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收入漏损的控制

旅游收入漏损的控制

时间:2023-06-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经济效益旅游收入与分配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核心环节。旅游收入漏损保证了旅游部门对外业务的正常营运。国内旅游收入反映了该国居民、该国旅游企业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相关部门向旅游者提供设施、物品和服务等非必需的产品时所获得的收入。劳务性旅游收入主要以无形旅游产品的交易为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所有权的暂时转移。

第八章 旅游收入与经济效益

旅游收入与分配是旅游经济运行的核心环节。旅游收入的3个基本问题为旅游收入的类别、指标、影响因素;旅游分配则主要包括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旅游经济活动会引起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旅游卫星账户的设立可以准确地测度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并且使旅游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旅游收入漏损保证了旅游部门对外业务的正常营运。旅游经济效益是旅游经营者的主要目的,主要包括微观旅游效益及宏观旅游效益。

第一节 旅游收入与分配

一、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是指特定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以年、季、月为单位)向旅游消费者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具体包括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的交通工具、旅游资源、旅游购物、住宿餐饮、旅游劳务等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合。

(一)旅游收入的类别

一般对旅游收入进行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收入的理解,旅游收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按照旅游业务的不同,可分为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是指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本国货币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来源于本国货币收入,来源于本国居民的消费支出。而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我国居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进一步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过去我国将旅游作为一种生活奢侈品。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渐提高,国内居民旅游的消费呈上升趋势。国内旅游收入反映了该国居民、该国旅游企业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际旅游收入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务而获得的外国货币收入,也称为旅游外汇收入。由于货币兑换率经常变动,同量的外汇收入在不同时点,以本国货币表示国际旅游收入在数额上会存在差异;另外,国际旅游收入在数量上,等于国际旅游者总支出减去国际间交通费和客源国或地区旅游商的利润与佣金收入。国际旅游收入相当于本国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出口,因此,对国民经济是一种很好的注入因素。这不仅会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更能为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做贡献。国际旅游收入也反映了旅游客源国与接待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2.按旅游需求弹性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

基本旅游收入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游客提供必需的基本旅游产品(如旅游交通、景区游览、食宿等)和劳务的货币收入总和。基本旅游产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都比较低,即通常情况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旅游者自身的收入以及商品自身价格对于这些商品的购买数量的影响不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基本旅游收入同旅游者人数、旅游者停留时间、旅游者的消费支出成正比例变化,即旅游者人数越多、停留时间越长、消费支出越大,那么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获得的基本旅游收入越多。其函数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式中,I为基本旅游收入;N为旅游者人数;C为旅游者消费支出;T为旅游者停留天数。

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相关部门向旅游者提供设施、物品和服务等非必需的产品时所获得的收入。

3.按照向旅游者提供产品形态的不同,将旅游收入划分为商品性旅游收入和劳务性旅游收入

商品性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内外游客提供各种物质形态的旅游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主要包括向旅游者销售的旅游商品(如各种生活用品、药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珠宝玉石、旅游书刊等)和各种餐饮、饮料(如膳食、酒水、方便食品、特色小吃等)的收入。商品性旅游收入主要以有形旅游产品的交易为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物质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所有权的长期转移。

劳务性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内外游客提供各种劳务性旅游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主要包括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旅行社服务(包价旅游的咨询服务、导游服务、订票服务以及其他各项服务等)、交通运输服务(如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市内交通运输等)、住宿服务(宾馆、饭店客房等)、邮电通信服务(传真文件、邮寄包裹、长途电话、互联网通信等)、文化娱乐服务(文艺表演、参与性娱乐等)、参观游览服务(售票服务、验票服务、景区和景点游览、导游服务等)、保健服务(洗浴、健身、按摩等)和其他服务的收入。劳务性旅游收入主要以无形旅游产品的交易为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所有权的暂时转移。

表8—1 2010年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构成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2011》。

4.按照时间单位,将旅游收入划分为年收入、季收入和月收入

按照国际惯例,以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旅游统计建议草案》为标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旅游部门计算旅游收入一般以年、季、月为自然单位。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旅游部门为了更好地掌握旅游者需求规律,对旺季旅游收入、淡季旅游收入、高峰日旅游收入进行了统计和计算。

(二)旅游收入的指标

旅游收入指标是指用来反映和说明旅游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的价值指标。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计算和表示,是分析旅游经济活动情况的重要工具。旅游收入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内旅游收入

国内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向国内旅游者销售旅游产品和其他相关服务所得的本国货币收入的总额,也是国内旅游者出游的全部消费支出总额。国内旅游收入计算是先通过国内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得到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停留天数,用如下公式可以得到:

式中,R为国内旅游收入;N为国内旅游者人次;C为国内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T为国内旅游者停留天数。

2.国际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向国际旅游者销售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得到的外国货币收入的总额,也是国际旅游者出游的全部消费支出总额。在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又称为旅游外汇收入,是指接待海外旅游者所获得的外国货币的总额。国际旅游收入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国际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其旅游创汇能力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国际旅游收入的计算方法与国内旅游收入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即调查得出外国旅游者人次、外国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外国旅游者停留天数,并参照国内旅游收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旅游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企业和其他部门,向国内外旅游者销售旅游产品和相关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包括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两个部分,一般以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反映了该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总体规模和经营成果。旅游总收入的计算,是先把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按旅游目的地国家当时的外汇汇率折算成本国货币收入,再与国内旅游收入相加得到。

4.人均旅游收入

人均旅游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接待每一个国内外旅游者所获得的旅游收入总额,它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平均收入水平,也反映了该旅游目的地平均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人均旅游收入的计算方法可以用旅游总收入与接待的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次相除而得。

5.人均外汇收入

人均外汇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平均每接待一个外国旅游者所获得的旅游外汇收入,它也是每一个外国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均外币支出额,通常以美元为计量单位。人均旅游外汇收入的高低与入境旅游者的构成、支付能力、在境内停留时间以及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人均旅游外汇收入的计算方法可以用该国家或地区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与其接待的外国旅游者人次相除而得。

6.旅游换汇率

旅游换汇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国际旅游者提供单位本国货币旅游产品所能获取的外国货币的数量比例。一般来说,旅游换汇率与该国家或地区同期的外汇汇率是一致的。在不同时期,外汇比价不同,旅游换汇的数值也就不同。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旅游产品的出口物资投入相对较少,且旅游出口具有产地成交的特点,免除了运输成本。所以,以一定数量货币表示的出售给国际游客的旅游产品,要比同量货币表示的出口一般商品能换取到更多的外汇收入,其换汇成本明显低于对外贸易中物质产品的换汇成本。旅游换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t为旅游换汇率;Hf为单位旅游产品外汇收入;Hp为单位旅游产品本币价格。

7.旅游创汇率

旅游创汇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经营国际旅游业所取得的全部外汇收入扣除旅游业经营中必要的外汇支出后余额与全部旅游外汇收入之比。在旅游业发展中,必须从所获取的外汇收入中支出一部分用于购买发展旅游业所必需的国内短缺物资以及其他支出。这些外汇支出主要用于购买进口设备设施和原材料,境外的宣传促销费用,偿付外商投资利息、利润分红和国外管理人员费用,进口外国旅游者需要的消费品等。这些项目的支出使一部分旅游外汇收入再流入国外。外汇流出的部分越少,旅游创汇率就越高。

式中,Cr为旅游创汇率;Cf为外汇收入;Cp为外汇支出。

(三)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受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得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低变化。具体讲,影响旅游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接待旅游者人数

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的多少,是影响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高低的基本因素。在正常情况下,旅游收入与接待的旅游者人数成正比例关系变化。虽然旅游者的个人消费水平由于其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不同会产生较大差异,但接待旅游者人数增加,会使旅游收入的绝对数增加;接待旅游者人数减少,旅游收入也随之减少。

2.旅游者支付能力与平均消费水平

在旅游接待人数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人均消费水平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增减变化的另一决定因素。旅游者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支付能力与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呈正比例关系变化。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强、平均消费水平高,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就必然增加。反之,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平均消费水平低,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就减少。旅游者的支付能力和平均消费水平的高低与旅游者的年龄、社会阶层、家庭状况、职业、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3.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开发程度是影响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程度、旅游产品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方面;而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位高低,又是吸旅游者进行购买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吸引物,不断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收入。

4.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

在旅游者人次、旅游消费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长短对旅游收入的增减有着直接的影响。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变化的关系,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越长,其所花费支出就越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就会随之增长。反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越短,旅游花费越少,则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收入就越小。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长短与旅游者个人的闲暇时间、旅游目的地对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所提供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以及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的多样性、丰富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5.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格

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收入高低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旅游收入等于旅游产品价格与出售的旅游产品数量的乘积。根据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论旅游产品的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落,旅游需求量都会出现相应的减少和增加。为了测量旅游需求量随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程度,就必须正确计算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并根据旅游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正确地计算旅游收入。

6.外汇汇率

外汇汇率是各个国家不同种类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外汇汇率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收入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旅游目的地国家相对旅游客源国的货币贬值,即汇率降低,在旅游目的地国家价格未提高的条件下,会刺激该旅游客源国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增加,从而使旅游外汇总收入增加。反之,如果旅游目的地国家相对旅游客源国的货币升值,则汇率提高,将会抑制旅游客源国的旅游需求,导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者人数减少,从而使该国旅游外汇总收入降低。由此可见,由于汇率的变化,同量的旅游外汇收入在不同时期会因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汇率变化而出现差异,有时差异会较大。因此,在衡量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时,应注意分析因汇率变动而形成的差异,这样才能使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内所取得的旅游收入更具真实性和可比性。

7.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收入有些来自直接旅游部门,也有些来自间接旅游部门。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旅游统计部门统计的旅游收入,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所取得的旅游收入。主要表现在:第一,旅游部门之间、旅游部门与非旅游部门之间对旅游的收入会出现重复统计的现象。第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支出的有些费用,如小费等无法统计到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中,致使该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统计出现遗漏。第三,在探亲旅游过程中,某些旅游者以馈赠礼品、土特产品等方式来换取亲朋好友所提供的免费食宿,这种交换方式所产生的旅游收入无法进行统计。第四,由于“地下旅游经济活动”的存在,即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以私下交易方式,将购买旅游服务和产品的钱直接交给餐厅服务员、导游员、出租汽车司机等,致使旅游收入减少和政府税收减少等,也增加了旅游统计中的漏统现象。

二、旅游分配

旅游收入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各旅游部门和企业经营收入的总和。旅游收入分配通常是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两个过程来进行和完成的。

(一)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旅游部门和企业内部进行的。这些部门和企业包括:饭店、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部门、旅游景点、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店等。

1.旅游收入初次分配的流向

初次分配的内容是旅游营业总收入中扣除了当年旅游产品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旅游净收入(见图8—1)。旅游净收入又是旅游从业人员所创造的新增价值,属于当期旅游部门和企业的净收入,其价值通过营业成本核算转移到经营成本中去,从出售旅游产品的收入中直接补偿。旅游净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分解为职工工资、政府税收和企业赢利三大部分。

(1)职工工资。是指旅游部门和企业根据合理的分配原则,向旅游从业人员支付的工资,作为他们提供劳务的报酬,满足他们自己和家庭生活的需要。

图8—1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2)政府税收。旅游部门和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向政府纳税,成为国家财政预算收入的一部分,由国家统筹安排和使用。我国税制规定旅游经营中的劳务性收入上缴营业税的税率为营业收入的5%;旅游经营中的商品性收入上缴增值税,基本税率为营业收入的17%,低税率为营业收入的13%。在扣除了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租金、利息、营业税之后,旅游部门和企业经营所得纯利润上缴所得税的税率为纯利润额的33%。

(3)企业留利。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自留利润被称做企业净利润,留归企业自行安排分配和使用。在我国旅游部门和企业中,企业净利润又可分为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两部分,分别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职工的福利支出等。

2.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各旅游部门和企业中进行的。旅行社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龙头”部门,由于旅行社的特殊职能和地位,使它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其中,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出现了与前述分配过程不同的分配形式。

旅游业是一项跨地区、跨国界的综合性的产业,是由各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遵循旅游市场的引导而构成的综合性经济行业,各基本要素在向旅游者提供产品时,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获得各自应得的利益。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部门,是规划旅游产品、开展宣传促销、招徕和接待旅游者的经济组织。旅行社根据市场的需求,首先向住宿、餐饮、交通、游览、娱乐的部门和企业预订单项旅游产品,经过加工、组合,形成不同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即包价旅游),出售给旅游者,由此获得包价旅游收入(见图8—2)。这种包价旅游收入首先表现为旅行社的营业总收入,在扣除了旅行社的经营费用和应得利润后,旅行社根据其他各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预定的收费标准、所签订的经济合同中列定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和其他有关规定,分配给这些旅游部门和企业应得的旅游收入。这些部门和企业获得营业收入后,才按照前述的分配方式进行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图8—2 包价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

由上可见,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又体现为旅行社的营业总收入转为各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营业收入。由于包价旅游收入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旅行社在旅游收入分配中所起的先导作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总收入的很大部分,首先是通过旅行社的经营所取得,又通过旅行社分配出去的。所以,旅行社的经营活动既是旅游营业收入的来源,又决定了旅游营业收入的分配,从而具有双重职能。旅游营业总收入数量的多少,旅游部门和企业营业收入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旅行社经营活动的强弱程度。因此,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对增加旅游营业收入是十分重要的。

(二)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旅游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后还必须进行再分配。再分配是在旅游业的外部、在全社会经济范围中进行的。

1.旅游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原因

旅游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为了使旅游业能不断扩大再生产,满足其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需要,使消耗掉的原材料和物质设备等能得到补偿;二是满足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以恢复和增强其体力和智力,继续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劳动者的家庭需要也能够得到满足,使劳动力不断地再生产;三是国家把集中的资金作为财政预算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建立国家社会各项储备基金和社会保证基金,以及国防建设费用等,同时还支付国家机关、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的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旅游收入再分配的流向

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以后,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按照价值规律和经济利益原则,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旅游收入的最终用途。旅游收入再分配的流向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旅游收入中上缴政府的各类税金构成政府的财政预算收入。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支出的方式来实现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投资及国家的储备金。其中一部分可能会作为旅游基础建设和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又返回到旅游业中来。

(2)旅游收入中支付给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的报酬部分。其中大部分被用于购买他们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和劳务产品,以满足旅游从业人员自己和家庭成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这部分支出构成了社会经济中相关的提供生活资料和提供劳务的行业的营业收入。旅游从业人员个人收入消费之后所剩下的另一部分则存入银行、购买保险、购买国库券等,又形成了国家金融建设资金和保险部门的收入等。

(3)旅游收入中的企业自留利润分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两部分。公积金主要用于旅游部门和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追加投资,购买新的设备和设施,新产品的研制,技术更新改造,开辟新的市场以及弥补企业亏损等方面。公益金主要用于旅游部门和企业职工与集体的福利,作为职工住房、医疗、教育、文体等活动的投资。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支出构成了直接或间接为旅游部门、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相关部门的营业收入。

(4)旅游收入中还有一部分流向其他部门。如支付贷款利息而构成金融部门的投入,支付保险金而构成保险部门的收入,支付房租或购买住宅而形成房地产部门的收入,租赁设施设备而形成租赁单位的收入等。

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一环(见图8-3)。旅游经济活动也是一个不断重复和扩大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产品再生产所消耗掉的劳动力与物质资料在价值上要不断得到补偿,在实物上要不断得到替换。即一方面表现为旅游产品再生产的不间断进行,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旅游收入的不断再分配。通过旅游收入的再分配,把旅游业收入的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手中,有计划地投放在国家重点项目和急待开发的地区,加速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以保证与其他经济、社会部门的协调。

图8—3 旅游收入的再分配

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运动过程,实现了最终用途,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形成消费基金,其余大部分形成积累基金。在旅游收入的分配过程中,每个旅游部门和企业都有自身的利益,在旅游收入分配时应给予兼顾。但每个旅游部门和企业自身的利益,同整个国家旅游业的利益和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旅游收入的分配应把国家利益、旅游业整体利益摆在第一位,将国家利益、旅游部门和企业的利益以及旅游业职工的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这是旅游收入分配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旅游乘数效应与卫星账户

一、乘数效应的概念

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种经济量的变化,可以导致其他经济量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连续发生并发展。如一笔原始花费进入某一经济领域系统后,会经过多次循环,使原来那笔货币基数发挥若干倍的作用。这种多次变化所产生的最终总效应,就称为乘数效应。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产生乘数效应,是因为各个经济部门在经济活动中是互相关联的。某一经济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引起连带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地增加。由此可见,某一行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该行业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旅游收入乘数效应

(一)旅游收入乘数效应的含义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用来衡量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值效益和连带促进作用的程度。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它必须靠“有烟工业”——物质生产部门的支持,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旅游者的交通,要依靠飞机和机车制造业,而这些制造业又要依赖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钢铁、铝、铜等工业的发展;旅游者的住宿要依靠建筑业来建造饭店;旅游者的膳食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旅游者的购物也要轻工业和手工业提供各种旅游商品。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旅游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间接有关的部门发生了影响,增加了有关部门的收入,因而可在经济整体上用旅游收入乘数来衡量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收入乘数效应就是通过旅游者的花费对某一地区的旅游业的货币注入而反映出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化和经济影响。

(二)旅游收入乘数的计算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可通过计算旅游收入乘数来判定,通常用K表示旅游收入乘数,则根据一定的投入增量和收入增量,即可计算旅游收入乘数,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为旅游收入乘数;ΔY为收入增量;ΔI为投入增量。

旅游收入乘数表明了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所导致的本地区综合经济效益最终量的增加。但是,乘数效应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前提。因为无论是海外游客还是国内游客在某旅游目的地的消费都是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当这笔资金流入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中,就会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事业单位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而通过社会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导致社会经济效益的增加。如果把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或用于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经济运行过程或流失到国外,就会减少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注入和作用,即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物资倾向愈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就愈小。根据以上乘数原理,计算乘数的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

其中,MPC为边际消费倾向;MPS为边际储蓄倾向;MPM为边际进口物资倾向。

上述公式表明: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效应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效应就越小。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效应就越小;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效应就越大。如某旅游目的地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70%,即表示在该地区的旅游收入中,70%的资金在其经济运行系统中运转,而余下30%的资金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或是离开了该地区的经济运行。则:

即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获得了3.3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如果把80%的资金投入经济运行中,仅有10%的资金用于储蓄,10%的资金用于购买进口物资。则:

说明把该笔资金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可获得5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

(三)旅游收入乘数的分类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常用的乘数模式,从不同侧面对国民经济产生相应的经济影响。

1.营业收入乘数

是指增加单位旅游营业收入额与由此导致其他产品营业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营业总收入的作用和影响。

2.就业乘数

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某一地区通过一定量的旅游收入,对本地区就业产生的连锁反应,并导致对最终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3.居民收入乘数

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给整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4.政府收入乘数

是指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净收入所带来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税金,从旅游经济活动中得到的效益,即旅游收入对政府税金增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5.消费乘数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旅游收入增加,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促进作用,即对社会消费扩大的作用和影响。

6.进口额乘数

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而最终导致旅游目的地国家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旅游目的地国家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发展,旅游部门和企业以及向这些部门、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他相关单位,向国外进口设施、设备、生活消费品的增加量与旅游收入增量的关系。

三、卫星账户

(一)概念

卫星账户是指在国民经济账户之外设立一个虚拟账户,按照国际统一的国民账户的分类和核算要求,将所有涉及旅游的部门中由于旅游而引致的产出部分分离出来,统一纳入这一虚拟账户中进行核算,这样便可以准确地测度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并且使旅游业可以和国民账户中的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

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TSA),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是反映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的宏观统计计量方法。它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为统计基础,按照国际统一的国民账户的概念和分类标准,在国民经济核算总账户下单独设立的一个子系统。通过编制这一账户可以把由旅游消费而引发的国际经济各行业直接和间接的旅游产出,从相关行业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核算,从而达到在国际统一的统计框架下,对旅游经济进行全面测量和分析比较的目的。

由于传统的旅游统计是从消费方面进行的,所以在传统的统计体系中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旅游业的总产出情况,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旅游业界的一个难题。旅游卫星账户是联合国批准的一种旅游统计测量方法,它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增加了一个旅游维度,对旅游活动的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平衡,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用于测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中旅游具有的规模。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旅游卫星账户。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TSA可提供旅游供给、资本投入、旅游业增加值以及旅游对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的贡献等方面的真实有效的数据:

·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

·与其他行业(如农业、信息产业等)相比,旅游业的总体规模。

·旅游活动引来的就业数量。

·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共及私人投资额。

·国际旅游收入对本国平衡国际收支的贡献。

(二)旅游卫星账户的内容

1.旅游业与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是指由旅游者使用的或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旅游业是与旅游消费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为旅游者旅行和旅游消费而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的总和,它指包括直接影响的、定义明确的生产方“行业”的等价物,用于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旅游消费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商务旅游支出、政府支出(个人部分)和旅游净出口4部分消费支出。

(1)个人旅游消费支出

既包括本地居民出游的个人服务消费和国内外旅游者对服务产品(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娱乐、金融服务等)的购买和消费,也包括各地居民为提供旅游服务而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购买,以及用于国内外旅游者消费的各种旅游商品(如工艺品、当地产品、礼品等)。

(2)商务旅游支出

是指企业经营人员和政府官员在进行各种商务或公务活动之余所进行的,具有上述个人性质的各种旅行和旅游消费支出,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和其他产品和服务消费支出等。

(3)政府支出(个人部分)

是指政府的各种机构和部门为保障国内外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各种消费支出,如用于各种文化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国家或地方公园、旅游景区景点、海关、移民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4)旅游出口

是指国际游客在旅游接待国或地区购买各种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消费支出。通常要统计其净出口(扣除旅游接待国或地区的旅游者的国际旅游消费支出后的余额)。

2.旅游经济与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不仅包括上述旅游消费部分,还包括为旅游业发展而派生的消费需求,它被用来构建广义的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是与旅游需求相对应的概念,它涵盖了旅游业更为广泛的“经济”影响。因而它不仅包括直接为消费者消费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即上述旅游业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为旅游业发展而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旅游需求除了包括上述旅游消费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支出(公共部分)

是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和机构的用于旅游目的地公共目的地的消费支出,如用于旅游促销、航空管理、旅游安全和医疗卫生设施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

(2)资本投资

是指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投资,它不仅构成旅游需求的重要支出部分,也是保持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3)非旅游产品出口

是指运往国外向旅游者提供的其他最终消费品(如服装、电器等)的出口和向旅游业服务的厂商所提供的各种资本品(如飞机和轮船)的出口的总和。统计净出口时应扣除运往国内的相应进口。

按照投入产出分析,对应于旅游总消费和旅游总需求,旅游卫星账户可以区分出“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甚至区分出旅游业进口和旅游经济的进口;然后将两种供应总量(行业和经济)划分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即旅游业GDP和旅游经济GDP及其各组成部分,包括工资、税收、利润、折旧等。

3.旅游就业

通过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明确地对“旅游业”和“旅游经济”的就业情况和影响力进行测算和分析。

(1)旅游直接就业

一般是指那些直接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工作岗位。如航空公司、旅游宾馆、出租车、餐馆、零售商店和娱乐场所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等。

(2)旅游间接就业

通常是指提供与旅游相关的辅助性服务工作岗位,如航空食品供应、洗涤服务、食品原料供应、批发零售、医疗卫生、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等。

(3)旅游业供给者的直接就业

主要是指为旅游业供给者提供各种如钢材、木材、石油化工产品等生产资料行业的就业。

其中前两方面的就业属于旅游业的就业范围,而旅游经济的就业范围则包括了多种就业类型在内。

(三)旅游卫星账户核算方法

旅游卫星账户核算方法是参照国民账户方法进行的,其难点在于面对旅游业涉及众多经济行业的实际情况,如何正确地确定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内容。因此,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提供的《基本旅游卫星账户体系》中,分别对旅游卫星账户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统计度量和分类标准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1.旅游需求方法

由于国民账户中没有对旅游消费进行明确划分,因此必须定义旅游消费的概念和范围,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明确将旅游经济划分为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3种类型;其次,明确定义旅游者概念和范围,并将旅游者划分为入境旅游者、出境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其中又进一步区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旅游者;再次,定义旅游消费的概念和范围,包括细化入境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国内旅游消费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最后,按照国民账户核算方法统计旅游消费和国内旅游消费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并统计旅游总消费(或总需求)。

2.旅游供给方法

由于国民账户中未单独列出旅游业和旅游产品内容,因此就需要对旅游业的组成和旅游产品的范围进行统计标准定义,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确定旅游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按照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产品是由两方面所组成,一是具有旅游性质的商品与服务,即如果没有旅游消费则对这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明显减少;二是与旅游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即旅游者对这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占旅游者消费总支出的较大比例。

其次,参照国民账户标准产业分类方法确定旅游业。尽管有许多行业都可以生产和提供旅游产品,但只有那些真正在旅游中起重要作用的行业才能够纳入旅游业的范围,即纳入旅游业的行业必须是若没有旅游消费则其将停业,或者是其生产规模将大幅度缩小。

四、旅游卫星账户的未来发展

(一)编制区域旅游卫星账户

区域TSA在TSA编制实践中尚属于一个新课题。我国研究和发展TSA始于1998年厦门TSA的编制,此后桂林于2002年、江苏于2004年、浙江于2005年也先后开发出各自的区域TSA。相对于国家TSA而言,区域TSA面对的是一个更具开放性的空间,编制难度更大。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结构较独立的国家而言,各个经济区域的旅游消费活动具有较典型的地域性,因此编制区域TSA对于各个细分经济区域更具有旅游发展实践上的指导意义。而且通过编制区域TSA,对于在旅游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的阐释也会更加明晰。例如,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杭州环西湖景区的免费开放,奥运会、世博会等节庆活动,SARS、甲型流感等突发事件,出境游的放开等,都会通过TSA的编制,建立起更好的旅游经济分析模式。

(二)创新旅游卫星账户分析方法

传统的旅游经济规模测算的方法包括两类:一类是现在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所广泛使用的、运用定点抽样调查和结构比例估计的统计方法;另一类是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预测方法,此类中又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移动平均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等一系列数理分析方法。

与上述传统方法不同,TSA模式基于国民经济中的投入产出矩阵,对旅游经济总量进行预测和分析,其结果更加符合国民经济运行的规律。但是由于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矩阵更新慢,并且由国家统一编制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矩阵,并不完全适用于较小区域的经济核算,故对于区域TSA而言,其测算结果也必然带有一定的偏差。

第三节 旅游收入漏损

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外汇收入中,必然要有一部分外汇收入用于购买进口商品、支付国际经济活动中需要支付的费用等。由于这部分外汇收入流失到国外,脱离了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过程,因而,这部分外汇收入也就不能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乘数效应。

一、旅游收入漏损的原因

旅游收入漏损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旅游部门和企业,用于购买进口商品和劳务,在国外进行旅游宣传,支付国外贷款利息等原因而导致的外汇收入的减少。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及对外贸易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旅游外汇漏损率一般在55%左右。旅游收入漏损大大削弱了旅游乘数效应。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旅游外汇的收入和支出通常是同步发生的。旅游收入的漏损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由于本国经济体系和生产结构不完善,对经营国际旅游所需要的物资数量、质量、品种和功能都不能给予保证,必须支付外汇从国外进口某些设施、设备、原料、物料和消费品,才能保证旅游业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等。

第二,在大量引进外资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和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每年又必须拿出大量外汇用于还本付息、支付投资者红利等。

第三,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引进管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同时,又必须以相当数量的外汇支付外方的管理费用和外籍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以及经营国际旅游业务中,支付海外旅游代理商的佣金、回扣等。

第四,为了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争取更多的国际旅游客源,需要直接在海外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就要用外汇支付海外促销费用。除此之外,还要用外汇支付海外常驻旅游机构活动费用和人员的工资等。

第五,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也会使一定数量的外汇流向国外。

第六,外汇管理不力,会使黑市交易猖獗,造成国家外汇实现量减少。或者由于企业间盲目削价竞争而导致旅游部门和企业外汇收入的减少,都会使国家旅游外汇收入隐性流失。

二、旅游收入漏损的形式

1.按外汇漏损的企业分

旅游外汇收入漏损可以分为直接漏损和间接漏损两种。

直接漏损是旅游企业直接的外汇支出。

间接漏损不是旅游企业直接发生的外汇支出。产生间接漏损的原因有:第一,为旅游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从国外进口物资和劳力所引起的外汇漏损。第二,因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基础设施增加而引起的外汇漏损。

2.按照外汇漏损的渠道分

旅游外汇收入漏损可以分为合法漏损和黑市漏损两种。

合法漏损是指国外旅游者将所携带的外币通过合法渠道换取当地货币用于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

黑市漏损是指国外旅游者将所携带的外币通过外汇黑市非法套汇来换取当地货币,用于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

3.按照外汇漏损发生的时间分

旅游外汇收入漏损可分为先期漏损和后期漏损两种。

先期漏损是指旅游企业向国外旅游者销售旅游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中进入旅游目的地国的那部分收入。旅游预订、旅游交通、旅游线路等都有可能导致旅游外汇收入的先期漏损。

后期漏损是指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生活消费所涉及的外汇流出。

三、影响旅游外汇漏损的因素

1.旅游目的地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农业产出和加工能力、制造业产出能力等。

2.旅游目的地国各种资源的自给能力。

3.旅游目的地国的有关法规、政策,包括有关进口物资的规定、涉及外汇收入与管理的财政金融政策、对旅游业给予资助和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

4.旅游目的地国的人口规模和旅游业发展规模。

5.旅游目的地国对外进行旅游促销的力度大小。

四、旅游收入漏损的控制

为保证一个国家旅游收入的稳定和增长,有必要对旅游外汇的流失进行严格控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相应措施,对旅游外汇的流失问题进行控制和改善,以减少和避免旅游收入的漏损。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积极发展本国经济,调整本国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努力改进和提高生产技术,生产出满足旅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尽量减少进口产品的数量。

第二,加强对引进外资、外来项目的审批工作。对引进项目的收益、成本、风险及先进性、急需性、可行性要认真分析评估,避免盲目引进、肥水外流,使国家和旅游企业外债负担过重。

第三,努力培养通晓国际管理方法,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具有现代市场经营观念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逐步减少对外方管理人员的引进,从而减少相应的外汇支出。

第四,采取合理的价格,引导本国居民多参与国内旅游,用国内旅游来代替国际旅游,适当控制出境旅游的数量。在外汇缺乏或外汇收支逆差的情况下,也可采取相应政策来限制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以减少旅游外汇收支逆差。

制定完善的经济法规和外汇管理制度、方法,对违反国家政策法规规定,扰乱金融秩序和市场环境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和经济制裁,以建立良好的外汇市场秩序,控制外汇的流失。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因此,要正确把握旅游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评价标准,分析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探寻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就必须掌握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含义

“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旅游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劳动占用与耗费是指对各种设施的占用、对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消耗,包括旅游设施、设备的折旧,燃料、原材料的耗费和旅游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务。劳动成果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借助旅游设施、设备、原材料、燃料等,获得多少旅游收入,从而获得多少盈利。劳动占用与耗费多、劳动成果少,旅游经济效益就差;反之,劳动占用与耗费少、劳动成果多,旅游经济效益就好。广义的“旅游经济效益”是指综合经济效益,它不仅指从事旅游经济活动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指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如促进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等社会效益。

此外,还指从事旅游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态平衡的贡献与影响,即环境效益。一般而言,狭义的“旅游经济效益”多指旅游微观经济效益,而广义的“旅游经济效益”多指旅游的宏观经济效益。

二、旅游成本

旅游宏观成本是指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形成的整个社会的耗费和支出,即旅游的社会总成本。除了旅游企业及旅游经营者所发生的旅游经营成本以外,还包括为发展旅游业而投入的其他宏观经济支出,以及为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而对有关社会秩序、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等投入的支出,一般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大部分。

(一)有形成本

有形成本是指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必须付出的直接成本,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支出。具体包括:对发展旅游业必需的有关道路、机场、水电、排污、码头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对旅游景区景点、接待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引进国外的旅游设备、设施及购买原材料的支出等;国家各级旅游组织及相关机构用于旅游方面的市场调研、宣传促销、考察交流、外联和科研等方面的支出等。

(二)无形成本

无形成本是指为发展旅游业而导致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所花费的成本,即间接支付的成本。事实上,旅游业并非是无污染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过量旅游者的涌入,一是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疾病的流传、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使良好的自然景观受到影响;二是会造成对传统文化、艺术及各种文物古迹的破坏和影响,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地方文化、道德观念及社会生活等带来消极作用;三是可能会引起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超前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总之,旅游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往往被人们忽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投入大量的成本费用,这些成本费用构成旅游宏观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微观旅游效益与分析

微观旅游经济效益是指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包括旅行社、饭店、餐馆、游览点、娱乐场所、商店、交通运输部门及有关的公共服务部门等)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用价值形式表示就是成本与利润之比。

(一)微观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微观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主要有盈亏平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等。

1.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是对旅游企业的成本、收入和利润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旅游企业的保本营业收入,并分析和预测在一定营业收入水平上可能实现的利润水平。通常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有两个,即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按照成本性质划分,经营成本又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于是,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旅游企业的保本点业务量或收入额。知道旅游企业保本点的业务量或收入额,就可根据下述公式的变换,对旅游企业的目标利润和目标收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P为利润;Ck为单位变动成本;W为单价;rg为营业税率;Q为业务量;TF为总固定成本。

若令Q=Q0,TP=0,则保本点公式为:

式中,S0为保本点收入额;Q0为保本点业务量。

2.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又称为最大利润分析法,是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收入(MR)和边际成本(MC)概念,通过比较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来分析旅游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经营规模的方法。

边际收入是指每增加一个游客(或销售一个单位旅游产品)而使总收入相应增加的部分,即增加一个单位游客(或产品)而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加。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游客(或销售一个单位旅游产品)而引起的总成本相应增加的部分,即增加单位游客(或产品)必须支出的成本费用。比较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说明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成本,因而还能增加利润,从而使旅游企业的总利润扩大。因此,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可以继续扩大接待人数,以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第二,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说明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小于支出,即产生亏损,从而会使旅游企业的总利润减少。因此,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旅游企业应减少接待人数,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

第三,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时,说明增加一个游客(或出售一个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收入与支出相等,即增加单位游客的利润为零。在边际收入=边际成本情况下,旅游企业的总利润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企业实现最大利润靠经营规模。

3.利润率分析方法

利润率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旅游企业的经营利润同经营收入、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有资金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三个利润率指标,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资金利润率反映了旅游企业的利润与资金占用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资金使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反映了旅游企业利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劳动耗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销售利润率反映了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经营规模的效益水平。通过以上三率的分析,基本上反映了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二)提高微观旅游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企业利润的高低。因此,提高经济效益,实际上是围绕着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展开的。从总体上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两个方面的途径:一是扩大销售量,不断吸引旅游客源,增加旅游企业收入;二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即节省费用。这两个方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因此,旅游企业应努力从收入与成本两条途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增加旅游企业的收入

对旅游企业来说,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增收方面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扩大旅游客源。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型产品,无法实现空间位置的转移,需要旅游者亲自到目的地去进行现场消费。因此,要吸引旅游者前来消费,就必须强化旅游市场营销,以旅游者为中心,分析研究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产品。

(2)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质量是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旅游消费是一种高档次的消费,并且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购买消费的大部分是无形的服务产品。旅游者消费旅游产品是一种体验、经历、记忆,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将在旅游者美好的经历中留下终身遗憾,并且这种遗憾还可能由于旅游者的传播而导致其他旅游者不再来消费的后果,使客源下降,收入减少。旅游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产品的质量,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对旅游企业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加强科学管理,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提高产品质量。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针对旅游需求的变化,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如针对当前商务、会议、学习与观光结合,旅游企业应开发这类组合性的旅游产品。根据资源、客源市场和竞争条件,将文化、经济、科技、娱乐资源和自然观光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除了多样性外,还要注意其新颖、独特,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才能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

从节支方面看,旅游企业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为此必须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改善经营管理,完善各项成本控制措施。旅游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除了增加收入外,还必须对其成本严格控制。控制成本就等于创造了利润。通过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及措施,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成本的合理支出和利润的实现。

(2)结合企业成本结构,寻求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旅游企业成本结构不同,对成本控制和增加利润的工作重点也不同。由于成本中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和销售量的变动关系不同,所以在成本控制中就需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于成本结构中固定成本比例高的旅游企业,重点需要通过扩大销售量,以减少单位产品所应分摊的固定成本额,从而为降低单位产品总成本作贡献。对成本结构中变动成本比例高的旅游企业,管理重点是严格内部成本控制,降低变动成本的支出,减少浪费和损耗,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3)实行全员、全过程成本管理。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通过成本计划指标的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将其与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将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与物质利益挂钩,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只有人人都注意成本,人人都关心成本的降低,旅游企业的成本才能真正得到控制。

四、宏观旅游效益与评价

宏观旅游效益,是指通过开展旅游活动为社会带来的成果和收益。它不仅包含旅游产业自身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包括对相关产业部门的带动、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以及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各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通常衡量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

1.旅游投资效果

旅游投资效果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投资所带来的盈利额与投资总额之比。它反映单位旅游投资所获得的盈利,又称“投资利润率”,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效果=投资带来的盈利/投资总额×100% (8.9)运用此项指标时,要考虑“时滞问题”,即投资时间与获得盈利有一个时间差。因此在使用这一指标时要科学地计算盈利时间,否则,这种计算是没有意义的。

2.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指投资总额全部回收的年限,是投资利润率的倒数,用公式表示为: 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投资年利润额 (8.10)

投资回收期长短表明不同的投资项目其投入资金的经营效果状况。在多种旅游投资项目中,我们一般应选择投资回收期短的项目。

3.旅游劳动生产率

旅游劳动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旅游总接待量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旅游总接待量可以用收入总额表示,也可以用接待的人次来计算。旅游生产率,可以与其他行业劳动生产率加以对比,用以说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4.外汇收入能力

外汇收入能力指标是指进行旅游投资所获得的外汇净收入能力,该指标又可称为“旅游换汇成本”。

由于旅游包括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部分,因此,运用此项指标时应当注意,在旅游投入中,不可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国际旅游需求,其中也必然包括国内旅游需求部分。所以在计算旅游投资总额时,要将规定时期内的投资额按一定比例计算出国际旅游投资额。

5.旅游就业机会

就业机会是指旅游经济增长量与就业增加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二)提高宏观旅游效益的途径

1.宏观决策科学化

为了保证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决策的正确性,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国力出发,不能超越国力去盲目追求旅游业的超前发展。要在充分论证的情况下作出科学的决策,而不是用理论去套“决策”的“正确性”。

2.管理体制合理化

管理体制合理化,就是建立合理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明确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使旅游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标准服务、合理价格和科学的营销手段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3.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对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首先要求管理思想现代化,其次要求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着重强调系统化、数量化、信息化和智力开发。

4.市场经营集团化

市场经营集团化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强调企业、部门间的横向联合,把分散的、个别的活动结合成集中的、规模的社会行为,是从现代工业发展而来的集中化、专业化、协作联合的趋势出发所进行的科学管理。

5.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国家宏观产业结构合理化。前者是指旅游业内部部门、行业之间量的关系比例的合理化,如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后者是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合理性。具备了这两个条件,进而做到旅游产品结构的合理化,才能造就旅游产品实现的宏观条件。

五、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旅游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1.增加经济收入

旅游可以为旅游目的地增加经济收入。在旅游者的停留期间,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和部门向他们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品等方面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以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旅游企业和部门在提供这些产品的同时得到了销售收入。这些收入中将有一部分长期留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体系里,并会在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行业之间引发一连串的交易和生产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加旅游目的地的产出,形成更多的经济收入。

2.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外汇储备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取得外汇收入的主要途径有两条:对外贸易外汇收入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前者指物质商品出口带来的外汇收入,后者指国际间有关保险、运输、旅游、利息、居民汇款、外交人员费用等带来的外汇收入。旅游创汇是非贸易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际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国的各种消费支出所组成。它实质也是一种贸易活动,即通过旅游产品就地输出而换取外汇的贸易活动。在创汇的意义上,接待入境旅游也是一种出口,称为旅游出口,同物质商品出口没有本质区别。

3.扩大货币回笼、稳定市场供求

世界各国都必须有计划地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使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转。货币的投放和回笼要有一定的比例,在社会商品投放量不变或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货币投放得多或者回笼得少,就意味着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面值超过了市场上商品的总价值,直接结果是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如果人们的存款增加而有效的商品供给没有相应增加,则会对市场构成威胁,存款数量越大,潜在的威胁就越大。因此,国家在投放货币后都要设法回笼,主要方法是增加有效供给,即向市场投放符合人们购买意愿的足够的物质商品和各种服务。

4.促进社会生产

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业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产品,对该地区的社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接待旅游者会使其旅游供给量增加,这种供给增量反过来又对向旅游行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行业提出更多的需求,因而成为许多其他行业产品的消费市场,从而刺激和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发展旅游业可以起到增加目的地政府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目的地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没有足够的税收,政府便难以有效地提供治安、消防等公共产品。目的地政府的旅游税收目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旅游者获取的税收,包括入境签证费、出入境时交付的商品海关税、机场税和执照税等;再一方面是来自旅游业的各有关营业部门,包括各旅游企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此外,由于旅游业涉及许多其他有关产业部门,并可带动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当这些部门的生产和经营因旅游业的发展和带动而扩大业务量时,政府可以从这些部门得到更多的税收。

(二)旅游业和目的地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分析

1.旅游业与工业

旅游产业不仅较大程度依赖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促进了工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并充分挖掘出现代工业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旅游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邮电通信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完善等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工业产品或工业半成品,工业所起的作用十分广泛且重要。工业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旅游新形式,不仅满足了广大游客对现代工业知识的需求,而且通过工业旅游的收入返回工业生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于旅游的发展,要求工业部门提供更多为旅游服务的产品,这就促使工业部门提高产量、开发新的工业产品,促使工业发展。

2.旅游业与建筑业

无论作为旅游产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还是作为旅游吸引物,各种风格的建筑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的综合实力。如水、电、热、气的供应系统,废物、废水、废气的排污处理系统,道路、机场、港口的建设等,都要求有较高水准的建筑和护养能力。旅馆、别墅、度假村、各类餐馆、高尔夫球场、影剧院、博物馆等旅游服务设施则对设计建筑的要求更高。任何国家和地区为了发展旅游产业,都会鼓励本国建筑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与建筑业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3.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

旅游产品的一大内涵构成是可进入性,即旅游者进入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它具体表现为进入游览点、服务设施和参与旅游活动所付出的时间和费用。远程大型客机、地铁、高速火车、高速公路,铁路系统和水陆空交通联网系统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数量、效率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旅途距离,而且可以使顾客得到舒适、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感受。交通运输设施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称为旅游产品的组成内容。因为交通工具本身可作为旅游吸引物,如京杭大运河中的渡船等,而旅途中享受到的服务数量和档次会影响到游客对整个游历过程的总体评价。

4.旅游业与金融保险业

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特征,且旅游消费较其他基本消费层次更高,游客往往需为一次旅游活动支付较大的费用。对于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而言,金融业都会将其当做不可多得的客户。目前,旅游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等在各国已经十分普遍,有力地支持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险业的介入,很好地解决了因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顾虑,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保险业自身的业务范围和增强了盈利能力。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保险业不断设计开发新业种,寻求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5.旅游业与邮电通信及信息产业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便利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信息输送,增进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同时有助于旅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由于商务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丰富了游客出游选择的方案,节约了搜寻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旅游企业以较低成本来销售旅游产品,也便于及时掌握市场趋势,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票务预订系统和客房预订系统等应运而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思 考 题

1.旅游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旅游卫星账户存在的意义,其未来会怎样发展?

3.如何保证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请查找课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