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网络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理解IP地址与域名系统
能力目标
●掌握域名的注册流程
任务引入
上海联华超市集团成立于1992年,目前已发展门店数千家。三种经营方式,其中有直营店近百家;而加盟店分布在外省市如浙江、江苏等;合营店主要以控股方式经营,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直营、加盟、合营三种方式的门店都由总部统一进货。公司现有两个配送中心,1999年底建成一个大的配送中心。随着经营规模的越来越大,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公司领导意识到必须加强高科技的投入,搞好计算机网络应用。从1997年开始,成立了总部计算机中心,完成经营信息的汇总、处理,如图2-1所示。配送中心也完全实现了订货、配送、发货的计算机管理,各门店的计算机应用由总部统一配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货源信息传递通过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公司的商业增值网以文件方式(E-mail)完成。
当时,每天中午12点钟,配送中心将商品的库存信息以文件形式发送到增值网上,各门店计算机系统从自己的增值网信箱中取出库存信息,然后根据库存信息和自己门店的销售信息制作"要货单"。但由于要货单信息没有通过网上传输,而是从计算机中打印出来,通过传真形式传送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再将要货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导致了数据二次录入可能发生的错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体现不出网络应用的价值和效益。
图2-1 上海联华超市计算机系统结构应用图
上海联华超市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EDI系统开发与示范”的示范单位之一,从1998年3月开始,与北京商学院、杭州商学院、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EDI应用系统,如图2-2所示。这个EDI应用系统包括配送中心和供货厂家之间、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标准格式的信息传递,信息通过上海商业增值网EDI服务中心完成。
图2-2 上海联华超市EDI应用结构图
采用EDI之后,配送中心直接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和要货情况产生订货信息发送给供货厂家。供货厂家供货后,配送中心根据供货厂家的发货通知单直接去维护库存,向门店发布存货信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信息流在供应商、配送中心、门店之间流动,所有数据只有一个入口,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降低了订货成本和库存费用。信息流的运转如图2-3所示。
图2-3 上海联华超市EDI应用信息流程图
任务分析
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其中网络与通信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中,Internet和各种专用网络是电子商务得以实现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逐步发展和完善,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Internet的兴起,计算机网络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网络用户可以在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的同时,通过网络与异地联网计算机进行交互式访问,甚至能同时调用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最早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追溯到1952年。在计算机还处于第一代晶体管时期,美国就建立了一套SAGE(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系统,即“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该系统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设备的信息,通过总长达241万公里的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IBM旋风型计算机上,实现了集中的防空信息处理与计算机远程控制。SAGE系统的诞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计算机通信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建立了一个实验性的计算机网,用于军事目的。这项实验从最初的4个节点开始,通过有线、无线与卫星通信线路的连接,最终形成了覆盖从美国本土到欧洲与夏威夷等广阔地域的网络连接,这就是著名的ARPANET。
ARPANET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他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该项目被命名为“The Internet Project”,这是人们首次使用Internet(因特网)这一名称。ARPANET的形成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969年9月,3位青年学者克达因·洛克、文森·约瑟夫和罗伯特·卡恩首次实现了有4个站点的计算机与中介服务器之间的连接。
1977年7月,文森·约瑟夫和罗伯特·卡恩等10余人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信息科学研究所里,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实验,他们将1个有数据的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跨越太平洋抵达挪威,经海底电缆到达伦敦,最后通过卫星信息网连接ARPANET传回南加州大学的实验室里,行程4万英里,没有丢失1个bit的数据信息。从此,网络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形成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使用的计算机网络。
目前,计算机网络仍然是一大热门话题,应用需求极为广泛。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实质上是利用高速的线路将计算机网络延伸至各家各户;我国政府提出的“金”字系列工程,以及应用面极广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无一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支持各行各业的应用要求。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归纳起来,人们依据不同的出发点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3类不同的定义:资源共享的观点、用户透明性的观点和基于广义的定义。根据用户透明性观点定义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从广义的网络出发定义了计算机通信网络。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通常根据资源共享的观点给出如下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将不同地理位置,并且具有各自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一定的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的控制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无论是最早的,仅用缆线连接起来以实现实时数据共享的简单系统,还是如今遍布全球,庞大而复杂的因特网,都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这一目的。
(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网络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数据传输功能
在人类的交流过程中,经常需要传输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人们利用网络传输各种数据、文献、声音、图像、软件等,网络成为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网络使用初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在分散的计算机之间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在源计算机与目标计算机之间完成数据交换任务。
2.资源共享的功能
我们把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包括信息处理设备、各类存储设备(如硬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等)、输入输出设备(如打印机等)等。软件资源包括各种文件、应用软件以及数据库等。最初的软件资源的开发与提供,主要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完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广泛的商业应用,信息的发布与提供成为一种用户需求。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检索,同时又是网络资源的提供者。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对分散的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以此提高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减少重复劳动,进而实现分布式计算的目标。
3.分布式处理功能
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将一个任务分配到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计算机上协同完成,以此实现均衡负荷,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对于许多综合性的重大科研项目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处理功能,采用适当的算法,将任务分散到不同的计算机上共同完成。同时,联网之后的计算机可以互为备份系统,当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调用其他计算机实施替代任务,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4.网络综合服务功能
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在信息化社会实现对各种经济信息、科技情报和咨询服务的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对文字、声音、图像、数字、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传输、收集和处理。综合信息服务和通信服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服务功能,人们得以实现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电子商务、远程访问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从不同的出发点可以将网络分为很多类型。了解网络的分类可以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研究。一般来说,我们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实体抽象为与其形状、大小无关的点,将物体之间的连接线路抽象成与距离无关的线,进而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是用网络的站点与连接线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的结构,主要分为星型、总线型、树型、环型、网状型和混合型网络,如图2-4所示。
图2-4 网络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是由中心站点出发连接其他所有站点。这种结构的网络可以很容易实现在网络中增加新的站点,它便于管理,结构清晰,容易实现故障监测。其缺点是网络的中心站点负担过重,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2)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是网络中的所有站点均通过一条主干线(总线)加以连接。站点间的数据沿着主干线进行广播式传输,以此发送到网络中的其他所有站点中去。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易于安装,实现成本低,可靠性较高,缺点是不易管理,一旦传输介质出现故障将影响到整个网络,故障也难以定位和监控。
(3)树型拓扑结构
树型拓扑结构是以上两种网络结构的综合。它将网络中的所有站点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连接起来,就像一棵树一样,由根节点、叶节点和分支节点组成。树型结构的网络覆盖面很广,容易增加新的站点,也便于故障的定位和修复,但其根节点由于是数据传输的常用之路,因此负荷较大。
(4)环型拓扑结构
环型结构的网络是将站点用缆线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数据在环路中传输,既可以单向传输,也可以双向传输。环型拓扑结构可以使用多种传输介质,便于安装,故障诊断方便,但可靠性较差,任何故障都将使整个系统无法工作。
(5)网状拓扑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是一个全通路的拓扑结构,任何站点之间均可以通过线路直接连接。它能动态地分配网络流量,当有站点出现故障时,站点间可以通过其他多条通路来保证数据的传输,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因此网状结构的网络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但这种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复杂,安装成本很高。
2.按网络的传输技术分类
按照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广播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
所谓广播式网络,顾名思义应该有一条通信的主干道,网络中的计算机共享这个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发出数据信息时,数据包就沿着这条通信干线发送到其他联网的所有计算机上去,如果该信息的发送地址和接受方的地址相吻合,该机就进行处理,否则将信息丢弃。在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中使用的就是广播式的数据传输技术。
(2)点对点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
每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起来的网络称为点对点网络。如果网络中有计算机之间没有物理连接,分组或数据包就必须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站点的接收、存储和转发,才能最终由信源发送到目标计算机。因此,这种网络在连接计算机数量很多时结构将会非常复杂,同样信息传输可能会有多条路径的选择,选择数据传输的最佳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3.按网络的应用范围分类
(1)公用网
公用网是由政府出资建设,由电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装置可以租给任何部门使用,部门的局域网就可以通过公用网连接到广域网上,实现信息的扩展。公用网又分为公用电话网(PSTN)、公用数据网(PDN)、数字数据网(DDN)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等类型。
(2)专用网
专用网由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承建,属于本部门内部网络,没有授权单位是无法使用的。专用网也可以租用公用网的传输线路,其建设费用往往很高。我国的金融、军队和石油等部门均建立了自己的专用网。
3.按网络的服务类型分类
我们知道,网络是提供给人们信息服务的工具,按照网络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将网络分为内联网、外联网和国际互联网。
(1)内联网(Intranet)
在企业或部门内部使用的网络称为内联网。它将企业内部的网络环境和软件平台组织起来,使用如Internet上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采用TCP/IP,具备自己的Web服务器和安全防护设施,为部门内部提供信息服务。
(2)外联网(Extranet)
外联网往往是将部门外部与之相关的企业或公司连接来,采用Internet技术,拥有自身的Web服务器和专用安全设施,与Internet隔离开来,在网络内部实现数据交换。
(3)国际互联网(Internet)
国际互联网是服务于全球用户的网络。著名国际互联网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于1995年正式启用,如今已遍布全球。它采用ARPANET体系结构、TCP/IP,在全球范围通信系统的基础上,是为人们提供各种文字、声音、数据、图像、动画甚至三维图形的庞大信息库。
4.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来分类是目前网络分类最为常用的方法,它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1)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
局域网是在1个较小的范围内,如1个公司、1个学校或者1栋大楼,将计算机、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通过物理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其传输速度通常较高。
(2)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一般为1个城市。城域网的出现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在目前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在城市范围内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它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等重要机构进行联网,实现数字、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的信息交换。城域网不同于局域网,它的服务范围不同,城域网作用于整个城市,在其建设过程中更多地集中在对通信子网的建设中,是本市用户连接世界的桥梁;而局域网则是服务于某个部门,其建设通常包括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3)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世界上第1个计算机网络ARPANET就属于广域网。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是1个地区,也可以是1个国家,甚至全球。广域网一般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与局域网和城域网有所不同。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广域网通常使用宽带技术,利用电信部门提供的公用交换网,将分布范围很广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
5.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1)网络硬件系统
组成局域网的网络硬件系统可分为5类: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交换互联设备、防火墙及外部设备(图2-5)。
图2-5 局域网的网络硬件系统结构图
1)网络服务器
网络服务器是可被网络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系统,它包括可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并负责对这些资源的管理,协调网络用户对这些资源的访问。服务器是局域网的核心,它既是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保存数据的基地。网络中可共享的资源大多集中在服务器中,如大容量磁盘或光盘存储器、网络数据库等。局域网上的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共享文件、数据库和外部设备等。按照提供的服务不同,服务器可分为WWW服务器、域名解析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视频服务器等。服务器可以是个人计算机(PC),也可以是工作站或小型计算机。
2)网络工作站
网络工作站是指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现在经常被称为客户机。网络工作站的作用就是让用户在网络环境下工作,并运行由网络上文件服务器提供的各种应用软件。在局域网上服务器一般只存放共享数据或文件,而对这些信息或文件的运行和处理则是由工作站来完成的。
3)网络交换互联设备
当要把两台或多台计算机连成局域网时,就需要交换互联设备,它包括网络适配器、调制解调器、网络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
4)防火墙(Firewall)
防火墙是在内联网和互联网之间构筑的一道屏障,它是在内外有别及在需要区分处设置有条件的隔离设备,用以保护内联网中的信息、资源等不受来自互联网中非法用户的侵犯。需要指出的是还有其他防火墙如病毒防火墙、邮件防火墙等与网络防火墙不是一回事。
5)外部设备
外部设备是可被网络用户共享的、常用的硬件资源,通常情况下是指一些大型的、昂贵的外部设备,如大型激光打印机、绘图设备、大容量存储系统等。
(2)网络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在计算机软件的控制下进行工作的,网络软件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运行或者控制和管理网络工作的计算机软件。
根据网络软件的作用和功能,可把网络软件分为网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系统软件是控制及管理网络运行和网络资源使用的网络软件,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网络和操作网络的接口。网络应用软件是指为某一个应用目的而开发的网络软件。
在网络系统软件中最重要的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往往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功能、类型等。局域网上有很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主要有Novell公司的Netware、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Banyan公司的VINES以及UNIX、LINUX等。
网络应用软件是利用应用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一些软件,如JAVA、ASP、Perl/CGI、SQL以及其他专业应用软件。
二、互联网
(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互联网(Internet)又叫因特网,它是依照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将成千上万个网络及上百万台计算机相互连接所形成的全球计算机网络。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开放的网络;是具有提供信息资源查询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全球最大的信息超级市场。
互联网是由美国ARPANET发展、演变而成的国际互联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的项目,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规划署为军用目的而建立了一个试验性网络,被命名为ARPANET(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当时这种网络只是为了防止在遭到敌对国家的核攻击时,造成美国的指挥系统瘫痪而研制的。最初的网络系统规模并不大,仅连接了美国4所大学的计算机。
ARPANET研究的一个主要成果,也是形成今日互联网基础的是TCP/IP协议。在20世纪70年代,TCP/IP成为ARPANET的标准网络协议。80年代后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提供巨资建造了全美5大超级计算中心,使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能够用于学术研究。为了使用户可以共享这些资源,NSF决定先在全国建立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把全美的研究人员和五个巨型计算机中心连接在一起,随后又把连接大学和学术团体的中等规模的地区性网络与全国学术网连接起来,于是NSFNET成为美国国内最主要的学术研究网络。NSFNET也是基于ARPANET的TCP/IP协议的网络,NSFNET成为新的互联网的主干,这个互联网包含了全美大部分基于TCP/IP的网络。随着局域网的发展,很多国家的局域网接入该网,使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互联网。1993年9月,美国宣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建设计划,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异常迅速,1995年估计已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6万多个网络,入网计算机450万台,直接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达4 000万人。目前互联网的用户以每月15%的速度增长,已经从最初仅有213个主机发展成为全世界共有数百万台联网的主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数已经上亿,连接了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与互联网的连接是从电子邮件系统开始的。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1990年正式向国际互联网网管中心登记注册了我国的一级域名“CN”,从而开通了使用中国自己域名的互联网电子邮件。随着学术机构、商业机构和个人用户上网数量的增多,特别是商业界的积极加入,互联网也将由科学研究网向商业化发展,它将成为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所展现的数据可以看出,截止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22.6%提升到28.9%,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
中国手机网民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截至2009年12月底,手机网民规模2.33亿,占网民总体的60.8%,移动网络、手机终端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2.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一个知识、信息的海洋,存储着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互联网有使用方便、通信快捷、价格低廉、功能齐备、服务灵活等优点,这使得互联网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发展。
(1)全球信息传播
环球通信是互联网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互联网是全球信息传播覆盖的范围最大的传播方式。
(2)检索方便快捷
与一般媒体相比,互联网上的信息检索更为方便快捷,信息更新更快,传输也更为迅速。通过一般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可以很快查询到与某个关键字(当然也可以是几个关键字)相关的所有信息。
(3)多媒体信息通信
互联网已经把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实现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信息的传输和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网上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等。
(4)使用费用低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使用费用已经使得众多普通人能够承担。而且在某些方面互联网的费用比其他方式更为廉价。例如电子邮件明显比通过邮局邮信便宜得多。
(5)丰富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网络中有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且多数信息是可免费查阅的,如许多国内外的图书资料、电子公告板信息、商业信息等。正是这种丰富的资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互联网协议
1.TCP/IP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有许多互相连接的节点,这些节点间要不断地进行数据交换。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节点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格式及同步问题。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叫做网络协议。而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就是Internet所使用的协议,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TCP是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一种可靠的数据信息传递服务。IP协议又称互联网协议,用于定义网络地址和寻址方法。
2.IP地址
网络中,每一台主机必须有一个IP地址,以确定主机的位置。这个IP地址在整个网络中必须是唯一的。Internet上计算机的IP地址有两种表示形式:IP地址和域名。TCP/IP协议规定,每个IP地址由网络地址(NETID)和主机地址(HOSTID)两部分组成。网络地址的长度决定整个网间网能包含多少个网络,主机地址的长度决定每个网络能容纳多少台主机。每个IP地址由32个二进制位构成,分4组,每组8个二进制位。实际表示中,每组以十进制数字0~255表示,每个组间以“.”隔开,称为点分十进制编址,例如:
202.44.102.13; 102.33.2.3; 19.29.50.1
TCP/IP根据网络规模的大小将IP地址分为5类,即A类、B类、C类、D类和E类。其中D类地址叫多目地址,E类地址用于将来的扩展之用,这两地址并不常用。我们常用的地址有A类、B类和C类地址,所以有的资料上称IP地址有三类。它们的二进制位分布如图2-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B、C类地址的区别之处在第一组二进制位。
A类地址第一组数字的首位一定为0。IP地址规定第一组数字不能为0,第一组数字中不能使用127(十进制)。故A类地址的范围是1~126(00000001~01111110),所以全世界范围内只有126个A类网络。在A类网络中,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7214台主机。
图2-6 IP地址的分类
B类地址的范围是128~191(10000000~10111111),即第一组数字的第一位一定为1,第二位一定为0。每个B类网络所能容纳的主机数量为65534台。
C类地址第一组数字的第一位一定为1,第二位一定为1,第三位一定为0,所以C类地址的范围是192~223(11000000~11011111),每个C类网络所能容纳的主机数为254台。
使用点分十进制编址很容易识别IP地址属于哪一类IP地址,方法是查看第一组数字。例如,193.141.15.163是一个C类地址,184.12.15.6是一个B类地址,23.34.23.1是一个A类地址。
2.互联网应用层协议
互联网还有很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应用层协议,这些服务有时也称为应用服务,包括页面显示、网络管理工具、远程登录、文件复制、电子邮件和目录服务。有些协议很常用,有些应用服务则用得少一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协议。
(1)HTTP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它是负责传输和显示页面的互联网协议。最早的HTTP协议是1991年开发出来的,当时还非常简单,后来不断得到完善。HTTP运行在TCP/IP模型的应用层。和其他的互联网协议一样,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用户(客户机)的浏览器打开一个HTTP会话并向远程服务器发出页面请求。作为回答,服务器产生一个HTTP应答信息,并把它送回到客户机(请求者)的浏览器。如果客户机确定收到的信息是正确的,就断开TCP/IP连接,HTTP会话就结束了,由于HTTP的用户数增长很快,HTTP对互联网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SMTP、POP和IMAP
互联网上传送电子邮件是通过一套称为邮件服务器的程序进行硬件管理并储存的。与个人计算机不同,这些邮件服务器及其程序必须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运行,否则就不能收发邮件了,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和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是负责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发送和检索电子邮件的协议。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电子邮件客户机程序请求邮件服务器进行邮件传输,邮件服务器采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标准。很多邮件传输工具,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都遵守SMTP标准并用这个协议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SMTP协议规定了邮件信息的具体格式和邮件的管理方式。
POP邮局协议负责从邮件服务器中检索电子邮件。它要求邮件服务器完成下面几种任务之一:从邮件服务器中检索邮件并从服务器中删除这个邮件;从邮件服务器中检索邮件但不删除它;不检索邮件,只是询问是否有新邮件到达。POP协议支持多用户互联网邮件扩展,后者允许用户在电子邮件上附带二进制文件,如文字处理文件和电子表格文件等,实际上这样就可以传输任何格式的文件了,包括图片和声音文件等。在用户阅读邮件时,POP命令所有的邮件信息立即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上,不在服务器上保留。
互联网信息访问协议(IMAP)是一种优于POP的新协议。和POP一样,IMAP也能下载邮件、从服务器中删除邮件或询问是否有新邮件,但IMAP克服了POP的一些缺点。例如,它可以决定客户机请求邮件服务器提交所收到邮件的方式,请求邮件服务器只下载所选中的邮件而不是全部邮件。客户机可先阅读邮件信息的标题和发送者的名字再决定是否下载这个邮件。通过用户的客户机电子邮件程序,IMAP可让用户在服务器上创建并管理邮件文件夹或邮箱、删除邮件、查询某封信的一部分或全部内容,完成所有这些工作时都不需要把邮件从服务器下载到用户的个人计算机上。
(3)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TCP/IP的组成部分,它是属于应用层的协议,用于在TCP/IP连接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式。FTP允许文件双向传输,即从客户机到服务器或从服务器到客户机。FTP既可以传输二进制数据,也可以传输ASCII码文本,用户可在两种模式中任选一种。二进制数据包括文字处理文档、电子表格、图像和其他数据的文件。ASCII码文本是文本文件,这种文本和Windows的Notepad所创建的文件类型是一样的。FTP可以一次传输一个文件,也可以一次传输多个文件。FTP还可提供其他一些服务,如显示远程计算机或本地计算机目录、改变客户机或服务器的现有活动目录、创建并移动本地或远程目录、设置权限等。FTP采用TCP协议及其内置错误控制功能来准确无误地把文件从一台计算机拷贝到另一台计算机。
(三)域名
1.域名的定义
所谓域名(Domain Name),就是用人性化的名字表示主机地址,这比用数字式的IP地址表示主机地址更容易记忆。在Internet上所有主机都有一个“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这一映射的系统叫做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完成映射的过程叫地址解析,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过程叫正向解析,完成“地址-名字”映射的过程叫反向解析。域名系统对名字结构作了定义:名字从左到右结构,而表示的范围从小到大,这与IP地址表示的顺序正好相反。一个域名由若干部分组成,各部分用“.”分隔,最后一部分是一级域名,也称顶级域名。例如在www.pku.edu.cn中,WWW表示WWW服务器,pku表示北京大学,.edu表示教育机构,.cn表示中国。
Internet将顶级域名分成3大类,国家顶级域名、国际顶级域名和通用顶级域名。国际顶级域名只有一个:int。有关国际组织可在int下注册。国家顶级域名由两个字母组成,例如中国是cn,香港地区是hk,美国是us等。(部分国家顶级域名如表2-1所示,通用顶级域名如表2-2所示。)
表2-1 国家顶级域名
表2-2 通用顶级域名
Internet主机域名的一般格式是:主机名.单位名.类型名.国家名。一个典型的主机域名可以写为“www.ecust.edu.cn”,表示中国科研教育网上的华东理工大学的一个主机。对应的IP地址为“116.236.209.185”。因此,在Internet上访问一台主机既可用域名,也可以用IP地址。用IP地址访问的速度较快,这是由于省去了域名解析的过程。在美国的主机域名可省略国家代码us,如www.microsoft.com,表示美国微软公司的WWW的主机。中国的顶级域名为cn,中国的第二级域名也有定义,edu代表教育机构,bj代表北京地区,js代表江苏地区,sh代表上海地区,go代表政府机构,co代表公司,com代表商业组织等等。
2.域名的注册
域名是企业在互联网上的电子商标,具有唯一性,也是计算机处理过程中IP地址的助记符。域名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必不可少的要素,如果企业没有域名,就像房子没有门牌号码,那么在互联网中没有人可以找到你,也就难以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如今科技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企业通过域名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截至2008年底,中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 826 198个,较2007年增长41%,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2007年,中国国家域名.CN的注册管理机构启动“国家域名腾飞计划”,一举超越.COM,占据了中国域名市场的龙头地位。到2008年底,.CN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80.7%。
域名注册的过程并不复杂,一般程序为:选择域名注册服务商→查询自己希望的域名是否已经被注册→注册用户信息→支付域名注册服务费→提交注册表单→域名注册完成。用户在域名注册时,首先是要选择域名注册服务商,可以是顶级域名注册商或者其代理服务商。到2004年底,ICANN认证的国内顶级国际域名注册商共8家(详见http://www.wm23.com/resource/R02/domain_2004.htm),每家注册商都有不同数量的代理商,各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内容大体类似,但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顶级域名注册商直接注册域名,通常可以完全自助完成、自行管理,整个过程完全电子商务化,如果对互联网应用比较熟悉,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如果初次接触这个领域,与本地的代理服务商联系可以得到更多帮助。无论是选择自行注册还是请求代理商代理注册,都应注意尽量选择有实力的注册商或代理商,以免一些注册商/代理商因业务转移或者关闭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国内域名的注册要通过CNNIC授权的国内域名注册商来进行,一般的域名注册商在经营国际域名的同时也都经营国内域名的注册,因此在选择国内域名注册和国际域名注册商时,通常没有必要分开进行。如果对域名注册商的身份有疑问,可以到CNNIC网站上公布的域名注册名录上去核对。即到“CNNIC2005年认证注册服务机构”查询,查询地址为: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3/10/15/0806.htm。
3.域名命名技巧
由于互连网络起源于美国,因此美国的公司或机构一般没有国家代码,只以企业代码为后缀,如美国波音公司的域名为Boeing.com(Boeing为公司名,com代表商业机构)。作为中国国内企业,一般用企业名.com.cn的格式作为企业在国际互联网络上的域名。如果只考虑域名的标识功能,域名的选择只要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便于记忆使用即可。但考虑到域名的商标资源特性,域名的命名与一般商标名的选择一样,必须谨慎从事,否则,对企业发展会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域名命名首先要按照国际标准选择顶级域名,还应考虑到以下方面:
●企业已有商标或企业名称
●具有相关性
●简单易记易用
●多个域名
●国际性
现在,许多企业不仅广泛地将与自身商标、商号、行业属性等一切可能与自身形象发生关联标识的衍生形式注册下来,甚至还发展到了尽可能地将“污秽名称”也注册为域名的程度。
4.我国域名管理制度简介
国内域名是指以.cn结尾的域名,在我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国务院信息办授权管理中国域名的唯一机构。中国在国际因特网信息中心(InterNEC)正式注册并运行的顶级域名是.cn,在顶级域名.cn下,采用层次结构设置各级域名。
中国因特网域名1997年4月正式发布,采用各国通常做法,设置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套。类别域名包括6类,说明域名持有者的属性;行政区按中国国家标准,包括34个行政区,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
注册国内域名必须提交比较详细的文件、证件:
●域名注册申请表;
●本单位介绍信;
●办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本单位依法登记文件的复印件。
域名注册申请表至少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单位名称(包括中文名称、英文名和汉语拼音全称及缩写)、单位所在地点、单位负责人、域名管理联系人和技术联系人、承办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主辅域名服务器的机器名和所在地点、网络地址、机型和操作系统、拟申请的注册域名、理由和主要用途,其他事项。
另外,要注意国内域名注册的限制原则。中国因特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三级以下(含三级)域名命名的限制原则是:
●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不得使用含有“CHINA”、“CHINESE”、“NATIONAL”等字样的域名;
●不得使用公众知晓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名称、外国地名、国际组织名称;
●未经各级地方政府批准不得使用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名称的全称或者缩写;
●未经使用企业名称或者商品的通信名称;
●不得使用对国家、社会或者公共利益有损害的名称。
第十九条规定:申请人应当保证其申请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并已在申请人了解的范围内,保证其选定的域名的注册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申请人应当保证域名的注册不是为了任何非法目的;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不负责向国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商标管理部门查询用户域名是否与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相冲突,是否侵害了第三者的权益。
任务实施
1.阅读下面的案例,查阅资料,谈谈你对域名价值的认识。
案例——腾讯域名风波
1999年8月至9月短短数十天间,拥有OICQ.COM和OICQ.NET两个域名的深圳腾讯公司分别两次收到持有ICQ软件及ICQ.com域名的美国在线(AOL)发来的措词严厉的投诉书,信中称腾讯公司注册的域名OICQ.COM(1999年1月26日注册)和OICQ.NET(1998年11月7日注册)含有“ICQ”字样,侵犯其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公司将两个域名OICQ.COM和OICQ.NET免费转让给他们。
2000年3月21日,仲裁员最后签署了仲裁判决书,判定将这两个域名还给美国在线。腾讯眼睁睁地看着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品牌付之东流。
2001年4月,腾讯公司为避免再侵犯知识产权,将其即时通信软件的名称“OICQ”更名为“腾讯QQ”,并启用新域名tencent.com,此后整整两年时间,腾讯公司一直以tencent.com域名作为其主要网站入口。
2002年12月,深圳腾讯公司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提出对“QQ.COM.CN”的域名投诉争议。据悉,该域名为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杨某于1999年6月23日注册,注册时间远早于腾讯公司现有名称诞生时间。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专家组认定,裁定维持被投诉人杨某作为“QQ.COM.CN”域名注册人地位。
2003年3月17日,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下的二级域名全球开放注册。在.CN开通注册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原先三级域名QQ.HL.CN的持有者——黑龙江数据通信局的刘先生成功升级QQ.CN域名。10天之后,腾讯才发现国内二级域名QQ.CN被抢注,于是马上要求商务中国把刘志勇注册的QQ.CN域名归还给他们。随后,CNNIC办公室宣称刘先生注册的QQ.CN完全符合优先升级的条件规定。
看着OICQ.COM、OICQ.NET、QQ.COM.CN、QQ.CN一个个离自己远去,腾讯一次次在知识产权面前陷入困惑。也就在这个时候,腾讯开始寻找QQ.COM。
早在1995年5月,一个叫罗伯特·亨茨曼的美国软件工程师,就注册了QQ.COM域名,并把它作为个人电影艺术网站入口使用。后来,罗伯特转行做商业咨询工作后,无暇打理这个网站,就把他所拥有的QQ.COM域名放在国外拍卖网站登记待售,但因开价过高(200万美元)一直无人问津。2003年3月21日,腾讯公司和美国爱达荷州博伊西市的软件工程师罗伯特·亨茨曼取得联系,准备从国外高价购买QQ.COM域名。
根据国际互联网上最著名的域名交易商Greatdomains对域名估价3C模式,QQ.COM域名达到Greatdomains所评定的最高级别4星等级,估价在10~120万美元左右。最后QQ.COM域名的回购,也使腾讯终于了却了一个夙愿,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
2.选择一家cnnic(www.cnnic.net.cn)授权的域名注册机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域名的申请,掌握域名的申请流程和注册过程。
(1)登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解我国域名注册、管理的相关知识(图2-7)。
图2-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首页
(2)选择cnnic认证的注册服务机构,进行域名的注册(图2-8~图2-9)。
图2-8 域名注册体系结构图
图2-9 域名认证服务机构
(3)从中选择一家,进行域名的注册(图2-10)。
图2-10 万网首页
(4)首先查询域名是否已被抢注,如果没有,进入域名注册流程;如果被抢注,则可尝试进行域名交易,或更换域名(图2-11~图2-13)。
图2-11 域名查询结果
图2-12 域名交易网站
图2-13 域名注册页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