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自主创新 加快人才培养 依靠科技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兰州石化公司2012年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李家民
(2012年5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公司隆重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全面展示“十一五”以来的科技成就,表彰为公司科技工作和创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技术创新团队、科技工作者和技术革新能手。首先,我代表公司向受到表彰的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这次科技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科技大会精神,系统总结“十一五”科技工作成效,科学部署“十二五”科技主要任务,动员全体科技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中来,进一步推进公司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五”以来,公司把技术进步作为“五大战略”之一,视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工作方向,始终坚持科技进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我发展和自发创造的管理方式,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形成了围绕生产瓶颈搞攻关、围绕成果转化搞科研、围绕市场需求搞开发、围绕能力提升搞培养的总体思路,科技工作的价值贡献能力、创新创效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企业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对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借今天公司召开科技盛会的时机,我讲四点意见:
一、系统回顾,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取得的重大转变
重组整合以来,公司科技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辛勤探索的脚印,收获了开拓创新的成功与喜悦,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科技管理更加规范,科技英才不断涌现,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实现了“五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科技追求由突出创效向引领发展的转变。企业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突破瓶颈、攻克难题、提升指标、创造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公司每年都有明确的科技工作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立足于炼化一体化生产大局,突出科技工作的含金量,在注重攻克生产装置难题的过程中着眼于炼化生产结构的调整,着眼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眼于科技贡献率的逐年提升,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由单纯追求创效向注重引领发展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和立足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是实现了技术攻关由单个项目向全面系统的转变。技术攻关是体现科技职能和功效的重要载体,我们正是瞄准了炼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难题,由过去的单套装置、单个系统的技术攻关逐步向全系统、抓整体的转变。几年来,围绕资源优化、工艺优化、产品质量升级、公用工程及节能减排等专业领域,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按照长远、全面、系统的攻关思路,围绕炼化标志性指标的突破,经过不断努力,乙烯能耗、双烯收率、炼油综合能耗、吨油耗新鲜水、清洁油品百分比率等一大批炼化指标在国内同行业中明显提升,创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三是实现了自主创新由分散单一向集中配套的转变。自主创新是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行业发展主动权的最好方式,也是体现科技人员思想、智慧和实践结果的重要形式。“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应用研究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立足自我、主动实践、系统总结、不断完善,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清洁油品、催化裂化催化剂、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重大成果和自有成套技术,取得了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催化裂化催化剂、丁腈橡胶等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四是实现了新产品开发由跟进模仿向自主原创的转变。新产品开发是创新创效的最直接反映,是满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先机的最直接方式。公司把新产品开发作为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的重要工作,始终按照“技术先进、市场可销、生产可行、效益可观、质量可靠、环保可控”的开发原则,注重加强与销售企业的信息沟通,主动研究市场前沿产品的需求走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制定开发计划。几年来,成功开发了树脂瓶盖料、环保型合成橡胶、碳五加氢石油树脂等一系列的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效产品,不仅创造了效益,赢得了市场,更重要的是引领了同类型产品的产业发展。
五是实现了科技工作方式由依靠依托向相互合作的转变。科技工作离不开科研院所的支撑,随着集团公司科研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公司科研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两院、两中心、一工程枢纽”的科研格局被打破,化工研究中心、润滑油研发中心、工程公司先后被划转,科研资源力量以及工作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面对科研形势的变化,公司坚持“主动出击、适应变化、调整思路、加强合作”的工作理念,与两个中心和寰球工程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保持原有的工作模式,从落实科研项目、确定攻关目标、提出瓶颈难点都有了很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形成了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内外部力量密切协作、优势互补、产研衔接的科技的工作方式,实现了企业生产优化、技术攻关与科研院所的相融相通。
二、正视现实,客观面对科技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公司炼化业务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准确分析和判断未来石油石化技术发展趋势,对于做好今后科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全球宏观经济变化激发了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当前,从国际经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深刻变革,生产要素全球范围内重组和流动加快,科技发展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并存、开放与垄断交织的新态势。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创新战略,加大科技投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科技实力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国也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给科技工作和技术进步带来新的春天。
二是石油资源日益趋紧引发了石油化工技术革新的激烈竞争。纵观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能源在国家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能源资源的争夺趋于白热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巨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也使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石油的消费大幅增加,国际油价大起大落,总体在高位振荡,世界已迈入高油价时代,2008年7月曾创下了每桶147美元的最高纪录。为了争夺石油资源,国际突发事件和局部区域的战争不断,随着“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的落幕,标志着全球已进入后能源时代。总体来看,未来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能源结构向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全球石油资源丰富,但勘探开发难度增大,资源品质日益变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限制碳排放时代的到来,引发绿色能源革命,天然气等清洁优质能源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石油石化技术正在向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实时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国际国内石油石化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技术突破的难度在不断加大,给炼油化工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创造了持续创新的空间。
三是中国石油发展战略为企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内在动力。从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看,集团公司已经明确提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和任务,迫切要求石油石化行业实施技术进步和创新,保持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油化工生产基地,作为国内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石化工业基地,兰州石化必须继承和发扬科技工作的光荣传统,坚持科技兴企、自主创新,借鉴科技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充分调动全体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分析炼化生产技术方面短板和差距,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切实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重点破解炼化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调整炼油加工配套能力,拓展化工加工线路,全面提升炼化主要技经指标,不断优化高效产品结构比例,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实现科技实力的突破和跨越,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坚持业务驱动型技术发展路线,以改进技术作为现有业务支撑,以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竞争优势,以超前储备技术引领未来发展,才能不断适应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才能有效巩固其技术竞争优势。
三、科学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工作的重要行动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十二五”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就是要完善一套科技工作体系,强化一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项信息化工程,构建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三个产销研一体化平台,实施油品质量升级、自主创新成套技术集成、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本质安全、资源综合利用、“七条龙”重点项目攻关等六大行动。
围绕科技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强大作用,紧紧为发展生产服务,突破生产经营难题,不断满足企业所求和生产所需,方能彰显科技工作的巨大推动力和重要价值贡献。为此,我们需要明确新时期公司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要行动纲领,就是:践行“一项使命”,注重“两个依托”,抓好“三个创新”,突出“四个围绕”。
(一)实现科技兴企,必须践行“一项使命”。就是:驱动企业发展,服务生产中心,破解生产难题,拓展创效空间,扩大企业影响、提升竞争能力,为企业永续经营和基业长青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神圣使命。崇尚科技的企业才是最具希望和潜力的企业,不管是现有的结构调整优化,还是新的规模发展,科技工作的使命始终没有改变,广大科技人员只有站在对企业未来和发展认真负责的高度,集中智慧、凝聚力量、付出心血、勇于创造,全面履行责任和使命,在生产技术难题面前表现出攻坚克难的强烈欲望,在技术创新领域表现出敢于挑战的无畏气势,在技术攻关中表现出一追到底的坚强毅力,在不良学术风气面前表现出淡泊名利的胸境,只有这样,才能不辱使命,成就科技辉煌。
(二)实现科技进步,必须注重“两个依托”。一是注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依托。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骨干作用,进一步适应集团公司科研体制转型和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的实际,主动掌握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资源,通过联合攻关、委托研究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灵活高效的开放式科研协作格局,凝聚技术创新合力。二是注重科技人才的依托。将科技人才作为保障科技进步的核心要素,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作为根本大计,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和激情,努力造就专业领军人才,全力培养技术骨干拔尖人才,大力培育整体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搭建人才成长、创业、创新的舞台,营造允许失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的氛围,切实保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三)实现科技水平提升,必须抓好“三个创新”。一是科技观念的创新。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技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破除一切不利于科技发展的陈旧观念,敢于跨越、勇于突破、打破常规、大胆尝试,破除科技工作中一切论资排辈、纸上谈兵、吃大锅饭、画地为牢等不良现象,加大技术要素在分配中的权重,营造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科技体制创新。就是要科学有效的配置科技资源,逐步理顺科技管理体制,积极构建符合实际的内部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科研开发模式,改善科技合作体制,调整完善科技投入的回报机制和考评办法,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应用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生产技术创新。就是要围绕技术差距和不足,突出炼化装置大型化、劣质重油加工、清洁油品生产、炼油特色新产品、高附加值合成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低成本化工原料与特色产品、新一代催化剂等重点方向,以实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为需求,切实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四)实现科研技术发展,必须突出“四个围绕”。一是围绕瓶颈搞攻关。就是要坚持科技与生产、与战略发展规划相协同,科研项目与解决生产难题相一致,技术目标与生产经营要求相统一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攻克关键、自主创新、务求突破”的要求,立足炼化生产运行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着力解决炼化生产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困扰正常生产运行的难题、关键生产领域的技术瓶颈,努力实现安稳长满优生产,充分体现技术对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二是围绕成果转化搞科研。就是要立足炼化生产需要,发挥生产企业技术管理、工业化生产的优势,依靠现有中试基地的有利平台,结合装置生产特点,与科研院所形成强大的科研开发合力,把已经形成的成果及时有效地应用到中试装置,扩大到生产装置上去,使优秀的科研成果真正从实验室、从论文中走出来,努力把科研成果的价值体现在生产应用中,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可观的生产效益和强大的竞争能力。三是围绕市场需求搞开发。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盯市场选课题,追求符合市场的产品创意,重视科研、生产、销售、市场反馈等相关环节的顺畅衔接,确保产、销、研、用协调统一,重视市场信息的集合,分析用户的问题反馈,切准市场的产品要求,周密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形成严密科学的研发计划,建立起滚动式调整开发计划的有效载体,通过技术、管理、销售、采购、质量、技术服务等单位和部门相互协作,保证研发计划的有效落实,努力开发生产可行、市场可销、效益可观、质量可靠、环保可控的新产品,全力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需要。四是围绕竞争力搞培养。就是要把科技人才作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把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突出科技人才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的主体作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和使用,在生产技术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在重大专项攻关、重要工业化试验、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锻炼磨练人才,为人才成长提供公平的机会,为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各级技术专家、技能专家队伍建设,大力开发重点领域、关键业务的急需人才,建立起一支适应发展、素质过硬、配置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四、解放思想,坚定不移的走人才强企之路
科技工作关键在人才。科技人才工作是一项事关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程,我们只有培养一支作风过硬、技艺精湛、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为建设国内一流综合性炼化生产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是培养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宜、素质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成就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要以能力素质建设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以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为根本,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体系,加快队伍结构调整,全力培养骨干技术拔尖人才,加快科技队伍建设。要围绕炼化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努力造就炼油化工、维修保运、工程建设、信息化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力争每个领域有1-2名领军人物;全力以赴构建公司三级骨干人才梯队,争取“十二五”末,突出实际业绩和能力,择优选聘100名管理骨干人才、200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和500名操作技能骨干人才队伍;努力培育一支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公司技术专家为核心,以分厂级、车间级骨干人才为基础的人才队伍,真正使公司成为科技英才脱颖而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技术层出不穷的重要炼化生产基地。
二是不断完善科技人才成长的全新通道和培养机制。不断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和活力,建立一个符合兰州石化实际的人才培养和成长发展机制,是实现科技腾飞的重要任务。要以培训需求矩阵为依据,全面掌握各类科技人员的知识需求,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为立志于科技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优秀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条件;要结合需要建立有效的育人平台,采用项目负责制、首席专家制等形式,让广大优秀科技人才在承担和参与集团公司、公司重大科研、技术攻关、工业化试验及新改扩建项目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破解难题、锻炼成才、体现价值。要健全完善优秀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和津贴政策,鼓励他们扎根一线,潜心钻研,安心于技术岗位,享受带动炼化生产技术升级的快乐,成为主体生产装置、关键机组、重要项目的技术把关人和引领者;要把发现科技人才、培养优秀专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促使领导干部善当伯乐,慧眼识才,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和在某个方面的专家人才,做到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大胆使用,要有开阔的胸怀豁达的度量,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用人所长,不求全责备,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三是努力搭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业干事的大舞台。企业只有搭建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才能做到拥有人才的“活水源头”。要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大人才观”,有多大能力就站多大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培植适合的沃土。要建立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科研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机制;要建立专家会诊制度,定期组织专家会诊企业技术难题,参加公司重大项目的咨询论证,明确专家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技术方案论证和重要设备选择中的建议权。要开展技术擂台揭榜活动,按公司级、分厂级和车间级三个层次发起擂台挑战,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勇挑重担进入擂台揭榜,项目完成后视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作用,重点建立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带课题攻关制度,鼓励其承担技改技措、隐患治理、技术攻关等课题;要按板块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成果、论文论著年度评审和发布制度,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总结技术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的积极性。要开展“科技功臣”、“十佳技术英才”、“科技标兵”评选活动,对长期从事一线技术管理、确有真才实学、善于解决难题、创造显著效益、群众认可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重奖,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四是大力营造尊重科技首创、宽容失败的良好科技氛围。推进公司科技创新,是兰州石化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要利用好、发展好公司4万名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各行各业各层次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积极探索各类人才实现科技价值的最优路径,为广大员工创新创造培植沃土,形成在大型科技项目中突破、在QC活动中培育、在日常合理化建议及“金点子”等活动中展示的技术攻关氛围,努力打造全员参与、百花齐放的科研格局;要探索建立引进人才专项基金制度,对公司引进的高层次、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参考市场价位,实行“特人特薪”、“特岗特薪”政策,并在安家费、住房等方面提供特殊待遇和条件,用灵活政策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要重视业绩、贡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操作服务人员队伍中业绩突出、行业认可、职业道德优良的人员,可凭借绝技绝活、特殊贡献、专业特长等,破格评审或参加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逐步打通“三支队伍”之间横向转移和纵向发展的通道。
同志们,兰州石化的跨越发展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需要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兰州石化的再次腾飞更需要我们不畏艰难、努力攀登。让我们共同努力,突出自主创新,着力培养优秀人才,不断解放和发展第一生产力,为建设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炼化生产企业而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