游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以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与需求内容为客观依据,建立起一套适应旅游活动的旅游供给体系,保证提供旅游活动需要的全部内容。

3.旅游供给由基本旅游供给和辅助旅游供给组成

基本旅游供给是指一切直接与旅游者发生联系,能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亲自接触和感受的旅游产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是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其特点是直接针对旅游者。辅助旅游供给是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当地的公共事业与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基本服务设施,这些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辅助旅游供给的特征是:这类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当地居民,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期间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这些设施。所以,这类设施也构成了旅游供给的内容。

二、旅游供给的特征

从旅游供给的内容来看,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供给,必然是某些旅游产品的供给。由于旅游产品的特征所致,旅游供给较之一般商品的供给主要有以下特征:

1.旅游供给的关联性

由于旅游需求是一种综合性需求,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单靠某一个旅游企业的供给是无法满足的,必须有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协同完成。因此,旅游供给与社会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有着广泛的关联性。据统计,每完成一次旅游供给要直接涉及的行业有十几个,间接涉及的行业有70个左右,关联度之高为现有各产业部门之首。

2.旅游供给的低弹性

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在这些因素中,很难找到一个因素,由于它的变动使旅游供给在短时间内大量改变。旅游资源大都是历史的和自然的产物;而某些旅游设施要增加,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必要的科技手段,其建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可见,相对于旅游需求的高弹性,旅游供给表现为低弹性供给。

3.旅游供给的持续性

一般的物质产品,当它被生产出来并出售给消费者之后,产品的所有权便发生了转移;当该类产品再次被需要时,生产者必须重新生产才能重新供给。也就是说,一般物质产品的供给主要通过再生产而连续不断地提供,如果再生产停止,则该产品的供给也就停止。而旅游产品的供给却不同,旅游产品即使被旅游者使用过,所有权也不发生转移。无论是景区景点建设,还是宾馆饭店设施,一旦建成就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持续的供给。

4.旅游供给的固定性

地域固定性是旅游产品供给的一大特点,相当部分的旅游产品在空间上是不可移动的,它的供给只能是在固定空间上的供给。而旅游者要消费这些产品,就只能通过流通环节,到旅游供给的产地进行消费。这使旅游产品的生产、规划、供给与一般产品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产品的供给,物流环节是要重点考虑的内容;而旅游产品的供给,景区景点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却是规划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未来旅游供给的数量和水平。

5.旅游供给的计量差别性

一般产品的供给量可以用每一单位的累加来计算,但旅游产品的供给却不同,是用旅游供给的服务对象——旅游者作为旅游供给的计量单位。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品,其构成部分中既有有形的物质实体,也有无形的非物质部分,各种构成要素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点。此外,在旅游产品的每一次生产组合中,因为旅游者需求的不同,组合进来的产品要素也可能不相同。因此,旅游产品的供给不能用各种要素的累加来反映,也不能用综合旅游产品数量的累加来测度,只能用旅游者人数来表征,即用可能接待旅游者的人数来反映旅游供给的数量及生产能力。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旅游价格水平以及生产成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府对发展旅游的政策及其举措等,都是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根据市场需求扩大其旅游供给的规模,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它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旅游业不仅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也是一项依赖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供给的很多内容都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该国或该地区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就强,旅游供给就充足;如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能够提供的服务和设施就有限,就会制约着旅游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心理预期,如果社会总体经济运行良好,旅游经营者就会增加供给,如果他们对整个地区的经济前景不看好,就会相应地减少供给。

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对旅游供给的促进作用就越大。一方面,科技进步对旅游供给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利用有关生产要素发展旅游供给的生产方法上。科技越发达,生产方法就更为有效,从而使人们能够利用同样数量的生产要素实现更多的产品,或者使用较少数量的生产要素实现与他人等量的产品。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法的改进广泛见于旅游业的各个部门。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旅游项目的建设周期大大缩短,从而可以使旅游供给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

3.旅游资源状况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是影响旅游供给的基本因素。资源状况会给旅游供给造成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旅游供给的方向和内容,二是旅游供给的数量和规模。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首先是由这个国家和地区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状况决定的。有了旅游资源的开发,才能为旅游资源的其他构成成分提供发展的空间。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特色和品位等,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供给的主要内容。

此外,由于旅游资源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容量,即一定的环境容量,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是无限的。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必须把旅游者的活动控制在旅游资源和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内。从这点上来看,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决定了旅游供给的规模和数量。旅游需求过量、旅游环境超载,不仅会损坏资源和设施,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影响旅游供给的质量,甚至给旅游地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削弱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4.旅游价格与生产成本

旅游供给是通过市场来实现的,旅游供给者在旅游产品供给的实现中需要获得一定的收益。当旅游产品价格上涨时,旅游供给者愿意提供更多的旅游产品;当价格下降时,供给便会减少。动态而言,一种旅游产品价格的高低,是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相比较的结果。当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生产成本增加,如果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相应提高,企业的利润就会降低甚至亏损,企业就会减少产量或者转产,旅游市场上的供给量也将缩减;相反,当旅游产品的生产要素价格降低时,其生产成本减少,生产者将会取得更多的利润,旅游的供给便会增加。

5.政府的产业政策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它们对旅游业的认识、观念以及所制定的各项有关政策和措施,对发展旅游业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价格政策、人才政策等。实践表明,政府的态度和政策,不仅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供给的总量有宏观的调控作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旅游供给的方向、品种和质量。

四、旅游供给规律

旅游供给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旅游产品的供给量与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提高,旅游供给量就会增多;旅游产品价格降低,旅游供给量就会减少。这种反应关系可以用图3—4来表示。

图3—4 旅游供给曲线

在上图中,当旅游产品价格为P0时,旅游供给量为Q0;当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到P1时,旅游供给量也增加到Q1;当旅游产品价格下跌到P2时,旅游供给量就减少到Q2。因此,旅游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呈正比关系。

关于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旅游供给量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

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同方向变化并不是无限的,也就是说,旅游供给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既定的。在旅游供给能力的制约下,旅游供给量不能随着旅游价格的变动无限变动。例如某一旅游景区,其空间容量是一定的,一旦达到旅游供给能力的极限,即便旅游门票的价格再高,旅游供给量也不可能再增加。再者,旅游供给量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旅游价格短时间的变化,也不会引起旅游供给量的大起大落。

2.旅游供给曲线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位移

旅游供给量的变化不仅受到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也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其他因素发生变化,则会导致供给曲线SS向左或向右水平移动。

第三节 旅游供求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内涵

弹性亦称伸缩性,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变量对另一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以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它等于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设函数Y=F(X),两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X和因变量Y,而弹性的大小也就是弹性系数用E来表示,则有:

上式中的E就是弹性的数值,因为式中的分子分母都是百分数,并无单位,所以,E也只是一个数值,没有单位,因此又称之为弹性系数,它反映了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一般又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是指当自变量变化很小时所引起的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它主要用来描述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点上的变化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上所示。弧弹性是指自变量变化幅度较大时,为了掌握自变量在某一段范围内变动对因变量变动的相应影响,取自变量在某一段范围内的平均数对因变量平均数的相对变化量。它主要用来描述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某一区间上的变化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a表示弧弹性系数;x0、x1表示变化前后的自变量;y0、y1表示变化前后的因变量。

二、旅游需求弹性

根据弹性的概念,旅游需求弹性可以理解为旅游需求对于各种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其中,旅游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称之为旅游需求价格弹性;对于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称之为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一)旅游需求价格弹性

我们已经知道,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旅游需求量相对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为了对这种变动反应程度进行测量,就需要计算出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指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与旅游价格变化的百分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点弹性系数:

弧弹性系数:

式中,Edp表示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P0、P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Q0、Q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需求量。

由于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变化方向相反,所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表现为负值,通常用绝对值来说明问题:

(1)当Edp>1时,表明旅游需求富于弹性,需求曲线上的斜率较大,旅游价格的微小变动,便会引起旅游需求的大幅增减。此种情况下,提高旅游产品的价格,会引起旅游需求的锐减,导致旅游总收入减少;相反,降低旅游产品价格,则会引起旅游需求的剧增,增加旅游总收入。

(2)当Edp<1时,表明旅游需求缺乏弹性,需求曲线上的斜率较小,当旅游价格发生变化时,只会引起旅游需求较小幅度的增减。此种情况下,适当地提高旅游产品价格,可以使旅游总收入增加;降低产品价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旅游收入。

(3)当Edp=1时,表明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价格的变化程度相一致。此时,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影响不大。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而奢侈品及高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尽管旅游活动已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但是旅游活动对大多数工薪阶层而言,仍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所以,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绝对值往往大于1,这说明旅游价格的变动会引起旅游需求量更大的变动。而且,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旅游产品或功能不同的各种单项旅游产品,其需求价格弹性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旅游产品中,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上述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因此,在制定各种旅游产品价格策略时,应注意各种策略对不同旅游产品需求的不同影响。

(二)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反映的是旅游需求量对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对这种反应程度进行测量的指标是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系数是指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与人们可支配收入变化的百分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di表示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0、Q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需求量;I0、I1表示变化前后的可支配收入量。

由于旅游需求量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方向相同,所以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总表现为正值,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也可以区分为三种情况:

(1)当Edi>1时,表明旅游需求对人们收入的敏感性大,人们可支配收入的较小变化,会引起旅游需求的大幅增减。

(2)当Edi<1时,表明旅游需求对人们收入的敏感性小,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只会引起旅游需求较小幅度的增减。

(3)当Edi=1时,表明旅游需求与人们收入变化的程度相一致。

国际旅游组织的有关研究表明:目前,旅游产品尚属于高级消费品,旅游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有些国家甚至高达3.0以上。只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才会逐渐降低。

(三)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

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互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因而某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不仅对其自身的价格变化有反应,而且对其他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也有反应。所以,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就是指某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他旅游产品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dx表示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x0、Qx1分别表示变化前后x旅游产品需求量;Py0、Py1分别表示变化前后y旅游产品的价格。

根据旅游产品互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计算出来的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有两种情况:

(1)如果旅游产品y与旅游产品x具有互代性,那么旅游产品y价格下降必将引起对旅游产品x的需求量减少;旅游产品y价格上涨则会引起对旅游产品x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对于具有互代性的旅游产品而言,其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必然是正值。

(2)如果旅游产品y与旅游产品x具有互补性,那么旅游产品y价格下降必将引起对旅游产品x的需求量增加;旅游产品y价格上涨则会引起对旅游产品x的需求量减少。因此,对于具有互补性的旅游产品而言,其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必然是负值。

三、旅游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弹性是指旅游供给对各种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旅游产品价格、生产要素成本、旅游资源和环境容量等等。这里重点要讨论的是旅游供给价格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是指旅游供给量对旅游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而测量这一反应程度的尺度就是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具体是指旅游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数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点弹性系数:

弧弹性系数:

式中,Esp表示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P0,P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产品价格;Q0,Q1表示变化前后的旅游供给量。

由于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所以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始终表现为正值,根据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Esp值的大小,可以区分出以下五种情况:

(1)当Esp>1时,表明旅游供给富有弹性。此时,旅游价格的微小变化,便会引起旅游供给的大幅增减。

(2)当Esp<1时,表明旅游供给缺乏弹性。此时,旅游价格的大幅变化,只会引起旅游供给较小幅度的变化。

(3)当Esp=1时,表明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价格的变化程度一致。

(4)当Esp=0时,表明旅游供给完全缺乏弹性,此时,无论价格怎样变动,旅游供给都不发生变化。

(5)当Esp时,表明旅游供给完全富有弹性,此时,在既定的价格条件下,旅游供给量可以任意变化。

关于旅游供给弹性还应当说明的是:在短时期内,由于旅游供给量的增加比较困难,因此旅游供给弹性总的来说比较小。造成旅游供给增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旅游供给包含着一定的生产过程,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旅游供给的增加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第三方面是旅游供给量受到资源、技术、设施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很难通过有效的方式迅速增加,因而旅游供给弹性通常较小。但是,在较长时期内,如果旅游价格保持上涨,旅游经营者就能够稳定增加旅游基本设施,扩大旅游产品的供给基础,引起旅游供给量较大幅度的增长,因而旅游供给弹性往往较大。

第四节 旅游供求平衡

一、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

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两个主要环节,分别代表着旅游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它们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既存在着矛盾,又要相互适应,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与实现的前提条件。旅游供给的规模和数量取决于旅游需求,而需求的满足又依赖于供给,供给与需求都要求双方彼此适应。

由于旅游供求双方利益的不同,决定了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必然又是矛盾的。旅游供给者总是力图以较高的价格把旅游产品卖出去,而旅游购买者总是希望以较低的价格购买旅游产品。买卖双方由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导致旅游需求并不总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供给,旅游供给也并不总能得到有支付能力的旅游需求,于是,供给与需求就产生了矛盾。供求矛盾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双方的主导地位也在改变。一般来说,旅游供给源自旅游需求,因需求而产生、存在,但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供给反过来又能刺激新的旅游需求的产生,使旅游需求的数量和层次不断得到扩大和提升。

旅游市场上供求矛盾的实质就是供给与需求能否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如果供求之间大体上能够适应,矛盾就不突出,可以称之为供求平衡;如果供求之间根本不能适应,矛盾突出,则称之为供求失衡。在旅游市场上,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彼此之间要求互相适应,并表现出供求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循环往复变化过程,称之为旅游供求矛盾运动或矛盾运动规律。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形式

在旅游市场上,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矛盾主要表现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结构等几个方面。

1.旅游供给与需求在数量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在数量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或接待能力与旅游者总人次之间的矛盾。旅游市场上,旅游需求是一个多变量,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时间、社会环境、舆论宣传等的改变,都会使旅游需求产生较大的波动,使旅游总人次很快地增加或减少。但旅游供给却不同,一段时间内建设形成的旅游供给能力,相对而言是有限的、稳定的,不可能有快速的提高或降低。旅游供给的这种既定性和旅游需求自身的多变性,必然使供给与需求难以适应,出现旅游供给与旅游者总人次之间的不平衡,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

2.旅游供给与需求在质量方面的矛盾

由于旅游供给的发展是以旅游需求为前提的,因此,旅游供给的发展通常是滞后于旅游需求的。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形成之后,它们的供给水平也就相应确定了,而人们的需求内容、水平却在不断变化。旅游供给要跟上旅游需求的变化,就需要追加一定的资金投入与建设时间。再加上旅游供给的生命周期,随着设施的老化与磨损,难以阻止旅游设施的衰老与磨损。另外,旅游产品大部分是无形产品,主要是以旅游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的判定不能像一般商品那样,可以用具体的尺度和指标去求证。因此,旅游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是取决于旅游者自身的感受。由于这种感受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会使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的旅游供给产生一定差距。差距小、没有差距甚至超出心理预期,旅游者就认为旅游供给的质量高,反之,就认为旅游供给的质量低。因此,旅游经营者在提供旅游产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尽量缓解旅游供求在质量方面的矛盾。

3.旅游供给与需求在时间方面的矛盾

旅游市场需求的发生是多变的、不稳定的,但在产生的时间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在客源国或客源地区的节假日,旅游需求产生得多;在旅游资源,特别是自然旅游资源表现得最好的季节,旅游需求也产生得多。旅游需求在时间上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与旅游设施的常年性与均衡性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造成某一旅游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而在另一段时间内供过于求,形成所谓的旅游旺季和淡季。

4.旅游供给与需求在空间方面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旅游供求在地域空间上分布失衡,即有的旅游地供大于求,游人稀少,形成旅游的冷点;有的旅游地供不应求,游人如织,形成旅游的热点。造成旅游供求在空间上的矛盾的原因主要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等状况,决定了不同旅游地的旅游供给有先天性的差别。旅游资源品位高、名气大的地区,就容易形成旅游的热点。另一方面,旅游地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旅游服务水平的高低、旅游宣传投入的多少,都会让一个旅游地成为事实上的热点或冷点。这形成了旅游供求在空间上的矛盾。

5.旅游供给与需求在结构方面的矛盾

旅游供给与需求在结构方面的矛盾是指旅游供求在构成上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旅游供给的内容和项目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的档次和级别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的方式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不适应的原因在于,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固定的;而旅游需求却是复杂的、多样的。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必须按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特点,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开发与建设。

三、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产品价格是决定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根本性因素。根据旅游供给规律和旅游需求规律,当某种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时,旅游产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使旅游需求量减少,旅游供给量扩大,直至供求大体相当;如果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旅游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使旅游需求增加,旅游供给减少,直至供求大体相当。当旅游供给量与旅游需求量相等时,旅游供求就达到了均衡,此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均衡。旅游供求均衡是动态的均衡,旅游供给或旅游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到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和需求两者同时变化也会影响均衡价格的变动。在变动的过程中,原有的均衡会消失,在新的供求关系中又会产生新的均衡点。我们分别分析如下:

1.旅游需求变化引起的动态均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加,会引起图3—5中旅游曲线DD右移到D′D′。在旅游供给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旅游需求的变化,使旅游供求均衡点从E0移动到E1,并带动旅游供给量增加,均衡产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价格也由P0上升到P1

图3—5 旅游供需动态均衡图

2.旅游供给变化引起的动态均衡

如果某一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旅游业发展前景看好,就会有大量资金流入旅游业,造成旅游供给数量剧增。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供给曲线便会右移。在旅游需求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原来的供求均衡点E0便会移动到E1,使旅游需求增加,使均衡产量Q0增加到Q1,均衡价格则由P0下降到P1(如图3—6)。

3.旅游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引起的动态均衡

旅游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动的情况较为复杂,因为它们既可以按同方向变动,也可以按不同方向变动;既可以按同比例变动,也可以按不同比例变动。以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为例,在图3 7中,旅游供给曲线SS和旅游需求曲线DD同时下移到S′S′和D′D′,使供求均衡点由E0下降到E1,并在均衡产量Q0

不变的情况下,使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

图3—6 旅游供需动态均衡图

图3—7 旅游供需动态均衡图

值得注意的是:供求均衡的一个关键是均衡价格。事实上,均衡价格的形成需要若干的限定条件,如每个交易者都能够及时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价格的升降是完全自由、灵活、迅速的,在达到均衡价格之前不进行交易等。因此,严格说来,均衡价格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断,交易价格才是实际存在的,只有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均衡价格才会等于交易价格。但无论如何,均衡价格对实现旅游供需均衡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旅游供求均衡的调控

实现旅游供求均衡,除了价格机制的作用外,其他一些因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有效地调节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从而达到旅游供求平衡。常见的调控措施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技术手段的调控

对旅游供求进行调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二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促销。

旅游规划是一种通过调节旅游供给来实现供求均衡的调控方式,是一种前馈控制。其内容包括:旅游市场调查、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布局、供给规模确定、旅游区建设、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人员培训与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旅游规划是一种长期性的调节手段,对旅游供给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旅游促销是一种通过影响旅游需求来实现供求均衡的调控手段。由于旅游供给弹性一般较小,因而即使发生供给过剩的情况,旅游目的地也难以迅速减小其旅游供给量。面对需求不足和旅游设施的闲置,旅游目的地往往采取加强旅游促销的措施去影响旅游需求,争取更多的旅游者。作为解决供大于求这一矛盾的手段,旅游促销的特点在于其生效较快。只要促销措施得力,短期内便会得到需求市场的反应。正因为如此,它广为各旅游目的地所重视,因而也是运用最多而且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调节手段。

2.经济手段的调控

经济手段是国家用于调节旅游经济活动的各种与价值形式有关的经济杠杆,主要有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利率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

调节旅游供求的税收政策涉及几个方面:第一,直接面向旅游企业的税收政策,如果旅游供给不足,旅游地政府可以通过对旅游企业减免征税的办法,刺激对旅游业的投资,扩大旅游供给,反之,则提高课税,控制旅游供给继续增长。第二,面向旅游者的税收政策,如果旅游地需求过剩,人满为患,那么直接向来访旅游者征税可以有效减少旅游需求。第三方面是面向具体的旅游地区的税收政策,是指国家政府对旅游热点和冷点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缓解这些地区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形成的“级差”问题。

旅游价格政策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对价值规律和旅游供求规律的自觉运用,突出表现在其旅游价格政策上。通过不同的价格政策,达到对旅游供求均衡进行调控的目的。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价格策略,或者迫使旅游产品价格下降,减少旅游供给;或者促使旅游产品价格上涨,扩大旅游供给,以便提高旅游供给随旅游需求而动态均衡的主动性。常见的价格策略主要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优惠价、上下限价等。

另外,在经济手段中,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建立旅游发展基金、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也可以调节旅游供给的规模和结构,促进旅游业在各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3.法律手段的调控

国家的法律手段对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供求的平衡有宏观的影响作用。法律手段是通过国家立法从法律上来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旅游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旅游活动的顺畅开展,为旅游供给与需求解决自身的矛盾问题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法律手段是其他各种手段和措施得以发挥其供求均衡调控作用的基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要落到实处,各种旅游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经济合同要能够贯彻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手段的支持,它对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彼此适应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

法律手段中的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对稳定旅游供给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逐步扩大旅游供给,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法律手段中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稳定和刺激旅游需求增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它们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旅游需求行为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并对旅游供给过程中的各种侵权行为予以制裁,使旅游需求主体能够放心消费,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调节旅游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思 考 题

1.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旅游供给有哪些特点?

3.旅游供求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4.如何调节旅游市场上的供求矛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